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个小时的故事》与读者身份构建
1
作者 潘龄晓 万雪梅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11期72-75,共4页
作为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短篇小说中的经典作品之一,《一个小时的故事》实质上对19世纪美国南方女性读者起到了一定的规训作用。小说中马拉德夫人对自由的呼唤,引发了女性读者对传统女性形象及家庭观念的质疑,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作为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短篇小说中的经典作品之一,《一个小时的故事》实质上对19世纪美国南方女性读者起到了一定的规训作用。小说中马拉德夫人对自由的呼唤,引发了女性读者对传统女性形象及家庭观念的质疑,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然而小说通过马拉德夫人之死强化了读者对社会制约因素的认知,传递了趋向保守的价值观,承担了维护社会稳定的社会功能。剖析《一个小时的故事》对读者身份的建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典作品的社会及时代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特·肖邦 一个小时的故事》 接受美学 读者身份
下载PDF
民族文化身分与国际意识的碰撞及调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在当代中国的接受 被引量:5
2
作者 成慧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0-105,共6页
茨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因中国艺人“创造性”接受而再次产生巨大反响,这在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史上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意义。在这次异质文化的深度碰撞中,中西文化的差异性更因彼此的衬托和比照鲜明地表现出来。尤为值得一提的... 茨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因中国艺人“创造性”接受而再次产生巨大反响,这在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史上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意义。在这次异质文化的深度碰撞中,中西文化的差异性更因彼此的衬托和比照鲜明地表现出来。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异质文化在这里已作为一种“陌生化”的艺术手段或策略而显示出了其独有的功能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接受 文化身分 文化陌生化
下载PDF
寻求“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之间的平衡——由“一个数除以分数”教学片断的比较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志南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07年第7期34-36,共3页
一、两位教师教学“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教学片断 教学片断一: 教师出示例题:一辆摩托3/10小时行驶18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关键词 一个数除以分数” 教学片断 “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 平衡 教师教学 例题
下载PDF
从接受反应文论看书评《一个人格分裂的人》的翻译
4
作者 李平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8期32-33,共2页
书评《一个人格分裂的人》是发表于《星期日泰晤士书评》上关于拉迪亚德·吉卜林的传记的评论。文章试图从文学批评的接受反应文论及翻译技巧方面讨论对该书评的翻译。
关键词 一个人格分裂的人》 接受反应文论 翻译技巧
下载PDF
接受美学理论视角下儿童诗歌英译汉翻译研究——以《一个孩子的诗园》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玉芳 谈津雷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0年第35期37-41,共5页
中国儿童诗歌植根于中国文化,具有中国诗的共性和独特性。儿童诗歌无论是创作还是翻译,都应考虑其特点,站在儿童的立场上,选择易于儿童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表达内容。目前,国内针对诗歌,尤其是儿童诗歌的英译汉研究较少。本文在接受美学理... 中国儿童诗歌植根于中国文化,具有中国诗的共性和独特性。儿童诗歌无论是创作还是翻译,都应考虑其特点,站在儿童的立场上,选择易于儿童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表达内容。目前,国内针对诗歌,尤其是儿童诗歌的英译汉研究较少。本文在接受美学理论指导下,以儿童诗集《一个孩子的诗园》英译汉版本为研究对象,从翻译策略、诗歌韵律以及修辞的角度,对比分析两个汉译本,以求从译入语角度探讨英汉诗歌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诗翻译 接受美学理论 一个孩子的诗园》
下载PDF
论文学价值是一个流动的范畴
6
作者 余逊涛 《学海》 1997年第6期95-99,共5页
论文学价值是一个流动的范畴余逊涛文学价值问题是文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对文学价值的认识,多年来一直停留在“价值是文本的属性,作为事物的客观属性是一成不变的”这一静态层面上。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同一作品的价值在不同的历史... 论文学价值是一个流动的范畴余逊涛文学价值问题是文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对文学价值的认识,多年来一直停留在“价值是文本的属性,作为事物的客观属性是一成不变的”这一静态层面上。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同一作品的价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环境氛围里,对不同的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价值 一个 论文学 接受者 潜价值 二重性 文学的价值 社会价值 接受美学 欣赏者
下载PDF
简述《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在中国的译介
7
作者 黄镇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127-132,共6页
在中国大陆从1933年章衣萍译本始,据不完全统计,《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从1933年至2018年,分别以单行本、小说集、精选集、系列集、合集、丛书等不同形式出版已逾500版次,其中2000年以后发行的约占一半,已逾250版次;而21世纪以来更是已... 在中国大陆从1933年章衣萍译本始,据不完全统计,《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从1933年至2018年,分别以单行本、小说集、精选集、系列集、合集、丛书等不同形式出版已逾500版次,其中2000年以后发行的约占一半,已逾250版次;而21世纪以来更是已发表了240多篇期刊文章。可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在中国大陆受欢迎程度之高。由此,从以上不同译本的序跋、评论、小说集类别等出发,进行归纳对比分析,在史料基础上对21世纪以来《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译介作详细描述,并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以求对其在中国的译介和接受作全面展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21世纪 译介 接受
下载PDF
叙事伦理学视野下解读《一个小时的故事》
8
作者 胡爱华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86-90,共5页
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为近年来在国内蓬勃兴起的文学理论为文本阐释提供了更多空间。江守义在纽顿叙事伦理学基础上提出四分法:意图伦理、故事伦理、叙事伦理和接受伦理,认为分析叙事伦理是为了揭示意图伦理和叙述伦理,而读者对伦理内涵的... 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为近年来在国内蓬勃兴起的文学理论为文本阐释提供了更多空间。江守义在纽顿叙事伦理学基础上提出四分法:意图伦理、故事伦理、叙事伦理和接受伦理,认为分析叙事伦理是为了揭示意图伦理和叙述伦理,而读者对伦理内涵的把握也离不开接受伦理。文章从叙事伦理和接受伦理这两个层面讨论肖邦的短篇小说《一个小时的故事》,籍此发掘其中所蕴藏的深层含义。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代表着当时主流伦理规范,第三人称限知视角反映出马拉德夫人从遵从主流伦理规范,到说出违反伦理禁忌的话语,再到作出违反伦理秩序的决定的心路历程。读者对文本伦理内涵的把握同样也离不开叙事伦理。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帮助读者了解主流伦理规范,第三人称限知视角帮助读者深入女主人公内心,进而管窥19世纪末美国女性走向独立自我意识之艰难过程。无论叙事伦理还是接受伦理,都给文学作品研究增加了新的伦理研究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小时的故事》 第三人称全知叙事伦理 第三人称限知叙事伦理 接受伦理
下载PDF
论“萧红体”小说的“另类”《马伯乐》 被引量:4
9
作者 杨晓林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8-11,共4页
在中国现代讽刺幽默文学的大家族里,马伯乐是独特的“这一个”:他既是“看客”、洋奴、守财奴、寄生虫,又是一个奥勃洛莫夫式的多余人,常用“精神胜利法”来安慰自己的无能和失败,可笑可鄙又可怜。萧红对“逃难”题材的深掘、对黑色幽... 在中国现代讽刺幽默文学的大家族里,马伯乐是独特的“这一个”:他既是“看客”、洋奴、守财奴、寄生虫,又是一个奥勃洛莫夫式的多余人,常用“精神胜利法”来安慰自己的无能和失败,可笑可鄙又可怜。萧红对“逃难”题材的深掘、对黑色幽默手法的出色应用、对人生存状况中可笑性和滑稽性的洞察,使《马伯乐》成为了一部未完的杰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伯乐》 “这一个 艺术价值 接受与批评
下载PDF
研究生最重要的是学会独立思考
10
作者 詹映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4年第6期9-10,共2页
当我们从一名大学本科生变成一名研究生,我们首先需要明白的一个问题是,大学生和研究生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无论你是将来有志从事学术研究的"学术型"研究生,还是志在毕业之后找个好工作的"就业型"研究生,都应当对... 当我们从一名大学本科生变成一名研究生,我们首先需要明白的一个问题是,大学生和研究生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无论你是将来有志从事学术研究的"学术型"研究生,还是志在毕业之后找个好工作的"就业型"研究生,都应当对此做出回答。否则,研究生三年就只是大五、大六和大七,我们最值得珍惜的青春岁月可能就会在懵懵懂懂中虚度了。一、学会独立思考是研究生第一要务在笔者看来,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最大区别在于,研究生不应再像大学生那样,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型 大学本科生 学术研究 大七 接受者 一个问题 大六 三年 选择者 当今中国社会
下载PDF
基于移动学习的手机短信交互体系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涛 罗帅 《现代商贸工业》 2011年第23期285-286,共2页
通过手机短信交互的特性,结合传播学有关知识,提出了手机短信交互的模型和三种交互模式。详细阐述了该模型和模式在手机短信发送与接收中的原理。
关键词 手机短信 发送者 接受者 移动学习 交互体系
下载PDF
谈谈“言外之意”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晓华 《淮阴师专学报》 1997年第1期103-106,共4页
言外之意是话语活动中的一个常见现象。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出于各种不同的目的,或由于语境的制约,信息发送者有时未能直接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言外之意即由此产生。此时,信息接受者必须尽全力从字里行间捕捉信息发送者的真意。在... 言外之意是话语活动中的一个常见现象。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出于各种不同的目的,或由于语境的制约,信息发送者有时未能直接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言外之意即由此产生。此时,信息接受者必须尽全力从字里行间捕捉信息发送者的真意。在准确地把握了言外之意之后,交流才不致中断。言外之意这种现象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都可能发生。本文拟结合实例剖析言外之意这一语言现象在上列语言诸层面上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外之意 信息发送者 信息接受者 合作原则 言语行为
下载PDF
特殊时期的文学翻译与接受——《一个女兵的自传》在20世纪40年代英美的传播与接受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敏 耿强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22年第1期148-156,共9页
在20世纪40年代特殊的战争时期,中国文学走出去是一场历史的机缘。该时期的外译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中国译者崔骥英译谢冰莹的《一个女兵的自传》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该译作自1943年首次出版至1948年经历了6次印刷,第一次实现了... 在20世纪40年代特殊的战争时期,中国文学走出去是一场历史的机缘。该时期的外译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中国译者崔骥英译谢冰莹的《一个女兵的自传》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该译作自1943年首次出版至1948年经历了6次印刷,第一次实现了在英美大众读者中的传播。本文回到历史现场,聚焦中国文学现代早期域外传播与接受现象,探讨影响译作取得良好接受效果的环境、文类、译者因素。研究对中国文学的翻译与传播有以下思考和启示:丰富了早期译介史,探索了中国译者的作为空间;剖析了战时中国译者“异国情调”的成因,肯定了其独特的时代意义;突出了译者的读者意识在中国文学接受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40年代 文学接受 中国译者 崔骥 一个女兵的自传》英译
原文传递
传播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14
作者 邵明允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08-110,共3页
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译者作为翻译活动过程中的信息接受者和信息发送者的双重身份,探讨译者主体性在传递原文信息过程中如何发挥作用。研究表明,译者主体性可体现主、客观因素上,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有利于译者进一步明确... 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译者作为翻译活动过程中的信息接受者和信息发送者的双重身份,探讨译者主体性在传递原文信息过程中如何发挥作用。研究表明,译者主体性可体现主、客观因素上,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有利于译者进一步明确主体的构成要素,从而达到传递信息、有效进行翻译活动、传播异域文化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传播学 信息接受者 信息发送者
下载PDF
试论德育工作中的心理沟通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钦华 吴枫 《理论观察》 1999年第1期51-52,共2页
改进和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是教育改革的一项艰苦任务,也是党的教育方针在学校工作中贯彻和实施的具体要求。人的内在素质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结构,把心理沟通机制引入到德育工作中,是针对学生思想特点、心理特点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 改进和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是教育改革的一项艰苦任务,也是党的教育方针在学校工作中贯彻和实施的具体要求。人的内在素质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结构,把心理沟通机制引入到德育工作中,是针对学生思想特点、心理特点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这种做法有利于完善德育工作的机制,有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特别是青年学生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思想可塑性较强,引入沟通机制,更有利于激励学生加强自身德育修养,促进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成长,培养出跨世纪合格的优秀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工作 心理沟通 沟通机制 青年学生 心理素质 学校德育 信息发送者 信息接受者 思想教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下载PDF
“网络电视台”再认识
16
作者 陈丽君 《学术评论》 2015年第3期107-112,共6页
近年来,在同样遭受数字媒体冲击的传统纸媒、平媒的生存出路的研究与探讨中,有关传统纸媒、平媒建立网站的呼声相对较高。但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如果所有的传统纸媒、平媒都改换门庭,以网站的面目出现,那传统纸媒、平媒还有存在的必... 近年来,在同样遭受数字媒体冲击的传统纸媒、平媒的生存出路的研究与探讨中,有关传统纸媒、平媒建立网站的呼声相对较高。但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如果所有的传统纸媒、平媒都改换门庭,以网站的面目出现,那传统纸媒、平媒还有存在的必要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电视台 网站制作 电视节目内容 央视网 电视栏目 一个问题 接受者 广电企业 播出机构 安徽卫视
下载PDF
“自主学习法”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2
17
作者 贾亚东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第10期33-33,共1页
美国教育家珍妮特·沃斯和新西兰著名记者戈登?德莱顿合著的《学习的革命——通向21世纪的个人护照》中写道:“全世界在争论着这样一个问题:‘学校应该教什么?’,在我们看来,最重要的应当是两个科目:学习怎样学习和学习怎样思... 美国教育家珍妮特·沃斯和新西兰著名记者戈登?德莱顿合著的《学习的革命——通向21世纪的个人护照》中写道:“全世界在争论着这样一个问题:‘学校应该教什么?’,在我们看来,最重要的应当是两个科目:学习怎样学习和学习怎样思考,我们认为,怎样学习比我们学习什么要重要得多.”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时代的需要,是切实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 学习活动 德莱顿 数学教学质量 珍妮特 学习技巧 一个问题 应用意识 接受者
下载PDF
心底的盛宴
18
作者 风定落花香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8年第3期86-86,共1页
她说,一个人如果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的外形,包括身体的所有细节,那会在心灵上造成多么锋利持久的伤害,如霜的凄凉,甚至覆盖一生。一个女人很漂亮,但是,却很自卑。仅因为那两道半截的淡淡的眉。她用了很多办法来弥补眉的缺憾,却始终... 她说,一个人如果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的外形,包括身体的所有细节,那会在心灵上造成多么锋利持久的伤害,如霜的凄凉,甚至覆盖一生。一个女人很漂亮,但是,却很自卑。仅因为那两道半截的淡淡的眉。她用了很多办法来弥补眉的缺憾,却始终未能如愿。因为眉毛,她开始变得自卑而胆怯。所有需要面试的工作,都过不了关,她觉得所有的考官都在盯着她的眉毛。心里发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女人 茫茫人海 毕淑敏 笔试成绩 肤如凝脂 坦然接受 慌不择路 于丹
下载PDF
构建“学生本体论”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
19
作者 孟庆欣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64-68,共5页
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长期被一个问题困扰着——尽管对阅读教学花费的功夫最多,但其效果却又总是“少慢差费”,而且,这并不仅仅是一个局部性的、地区性的问题。现实逼着人们在思索:阅读教学问题出在哪里? 当我们把目光停留在本世纪六十... 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长期被一个问题困扰着——尽管对阅读教学花费的功夫最多,但其效果却又总是“少慢差费”,而且,这并不仅仅是一个局部性的、地区性的问题。现实逼着人们在思索:阅读教学问题出在哪里? 当我们把目光停留在本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兴起联邦德国的西方接受理论上时,我们似乎看到了传统的、权威性的阅读观——阅读就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教学 阅读观 阅读主体 书面语言 接受理论 阅读过程 一个问题 文学作品 作者生平 课文分析
下载PDF
摭谈言语交际的环境制约性与影响力
20
作者 莫非 《金筑大学学报(综合版)》 1999年第2期66-70,共5页
言语交际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彼此在口头上的交流活动。任何人都要进行言语交际,而言语交际又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这种环境,是伴随着说话的人(发送者)的发送和听话的人(接受者)的接受活动而存在、产生和发展的。
关键词 言语交际 制约性 接受活动 发送者 社会生活 接受者 交流活动 环境 言语交际活动 社会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