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3篇文章
< 1 2 1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企业家应对外部世界风险的“十条法则”
1
作者 王永昌 《浙商》 2024年第3期70-73,共4页
从哲学角度讲,个体人是“小我”,“小我”之外是“大我”、是外部世界。“小我”即“自我”,每个人对“自我”是相对容易“掌控”的,也就是“自我”的所思、所想、所行,其自控性、确定性相对比较高;而“大我”的外部世界对个体人来说,... 从哲学角度讲,个体人是“小我”,“小我”之外是“大我”、是外部世界。“小我”即“自我”,每个人对“自我”是相对容易“掌控”的,也就是“自我”的所思、所想、所行,其自控性、确定性相对比较高;而“大我”的外部世界对个体人来说,基本上是难以掌控的,因而具有极高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要应对外部世界的这种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包括企业家在内的每个人,最根本、最有效的“法则”,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部世界 自控性 企业家 不确定性 哲学角度 风险性 法则 掌控
下载PDF
论鸦片战争前后国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 被引量:5
2
作者 王艳娟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9-93,共5页
鸦片战争时期,先进士人逐步摆脱传统的"天下"观念的束缚,从"天朝大国"、"华夷之辩"的心态中觉醒,眼光开始超越"天朝"的围墙,用近代世界的眼光来关注外部世界,开始将中国的命运与外部世界的发... 鸦片战争时期,先进士人逐步摆脱传统的"天下"观念的束缚,从"天朝大国"、"华夷之辩"的心态中觉醒,眼光开始超越"天朝"的围墙,用近代世界的眼光来关注外部世界,开始将中国的命运与外部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这种思想正是近代世界观念的觉醒。受传统世界观的影响所导致的整体性世界观念的滞后,成为决定中国早期近代化成败最重要的深层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片战争前后 先进士人 外部世界 认知转变
下载PDF
俄罗斯与外部世界 被引量:3
3
作者 庞大鹏 《俄罗斯学刊》 2015年第3期5-12,共8页
苏联解体后,作为转型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需要重塑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俄罗斯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是一个内部进程和外部变化落差日益加大的历史进程,这一历史过程与内部政治秩序的变化互为影响。在最初关键的历史时刻,由于北约... 苏联解体后,作为转型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需要重塑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俄罗斯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是一个内部进程和外部变化落差日益加大的历史进程,这一历史过程与内部政治秩序的变化互为影响。在最初关键的历史时刻,由于北约东扩、波黑战争、国内政治生态及车臣战争等因素,俄罗斯未能融入西方体系。时至今日,俄罗斯未能实现与外部世界融入与并立之间的平衡。对于俄罗斯而言,构建其内外空间观缺乏一个可以和其现代国家身份相匹配的认知上的他者,而且,由于冷战结束以来俄罗斯与外部世界之间一系列国际关系事件导致双方对彼此认知产生战略互疑,俄罗斯最终走向了孤立主义的倾向。尽管如此,俄罗斯可能受到孤立和走向孤立的最大威胁还是来自自身,来自内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外部世界 政治发展
下载PDF
论明治维新前夕中国在日本对外部世界认识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马约生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80-85,共6页
日本在明治维新前尽管仍实行锁国政策 ,但注意对外部世界信息的收集 ,而中国是其信息的主要来源 :一是中国商人所提供的情报 ,二是中国学者的书籍 ,再就是他们直接到中国来考察 ,这些对日本形成正确的西方观起了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日... 日本在明治维新前尽管仍实行锁国政策 ,但注意对外部世界信息的收集 ,而中国是其信息的主要来源 :一是中国商人所提供的情报 ,二是中国学者的书籍 ,再就是他们直接到中国来考察 ,这些对日本形成正确的西方观起了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日本从中国的危局中也吸取了经验教训。这一切都有助于日本政府及时把握时局 ,制定比较开明的对策 ,为明治维新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教训 明治维新 日本 中国 锁国政策 外部世界
下载PDF
科学地认识当代中国与外部世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体会之四 被引量:1
5
作者 陶文昭 《前线》 2013年第9期17-20,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要做好这项任务,关键是全面地观察、科学地比较、辩证地思考,从而排除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要做好这项任务,关键是全面地观察、科学地比较、辩证地思考,从而排除偏见,求得对当代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客观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部世界 当代中国 总书记 习近平 科学 宣传思想工作 学习 对外开放
下载PDF
俄罗斯东欧中亚与外部世界——第五届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综述 被引量:1
6
作者 赵玉明 《俄罗斯学刊》 2015年第3期89-92,共4页
2015年4月23—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青年工作组、《俄罗斯学刊》编辑部与《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的第五届青年学术论坛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为“俄罗斯东欧中亚与外部世界”。
关键词 中亚研究 学术论坛 外部世界 俄罗斯 研究所 东欧 青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下载PDF
拉丁美洲与外部世界:历史解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郝名玮 《世界近现代史研究》 2015年第1期205-210,共6页
拉丁美洲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有其自身的历史发展逻辑,现当代的历史事件通常都是其历史发展的结果。拉丁美洲与外部世界是个矛盾统一体,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充满了矛盾、对立和冲突。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新大陆的定名和国际关系的定位。一... 拉丁美洲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有其自身的历史发展逻辑,现当代的历史事件通常都是其历史发展的结果。拉丁美洲与外部世界是个矛盾统一体,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充满了矛盾、对立和冲突。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新大陆的定名和国际关系的定位。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或一个组织的名称均有其特定的含义。新大陆的定名及其演变所反映的,不仅是地名改变的问题,实质上也反映了特定的国际关系和政治诉求。新大陆名称的确定和演变是拉丁美洲人民根据自己的"起源、历史、利益、思想和目标"主动倡导的结果;而拉丁美洲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定位则是拉丁美洲人被动地接受的结果。这就使拉丁美洲人为了自身的发展,竭力变被动为主动,在对外关系中积极出手,以确保自身的独立、自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丁美洲 外部世界 历史解析
下载PDF
苏联解体前后俄罗斯人眼中的外部世界——格鲁别夫博士吉林大学讲学纪要
8
作者 袁丽丽 王金玲 吕卉 《西伯利亚研究》 2010年第1期92-95,共4页
关键词 俄罗斯科学院 吉林大学 外部世界 苏联解体 讲学 博士 纪要 人眼
下载PDF
确立人与外部世界正确价值关系的原因及途径
9
作者 宋成一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6-58,共3页
人创造属人世界。人在创造人类世界的实践中与外部世界发生着关系 ,其中价值关系是核心 ,统摄着人与外部世界的一切活动 ,是人与外部世界的最高关系范畴。人获得全面自由发展是人与外部世界正确的价值关系 ,它要求社会的发展要以人的全... 人创造属人世界。人在创造人类世界的实践中与外部世界发生着关系 ,其中价值关系是核心 ,统摄着人与外部世界的一切活动 ,是人与外部世界的最高关系范畴。人获得全面自由发展是人与外部世界正确的价值关系 ,它要求社会的发展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核心 ,保持自然、社会、人的和谐发展 ,国家间的制度协调。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恶化 ,根源于人与人关系的恶化。确保人与外部世界正确的价值关系 ,除了树立自然、社会、人协调发展的价值观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关系 地位 外部世界 全面发展
下载PDF
怎样观察和理解外部世界?
10
作者 朱嘉明 《经济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4-85,共2页
改革开放三十年有余,中国再次与世界融合:在经济层面,成为一个外向型主导的经济体;在社会文化层而,全方似持续交流;在国际关系层面,影响力逐步增强。但是,中围要继续发展和进步,仍旧需要吸收世界的新思想、新制度、新技术,以... 改革开放三十年有余,中国再次与世界融合:在经济层面,成为一个外向型主导的经济体;在社会文化层而,全方似持续交流;在国际关系层面,影响力逐步增强。但是,中围要继续发展和进步,仍旧需要吸收世界的新思想、新制度、新技术,以及外部的市场和资源。凶此,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观察和理解今天的外部世界,非常重要。为此,本文提出在思想方法上的九个“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部世界 改革开放 经济层面 国际关系 继续发展 思想方法 经济体 外向型
下载PDF
另一种探险——外部世界认识西部非洲伊斯兰教的艰难过程
11
作者 李维建 《宗教人类学》 2012年第1期303-327,共25页
学术界一般认为,宗教人类学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泰勒、弗雷泽等人。他们根据间接的或直接的原始民族资料进行研究,以《人类古代史研究》(1865)、《原始文化》(1871)、《人类学》(1881)、《金枝》(1890)等... 学术界一般认为,宗教人类学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泰勒、弗雷泽等人。他们根据间接的或直接的原始民族资料进行研究,以《人类古代史研究》(1865)、《原始文化》(1871)、《人类学》(1881)、《金枝》(1890)等脍炙人口的代表性著作,创造性地阐释了宗教的起源以及早期发展阶段,将万物有灵论、巫术、宗教、科学等概念融进解释宗教起源与发展的概念体系之中,丰富了人们对宗教的理解与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兰教 外部世界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宗教人类学 非洲 西部 探险 宗教起源
下载PDF
客观认识当代中国与外部世界之浅见
12
作者 孙振娟 《魅力中国》 2014年第1期283-283,共1页
中国已不可能自外于世界,世界也早已离不开中国。在中国更好融入世界的进程中,正确认识和看待当代中国与外部世界,是全党同志乃至全国人民应当学好的必修课。本文论述了客观认识当代中国与外部世界的意义,从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两个... 中国已不可能自外于世界,世界也早已离不开中国。在中国更好融入世界的进程中,正确认识和看待当代中国与外部世界,是全党同志乃至全国人民应当学好的必修课。本文论述了客观认识当代中国与外部世界的意义,从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两个视角对中国的基本国情进行了梳理,从而论证我们坚持道路理论及特色优势的自信与科学把握,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对外部世界的环境进行了分析,阐释我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外部世界 和平发展 机遇挑战
下载PDF
本文与外部世界
13
作者 克里斯托弗.巴特勒 李扬 王丹华 《文艺理论研究》 1987年第4期77-83,共7页
《本文与外部世界》一文,是牛津大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阐释消解观念形态》一书的第四章。作者在这一章中,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集中批判了结构主义批评家里法特尔和罗兰·巴特的批评理论,认为文学的本质并非决定于作品的内在语... 《本文与外部世界》一文,是牛津大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阐释消解观念形态》一书的第四章。作者在这一章中,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集中批判了结构主义批评家里法特尔和罗兰·巴特的批评理论,认为文学的本质并非决定于作品的内在语言结构,文学永远只能是客观现实生活的反映。这一观点,在时下深受分析哲学影响的西方文论中,无疑具有独特的风采,并能为我国文艺理论全面客观地把握现代西方批评提供一种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部世界 阐释者 文学 语言结构 作品 现实生活 现实主义 文化符号 生活经历 现实世界
下载PDF
中非合作40年:观察中国与外部世界变化的特殊窗口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鸿武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30,155,共5页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中非关系随着中国自身变革进程而快速向前推进,逐渐成为彰显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变化的一个特殊窗口,尤其是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的18年间中非关系的快速提升,既是符合历史逻辑的必然结果,更有复杂深刻的时代...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中非关系随着中国自身变革进程而快速向前推进,逐渐成为彰显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变化的一个特殊窗口,尤其是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的18年间中非关系的快速提升,既是符合历史逻辑的必然结果,更有复杂深刻的时代背景与未来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非合作论坛 外部世界 中国 窗口 中非关系 改革开放 自身变革 历史逻辑
下载PDF
欧元对外部世界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裘元伦 《前线》 2002年第8期16-19,共4页
关键词 国际货币体系 欧元启动 债券市场 欧元区 欧洲一体化 外部世界 世界格局 欧洲联合 欧盟 欧洲中央银行
下载PDF
“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如何构筑公众舆论——读李普曼的《公众舆论》
16
作者 康聪 《新闻世界》 2013年第9期257-258,共2页
由李普曼撰写的《公众舆论》在传播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舆论是怎样构筑的,此话题依然热度不减。书中未虽明确给"舆论"下定义。但是提出了"刻板印象"、"意见领袖"、"拟态环境"等相关概... 由李普曼撰写的《公众舆论》在传播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舆论是怎样构筑的,此话题依然热度不减。书中未虽明确给"舆论"下定义。但是提出了"刻板印象"、"意见领袖"、"拟态环境"等相关概念。本文试图从两条主线:即以"我"为中心的"内部世界"以及以"媒体"为中心的"外部世界"来讨论怎么样构筑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舆论 内部世界 外部世界
下载PDF
客观认识当代中国与外部世界 被引量:1
17
作者 人民日报评论员 《法制与经济》 2013年第19期18-18,共1页
中国、已不可能自外于世界,世界也早已离不开中国0在中国更好融入世界的进程中,正确认识和看待当代中国与外部世界,是全党同志乃至全国人民应当学好的必修课。
关键词 外部世界 当代中国 必修课 应当
下载PDF
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辩证思考
18
作者 龚振黔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7-11,共5页
人从其作为人存在的那天起,就与外部世界处于一种现实的矛盾关系之中。从人与外部世界的对立到外部世界与人的统一,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从而构成了一个无限发展的矛盾运动过程。人正是在人与外部世界的这一现实矛盾运动中存在和发展... 人从其作为人存在的那天起,就与外部世界处于一种现实的矛盾关系之中。从人与外部世界的对立到外部世界与人的统一,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从而构成了一个无限发展的矛盾运动过程。人正是在人与外部世界的这一现实矛盾运动中存在和发展的,同时也正是通过人与外部世界的这一现实矛盾运动,确证和表现着人的特有本质。因此从这种意义上可以说,人类的发展史,也是人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运动史。 本文试从人的需要到人的活动再到活动的合目的性这一角度,对人为什么必须与外部世界对立,人怎样解决这种对立以实现外部世界与人的统一等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外部世界 人的需要 人的活动 合目的性 活动目的 辩证思考 矛盾对立 外界 现成存在 人的现实
下载PDF
俄罗斯与外部世界
19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19-219,共1页
庞大鹏在《俄罗斯学刊》2015年第3期撰文指出,俄罗斯转型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不仅涉及俄罗斯如何处理和看待国家现代化、经济全球化与政治民主化等很多根本性的问题.实际上也与俄罗斯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紧密相关。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对... 庞大鹏在《俄罗斯学刊》2015年第3期撰文指出,俄罗斯转型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不仅涉及俄罗斯如何处理和看待国家现代化、经济全球化与政治民主化等很多根本性的问题.实际上也与俄罗斯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紧密相关。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对外部世界的依靠、对国际事务的参与不断加深.外部世界对俄罗斯的影响也逐渐加强。世界改变了俄罗斯,俄罗斯也改变了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部世界 俄罗斯 国家现代化 政治民主化 经济全球化 苏联解体后 历史进程 国际事务
下载PDF
论林则徐对外部世界的探求
20
作者 黄新宪 《东南学术》 CSSCI 1995年第5期41-44,共4页
关键词 林则徐 外部世界 鸦片战争 《海国图志》 中国近代史 进步知识分子 国际法 外国人 道光皇帝 英文报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