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2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对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1
1
作者 铁江辉 马琳 李庆菲 《临床研究》 2024年第3期11-13,共3页
目的探究为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应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巩义市人民医院和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42例满足外科手术指征的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以对患者展开手术治疗措施差异作为分组标准,分为对... 目的探究为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应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巩义市人民医院和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42例满足外科手术指征的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以对患者展开手术治疗措施差异作为分组标准,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例。两组患者分别应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颈动脉狭窄再通率、围术期并发症事件及随访1年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颈动脉狭窄再通率与观察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末次随访对照组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例数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颅外颈动脉狭窄应用有较高的再通成功率,且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相关不良风险偏低,对于患者在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均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膜剥脱术 外颈动脉狭窄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颅外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治疗的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洪波 刘建民 +4 位作者 许奕 黄清海 赵文元 张珑 张鑫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182-185,共4页
目的 分析颅外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短期疗效。方法  2 0 0 0年10月至 2 0 0 2年 9月共收治颈动脉狭窄 93例 ,其中颈内动脉颅外分叉部狭窄 86例 ,单纯颅外段狭窄 4例 ,单纯颈总动脉狭窄 2例 ,功能性颈外动脉狭窄 ... 目的 分析颅外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短期疗效。方法  2 0 0 0年10月至 2 0 0 2年 9月共收治颈动脉狭窄 93例 ,其中颈内动脉颅外分叉部狭窄 86例 ,单纯颅外段狭窄 4例 ,单纯颈总动脉狭窄 2例 ,功能性颈外动脉狭窄 1例 ,采用自膨胀支架进行血管成形治疗。结果  93例支架植入均获得成功 ,血管狭窄程度从治疗前的平均 (79.5± 14 .6) %降低到 (11.2± 7.8) % ,围手术期无死亡及大卒中发生 ,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缺血发作 (TIA) (1.1% ) ,1例患者出现小卒中 (1.1% )。 91例患者获得术后临床随访 ,随访期 3~ 2 5个月 (平均 7.9个月 ) ,随访期间无TIA及卒中发生 ,无死亡。DSA随访 2 9例 ,再狭窄 1例 (3 .4 % )但无临床症状。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而有效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颈动脉狭窄 支架成形术 短期疗效 介入治疗 围手术期 影像学检查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晓英 冯燕光 崔炜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1008-1010,共3页
目的观察可疑冠心病者颅外颈动脉狭窄(ECCAS)的发生率,评价致ECCAS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06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后作颈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据CAG结果分正常及冠心病组,后者分为1、2、3支病变组;据DSA结果分为无ECCAS及有ECCA... 目的观察可疑冠心病者颅外颈动脉狭窄(ECCAS)的发生率,评价致ECCAS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06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后作颈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据CAG结果分正常及冠心病组,后者分为1、2、3支病变组;据DSA结果分为无ECCAS及有ECCAS组,后者分为轻、中、重度狭窄;危险因素与ECCAS的关系用单变量及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冠心病组ECCAS发生率(36.5%)明显高于对照组(6.3%)(P<0.01);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ECCAS程度显著正相关(rs=0.431,P<0.01);老龄(OR=1.183,P<0.01)、高血压(OR=5.456,P<0.01)、冠状动脉病变程度(OR=1.799,P<0.05)是ECC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同时行CAG和颈动脉DSA显示,ECCAS多见于有高血压的老年严重冠心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外颈动脉狭窄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彩超、增强磁共振动脉造影对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术前评估 被引量:5
4
作者 赵文元 刘建民 +4 位作者 洪波 许奕 黄清海 张珑 周晓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196-197,共2页
目的 评价彩超、增强磁共振动脉造影 (CEMRA)对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了 93例因颅外颈动脉狭窄而接受介入治疗患者的术前彩超、CEMRA检查结果。结果 超声检查可判断狭窄性质和狭窄程度 ,CEMRA能显示颈动脉全... 目的 评价彩超、增强磁共振动脉造影 (CEMRA)对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了 93例因颅外颈动脉狭窄而接受介入治疗患者的术前彩超、CEMRA检查结果。结果 超声检查可判断狭窄性质和狭窄程度 ,CEMRA能显示颈动脉全程 ,显示多发狭窄。但两者对狭窄程度都有过高评估的倾向 ,对斑块溃疡难以显示。结论 就目前彩超和磁共振机器的性能 ,尚无法替代DSA检查。必须有机地结合彩超、CEMRA和DSA检查 ,以多侧面、全方位地了解狭窄的颈动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超声检查 增强磁共振动脉造影 外颈动脉狭窄 术前评估 介入治疗 血液动力学
下载PDF
颅外颈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4
5
作者 包俊敏 景在平 +5 位作者 赵志青 江少杰 赵珺 冯翔 陆清声 叶必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67-669,共3页
本文旨在探讨颅外颈动脉瘤围手术期处理和并发症的防治原则。共对 15例颅外颈动脉瘤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 ,术式包括动脉瘤切除加动脉重建术 11例 ,动脉瘤切除加颈外动脉结扎术 3例 ,动脉瘤腔内动脉修补术 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 1例术后... 本文旨在探讨颅外颈动脉瘤围手术期处理和并发症的防治原则。共对 15例颅外颈动脉瘤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 ,术式包括动脉瘤切除加动脉重建术 11例 ,动脉瘤切除加颈外动脉结扎术 3例 ,动脉瘤腔内动脉修补术 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 1例术后并发Horner综合征 ,其余恢复良好。 8例随访 6个月~ 7年 ,除 1例因心梗死亡外均获良好生存。作者认为 ,动脉瘤切除加动脉重建术是治疗本病的最佳术式 ;重视围手术期处理 ,提高对常见并发症的认识和防治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科手术 外颈动脉 ECAA 少见肿瘤
下载PDF
颅外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万圣云 汪凯 +2 位作者 潘升权 丁洋 张同方 《安徽医学》 2009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回顾分析12例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探讨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12例有症状的颅外颈动脉狭窄病例,手术治疗12例。结果11例患者良好效果,均康复出院,随访6-20月未出现TIA发作,原病变血管再狭窄小于20%... 目的回顾分析12例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探讨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12例有症状的颅外颈动脉狭窄病例,手术治疗12例。结果11例患者良好效果,均康复出院,随访6-20月未出现TIA发作,原病变血管再狭窄小于20%,人工血管通畅,患者认知能力较术前有显著地改善。结论手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疗效肯定,加强围手术期监护,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颈动脉狭窄 动脉内膜切除术 腔内支架成形术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的近期疗效及对患者凝血功能与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田臻 杨扬 吴艳云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9期1249-1252,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近期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凝血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医院神经内科行CAS的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68例。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病...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近期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凝血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医院神经内科行CAS的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68例。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病变处动脉狭窄程度,记录手术成功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狭窄处颈动脉血流参数水平;应用凝血仪测定血浆中凝血指标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术后3d,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病变部位动脉狭窄程度显著低于术前(P<0.05),且手术成功率达100%。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的颈动脉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水平低于术前,搏动指数(PI)水平高于术前(均P<0.05)。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显著缩短,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IL-6、IL-8、hs-CRP及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CAS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效果确切,但可引起患者术后早期出现高凝状态及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颈动脉狭窄 动脉支架置入术 凝血功能 炎症反应
下载PDF
新疆地区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成晓江 卡合尔曼.卡德尔 +5 位作者 张晓杰 翟志朋 蔡坚 尼扎米丁江.热夏提 阿塔吾拉.图尔荪 买买提力.艾沙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为新疆地区颅外颈动脉狭窄的防治提供客观依据,并且有助于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方法收集2011年6月到2014年12月就诊于我院神经内、外科200例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患者,所有患者经头颈部彩超、头颈...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为新疆地区颅外颈动脉狭窄的防治提供客观依据,并且有助于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方法收集2011年6月到2014年12月就诊于我院神经内、外科200例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患者,所有患者经头颈部彩超、头颈部CTA或全脑血管造影确诊,同时选择同期在我神经内、外科住院的非颅外颈动脉狭窄的200例患者作为对照;记录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既往史,包括民族(汉、维)、性别、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等,患者于住院第二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查血糖(Glu)、低密度脂蛋白(LDL-TC)、高密度脂蛋白(HDL-TC)、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组间比较,对14个变量指标先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控制混杂因素,结合专业判断,再将有统计学意义变量纳入方程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新疆地区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变量赋值后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在这14个自变量中,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史、GLU、TG、LDL、HDL、CRP、HCY、Hb A1c这10个自变量有统计学意义,其余4个自变量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以得出糖尿病史(OR=0.128,95%CI:0.031-0.526)、高血压史(OR=32.154,95%CI:9.587-107.835)、LDL(OR=1.576,95%CI:0.374-0.889)、HCY(OR=1.235,95%CI:1.131-1.350)、Hb A1c(OR=3.218,95%CI:2.316-4.470)5种因素与新疆地区颅外颈动脉狭窄形成相关。结论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LDL、HCY、Hb A1c与颅外颈动脉狭窄具有相关性,是新疆地区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在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颈动脉狭窄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支架血管成形术治疗颅外颈动脉极重度狭窄 被引量:3
9
作者 邓剑平 高国栋 +3 位作者 于嘉 张涛 李江 赵振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年第12期720-722,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支架血管成形术治疗颅外颈动脉极重度狭窄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09年10月应用支架血管成形术治疗颅外颈动脉极重度狭窄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全部成功接受支架血管成形术,狭窄程度由... 目的探讨应用支架血管成形术治疗颅外颈动脉极重度狭窄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09年10月应用支架血管成形术治疗颅外颈动脉极重度狭窄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全部成功接受支架血管成形术,狭窄程度由术前90%~99%,降至术后0%~20%。术后无缺血性并发症发生;3例患者术后6h内发生再灌注出血死亡。死亡率10.7%。术后随访1~71个月,均无缺血性症状发生。结论应用支架血管成形术治疗颅外颈动脉极重度狭窄可以有效预防缺血性事件的发生,但是出现再灌注出血的几率较高,应该探求更有效的办法预防再灌注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颈动脉 狭窄 支架血管成形术 疗效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和颈动脉超声测量脑梗死患者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比较 被引量:7
10
作者 沈介明 胡锦清 +4 位作者 张仲伟 乙芳 凌华威 汤荟冬 王瑛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3期173-175,188,共4页
目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本研究比较CT血管造影(CTA)和颈动脉超声(US)检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情况。方法:对34例急性颈内动脉支配区脑梗死的住院患者,在发病后2周内作CTA和US检查,并对其中的3例... 目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本研究比较CT血管造影(CTA)和颈动脉超声(US)检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情况。方法:对34例急性颈内动脉支配区脑梗死的住院患者,在发病后2周内作CTA和US检查,并对其中的3例进行了DSA检查。颈内动脉段的狭窄率按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研究(NASCET)法进行计算,颈总动脉及颈膨大的狭窄率根据欧洲颈动脉外科手术研究(ECST)法进行计算。结果:34例中30例(88.2%)发现颈动脉斑块,CTA和US测得颈动脉狭窄率分别为34.6%±17.8%和32.5%±13.9%,两者对狭窄程度判断的一致性为70.9%。以DSA为金标准参考时,CTA正确诊断1例颈内动脉完全闭塞,但被US低估为50%狭窄。CTA发现40/80钙化斑块(50.0%),US发现23/80钙化斑块(28.8%)。此外,US发现的1处斑块溃疡,未能在CTA显示。结论:CTA和US作为快速的无创伤的检测血管形态的技术,在诊断颅外颈动脉狭窄方面具有互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外颈动脉狭窄 CT血管造影 动脉超声 粥样硬化斑块 数字减影动脉造影
下载PDF
应用补片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36例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管强 张云峰 刘增庆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2期1633-1634,共2页
目前认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以及防止缺血性脑卒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使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降低48%[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对36例有手术指征的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 目前认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以及防止缺血性脑卒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使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降低48%[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对36例有手术指征的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膜剥脱术 外颈动脉狭窄 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缺血性脑卒中 补片 2009年 手术指征
下载PDF
对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几点看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建民 洪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19-22,共4页
关键词 介入治疗技术 外颈动脉狭窄 缺血性卒中 支架成形术 疾病 二级预防 支架植入 发病 血管 脑卒中
下载PDF
颅外颈动脉血流动力学超声分析在预测老年颅内动脉狭窄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晓英 杜薇 +2 位作者 姚晶晶 赵玮 孟繁悦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4234-4236,共3页
目的探讨颅外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对预测老年颅内动脉狭窄的价值及免疫学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1~6月确诊为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的老年患者92例为研究组;同期收治的无脑血管病或仅存在轻度脑动脉硬化的老年患者42例为对照组,用超声检... 目的探讨颅外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对预测老年颅内动脉狭窄的价值及免疫学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1~6月确诊为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的老年患者92例为研究组;同期收治的无脑血管病或仅存在轻度脑动脉硬化的老年患者42例为对照组,用超声检查两组颅外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收集两组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Th17细胞比例。结果研究组颅内前循环狭窄患者PSV颈总动脉(CCA)、EDVCCA、PSVICA、EDVICA、PSVICA/PSVCC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RIVCCA、RIIC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DVCCA、PSVICA、RIVCCA、EDVICA预测颅内前循环狭窄的准确性较高。研究组后循环狭窄患者PSVVA、EDVVA、MPSVVA、MEDVV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RIVA、MRIV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SVVA、EDVVA、RIVA预测颅内后循环狭窄的准确性较高。研究组PBMC中Th1、Th17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Th2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PBMC中Th1、Th17细胞比例明显高于中度狭窄者(P<0.05)。结论超声分析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可有效预测颅内前、后动脉狭窄;Th1与Th17细胞介导的免疫机制参与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颈动脉 血流动力学 颅内动脉狭窄 免疫学机制
下载PDF
颅外颈动脉硬化病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护理 被引量:3
14
作者 魏璇 陈芳 +1 位作者 欧阳晨曦 夏印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09年第3期796-798,共3页
关键词 外颈动脉狭窄 动脉内膜剥脱术 动脉硬化病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动脉内膜切除术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一过性脑缺血 动脉粥样硬化性
下载PDF
头颈部3D-CTA与3D-DSA诊断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成晓江 卡合尔曼.卡德尔 +3 位作者 买买提力.艾沙 麦麦提力.米吉提 周庆九 栾新平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3年第5期961-962,共2页
目的通过颈动脉狭窄诊断金标准的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与CT血管造影(CTA)的比较研究,探讨CT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可行性及技术优势。方法回顾分析94例做过CTA且在2w内做过DSA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 目的通过颈动脉狭窄诊断金标准的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与CT血管造影(CTA)的比较研究,探讨CT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可行性及技术优势。方法回顾分析94例做过CTA且在2w内做过DSA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CTA的灵敏度为97.1%,特异度为97.0%,正确指数(Youden's index)为94.1%;且两种诊断方法的一致性Kappa值为0.922。结论 3D-CTA具有检查时间短、费用低,同时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CTA 3D-DSA 外颈动脉狭窄 比较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的颅外颈动脉超声与CT血管造影的比较 被引量:4
16
作者 成秋生 潘小平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6期692-694,共3页
目的:比较颈部超声检查与颈部CTA对颅外颈动脉硬化性狭窄斑块的敏感性。方法:对比分析我科住院的61例脑梗死患者的双侧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超声检查和CTA检查结果。结果:61例患者中,超声发现斑块110处,CTA发现斑块124处,... 目的:比较颈部超声检查与颈部CTA对颅外颈动脉硬化性狭窄斑块的敏感性。方法:对比分析我科住院的61例脑梗死患者的双侧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超声检查和CTA检查结果。结果:61例患者中,超声发现斑块110处,CTA发现斑块124处,两者对于颈动脉的斑块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者狭窄程度的一致性是55%,但CTA对颈动脉分叉处斑块敏感性高于超声波检查,对钙化斑更敏感。超声检查血管狭窄的程度高于颈部CTA的结果,超声未能显示椎动脉异常。结论:脑梗死患者的颈部CTA检查优于超声检查,特别适用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颈动脉 超声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颅外颈动脉瘤外科治疗的若干问题(附27例报告)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福真 符伟国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2期687-691,共5页
颅外颈动脉瘤相当罕见,若不手术治疗,其预后极差。自1953~1990年,共收治27例,男性15例,女性12例,年龄5~68岁,平均年龄34.5岁。25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3例次行动脉瘤切除自体大隐静脉移植,3例动脉瘤切除,动脉端端吻合,1例颈总动脉结扎,... 颅外颈动脉瘤相当罕见,若不手术治疗,其预后极差。自1953~1990年,共收治27例,男性15例,女性12例,年龄5~68岁,平均年龄34.5岁。25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3例次行动脉瘤切除自体大隐静脉移植,3例动脉瘤切除,动脉端端吻合,1例颈总动脉结扎,8例行动脉瘤切除,近远端动脉结扎,1例行外包裹术。术后死亡一例。在长期随访中,2例死于心肌梗塞,1例死于脑动脉栓塞。5年存活率86.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颈动脉 血管肿瘤 手术 诊断
下载PDF
老年脑梗死复发与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及其预防措施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振岭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5期44-48,共5页
目的研究老年脑梗死复发(Recurrence of cerebral infarction,RCI)与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Extracranial carotid atherosclerosis,ECA)及其相关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及其预防措施。方法从2010年1月-2013年1月,从该院的神经内... 目的研究老年脑梗死复发(Recurrence of cerebral infarction,RCI)与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Extracranial carotid atherosclerosis,ECA)及其相关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及其预防措施。方法从2010年1月-2013年1月,从该院的神经内科被确诊为脑梗死的住院患者中选择439例,根据ECA斑块产生及与RCI的联系,将439例患者分成初发性脑梗死组(327例)以及复发性脑梗死组(112例)。根据年龄阶段情况,将112例RCI患者分成青中年组(年龄〈65岁,44例)以及老年组(年龄≥65岁,68例)。统计并分析不同脑梗死类型及年龄阶段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研究RCI与ECA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分析RCI的预防措施。结果复发性脑梗死组发生颈动脉硬化,硬斑形成,软斑形成,有高血压,糖尿病史者所占的比例以及整体年龄,均显著高于初发性脑梗死组。老年组RCI患者的颈动脉硬化比例,硬斑形成占比,吸烟史占比,高血压史占比,糖尿病史占比,血脂异常史占比,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RCI患者,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应用Logistic回归性分析后发现,不同年龄阶段患者发生RCI的危险因素主要为颈动脉硬化、硬斑形成、高血压史以及糖尿病史。结论老年患者RCI与ECA等因素的联系紧密,对于患者应予以重点预防,从而降低RCI的复发率,值得临床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复发 外颈动脉 粥样硬化 LOGISTIC回归分析 预防措施
下载PDF
利用EBCT进行颅外颈动脉血管造影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隆熙 唐镇生 +1 位作者 江澄川 陈爽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236-240,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电子束CT来实现对颈动脉分叉部血管造影的可行性,并建立颅外颈动脉EBCTA的扫描方式和方案.材料和方法:对24侧颈动脉随机分3组进行多层流动扫描(MSM)模式、连续容积扫描(CVS)模式及血管重建,获得颈动脉分叉部的时间-密度曲... 目的:探讨利用电子束CT来实现对颈动脉分叉部血管造影的可行性,并建立颅外颈动脉EBCTA的扫描方式和方案.材料和方法:对24侧颈动脉随机分3组进行多层流动扫描(MSM)模式、连续容积扫描(CVS)模式及血管重建,获得颈动脉分叉部的时间-密度曲线(TDCs),并加以分析.结果:得出颈动脉EBCTA的参数和模式为:非离子型造影剂,总量80~90ml、3ml/s注射速率、延迟时间18~22s、扫描速度为层/0.1s、层厚1.5mm、由颈根部至颅底的CVS扫描方式.对有循环功能不足的患者应进行MSM预试验扫描来确定其准确的延迟时间.结论:EBCT进行颅外颈动脉血管造影完全可行,且省时,省造影剂,扫描范围长,更利于显示该区域的各种颈动脉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动脉狭窄 电子束CT血管造影术 动脉血管造影 外颈动脉 EBCTA 非离子型造影剂 动脉分叉部 扫描方式 连续容积扫描
下载PDF
颅外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态与脑缺血症状关系初探 被引量:22
20
作者 郭大乔 王玉琦 +1 位作者 符伟国 王文平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2000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研究颅外颈动脉硬化性斑块形态与脑缺血症状的关系。方法:运用Duplex超声对188例患者行颈颅外段动脉检测。将颅外颈内动脉狭窄度分成五级,颈内动脉斑块形态分成四型。结果:本研究共对376侧颈动脉行狭窄度检测,对... 目的:研究颅外颈动脉硬化性斑块形态与脑缺血症状的关系。方法:运用Duplex超声对188例患者行颈颅外段动脉检测。将颅外颈内动脉狭窄度分成五级,颈内动脉斑块形态分成四型。结果:本研究共对376侧颈动脉行狭窄度检测,对213侧颈动脉行斑块形态学分型。结果显示。颈动脉硬化斑块的狭窄度和形态学类型与脑缺血症状的发生均有密切关系(P<0.01)。斑块形态学类型与狭窄度两因素之间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但斑块形态学的改变并不增加狭窄度预测脑缺血症状发生的敏感性。结论:颈动脉斑块类型随着其狭窄度的增加而改变,斑块形态不能作为预测脑缺血症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块形态学 脑缺血 外颈动脉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