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外踝韧带和关节囊撕裂 被引量:5
1
作者 周捷 曲绵域 +2 位作者 田得祥 李梅君 李国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07-308,共2页
报告了90例(91个踝关节)外踝韧带断裂和关节囊撕裂的病例,指出:外踝韧带断裂和踝前外侧关节囊的撕裂是踝足旋后伤所致;外踝韧带断裂易发生在篮球、足球等运动项目;外踝韧带断裂分为4型,对于运动员的Ⅲ度外踝韧带断裂应给予... 报告了90例(91个踝关节)外踝韧带断裂和关节囊撕裂的病例,指出:外踝韧带断裂和踝前外侧关节囊的撕裂是踝足旋后伤所致;外踝韧带断裂易发生在篮球、足球等运动项目;外踝韧带断裂分为4型,对于运动员的Ⅲ度外踝韧带断裂应给予手术治疗,术后效果令人满意;外踝韧带损伤可导致腓骨长短肌的瞬时反应时延长;术后应加强踝关节跖屈、背伸、内翻和外翻肌力的练习,恢复关节的平衡性和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踝韧带 关节囊断裂 急性 科手术
下载PDF
自体和异体肌腱重建外踝韧带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小钢 袁锟 《黑龙江医学》 2017年第10期964-965,共2页
目的研究自体、异体肌腱重建外踝韧带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30例外踝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A组患者采用自体肌腱重建外踝韧带;B组患者采用异体肌腱重建外踝韧带,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的研究自体、异体肌腱重建外踝韧带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30例外踝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A组患者采用自体肌腱重建外踝韧带;B组患者采用异体肌腱重建外踝韧带,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B组长,且A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1年的AOFAS踝-足功能评分、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距离上的差异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踝韧带重建术中,自体肌腱和异体肌腱的疗效相当,其中自体肌腱的术后伤口愈合较快,而异体肌腱的损伤小,二者各有利弊,临床医师应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肌腱 异体肌腱 外踝韧带 AOFAS-足功能评分
下载PDF
外踝韧带伤“8”字绷带包扎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涛 《中外医疗》 2010年第25期192-192,共1页
用"8"字绷带包扎将踝关节固定于轻度外翻背伸位,使外踝韧带伤后处于松驰位,以维持踝关节各方向约束的相对平衡和灵活性,为外侧副韧带修复、愈合创造条件。
关键词 外踝韧带损伤 包扎 翻背伸位
下载PDF
用POSER5.0制作外踝韧带损伤三维模拟动画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颜智 于亮 +1 位作者 苏贵斌 李伟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4期5-7,4,共4页
外踝韧带损伤是运动中最常见的损伤之一。由于受伤过程常常难以真实地记录下来,给运动损伤预防教学演示带来不便。本研究的目的是制作模拟的外踝韧带运动损伤三维图像,以便较好的解决这一难题。研究的方法是利用Poser5.0所提供的专用三... 外踝韧带损伤是运动中最常见的损伤之一。由于受伤过程常常难以真实地记录下来,给运动损伤预防教学演示带来不便。本研究的目的是制作模拟的外踝韧带运动损伤三维图像,以便较好的解决这一难题。研究的方法是利用Poser5.0所提供的专用三维绘图软件和有机的建模系统,根据相关的专业知识,制作具有良好可视性的动画,以及对运动中受伤过程进行逐帧演示的模拟三维图像。研究结果表明,只要熟练掌握Poser5.0应用软件,就可以使身体的各个部位在运动中受伤的过程以不同的观察角度、多变形态(着装、卡通、骨骼等等)及变化无穷的背景生动地演示出来,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er5.0 外踝韧带 运动损伤 三维模拟动画 教学质量 《运动医学》 高等教育
下载PDF
外踝韧带张力测定与踝关节不稳定性实验 被引量:7
5
作者 梁继勇 林元问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17-220,共4页
本实验应用改良扣带式张力传感器测定了32侧完整成人下肢踝关节骨—韧带标本,并模拟腓骨部分切除和外踝韧带断裂后,进行了踝关节不稳定性试验,发现这些结构的损伤可造成相应的踝关节不稳定,腓骨切除后胫腓前后韧带张力增加,而距腓前后... 本实验应用改良扣带式张力传感器测定了32侧完整成人下肢踝关节骨—韧带标本,并模拟腓骨部分切除和外踝韧带断裂后,进行了踝关节不稳定性试验,发现这些结构的损伤可造成相应的踝关节不稳定,腓骨切除后胫腓前后韧带张力增加,而距腓前后韧带与跟腓韧带张力减小(P<0.05),并出现踝关节不稳,内旋、内收和前抽屉运动分别增加4.3°,4.6°和2.3mm(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 切除 外踝韧带 关节 稳定性
下载PDF
斜轴位磁共振T2加权像扫描在外踝韧带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高艳艳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0年第9期1094-1095,共2页
目的探究斜轴位磁共振T2加权像(T2WI)扫描在外踝韧带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02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2016年9月至2019年2月),均行常规轴位、斜轴位磁共振T2WI扫描,以踝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常规轴位、斜轴位磁共振... 目的探究斜轴位磁共振T2加权像(T2WI)扫描在外踝韧带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02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2016年9月至2019年2月),均行常规轴位、斜轴位磁共振T2WI扫描,以踝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常规轴位、斜轴位磁共振T2WI扫描对韧带显示效果及诊断价值。结果 102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患者中,67例经踝关节镜检查确诊为外踝韧带损伤;与常规轴位相比,斜轴位磁共振T2WI扫描对韧带显示效果较好(P<0.05);与常规轴位相比,斜轴位磁共振T2WI扫描对外踝韧带损伤诊断敏感性、准确性、阴性预测值较高(P<0.05)。结论与常规轴位相比,斜轴位磁共振T2WI对韧带显示效果较好,可提高外踝韧带损伤诊断敏感性、准确性、阴性预测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轴位磁共振T2WI扫描 外踝韧带损伤 关节镜
下载PDF
腓骨膜瓣反转移位重建陈旧断裂的外踝韧带
7
作者 郭洪旺 李裕学 +2 位作者 王世界 宋福立 尹玲 《中国骨伤》 CAS 2002年第1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腓骨 损伤 陈旧断裂 外踝韧带 腓骨膜瓣
下载PDF
改良宽胶布固定治疗外踝韧带扭伤疗效分析
8
作者 方武 王喜盛 于振玲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0年第13期32-32,共1页
目的讨论改良宽胶布固定治疗急性外踝韧带扭伤。方法 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门诊治疗56例外踝韧带扭伤患者,均采用改良宽胶布固定治疗的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均在短期内治愈。结论改良宽胶布固定治疗急性外踝韧带扭伤简单实用、收效满意。
关键词 外踝韧带扭伤 改良宽胶布固定
下载PDF
手法加中药治疗外踝韧带损伤及距骨错缝83例
9
作者 付朝霞 《河北中医》 2000年第11期849-850,共2页
关键词 外踝韧带损伤 距骨错缝 手法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基于磁共振成像外踝韧带修复术腓骨内钉道角度测量
10
作者 邱佳明 王毅 +4 位作者 李微 胡海威 危一飞 温冠楠 程桯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158-1161,共4页
目的 基于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CLAI)患者术后磁共振成像,探索外踝韧带修复术钉道角度的分布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3月至2023年1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二科接受外踝韧带修复术的52例CLAI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患者术... 目的 基于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CLAI)患者术后磁共振成像,探索外踝韧带修复术钉道角度的分布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3月至2023年1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二科接受外踝韧带修复术的52例CLAI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患者术后磁共振成像,采集腓骨及钉道各定位点的空间坐标,通过向量法计算钉道与腓骨长轴及距骨外侧面的夹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2例患者均使用双锚钉,上位钉道与腓骨长轴成角(48.35°±12.45°),变异系数25.7%,与矢状面成角(9.73°±7.26°),至内侧面最短距离为(2.82±2.70)mm;下位钉道与腓骨长轴成角(47.41°±12.44°),变异系数26.2%,与矢状面成角(9.89°±7.16°),至内侧面最短距离为(3.29±2.25)mm。钉道平均轴角(47.88°±12.39°),变异系数25.9%,平均面角(9.81°±7.17°),至内侧面平均最短距离为(3.05±2.49)mm。结论 双锚钉修复方案中,两组钉道与腓骨长轴成角均呈正态分布,与理论安全角度(45°)无统计学差异,但总体分布离散程度较大,提示手持器械置钉操作存在一定误差,术中钉道角度控制准确性可以进一步提高,以避免肌腱摩擦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踝韧带损伤 慢性关节侧不稳 外踝韧带修复术 带线锚钉 影像学测量
下载PDF
踝关节镜辅助外踝韧带修复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60例
11
作者 邱佳明 白天宇 +4 位作者 李紫阁 王宏杰 危一飞 温冠楠 程桯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61-67,共7页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辅助Brostrom-Gould手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Chronic Lateral Ankle Instability,CLAI)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2年1月接受踝关节镜辅助Brostrom-Gould手术60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辅助Brostrom-Gould手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Chronic Lateral Ankle Instability,CLAI)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2年1月接受踝关节镜辅助Brostrom-Gould手术60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4例,女36例;平均年龄为(40.45±11.89)岁。术后定期随访,记录并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患者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量表评分、行走及不负重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对踝关节疼痛、功能、稳定性等指标进行评估。结果:6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31.40±14.39)个月。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韧带修复失效,查体前抽屉试验及内翻应力试验均为(-),磁共振影像显示距腓前韧带愈合。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为(83.67±6.67)分,较术前(51.52±14.51)分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行走VAS评分为(2.03±1.01)分,较术前(5.42±1.11)分显著降低,非负重VAS评分为(1.51±0.95)分,较术前(2.88±0.88)分也有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影像学评分为(1.48±0.81)分,与术前(1.23±0.7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区皮肤及皮下组织情况统计显示,18%的患者存在术后瘢痕,45%的患者存在皮下瘢痕硬结,仅有3例术区皮肤轻微感觉异常、5例手术切口轻微疼痛的报告。结论:踝关节镜辅助Brostrom-Gould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临床效果较为满意,且手术技术仍有优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外踝韧带损伤 慢性关节侧不稳 外踝韧带修复术
原文传递
55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合并外踝撕脱骨折的手术治疗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谢兴 胡跃林 +4 位作者 焦晨 江东 陈临新 梅宇 郭秦炜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5年第1期66-70,共5页
背景背景:踝关节外踝韧带损伤是最高发的踝关节损伤,目前针对外踝韧带损伤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对于外踝韧带损伤合并撕脱骨折的报道较少。目的:评价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合并外踝撕脱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方法:2013年1月至2... 背景背景:踝关节外踝韧带损伤是最高发的踝关节损伤,目前针对外踝韧带损伤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对于外踝韧带损伤合并撕脱骨折的报道较少。目的:评价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合并外踝撕脱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55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合并外踝撕脱骨折患者接受了改良Brostrm法外踝韧带修复和撕脱骨块切除术。术前行X线片检查及MRI,术前及术后6个月随访时进行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结果结果:55例患者中51例于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发现外踝撕脱骨折,其余4例通过MRI确诊。术前AOFAS评分为(54.62±10.31)分,术后6个月随访AOFAS评分平均为(87.70±3.22)分,与术前相比明显提高(P<0.05)。结论论:外踝撕脱骨折可以通过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及MRI准确诊断。外踝韧带损伤伴外踝撕脱骨折应尽早进行治疗以防止慢性不稳发生。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合并外踝撕脱骨折患者采用改良Brostrm法修复外踝韧带并切除撕脱骨块可得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踝韧带损伤 撕脱骨折 AOFAS评分
下载PDF
小切口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外踝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的临床效果
13
作者 周小钢 王飞 +1 位作者 吴兵兵 袁锟 《临床医学》 CAS 2018年第12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外踝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采用小切口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外踝韧带治疗的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患者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30~75岁。回顾性分析15例患者手术... 目的探讨小切口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外踝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采用小切口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外踝韧带治疗的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患者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30~75岁。回顾性分析15例患者手术资料,统计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手术前后视觉模拟(VAS)评分、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关节功能(IKDC)评分、距骨倾斜角以及距骨迁移距离,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15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 67%,手术时间(65. 36±8. 12) min,住院时间(7. 46±1. 13) d,手术费用(4. 85±0. 36)万元。与术前比较,15例患者术后VAS评分降低,AOFAS评分、IKDC评分升高,距骨倾斜角改善,距骨迁移距离缩短(P均<0. 05)。结论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患者行小切口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外踝韧带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距骨迁移距离,减少手术费用,降低VAS评分,升高AOFAS评分以及IKDC评分,改善距骨倾斜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踝韧带 关节不稳定 同种异体肌腱重建
原文传递
同种异体肌腱重建修复外踝韧带损伤疗效观察
14
作者 孙立山 刘奔 +2 位作者 冯艳红 王丽国 李铁军 《双足与保健》 2019年第9期113-114,共2页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修复外踝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外踝韧带损伤患者24例为对象,采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修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后足各项目评分,计算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随访观察患...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修复外踝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外踝韧带损伤患者24例为对象,采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修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后足各项目评分,计算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随访观察患者的腓骨肌反应时间和距骨倾斜角度、距骨前移距离变化。结果治疗后24例患者后足各项目评分均比治疗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例患者中治疗优10例、良3例、可1例、差0例,治疗优良率95.83%;随访的24例患者腓骨肌反应时间变短、距骨倾斜角变小、距骨前移距离缩短,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踝韧带损伤患者采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修复治疗的作用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后足功能,治疗优良率高,且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腓骨肌反应时间和距骨倾斜角度、距骨前移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踝韧带损伤 同种异体 肌腱重建 修复效果
原文传递
踝关节外侧韧带的形态学分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5
作者 周云烽 徐达政 +5 位作者 陈仲 姚伙生 张琮达 李卫平 沈慧勇 宋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研究国人踝关节外侧韧带的形态学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解剖43例踝关节标本,观察并记录外侧韧带的分束、走行、起止点及附着部位的纤维联系。结果所有标本都解剖出距腓前韧带(ATFL)和跟腓韧带(CFL)。根据ATFL分束数目,将其定... 目的研究国人踝关节外侧韧带的形态学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解剖43例踝关节标本,观察并记录外侧韧带的分束、走行、起止点及附着部位的纤维联系。结果所有标本都解剖出距腓前韧带(ATFL)和跟腓韧带(CFL)。根据ATFL分束数目,将其定义为Ⅰ型(单束)、Ⅱ型(双束)和Ⅲ型(三束),各占27.9%、65.1%和7%。根据ATFL和CFL纤维在腓骨止点部位的浅-深层关系,分为浅表型(8例,18.6%)、平行型(19例,44.2%)、深层型(9例,20.9%)和混合型(7例,16.3%);根据其上-下关系,分为完全型(5例,9.3%)、上部型(15例,34.9%)和下部型(24例,55.8%)。同时,在7例标本中发现了复合体结构,占总数的16.3%。外侧距跟韧带存在于46.5%的标本中:A型(25.6%);B型(20.9%);余下23例(53.5%)为C型。结论踝关节外侧韧带在形态上存在一定变异性。形态学研究可能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同时可为更深入地探讨各韧带的功能提供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外踝韧带 解剖学分型
下载PDF
踝关节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的解剖学特点 被引量:12
16
作者 周云烽 张正政 +6 位作者 江川 徐达政 谢若琪 王铭薇 李卫平 沈慧勇 宋斌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64-371,共8页
目的:观察踝关节不同体位下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和跟腓韧带(calcaneofibular ligament,CFL)的形态学变化,并测量其基本参数、止点面积及韧带间的角度,为临床外踝韧带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47... 目的:观察踝关节不同体位下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和跟腓韧带(calcaneofibular ligament,CFL)的形态学变化,并测量其基本参数、止点面积及韧带间的角度,为临床外踝韧带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47例国人踝关节标本,解剖外踝结构直至显露出外踝韧带,观察并记录ATFL和CFL的形态及分束。测量不同分束在踝关节中立位、背伸位、跖屈位及跖屈内翻位时的韧带长度和宽度,以及中立位下ATFL和CFL之间的夹角。将韧带从止点离断、标记并用Image J软件计算附着区域面积。结果:共有13例(27.6%)标本的ATFL呈单束结构,31例(66%)标本的ATFL由双束构成,余下3例(6.4%)由三束构成。中立位时单束ATFL平均长18.91±2.95 mm(与双束ATFL中的上束长度19.4±2.53 mm接近)、宽6.70±1.37 mm;其余分束结构的长、宽均小于单束的测量数值。CFL的长、宽分别为26.73±3.49 mm和4.95±0.97 mm。ATFL和CFL在中立位的角度约113°。各韧带的形态、位置及参数随踝关节体位的改变而发生变化。CFL在跟骨上的止点面积最大(1.40±0.38cm^(2)),大于其在腓骨端的面积(0.53±0.18 cm^(2))以及ATFL在腓骨(≤0.62±0.18 cm^(2))或距骨端(≤0.53±0.16 cm^(2))的面积。结论:踝关节ATFL的形态存在着一定变异,ATFL和CFL在不同体位下会发生形态和参数的改变,各束韧带的功能可能存在差异。这有助于了解正常踝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并推测韧带损伤的机理。韧带之间的角度及止点面积可能为解剖修复外踝韧带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外踝韧带 解剖学 扭伤
下载PDF
经骨道翻转腓骨膜瓣解剖重建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韩文兴 靳志海 +2 位作者 徐子涵 张朝朋 汤宇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304-306,309,共4页
目的:探讨经骨道逆行翻转腓骨膜瓣重建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04-01~2018-03-31来我院就诊,并确诊为外踝韧带损伤继发慢性机械性踝关节不稳的病人(MAI),均行经骨道翻转腓骨膜瓣重建跟腓韧带术,分别于术... 目的:探讨经骨道逆行翻转腓骨膜瓣重建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04-01~2018-03-31来我院就诊,并确诊为外踝韧带损伤继发慢性机械性踝关节不稳的病人(MAI),均行经骨道翻转腓骨膜瓣重建跟腓韧带术,分别于术前、术后随访时行踝关节功能评分及VAS疼痛评分,对比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踝关节的功能及疼痛程度。结果:本研究共入选20例病人,平均年龄23.5岁,其中右侧12例,左侧8例。手术距离原发损伤时间0.5~5.0a,平均2.5a。术前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43.5±9.3分,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平均4.5±0.6分。病人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6~36mo,平均随访14.5个mo。术后病人临床症状及功能均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80~96分,平均83.4±6.4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末次随访时VAS评分0~2分,平均1.1±0.7分,较术前明显减轻(P<0.01)。有2例发生腓浅神经损伤,3~6mo后均恢复正常。结论:经骨道翻转腓骨膜解剖重建跟腓韧带治疗外踝韧带损伤继发的慢性机械性踝关节不稳,效果良好,病人花费低(人均1.5万元左右),住院时间短(术后3d即可出院),便于初学者掌握,值得推广。术中应注意保护腓浅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踝韧带损伤 关节不稳 韧带重建
下载PDF
自体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效果的Meta分析
18
作者 李建 郭彩芬 +1 位作者 由慧娟 甄东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8期72-77,共6页
目的比较自体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在重建外踝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定中的临床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VIP),纳入自体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在重建外... 目的比较自体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在重建外踝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定中的临床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VIP),纳入自体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在重建外踝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起至2022年3月,手工检索相关的已发表文献。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332例患者,在疗效性方面,自体肌腱和异体肌腱术后在AOFAS踝-后足评分、视觉模拟评分、距骨倾斜角度、距骨前移距离等指标上,无明显差异;自体肌腱的手术时间长于异体肌腱[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26.73,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24.27~29.19,P<0.001];异体肌腱的术后持续发热时间长于自体肌腱组[MD=-2.76,95%CI:(-3.05~-2.48),P<0.001]。结论两种移植物在重建外踝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术后功能评分上疗效相当,在手术时间上,同种异体肌腱组所需时间较短,而在术后持续发热时间上持续时间更长,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索两种移植物的长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关节侧不稳 韧带 自体肌腱 同种异体肌腱 META分析
下载PDF
腓骨骨膜瓣重建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易彬 汤宇 +2 位作者 徐子涵 程明 韩宁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5期493-495,共3页
目的观察腓骨骨膜瓣翻转重建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3—2014—08采用腓骨骨膜瓣翻转重建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15例。根据术前应力位X线片明确为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损伤,采用腓骨骨膜... 目的观察腓骨骨膜瓣翻转重建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3—2014—08采用腓骨骨膜瓣翻转重建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15例。根据术前应力位X线片明确为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损伤,采用腓骨骨膜瓣翻转重建跟腓韧带。术后12个月进行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前抽屉试验和内翻应力位试验,同时观察应力位X线片上距骨倾斜角的变化情况。结果15例术后均获得随访12—38个月,平均18.6个月。术后1例出现腓浅神经损伤。术后踝关节不稳、肿胀、疼痛均缓解,内固定锚钉稳固,2例踝关节背伸活动轻度受限。术前距骨倾斜角为(15.6±4.4)°,术后12个月距骨倾斜角为(7.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30,P=0.026)。术后12个月AO-FAS评分由术前(43.5±6.9)分增加至(69.8±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0,P=0.032)。结论腓骨骨膜瓣翻转重建跟腓韧带在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治疗中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其优势在于创伤较小,在不破坏正常肌腱的情况下达到解剖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关节不稳 腓骨骨膜瓣 外踝韧带 修复重建
原文传递
踝关节重建手术前后的步态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崔大平 赵德伟 +1 位作者 孙强 于小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3-377,共5页
[目的]通过三维运动捕捉步态分析的生物力学方法研究踝关节韧带损伤及重建手术后步态运动学的特点及变化规律。[方法]应用三维运动捕捉步态分析系统(东方新锐DVMC-8801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对单侧外踝韧带损伤应用腓骨短肌腱进行重建的39... [目的]通过三维运动捕捉步态分析的生物力学方法研究踝关节韧带损伤及重建手术后步态运动学的特点及变化规律。[方法]应用三维运动捕捉步态分析系统(东方新锐DVMC-8801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对单侧外踝韧带损伤应用腓骨短肌腱进行重建的39例患者进行步态分析,外踝韧带损伤患者自受伤到接受手术的平均时间为2.6个月(2周~16个月),分别于术前,术后6、12、18、24个月采集步态数据,同期采集58名健康人的步态数据并与之比较。受试对象按恒定速度(1.9 km/h)在运动平板上行走120 s,测量0°和15°时的步态数据,测量时空参数包括:步长、步宽;运动学数据包括:踝关节运动角度、踝关节角加速度。[结果]本组39例外踝韧带损伤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均出现恐惧步态,术后6个月0°运动平板的时空参数与正常比较无显著性差别,术后12个月15°倾斜运动平板的时空参数与正常比较无显著性差别,术后18个月15°倾斜运动平板的运动学指标与正常比较无显著性差别。[结论]应用腓骨短肌腱进行外踝韧带重建能够恢复踝关节正常的步态模式并表现出一种时间相关趋势。运用步态分析的运动学数据对踝关节损伤进行功能量化评价,可以更为准确的了解踝关节外踝韧带损伤及重建术后的生物力学变化,为评定术后疗效、制定康复治疗方案及评定康复疗效提供客观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分析 外踝韧带重建 三维运动学 腓骨短肌腱移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