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0年来中国古外销陶瓷的发现与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
作者 孟原召 《海交史研究》 2019年第4期16-52,共37页
四十年来,国内外考古工作蓬勃开展,陶瓷窑址、水下沉船、海外遗址中发现了一大批外销陶瓷实物遗存,成为十分重要的学术研究资料。随着研究视野的不断拓展、新技术方法的应用,中国古外销陶瓷研究进入了一个持续快速的发展阶段,在广度和... 四十年来,国内外考古工作蓬勃开展,陶瓷窑址、水下沉船、海外遗址中发现了一大批外销陶瓷实物遗存,成为十分重要的学术研究资料。随着研究视野的不断拓展、新技术方法的应用,中国古外销陶瓷研究进入了一个持续快速的发展阶段,在广度和深度上均取得了一系列学术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销陶瓷 沉船 考古发现
下载PDF
陶瓷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景德镇陶瓷外销策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胡甦生 胡璇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80-81,共2页
近年来全球文化创意产业获得高速发展,景德镇陶瓷市场出现了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局势,但是在陶瓷外销过程中外贸企业面临在产品创新、技术含量、品牌打造、陶瓷专业人才方面的问题。因而提高景德镇陶瓷外销产品的创新水平和技术... 近年来全球文化创意产业获得高速发展,景德镇陶瓷市场出现了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局势,但是在陶瓷外销过程中外贸企业面临在产品创新、技术含量、品牌打造、陶瓷专业人才方面的问题。因而提高景德镇陶瓷外销产品的创新水平和技术含量,打造景德镇陶瓷外销知名品牌和努力培养陶瓷产业人才成为陶瓷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景德镇陶瓷外销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 陶瓷外销 策略 陶瓷文化创意产业
下载PDF
浅析景德镇外销陶瓷发展及其功能——以克拉克瓷盘为例
3
作者 胡甦生 胡璇 《才智》 2017年第4期261-261,共1页
景德镇外销瓷中克拉克瓷盘较为常见具有典型代表,其成功烧制主要依托于景德镇悠久的制瓷史。随着海外陶瓷贸易的交往克拉克瓷得以发展。16世纪后期是景德镇外销瓷克拉克瓷盘发展的第一阶段,第二个阶段是17世纪前五十年。虽然景德镇烧制... 景德镇外销瓷中克拉克瓷盘较为常见具有典型代表,其成功烧制主要依托于景德镇悠久的制瓷史。随着海外陶瓷贸易的交往克拉克瓷得以发展。16世纪后期是景德镇外销瓷克拉克瓷盘发展的第一阶段,第二个阶段是17世纪前五十年。虽然景德镇烧制的克拉克瓷盘主要销售到国外,但是具有窑病的外销克拉克瓷盘常见用于国内的陪葬,而销售到国外的克拉克瓷盘主要功能是摆设品或餐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 外销陶瓷 发展 克拉克瓷盘
原文传递
浅析十七世纪中日与荷兰陶瓷贸易变化及其原因
4
作者 谭子羿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4年第2期36-37,共2页
荷兰东印度公司是16—17世纪最大的垄断商业组织,该公司的商业版图遍布世界,该公司从中国带回欧洲的陶瓷在欧洲卷起了一股中国陶瓷热。但是在清朝政府所颁布的海禁政策和战争的双重影响下,破坏了中国瓷业,导致了中国陶瓷出口额锐减。同... 荷兰东印度公司是16—17世纪最大的垄断商业组织,该公司的商业版图遍布世界,该公司从中国带回欧洲的陶瓷在欧洲卷起了一股中国陶瓷热。但是在清朝政府所颁布的海禁政策和战争的双重影响下,破坏了中国瓷业,导致了中国陶瓷出口额锐减。同一时期,日本陶瓷产业刚刚成熟,面对世界市场对陶瓷大批量的需求,东印度公司不得不把视野转移到了发展迅速的日本。日本在东印度公司大量订货的重压下,开始学习中国的陶瓷样式,吸收中国陶瓷技术,日本制瓷器在技术、规模和质量上都向中国靠拢。1690年中国重回国际陶瓷市场,并且后来者居上,并于1750年重新回到陶瓷霸主的位置,而荷兰东印度公司作为亚洲与欧洲贸易的主要桥梁,对这一时期的外销瓷数量的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角度,通过分析当时中日的产品、政策和其他因素,浅析荷兰东印度公司面对中日外销瓷时,做出市场决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兰东印度公司 中日外销陶瓷 市场竞争
下载PDF
韩江商路在陶瓷外贸中的地位-以历史典籍和考古材料为中心 被引量:1
5
作者 曾丽洁 《潮商》 2018年第B08期40-44,108,共6页
我国陶瓷外销的历史有上千年,韩江流域是我国外销瓷的主产区之一.韩江水道是历史上著名的商路,其外销物资输送历史始于唐代.历史典籍和考古材料显示,韩江水道是流域陶瓷外销的主要内陆运输通道,也是明末清初景德镇外销陶瓷的主要内陆运... 我国陶瓷外销的历史有上千年,韩江流域是我国外销瓷的主产区之一.韩江水道是历史上著名的商路,其外销物资输送历史始于唐代.历史典籍和考古材料显示,韩江水道是流域陶瓷外销的主要内陆运输通道,也是明末清初景德镇外销陶瓷的主要内陆运输通道.“广彩”是景德镇素胎和广州彩绘艺术相结合的产物,资料显示,韩江水道是景德镇素胎送往广州的内陆通道.可见,韩江商路在我国陶瓷外贸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江商路 陶瓷外销 历史典籍 考古材料 地位
下载PDF
论18世纪英国“柳树”纹样瓷器的产生及其影响
6
作者 刘海英 谢雨婷 +1 位作者 余巍婷 冯耀杨 《江苏陶瓷》 CAS 2024年第1期83-84,87,共3页
英国是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比较早的国家,到18世纪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运动,促进了英国工业化的生产。中国瓷器传入西方对欧洲的影响日益增大,在“中国风”的带动下促使英国人自主生产和设计了“柳树”纹样的瓷器。
关键词 陶瓷外销 柳树纹样 蓝柳
下载PDF
中国古代陶瓷外销的第一个高峰——9~10世纪陶瓷外销的规模和特点 被引量:51
7
作者 秦大树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2-49,162,共18页
9~10世纪时期中国海上的对外交往频繁,其中瓷器对外输出的范围、规模以及器物的种类、质量等方面发展迅速,达到中国瓷器外销的第一个高峰。中外遗址出土和沉船出水了大量中国瓷器,以此为基础并结合文献考证,可系统勾勒出晚唐时期... 9~10世纪时期中国海上的对外交往频繁,其中瓷器对外输出的范围、规模以及器物的种类、质量等方面发展迅速,达到中国瓷器外销的第一个高峰。中外遗址出土和沉船出水了大量中国瓷器,以此为基础并结合文献考证,可系统勾勒出晚唐时期中国瓷器外销的范围、规模、产品结构和在输出地的使用功能。同时,以陶瓷输出为标志,可进一步探析这一时期以室利佛逝为中心的接力式海上对外贸易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贸易 外销陶瓷 规模 转口贸易
原文传递
泉州古城考古发现综述 被引量:2
8
作者 楼建龙 唐宏杰 +11 位作者 傅恩凤 范佳平 张红兴 黄伟 叶开建 白晨辰 黄弘毅 余慧君 梁源 林博 邓雨 张涛 《福建文博》 2020年第1期6-15,共10页
泉州是福建东南名邦,初唐迁城于今址后,城池屡有扩建,南宋后期成型,至元代则享有"东方第一大港"的美誉。由唐迄清,数百年的持续发展,以及独特的近海面江、外销繁琐盛格局,在古城内外留下丰富的地下遗存。通过对近50年间泉州... 泉州是福建东南名邦,初唐迁城于今址后,城池屡有扩建,南宋后期成型,至元代则享有"东方第一大港"的美誉。由唐迄清,数百年的持续发展,以及独特的近海面江、外销繁琐盛格局,在古城内外留下丰富的地下遗存。通过对近50年间泉州古城内外考古发掘、调查资料的整理,初步反映出泉州古城宋元鼎盛、外销陶瓷汇聚、多阶层人群共居并与国内各主要港口城市之间长期交往的历史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古城 外销陶瓷 港城合一
下载PDF
明代海外贸易制度与陶瓷外销
9
作者 黄静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19年第1期39-52,共14页
明代在对外贸易的管理上,继续实行前朝延续下来的市舶制度。明代早期到中期严格实行"海禁"政策,使"朝贡"贸易成为唯一合法的形式,海外贸易完全置于明政府的严格控制之下。明代晚期至清代,从开海、海禁到海关建立,... 明代在对外贸易的管理上,继续实行前朝延续下来的市舶制度。明代早期到中期严格实行"海禁"政策,使"朝贡"贸易成为唯一合法的形式,海外贸易完全置于明政府的严格控制之下。明代晚期至清代,从开海、海禁到海关建立,海外贸易政策也经历了多次调整。明代早期至中期,由于统治者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使民间私商贸易极受限制。此时对外输出的瓷器所涉及的窑口和数量、品种都比较少。市场仍局限于"广州通海夷道"沿线的国家和地区。明代中期至晚期,海禁政策逐渐松弛。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中国陶瓷的外销开始迎来新的高峰。市场除了原有的东亚、东南亚、西亚和东非等地外,更开始进入了欧洲市场。产品涉及的窑口及品种较之以前更加丰富,质量亦大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海外贸易制度 陶瓷外销 东南亚市场 欧洲市场
原文传递
天干地支书法装饰在外销瓷器中的文化内涵与艺术表达
10
作者 杨景斌 《大观(论坛)》 2024年第6期111-113,共3页
福建博物院收藏的外销瓷器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研究者和收藏家的目光。在这些瓷器中,天干地支书法装饰是一种尤为引人注目的艺术元素。天干地支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计时系统,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且在瓷器... 福建博物院收藏的外销瓷器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研究者和收藏家的目光。在这些瓷器中,天干地支书法装饰是一种尤为引人注目的艺术元素。天干地支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计时系统,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且在瓷器装饰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探讨天干地支书法装饰在福建博物院外销瓷器中的文化内涵与艺术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干地支 书法艺术 外销陶瓷
原文传递
郑和下西洋对我国陶瓷外销的推动
11
作者 庞建君 《中国港口》 2017年第S1期73-77,共5页
郑和下西洋是我国明代社会政治、经济、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外交行为。它使明政府与非洲等航线沿海国家建立起广泛的友谊,并对双方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历史影响,同时促成了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而陶瓷的销售乃是外贸事业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关键词 郑和 明代 陶瓷外销
原文传递
成为“南京样式”:16至19世纪中国外销瓷的符号化 被引量:5
12
作者 施茜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3-90,共8页
"南京样式"作为18世纪欧洲的"中国风"的主要纹饰,大量出现在17至18世纪外销欧洲的室内装饰品如漆器、刺绣、陶瓷上,成为风靡欧洲的经典装饰纹饰。甚至成为后来英国的国粹"柳树纹"的视觉原型,对英国文化... "南京样式"作为18世纪欧洲的"中国风"的主要纹饰,大量出现在17至18世纪外销欧洲的室内装饰品如漆器、刺绣、陶瓷上,成为风靡欧洲的经典装饰纹饰。甚至成为后来英国的国粹"柳树纹"的视觉原型,对英国文化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南京样式"的溯源,可以重现明清时期南京城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从中国"潇湘八景"到欧洲的"南京样式"以至英国的"柳树纹"的逐渐演变过程,证明了明清时期南京城与日本、欧洲的频繁交流,同时也重现了明清时期中国文化艺术对世界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样式 柳树纹 潇湘八景 外销陶瓷 中国风格
原文传递
十六至十八世纪景德镇外销瓷的欧洲艺术风格 被引量:6
13
作者 耿东升 《收藏家》 2005年第10期29-36,共8页
中国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先进的制瓷技术和精湛工艺,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人类的文化,由于各地域之间进行交流才得以不断发展,这是毋须赘言的。而通过陶瓷器,似乎可以更好的理解人类文化交流史……通过陶... 中国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先进的制瓷技术和精湛工艺,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人类的文化,由于各地域之间进行交流才得以不断发展,这是毋须赘言的。而通过陶瓷器,似乎可以更好的理解人类文化交流史……通过陶瓷器考察文化交流情况,最好的线索是中国的陶瓷器。没有任何国家的陶瓷像中国陶瓷那样历史悠久,风格多样,而且珍品众多,给予世界各地的陶瓷器以那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18世纪 中国 景德镇 外销陶瓷 欧洲艺术风格 制瓷技术 文化交流 个人收藏
原文传递
15至16世纪全球贸易中的红色手工艺时尚
14
作者 施茜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21,共8页
16世纪80年代,西班牙吞并了葡萄牙的部分海外殖民地,其殖民势力遍布亚、非、欧、美四大洲,成为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性帝国和早于英国的"日不落帝国"。西班牙主导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往返于菲律宾马尼拉和墨西哥阿卡普尔科之... 16世纪80年代,西班牙吞并了葡萄牙的部分海外殖民地,其殖民势力遍布亚、非、欧、美四大洲,成为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性帝国和早于英国的"日不落帝国"。西班牙主导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往返于菲律宾马尼拉和墨西哥阿卡普尔科之间,将中国的外销丝绸、陶瓷、漆器传播至美洲,并从美洲转运至欧洲,16世纪的中国丝绸等手工艺品源源不断流向美洲,而白银反向从美洲流向中国,被称为海上"丝银之路"。这项全球贸易,也促成了美洲墨西哥的胭脂虫红色染料通过西班牙殖民者的贩卖,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红色染料贸易数量的增加和提取工艺的简化,导致被全世界各种工艺领域视为最珍贵的红色走下神坛,同时导致中国明代外销红色手工艺品的制作需求由盛而衰。西班牙对美洲殖民之后,对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和玛雅文明所辖下的艺术风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开展的全球贸易也同时促进了亚洲、欧洲、美洲物质与文化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尼拉大帆船 文化传播 外销陶瓷 外销漆器 阿卡普尔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