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城市商业多中心形态和功能的不协同特征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1
作者 蔡科 徐涛 《华中建筑》 2024年第6期133-137,共5页
大城市商业中心空间集聚形态和功能服务人流之间的协同失配关系,影响着商业多中心体系演进方向。该文以武汉市为研究对象,基于手机信令、POI等多源时空大数据,选取多个指标分别测度并分析了商业中心的形态层级体系特征和功能能级体系特... 大城市商业中心空间集聚形态和功能服务人流之间的协同失配关系,影响着商业多中心体系演进方向。该文以武汉市为研究对象,基于手机信令、POI等多源时空大数据,选取多个指标分别测度并分析了商业中心的形态层级体系特征和功能能级体系特征,同时利用发展度系数识别二者的协同发展关系,通过标准差分法将其划分为均衡发展型、形态失衡型、功能失衡型三类,并分类探讨了发展失衡背后可能存在的原因。相关结论可为制定城市商业中心体系优化策略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中心体系 形态多中心 功能多中心 协同关系
下载PDF
基于人口流动的中国城市群多中心结构演化
2
作者 马宇薇 浩飞龙 王士君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3-142,共10页
利用2015—2018年腾讯人口迁徙大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多中心结构测度等方法,对中国19个城市群的人口规模、流动特征和空间结构演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整体上看,中国城市群的形态多中心结构指数差异明显,且有微弱向单中心... 利用2015—2018年腾讯人口迁徙大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多中心结构测度等方法,对中国19个城市群的人口规模、流动特征和空间结构演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整体上看,中国城市群的形态多中心结构指数差异明显,且有微弱向单中心空间结构发展的态势,而功能多中心结构指数大多较低,但表现出不断上升趋势.(2)在多中心结构类型匹配方面,优化提升类城市群的功能多中心结构指数较高但形态多中心结构指数普遍偏低,发展壮大类城市群的形态多中心结构指数较高但功能多中心结构指数大多偏低,而培育发展类城市群内部存在不同匹配类型.(3)在多中心结构类型演替方面,优化提升类和发展壮大类城市群多中心化发展的趋势较为明显,而培育发展类城市群大多呈现单中心化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人口流动 空间结构 形态多中心 功能多中心
下载PDF
多中心城市布局与轨道交通的探讨 被引量:11
3
作者 吴范玉 高亮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47-49,共3页
城市布局结构和交通结构方面的缺陷是造成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的2个主要原因。文中分析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以及传统单中心城市和交通结构存在的弊端,指出我国城市应发展多中心城市形态和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公共交通结构。
关键词 城市布局 轨道交通 多中心形态 中国 交通结构
下载PDF
沿海三大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特征与模式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瑞鹏 安树伟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7-39,共13页
基于沿海三大城市群经济社会数据和上市企业关联数据,运用统计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空间可视化等方法从形态和功能联系两个维度,揭示其空间结构特征。研究发现:在形态维度,京津冀先呈现单中心化然后是多中心化,长三角多中心水平不断提高... 基于沿海三大城市群经济社会数据和上市企业关联数据,运用统计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空间可视化等方法从形态和功能联系两个维度,揭示其空间结构特征。研究发现:在形态维度,京津冀先呈现单中心化然后是多中心化,长三角多中心水平不断提高,珠三角在波动中略有上升,且珠三角的多中心水平最高,长三角次之,京津冀最低。在功能联系维度,从城市群整体的网络结构看,三大城市群的网络化水平不断提高,京津冀的网络结构呈“单核辐射”,而长三角和珠三角呈“多中心网络化”;从节点城市的层级结构来看,沿海三大城市群功能多中心水平不断提高,且长三角高于珠三角,珠三角高于京津冀。对于三大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模式,京津冀和长三角属于组合模式,珠三角属于融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空间结构 形态多中心 功能联系 多极网络
下载PDF
区界重组对城市形态多中心与区域均衡发展的影响
5
作者 陈佑淋 余珮珩 +1 位作者 王磊 陈奕云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84-2098,共15页
行政区划调整作为空间治理的制度支撑,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对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论文基于2013—2021年中国27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双重差分模型探究了区界重组这一特殊的行政区划调整方式对区域均衡发展的影响... 行政区划调整作为空间治理的制度支撑,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对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论文基于2013—2021年中国27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双重差分模型探究了区界重组这一特殊的行政区划调整方式对区域均衡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以城市形态多中心为中介变量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区界重组不仅有利于促进本地城市的均衡发展,而且对邻近地区的均衡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空间溢出效应。机制检验表明,在行政区划调整背景下,城市空间形态优化是驱动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路径。区界重组能够通过提升城市形态多中心水平从而减少区域发展的不平等。异质性分析表明,不同城市的区界重组对区域均衡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相较于西部地区而言,东部和中部地区城市的区界重组对区域均衡发展的提升作用更显著。区界重组对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影响不显著。未来应根据不同城市的发展条件,审慎开展行政区划调整,因地制宜地推进以区界重组为导向的城市多中心建设,从而促进城市空间优化和区域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区划调整 城市形态多中心 区界重组 区域均衡发展 空间双重差分模型 城市空间结构
原文传递
多中心空间结构促进了城市群协调发展吗?--基于形态与知识多中心视角的再审视 被引量:40
6
作者 姚常成 吴康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3-74,共12页
多中心空间结构作为谋求空间均衡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和手段,其是否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目前尚有争论。通过分别采用城市人口数据以及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的知识信息流数据来测度八大城市群2000-2016年形态多中心和知识多中心程... 多中心空间结构作为谋求空间均衡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和手段,其是否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目前尚有争论。通过分别采用城市人口数据以及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的知识信息流数据来测度八大城市群2000-2016年形态多中心和知识多中心程度变化。其次,利用我国八大城市群143个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和考虑双重差分的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形态和知识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影响。结论显示:虽然形态多中心空间结构对于实现城市群协调发展作用效果不显著,但知识多中心空间结构却能通过借用规模行为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的差异间接实现城市群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多中心 形态多中心 城市群 协调发展 溢出效应 大都市圈 经济绩效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群知识多中心发展评价 被引量:15
7
作者 戴靓 曹湛 +1 位作者 朱青 殷亚若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86-897,共12页
在新型城镇化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及其多中心发展成为城市研究的热点议题。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国学者2012—2016年的论文发表数据,采用Taylor的多中心性测度,从知识规模和知识网络层面,对中国19个城... 在新型城镇化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及其多中心发展成为城市研究的热点议题。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国学者2012—2016年的论文发表数据,采用Taylor的多中心性测度,从知识规模和知识网络层面,对中国19个城市群知识形态多中心与功能多中心进行量化,进而分析不同城市群知识多中心的发展状况、原因及对策,主要结论如下:(1)中国城市群的知识规模分布和知识合作格局均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东部城市群知识多中心发育优于中西部城市群,城市群形态与功能多中心发展整体匹配度高。(2)以中国19个城市群知识形态和功能多中心度的平均值为界,可将城市群分为4类:Ⅰ知识形态与功能均相对多中心发展的城市群,以长三角城市群最为典型;Ⅱ知识形态相对单中心但功能相对多中心发展的城市群,如珠三角城市群;Ⅲ知识形态与功能均相对单中心发展的城市群,以宁夏沿黄城市群最为典型;Ⅳ知识形态相对多中心但功能相对单中心发展的城市群,如成渝城市群。(3)中国城市群知识多中心发展是市场驱动和政策引导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知识形态相对单中心发展的城市群,需重点加强知识创新资源的合理规划与布局;对于知识功能相对单中心发展的城市群,需积极打破知识流通壁垒,形成多元合作共享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城市网络 知识合作 形态多中心 功能多中心 多中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