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英美及中国多丽丝·莱辛研究中的“空间”问题 |
赵晶辉
|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10 |
10
|
|
2
|
安娜的一帘幽梦——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梦境别裁 |
罗益民
吕星
|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11 |
4
|
|
3
|
多丽丝·莱辛小说《麻雀》中的生态思想 |
杨洋
胡文成
|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
2010 |
2
|
|
4
|
莱辛《特别的猫》的生态阐释 |
王育烽
陈智淦
|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2
|
|
5
|
追寻分裂时代的“好生活”——费希生态哲学视域下的莱辛小说解读 |
陈倩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17 |
1
|
|
6
|
多丽丝·莱辛在中国的接受 |
刘玉梅
李跃平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7
|
性别与空间——《野草在歌唱》的女性主义地理学解读 |
李丹玲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12
|
|
8
|
《金色笔记》和谐主题阐释 |
高永红
|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9
|
《又来了·爱情》:一个女性对男性中心的生态伦理思考 |
王文惠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1 |
3
|
|
10
|
现代女性的自我追求与生命体验——以多丽丝·莱辛女性文学为例 |
邓琳娜
|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1
|
论《野草在歌唱》中摩西斯形象的颠覆性 |
胡勤
|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3
|
|
12
|
《金色笔记》的网状结构分析 |
于波
|
《唐山学院学报》
|
2011 |
1
|
|
13
|
《金色笔记》的国内研究综述 |
郭智文
|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11 |
0 |
|
14
|
《金色笔记》中的身体叙事 |
胡波莲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
2017 |
0 |
|
15
|
《金色笔记》多维非线性布局的叙事结构 |
李光辉
|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1
|
|
16
|
“形式”的修辞性:《金色笔记》的文学修辞批评 |
姜春华
刘婵娟
|
《科技视界》
|
2012 |
1
|
|
17
|
浅析《天黑前的夏天》中女主人公的迷茫与困惑 |
李想
|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11 |
0 |
|
18
|
道德悖论的代价——论《老妇与猫》的隐含深意 |
赵金枝
|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9
|
从新历史主义角度解析《简·萨默斯的日记》 |
陈桂珍
|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
2010 |
0 |
|
20
|
被贱斥的“巫婆”—《好邻居日记》中的老年女性境遇分析 |
吴兰香
|
《世界文学研究》
|
201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