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苯基苯基多乙烯基硅油对高温硫化硅橡胶耐辐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姜志钢 王秀霞 +1 位作者 黄艳华 冯圣玉 《弹性体》 CAS 2006年第5期6-9,共4页
通过Diels-Alder反应合成了四苯基苯基多乙烯基硅油(C2胶)。研究了在真空下经受总辐照剂量为500 kGy和1 000 kGy、辐照剂量率150 Gy/min的γ-射线辐照后C2胶对高温硫化硅橡胶耐辐射性能的影响。讨论了辐照前后硅橡胶相邻两交联点间有效... 通过Diels-Alder反应合成了四苯基苯基多乙烯基硅油(C2胶)。研究了在真空下经受总辐照剂量为500 kGy和1 000 kGy、辐照剂量率150 Gy/min的γ-射线辐照后C2胶对高温硫化硅橡胶耐辐射性能的影响。讨论了辐照前后硅橡胶相邻两交联点间有效链平均分子量Mc和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C2胶能有效地提高硅橡胶的耐辐射性能,并且其辐射保护效果随着其浓度的增加(从2份到14份)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苯基苯基多乙烯基硅油 γ-射线辐照 耐辐射 高温硫化硅橡胶
下载PDF
低黏度多乙烯基苯基硅油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戴润英 游胜勇 +2 位作者 董晓娜 谌开红 陈衍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58-260,共3页
以甲基苯基环硅氧烷和甲基乙烯基环四硅氧烷为原料,二乙烯基四甲基二硅氧烷为封端剂,在四甲基氢氧化铵催化下,采用阴离子开环聚合法,制得多乙烯基苯基硅油。考察封端剂用量、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对聚合物黏度、折光率和转化率的... 以甲基苯基环硅氧烷和甲基乙烯基环四硅氧烷为原料,二乙烯基四甲基二硅氧烷为封端剂,在四甲基氢氧化铵催化下,采用阴离子开环聚合法,制得多乙烯基苯基硅油。考察封端剂用量、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对聚合物黏度、折光率和转化率的影响,用作硅橡胶交联剂时,乙烯基含量对硅橡胶耐热氧化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封端剂用量2%、催化剂用量1.25%时,100℃下反应4h制得的多乙烯基苯基乙烯硅油具有黏度低、折光率高、耐热性好等特点,与含氢硅油固化后的力学性能更好,可以满足LED封装的不同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乙烯基苯基硅油 低黏度 高折光率 耐热性能
下载PDF
多乙烯基硅油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柱 杨番 +1 位作者 胡志忠 李天龙 《广州化学》 CAS 2016年第3期11-16,共6页
以自制阳离子型乳化剂H、多乙烯基硅油和丙烯酸类单体为主要原料,采用一步法和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不同聚合方法、不同有机硅含量对硅丙乳液乳胶膜的吸水率、疏水性能的影响,通过纳米粒度-Zeta电位... 以自制阳离子型乳化剂H、多乙烯基硅油和丙烯酸类单体为主要原料,采用一步法和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不同聚合方法、不同有机硅含量对硅丙乳液乳胶膜的吸水率、疏水性能的影响,通过纳米粒度-Zeta电位分析仪、接触角仪、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对乳液及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有机硅单体参与了聚合,乳液稳定性好、平均粒径小。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乳液,有机硅最大添加量为40%(占壳层单体总量),乳胶膜的吸水率只有3.2%,对水的接触角达到105.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乙烯基硅油 丙烯酸酯 改性 乳液聚合
下载PDF
多乙烯基单体对溴化丁基胶电子束交联的敏化效应 被引量:1
4
作者 许云书 吉井文男 幕内惠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818-3823,共6页
观察到溴化丁基胶(BIIR)在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辐照下可发生交联反应,测得其凝胶化剂量为12kGy。在剂量较低时辐照产物的凝胶含量与交联密度均随剂量增加而提高,但在80kGy后则随剂量增加而呈下降趋势。试验了5种多乙烯基单体以敏化BIIR... 观察到溴化丁基胶(BIIR)在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辐照下可发生交联反应,测得其凝胶化剂量为12kGy。在剂量较低时辐照产物的凝胶含量与交联密度均随剂量增加而提高,但在80kGy后则随剂量增加而呈下降趋势。试验了5种多乙烯基单体以敏化BIIR的交联反应,从而避免高剂量下的降解现象。结果表明TMPT(三甲基丙烯酸三羟甲基丙烷酯)是有效的敏化剂,配有TMPT的BIIR交联产物其拉伸强度随TMPT用量增大而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化聚(异丁基烯-共-异戊二烯) 溴化丁基胶 多乙烯基单体 多官能度单体 辐射交联 电子束
下载PDF
多乙烯基苯和苯烷基转移反应研究与催化剂活性分析
5
作者 姜日元 邱宝军 +1 位作者 谷长洪 李红娟 《工业催化》 CAS 2015年第12期1008-1012,共5页
在某大型工业化装置上研究合成乙苯烷基转移催化剂EBZ-100的反应条件,考察反应温度、苯与多乙烯基苯质量比、水含量和空速等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苯与多乙烯基苯质量比为(2.0~2.3):1、空速(3.1~3.5)h-1、反应... 在某大型工业化装置上研究合成乙苯烷基转移催化剂EBZ-100的反应条件,考察反应温度、苯与多乙烯基苯质量比、水含量和空速等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苯与多乙烯基苯质量比为(2.0~2.3):1、空速(3.1~3.5)h-1、反应物中水含量为100×10-6~400×10-6条件下,多乙烯基苯和苯进行烷基转移反应生成乙苯的收率最佳。烷基转移催化剂运行18个月后,出现乙苯收率降低现象,通过对反应物、反应生成物组成分析,发现反应物中携带过多丁基苯是影响多乙烯基苯转化率的重要因素。同时,根据烷基转移催化剂不同运行时间段的失活现象深入分析催化剂失活原因,研究恢复活性的方法,并提出通过热苯循环冲洗恢复催化剂活性的新思路,为同类装置稳定运行提供宝贵的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工程 乙苯 烷基转移 EBZ-100催化剂 多乙烯基 乙烯
下载PDF
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加成硫化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涂志秀 刘安华 +1 位作者 王鹏 袁博 《弹性体》 CAS 2006年第5期47-50,共4页
探讨了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中乙烯基含量、多乙烯基硅油、含氢硅油和氯铂酸对加成硫化硅橡胶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0份乙烯基质量分数为0.13%的硅橡胶中加入1份硅氢基质量分数为1.65%的含氢硅油、2份乙烯基质量分数为8%的多乙... 探讨了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中乙烯基含量、多乙烯基硅油、含氢硅油和氯铂酸对加成硫化硅橡胶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0份乙烯基质量分数为0.13%的硅橡胶中加入1份硅氢基质量分数为1.65%的含氢硅油、2份乙烯基质量分数为8%的多乙烯基硅油和4份羟基硅油,用40份白炭黑增强,可得到拉伸强度为8.71 MPa,撕裂强度为52.14 kN/m的乙烯基硅橡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硅橡胶 多乙烯基硅油 舍氢硅油 加成硫化
下载PDF
乙烯基含量对加成型硅橡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6
7
作者 章坚 叶全明 《有机硅材料》 CAS 2008年第5期286-289,共4页
以低黏度的多乙烯基硅油为基胶,高纯石英粉为填料,含氢硅油为交联剂,在铂催化剂存在下,制得加成型液体硅橡胶。通过测试硅橡胶的力学性能和交联密度探讨了乙烯基含量对加成型液体硅橡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基含量为1.17mmol/g、... 以低黏度的多乙烯基硅油为基胶,高纯石英粉为填料,含氢硅油为交联剂,在铂催化剂存在下,制得加成型液体硅橡胶。通过测试硅橡胶的力学性能和交联密度探讨了乙烯基含量对加成型液体硅橡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基含量为1.17mmol/g、摩尔质量为40000g/mol的乙烯基硅油,活性氢摩尔分数为0.3%的含氢硅油,填料为40%的高纯石英粉,加入10×10-6的铂催化剂,按此配方制成的硅橡胶力学性能达到最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 加成型 多乙烯基硅油 含氢硅油 石英粉
下载PDF
四苯基苯基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葛铁军 毛洪雨 +1 位作者 徐志华 张瑾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2-65,共4页
以羟基封端多乙烯基硅油,四苯基环戊二烯酮,α-氯萘为原料,通过Diels-Alder反应制得了一种具有稠环结构的四苯基苯基多乙烯基硅油。并对四苯基苯基多乙烯基硅油进行了表征;并分别以四苯基苯基多乙烯基硅油、含氢硅油,乙烯基硅油为原料,... 以羟基封端多乙烯基硅油,四苯基环戊二烯酮,α-氯萘为原料,通过Diels-Alder反应制得了一种具有稠环结构的四苯基苯基多乙烯基硅油。并对四苯基苯基多乙烯基硅油进行了表征;并分别以四苯基苯基多乙烯基硅油、含氢硅油,乙烯基硅油为原料,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室温硫化制备了四苯基苯基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并对四苯基苯基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的热性能、拉伸强度、剪切强度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四苯基苯基多乙烯基硅油添加量为4%(wt,质量分数)条件下,四苯基苯基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初始分解温度为449.06℃,拉伸强度为1.42MPa,剪切强度为0.84MPa,热稳定性能和力学性能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苯基苯基多乙烯基硅油 硅橡胶 复合材料 热性能
下载PDF
可控活性聚合多乙烯基单体制备新型单链超内环化聚合物的研究历史及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郭琳茹 高永胜 王文新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2-91,共10页
多乙烯基单体因其方便易得、固有的反应多活性位点而一直是合成多种复杂拓扑结构聚合物的理想单体;然而Flory-Stockmayer(F-S)均相场理论及广泛的前期尝试已证实多乙烯基单体的聚合会在极低转化率(<10%)下形成凝胶,而无法进行可控聚... 多乙烯基单体因其方便易得、固有的反应多活性位点而一直是合成多种复杂拓扑结构聚合物的理想单体;然而Flory-Stockmayer(F-S)均相场理论及广泛的前期尝试已证实多乙烯基单体的聚合会在极低转化率(<10%)下形成凝胶,而无法进行可控聚合.近年来,可控活性聚合方法的发展为动力学控制下的多乙烯基单体聚合奠定了基础,并成功合成多种具有不同复杂结构的聚合物.特别地,合成了具有新颖拓扑结构的单链超内环化聚合物.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多乙烯基单体聚合的历史,动力学控制下的可控活性聚合机理以及单链超内环化聚合物的聚合过程、结构特征、应用等,展望了该新颖结构聚合物的应用前景,并对多乙烯基单体的可控活性聚合领域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乙烯基单体 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 单链超内环化聚合物 超支化聚合物
原文传递
集中交联剂对硅橡胶硫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艳 芦艾 +1 位作者 陈美华 孙素明 《橡胶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82-286,共5页
采用动态力学分析仪分析含有集中交联剂(多乙烯基硅油)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MVQ)的硫化特性。结果表明:采用多乙烯基硅油作为集中交联剂、过氧化二异丙苯作为硫化剂,MVQ胶料的硫化过程为2个阶段的一级动力学反应,具有2个反应速率常数;加... 采用动态力学分析仪分析含有集中交联剂(多乙烯基硅油)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MVQ)的硫化特性。结果表明:采用多乙烯基硅油作为集中交联剂、过氧化二异丙苯作为硫化剂,MVQ胶料的硫化过程为2个阶段的一级动力学反应,具有2个反应速率常数;加入多乙烯基硅油后,MVQ胶料的硫化反应活化能明显提高,硫化反应更难进行,需适当提高硫化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乙烯基硅橡胶 多乙烯基硅油 集中交联剂 硫化特性
下载PDF
集中交联硅橡胶硫化体系及其工艺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艳 芦艾 杨海波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7-31,共5页
采用动态热机械分析仪RSA3代替硫化仪来测试硅橡胶的硫化特性,使用多乙烯基硅油(C胶)作为集中交联剂,分别选择DCP、BPO及两者并用硫化体系作为集中交联硅橡胶体系的硫化剂,研究了不同硫化剂对集中交联硅橡胶硫化曲线的影响,分析了硅橡... 采用动态热机械分析仪RSA3代替硫化仪来测试硅橡胶的硫化特性,使用多乙烯基硅油(C胶)作为集中交联剂,分别选择DCP、BPO及两者并用硫化体系作为集中交联硅橡胶体系的硫化剂,研究了不同硫化剂对集中交联硅橡胶硫化曲线的影响,分析了硅橡胶在不同硫化体系下发生交联反应的差异,讨论了硅橡胶在不同温度下的硫化反应速率。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集中交联体系的硅橡胶,BPO硫化效果不好,DCP能有效硫化,并用硫化体系的硫化效果最好,且可以在不影响其硫化反应速率的同时使硅橡胶实现高低温分段硫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 硫化剂 多乙烯基硅油 集中交联
下载PDF
热硫化硅橡胶撕裂强度的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詹学贵 张红岩 +3 位作者 刘洋洋 陈京 胡盛 沃雪亮 《有机硅材料》 CAS 2021年第1期35-41,62,共8页
以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生胶)为主要原料,添加气相法白炭黑、羟基硅油、含氢硅油、硬脂酸等制得热硫化硅橡胶。探讨了生胶、气相法白炭黑、多乙烯基硅油、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氮烷对热硫化硅橡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采用单一乙烯基摩尔... 以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生胶)为主要原料,添加气相法白炭黑、羟基硅油、含氢硅油、硬脂酸等制得热硫化硅橡胶。探讨了生胶、气相法白炭黑、多乙烯基硅油、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氮烷对热硫化硅橡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采用单一乙烯基摩尔分数的生胶时,随着生胶中乙烯基摩尔分数从0.05%提高到0.23%,二次硫化后的硅橡胶邵尔A硬度从55.5度升至76.5度,拉伸强度先由10.7 MPa升至11.2 MPa后再降至8.9 MPa,拉断伸长率由540%逐渐降至260%;采用较高乙烯基含量的生胶与较低乙烯基含量的生胶并用时,能大幅提升硅橡胶的撕裂强度;随着气相法白炭黑N20用量从30份增加到55份,二次硫化后硅橡胶的邵尔A硬度由50度升至70度,拉伸强度由7.7 MPa升至11 MPa,拉断伸长率先降后升再下降,撕裂强度在气相法白炭黑N20用量为40份时达到最大值26.3 kN/m;在2种生胶并用的体系中,对于同一系列的气相法白炭黑来讲,随着气相法白炭黑比表面积的增加,硅橡胶的撕裂强度逐渐提高;随着多乙烯基硅油中乙烯基摩尔分数和用量的增加,硅橡胶的邵尔A硬度变化不明显,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均先升后降;随着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氮烷用量的增加,硅橡胶的邵尔A硬度变化不明显,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均先升后降。当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氮烷用量为0.4份时,二次硫化后硅橡胶的撕裂强度达到最大值44.3 k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撕裂强度 多乙烯基硅油 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氮烷 硅橡胶 气相法白炭黑
下载PDF
注射成型液体硅橡胶硫化速率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尹金 伊港 +5 位作者 孙江 周磊 王英明 周玲 肖月玲 高艳红 《有机硅材料》 CAS 2021年第1期47-49,共3页
以加成型液体硅橡胶为基料,添加多乙烯基硅油等制得注射成型液体硅橡胶。考察了多乙烯基硅油种类和用量、铂金催化剂和抑制剂用量对胶料硫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基质量分数10%、黏度5000 mPa·s的多乙烯基硅油用量越多,液体... 以加成型液体硅橡胶为基料,添加多乙烯基硅油等制得注射成型液体硅橡胶。考察了多乙烯基硅油种类和用量、铂金催化剂和抑制剂用量对胶料硫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基质量分数10%、黏度5000 mPa·s的多乙烯基硅油用量越多,液体硅橡胶的正硫化时间越长;随着铂金催化剂用量的增加,液体硅橡胶的正硫化时间缩短;在硅橡胶配方中改用乙烯基质量分数8%、黏度15000 mPa·s的多乙烯基硅油后,相比采用乙烯基质量分数10%、黏度5000 mPa·s的多乙烯基硅油时,液体硅橡胶的正硫化时间缩短;当抑制剂用量由0.89份减少至0.56份时,液体硅橡胶的正硫化时间从105 s缩短至89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成型 液体硅橡胶 硫化速率 多乙烯基硅油 铂金催化剂 抑制剂
下载PDF
多项有机硅行业团体标准发布
14
《有机硅材料》 CAS 2021年第3期55-55,共1页
2021年2~4月,多项有机硅行业团体标准陆续发布,包括:《甲基乙烯基硅氧烷混合环体》、《多乙烯基硅油》、《低粘度径基氟硅油》、《N-[3-(三甲氧基硅基)丙基]正丁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 2021年2~4月,多项有机硅行业团体标准陆续发布,包括:《甲基乙烯基硅氧烷混合环体》、《多乙烯基硅油》、《低粘度径基氟硅油》、《N-[3-(三甲氧基硅基)丙基]正丁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这些标准对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作了明确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甲氧基硅烷 有机硅行业 检验规则 多乙烯基硅油 氟硅油 低粘度 团体标准 混合环体
下载PDF
THE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VINYL ACETATE—CO—DIVINYLBENZENE)
15
作者 LIULianguo LIAOYonghong 《Chinese Journal of Reactive Polymers》 2000年第f05期85-85,共1页
关键词 多乙烯基 聚合反应 合成
下载PDF
一种聚甲基苯基硅氧烷-碳纳米管-硅橡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16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橡胶科技》 2019年第7期418-418,共1页
本发明介绍了一种聚甲基苯基硅氧烷-碳纳米管-硅橡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的主要组分和用量为:甲基乙烯基硅橡胶90~110,白炭黑30~50,二苯基硅二醇8~15,多乙烯基硅油1.5~3,聚甲基苯基硅氧烷非共价修饰碳纳米管1~5,过氧化双(2... 本发明介绍了一种聚甲基苯基硅氧烷-碳纳米管-硅橡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的主要组分和用量为:甲基乙烯基硅橡胶90~110,白炭黑30~50,二苯基硅二醇8~15,多乙烯基硅油1.5~3,聚甲基苯基硅氧烷非共价修饰碳纳米管1~5,过氧化双(2,4-二氯苯甲酰)0.4~1。以上原材料经混炼后硫化即可制得复合材料。本发明利用聚甲基苯基硅氧烷非共价修饰碳纳米管,再与硅橡胶复合,提高了硅橡胶热氧老化前后的物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苯基硅氧烷 橡胶复合材料 碳纳米管 制备方法 甲基乙烯基硅橡胶 二苯基硅二醇 多乙烯基硅油 共价修饰
下载PDF
Evaluation in vinyl chloride monomer-exposed worker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ver lesions and gene polymorphisms of metabolic enzymes 被引量:6
17
作者 Shou-Min Zhu Xue-Feng Ren Jun-Xiang Wan Zhao-Lin Xi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37期5821-5827,共7页
AIM: To analyze occupational health hazards exposure to doses lower than the Chinese occupational health standard in a selected VC polymerization plant in China, and also to elucid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tic... AIM: To analyze occupational health hazards exposure to doses lower than the Chinese occupational health standard in a selected VC polymerization plant in China, and also to elucid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tic polymorphisms and genetic susceptibility on liver lesions of workers exposed to vinyl chloride monomer (VCM). METHOD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VCM- related health effects, we used a case-control design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genetic polymorphisms of metabolic enzymes and liver lesions in workers occupationally exposed to VCM. Genotypes of CYP2E1, GSTT1, GSTM1, ALDH2 and ADH2 were identified using PCR and PCR-RFLP. RESULTS: Even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VCM was lower than the current Chinese occupational health standard, neurasthenia, pharyngeal irritation, liver ultrasonography abnormalities and hemoglobin disorder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exposure subjects compared to non-exposure subjects, and the relative risks (RRand 95% C1) were 1.74 (1.06-2.85), 1.97 (1.56-2.48), 10.69 (4.38-26.12), and 2.07 (1.20-3.57). CYP2E1 c1c2/c2c2 genotype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liver damages (OR 3.29, 95% CI 1.51-7.20, P〈0.01).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s of neurasthenia and liver ultrasonography abnormalities significantly increase when the cumulative exposure dose increases. The genotypes of metabolic enzymes (CYP2E1 c1c2/c2c2, null GSTT1 and ADH2 1-1)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VCM metabolism. Polymorphisms of CYP 2E1, GSTT1 and ADH2 may be a major reason of genetic susceptibility in VCM-induced hepatic dam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nyl chloride monomer Hepatic lesions Cytochrome p450 2E1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Aldehyde dehydrogenase-2
下载PDF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for the Effect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Addition on Precursors on Carbon Black 被引量:1
18
作者 Kiminori Ono Shunsuke Takeya +4 位作者 Yasuhiro Saito Hideyuki Aoki Okiteru Fukuda Takayuki Aoki TogoYamaguchi 《Journa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2年第10期936-941,共6页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on PAHs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formation, numerical analysis using detailed reaction mechanism is performed. For the carbon black produced ...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on PAHs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formation, numerical analysis using detailed reaction mechanism is performed. For the carbon black produced by benzene feedstock, three kind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acetylene, diacetylene, and vinylacetylene) are added. The detailed reaction mechanism which is proposed by Wang and Frenklach is consisted by 527 reactions and 99 chemical species. The formations of PAHs and nuclei are promoted by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addition. There exits optimal benzene/acetylene ratio (XA/XB = 0.50), benzene/diacetylene mixture ratio (XD/XB = 0.60), benzene/vinyl-acetylene mixture ratio (XV/XB = 0.25). The formation of nuclei is most promoted by acetylene addition, and the benzene/acetylene mixture ratio is 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black SOOT unsaturated hydrocarbon.
下载PDF
单链超内环化聚合物与线性高分子共混物的黏弹性研究
19
作者 李思蓉 郭琳茹 +2 位作者 高永胜 周德重 王文新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86-392,共7页
针对传统多乙烯基单体聚合存在过程不可控,凝胶点低等问题,提出了利用动力学控制的零价铜调控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来可控均聚双乙烯基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研究其聚合动力学发现在聚合前期呈线性增长,且分散性指数小于1... 针对传统多乙烯基单体聚合存在过程不可控,凝胶点低等问题,提出了利用动力学控制的零价铜调控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来可控均聚双乙烯基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研究其聚合动力学发现在聚合前期呈线性增长,且分散性指数小于1.35,而其对应的侧乙烯基单元转化率却高达28%,说明该聚合物具有新型的单链超内环化结构.将该产物作为单链聚合物纳米颗粒与线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共混后,研究发现其黏度随纳米颗粒质量分数的增加而下降,并非Einstein模型预测的随添加颗粒的浓度增加而增加.该单链超内环化聚合物纳米颗粒具有原料方便易得,聚合过程简单高效,聚合物结构(如分子量、分子量分布、成环数目等)可控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基聚合 多乙烯基单体 聚合物纳米颗粒 黏弹性
原文传递
A single Au nanoparticle anchored inside the porous shell of periodic mesoporous organosilica hollow spheres 被引量:3
20
作者 Ying Yang Wen Zhang +6 位作者 Ying Zhang Anmin Zheng Hui Sun Xinsong Li Suyan Liu Pengfang Zhang Xin Zhang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3404-3411,共8页
An ideal metal catalyst requires easy contact with reaction reagents, a large number of exposed active sites, and high stability against leaching or particle agglomeration. Anchoring a metal core inside a porous shell... An ideal metal catalyst requires easy contact with reaction reagents, a large number of exposed active sites, and high stability against leaching or particle agglomeration. Anchoring a metal core inside a porous shell, though scarcely reported, may combine these advantages owing to the integration of the conventional supported metal arrangement into a core@void@shell architecture. However, achieving this is extremely difficult owing to the weak core-shell affinity. Herein, we report, for the first time, an approach to overcome this challenge by increasing the core-shell interaction. In this regard, we synthesized a novel Au@void@periodic mesoporous organosilica (PMO) architecture in which a single Au core is firmly anchored inside the porous shell of the hollow PMO sphere. The non-covalent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poly(vinylpyrrolidone) (PVP) groups of functionalized Au and ethane moieties of PMO facilitate the movement of the Au core towards the porous shell during the selective alkaline etching of Au@SiO2@PMO. Shell-anchored Au cores are superior to the suspended cores in the conventional Au@void@PMO in terms of contact with reagents and exposure of active sites, and hence show higher catalytic efficiency for 4-nitrophenol reduction. The methodology demonstrated here provides a new insight for the fabrication of versatile multifunctional nanostructures with cores anchored inside hollow sh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ld nanoparticles periodic mesoporousorganosilica yolk-shell nanostructure core-shell interaction 4-nitropheol reduc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