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陆日本血吸虫品系的研究——Ⅵ.多位点酶电泳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何毅勋 李新武 +1 位作者 胡亚青 郁琪芳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90-292,T016,共4页
本文对中国大陆的安徽、湖北、广西、四川、云南5地日本血吸虫的自然隔离群体进行了多位点酶电泳分析。检测了GDH、G6PD、LDH、MDH、PGI、PGM、SOD 7种同工酶的9个基因位点,其中LDH-1、LDH-2、MDH和PGM位点存在两个以上不同等位基因。... 本文对中国大陆的安徽、湖北、广西、四川、云南5地日本血吸虫的自然隔离群体进行了多位点酶电泳分析。检测了GDH、G6PD、LDH、MDH、PGI、PGM、SOD 7种同工酶的9个基因位点,其中LDH-1、LDH-2、MDH和PGM位点存在两个以上不同等位基因。结果显示多态位点所占的比例为44.4%,说明在大陆境内日本血吸虫的自然隔离群体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遗传多态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 多位点酶电泳 遗传多态
下载PDF
天山根瘤菌(Rhizobium tianshanense)全细胞蛋白电泳和多位点酶电泳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许晓东 陈文新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31-135,共5页
用全细胞可溶性蛋白电泳和多位点酸电泳对15株天山根瘤菌(Rhizobium tianshanense)和其它10株快慢生根瘤菌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R.tianshanense种内菌株关系密切而与其它种不同。分析时将... 用全细胞可溶性蛋白电泳和多位点酸电泳对15株天山根瘤菌(Rhizobium tianshanense)和其它10株快慢生根瘤菌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R.tianshanense种内菌株关系密切而与其它种不同。分析时将全细胞蛋白电泳图谱分为254等份,根据每等份内条带的有无进行聚类,结果与数值分类基本一致,说明用该方法对全细胞蛋白电泳结果进行聚类可以作为根瘤菌的分群手段;用所有出现的109种迁移率对17种多位点酶的电泳结果作聚类分析,得到与全细胞蛋白电泳相似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根瘤菌 全细胞蛋白电泳 多位点酶电泳
下载PDF
多位点酶切联合SSCP方法检测结核杆菌inhA基因突变 被引量:2
3
作者 华正豪 陈澍 +1 位作者 张文宏 翁心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耐药基因inhA突变。方法 收集结核杆菌临床菌株48株,其中异烟肼敏感株25株,耐药株23株。抽提临床菌株DNA和H37Rv标准株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inhA基因,产物纯化后用限制性...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耐药基因inhA突变。方法 收集结核杆菌临床菌株48株,其中异烟肼敏感株25株,耐药株23株。抽提临床菌株DNA和H37Rv标准株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inhA基因,产物纯化后用限制性内切酶Hae Ⅱ酶切,酶切片段用单链多态构象分析(SS-CP)方法检测其单链构象。发现单链构象改变的PCR产物进行DNA测序。结果 48株菌株中,25株敏感株中未见inhA基因单链构象差异,23株耐药株中inhA基因突变率为21.8%。新发现的错义突变有:A26E、R27K、V28A、Q32A、L54V和S72T。结论 应用限制性内切酶Hae Ⅱ改良的聚合酶链反应—单链多态构象分析(PCR—SSCP)技术适用于结核临床菌株inhA基因突变的筛选。inhA基因突变位点呈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位点酶 SSCP 联合检测 结核杆菌 inhA基因 基因突变 耐药基因 异烟肼
下载PDF
多位点酶电泳在黄芪根瘤菌分类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王素英 陈文新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68-272,共5页
报导了分析根瘤菌各种多位点酶的电泳缓冲系统和染色方法,并对黄芪根瘤菌进行了分类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多位点酶电泳图谱进行聚类可得到与数值分类基本一致的结果,证实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简便快速的分类方法.
关键词 根瘤菌 黄芪根瘤菌 分类 多位点酶 电泳
下载PDF
志贺菌多位点酶电泳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宋春花 段广才 +1 位作者 郗园林 张梅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86-890,共5页
目的 :研究志贺菌基因型和群体遗传学结构。方法 :采用多位点酶电泳 (MEE)法对江西铜鼓县及郑州近 5a分离的 5 9株志贺菌散发株进行多位点酶基因分类和群体遗传学研究。共测定 4种代谢酶。结果 :5 9株菌共分为 4 6个电泳型 (ETs) ,聚类... 目的 :研究志贺菌基因型和群体遗传学结构。方法 :采用多位点酶电泳 (MEE)法对江西铜鼓县及郑州近 5a分离的 5 9株志贺菌散发株进行多位点酶基因分类和群体遗传学研究。共测定 4种代谢酶。结果 :5 9株菌共分为 4 6个电泳型 (ETs) ,聚类分析显示 4 6个ETs 归属于 1 0个克隆系 (CLa~CLj)。两地菌株分属几个紧密相连的克隆系 ,不同年代的菌株有优势克隆系存在。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表明 ,被测 4种代谢酶基因位点均具多态性 ,平均杂合度 (h) 5 .5 ,平均遗传多态值 (H) 0 .6 37。两地菌株h和H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每个酶基因位点都有一个优势等位基因 ,提示在志贺菌进化演变过程中以自然选择为主 ,不同年代的宋内菌聚在一个亚克隆系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位点酶电泳 志贺菌 数值分类 群体遗传学
下载PDF
海南快生根瘤菌蛋白、多位点酶及质粒电泳 被引量:1
6
作者 汪恩涛 王小波 +1 位作者 劳华军 陈文新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36-142,共7页
在本室以前的研究中,海南快生根瘤菌具有分类上的多型性。其一部分归于已知各根瘤菌种,另有一部分菌株构成独立的表观群及相应的DNA同源群(亚群Ⅱ和Ⅳ)。本文采用不同的电泳方法,分析了海南快生根瘤菌和已知根瘤菌种的代表共5... 在本室以前的研究中,海南快生根瘤菌具有分类上的多型性。其一部分归于已知各根瘤菌种,另有一部分菌株构成独立的表观群及相应的DNA同源群(亚群Ⅱ和Ⅳ)。本文采用不同的电泳方法,分析了海南快生根瘤菌和已知根瘤菌种的代表共55个菌株的全细胞蛋白、酯酶、过氧化物酶及质粒组成。结果表明:同一亚群的菌株间有相似的蛋白图谱,种群之间有较明显的差异,根瘤菌中普遍存在酯酶,酶带的数量和迁移率具有菌株专一性,更适合于苗株的鉴别。过氧化物酶只在部分菌株中观察到,亚群Ⅱ与亚群Ⅳ的菌株均显示一条酶带,但二者之间的相对迁移率有明显差别。质粒电泳中,大多数海南快生菌中存在着大质粒,分子量范围是20-4000Kb,同一亚群中的不同菌株间具有一定相似性,这些结果为海南快生型根瘤菌的分类提供了一些辅助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菌 多位点酶 电泳 质粒 蛋白
下载PDF
多位点酶电泳在禽病原性大肠杆菌遗传相关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高崧 刘秀梵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69-172,共4页
多位点酶电泳在禽病原性大肠杆菌遗传相关性研究中的应用高崧,刘秀梵(扬州大学农学院动物医学系,扬州225009)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t)是引起人和家畜肠道外感染的常见病原。在禽类,它们通常首先感染呼吸... 多位点酶电泳在禽病原性大肠杆菌遗传相关性研究中的应用高崧,刘秀梵(扬州大学农学院动物医学系,扬州225009)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t)是引起人和家畜肠道外感染的常见病原。在禽类,它们通常首先感染呼吸道,透过粘膜后进人血液,并引起包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肝肠菌 家禽病原细菌 遗传相关 多位点酶电位
下载PDF
霍乱弧菌O1群菌株多位点酶电泳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段广才 高守一 +2 位作者 刘延清 祁国明 章丽娟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8年第3期 11-17,共7页
为更准确区分霍乱弧菌O1群不同菌株的流行病学意义,应用多位点酶早泳法对来自不同国家,地区,时间和人群的霍乱弧菌O1群菌471株进行分型和分子生物学数值分类分析。结果;通过11种酶基因位点的检测,471株O1群霍乱弧菌... 为更准确区分霍乱弧菌O1群不同菌株的流行病学意义,应用多位点酶早泳法对来自不同国家,地区,时间和人群的霍乱弧菌O1群菌471株进行分型和分子生物学数值分类分析。结果;通过11种酶基因位点的检测,471株O1群霍乱弧菌可以分为71个ET型,ET1-ET28为噬菌体-生物分型所区分的流行株,其中ET1-ET6为古典型菌,ET7包括大多埃尔托流行株和部分古典型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弧菌 分型 多位点酶电泳 数值分类 O1群
下载PDF
宁夏沙坡头地区根瘤菌特性分析:Ⅱ.多位点酶电泳酶谱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李颖 阮小超 陈文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1-36,共6页
本试验对分离自宁夏沙坡头地区的17株根瘤菌和16株已知参比菌进行了16种多位点酶电泳分析。将所得数据做聚类分析表明,分离自沙坡头地区的根瘤菌中,有12株相似性较高,不同于已知参比菌,而独立成群,这与数值分类结果吻合。其分类地... 本试验对分离自宁夏沙坡头地区的17株根瘤菌和16株已知参比菌进行了16种多位点酶电泳分析。将所得数据做聚类分析表明,分离自沙坡头地区的根瘤菌中,有12株相似性较高,不同于已知参比菌,而独立成群,这与数值分类结果吻合。其分类地位需进一步研究确定。试验发现,异柠檬酸脱氨酶、6-磷酸葡萄糖酸脱氨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黄嘌呤脱氢酶、磷酸葡萄糖变位酶、葡萄糖磷酸异构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酶谱更有利于区分不同的根瘤菌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菌 多位点酶电泳
下载PDF
多位点酶电泳法在菌痢暴发中的应用
10
作者 吴敏 陈清 +1 位作者 王红 俞守义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98-299,共2页
从广州、江门两地分离到79株F2a,采用多位点酶电泳(MEE)技术对该菌的6种代谢酶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79株F2a共分为10个电泳型(ET),存在一个优势型(ET1)和一个次优势型(ET2),以及8个非优势型。该... 从广州、江门两地分离到79株F2a,采用多位点酶电泳(MEE)技术对该菌的6种代谢酶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79株F2a共分为10个电泳型(ET),存在一个优势型(ET1)和一个次优势型(ET2),以及8个非优势型。该现象说明,ET1型是引起菌痢暴发和流行的优势克隆。用MEE方法检测表型一致的F2a,可发现二者之间具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痢疾 暴发 多位点酶电泳法 测定 志贺菌
下载PDF
多位点酶电泳技术及其在脑膜炎奈瑟氏菌分类中的应用
11
作者 李凤祥 高恩明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1991年第1期27-29,共3页
1959年Market和Mller系统地综述了酶的多种形式,并首先提出了同工酶(isozyme或isoenzyme)的概念,随后很多学者在性状与结构,酶电泳技术、染色方法与原理及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真核细胞的种群遗传学和分类学中取得了较大进... 1959年Market和Mller系统地综述了酶的多种形式,并首先提出了同工酶(isozyme或isoenzyme)的概念,随后很多学者在性状与结构,酶电泳技术、染色方法与原理及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真核细胞的种群遗传学和分类学中取得了较大进展,近年来已广泛应用到原核细胞中,并被发展成多位点酶电泳技术,本文将对该技术及其在脑膜炎奈瑟氏菌分类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奈氏菌 分类 多位点酶电泳
下载PDF
多位点酶电泳法在分子流行病学中的应用
12
作者 徐伟文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267-269,共3页
多位点酶电泳是研究真核生物群体遗传学和分类学的标准方法。80年代后被用于细菌的分类学、群体遗传学和分子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并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就这一方法在分子流行病学中的应用作一概述。
关键词 多位点酶电泳法 分子流行病学
下载PDF
霍乱弧菌非O1群菌株多位点酶电泳分型
13
作者 段广才 高守一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8年第3期 18-23,共6页
对非O1群霍乱弧菌进行准确分型和分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应用多位点酶电泳地对来源不同的98株非O1群乱弧菌进行12个酶基因位点的检测和分子分型研究。结果:98例非O1群霍乱弧菌可以分为59个ET型,每个型别所... 对非O1群霍乱弧菌进行准确分型和分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应用多位点酶电泳地对来源不同的98株非O1群乱弧菌进行12个酶基因位点的检测和分子分型研究。结果:98例非O1群霍乱弧菌可以分为59个ET型,每个型别所包含的菌株数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O1群 霍乱弧菌 多位点酶电泳 分型 数值分类
下载PDF
多位点酶电泳法分析鸭吸虫遗传差异性
14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67-67,共1页
棘口吸虫是可导致人兽共患病的最普遍的肠道寄生虫。在医学上比较重要的4种棘口吸虫中卷棘口吸虫和似锥低颈吸虫已在泰国家禽的体内发现。这两种吸虫在形态上非常相似,无法从形态学的角度进行区别鉴定。玛哈沙拉坎大学的科研人员采用... 棘口吸虫是可导致人兽共患病的最普遍的肠道寄生虫。在医学上比较重要的4种棘口吸虫中卷棘口吸虫和似锥低颈吸虫已在泰国家禽的体内发现。这两种吸虫在形态上非常相似,无法从形态学的角度进行区别鉴定。玛哈沙拉坎大学的科研人员采用多位点酶电泳技术对这两种吸虫进行了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口吸虫 多位点酶 差异性 电泳法 遗传 似锥低颈吸虫 肠道寄生虫 人兽共患病
下载PDF
多位点酶电泳法在新疆伤寒沙门氏菌分类和群体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珊 徐文斌 +3 位作者 刘敏生 侯惠珍 刘远恒 祁国明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2-45,共4页
采用多位点酶电泳(MEE)法对新疆近11年分离的154株伤寒沙门氏菌进行部分多位点醇基因型分类和群体遗传学研究.共测定分析7种代谢酶.研究结果表明,上述菌株共分为69个电泳型(ET),分属10个克隆系(CLa~CLj... 采用多位点酶电泳(MEE)法对新疆近11年分离的154株伤寒沙门氏菌进行部分多位点醇基因型分类和群体遗传学研究.共测定分析7种代谢酶.研究结果表明,上述菌株共分为69个电泳型(ET),分属10个克隆系(CLa~CLj),其中80株爆发菌株分属21个ETs,3个CL(CLe、f和j),以ET17、20、21、24、26和27为主,占61.30%,CLf为优势克隆系,菌株占95.00%;74株散发菌株分属48个ETs,归为9个CL(CLa、b、c、d、f、g、h、i、j),没有发现菌株较为集中的ET,主要克隆CLh内菌株占47.30%,显示爆发和散发均可由多个ET型和克隆菌株引起,但爆发荫株的ET分布更为集中,有明显优势克隆.对上述菌株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表明:被测7种代谢酶基因位点均具有多态性,平均杂合度(h)为6.14,平均遗传多态值(H)为0.35.不同来源菌株相比h和H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大于0.05).表明新疆不同来源的伤寒沙门氏菌可能来自同一群体.结果还显示每个酶基因位点都有一个优势等位基因,提示在伤寒沙门氏菌的进化演变过程中以自然选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位点酶电泳 伤寒沙门氏菌 遗传学
原文传递
两种多位点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鉴定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晓迎 黄延风 +4 位作者 潘云 朱朝敏 刘芮汐 黎梅花 苏薇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72-676,共5页
目的评价多位点聚合酶链反应(PCR)在儿童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鉴定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经初步鉴定为结核病分支杆菌的临床分离株,分别经传统PNB/TCH鉴定,以及选择7基因位点16SrRNA、Rv0577、IS1561、Rv1510、Rv1970、Rv3877/8及Rv3120,... 目的评价多位点聚合酶链反应(PCR)在儿童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鉴定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经初步鉴定为结核病分支杆菌的临床分离株,分别经传统PNB/TCH鉴定,以及选择7基因位点16SrRNA、Rv0577、IS1561、Rv1510、Rv1970、Rv3877/8及Rv3120,及4基因位点ropB、RD1、RD8(present)、RD8(deleted),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其进行扩增和鉴定。结果共收集204株临床分离菌株,传统PNB/TCH鉴定结果为,结核分枝杆菌199株,牛结核分枝杆菌3株,非结核分枝杆菌2株。4位点PCR鉴定结果为,结核分枝杆菌196株,牛结核分枝杆菌2株,卡介苗3株,非结核分枝杆菌3株。7位点PCR鉴定结果为,结核分枝杆菌191株,牛结核分枝杆菌2株,卡介苗3株,非洲分枝杆菌Ⅰ型4株,山羊分枝杆菌和田鼠分枝杆菌各1株,非结核分枝杆菌2株。结论两种PCR方法均较传统方法简便快捷,且均可较快的鉴定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更多的亚种。7位点能鉴定出除非洲分枝杆菌Ⅱ型以外的所有儿童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的亚种。4位点在鉴定卡介苗菌株中更加迅速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种鉴定 分枝杆菌 多位点聚合链反应 儿童
下载PDF
多位点酶电泳法(ET)用于我国A群脑膜炎奈氏菌的分型及流行病学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骏 王健夫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65-68,共4页
关键词 脑膜炎双球菌 多位点酶电泳
原文传递
B群脑膜炎奈瑟氏菌多位点酶电泳型及其流行病学意义
18
作者 李新武 胡绪敬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29-133,共5页
关键词 多位点酶电泳 NM 流行性脑膜炎
原文传递
中国三种柱锈菌在酶蛋白墓因水平上的群体遗传结构 被引量:5
19
作者 程东升 薛煜 +1 位作者 潘学仁 李武汉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2-39,共8页
从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松树上采集代表茶生柱锈菌Cronartiumribicola、柔软柱锈菌Cflaccidum及栎柱锈菌C.quercuum的134个菌株的孢子,用多位点酶电泳法分析了其3种酶系统6个基因位点上的群体遗传结构。结果显示3种柱锈菌间酶蛋白基因的流... 从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松树上采集代表茶生柱锈菌Cronartiumribicola、柔软柱锈菌Cflaccidum及栎柱锈菌C.quercuum的134个菌株的孢子,用多位点酶电泳法分析了其3种酶系统6个基因位点上的群体遗传结构。结果显示3种柱锈菌间酶蛋白基因的流动已绝少发生而表现为生殖隔离,从遗传背景上支持了这3个种的成立。我国东北地区的C.ribicola群体遗传性质高度均一(平均遗传杂合度He=0.007),暗示本菌侵入并扩散于该地区的历史很短。来自不同守主的C.flaccidum和C.quercuum菌株,均以樟子松上的菌株遗传变异水平最高(He分别为0.154和0.160),据此推测它们可能最先起源于樟子松。上述随寄主而异的群体遗传差异可能是寄生专化性分化在基因水平上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锈菌 群体遗传结构 等位频率 多位点酶电泳
下载PDF
两类木蹄层孔菌在酶蛋白水平上的遗传分化 被引量:5
20
作者 程东升 山口岳广 +1 位作者 王志娟 潘学仁 《菌物系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1-86,共6页
木蹄层孔菌(Fjomes fomentarius)在中国东北和日本存在子实体形态不同、寄主范围明显有别的两个类型:小型和大型。用多位点分析方法研究了两者间的遗传分化状况。从两类41个菌株的4种酶系统中检测出9个基因位... 木蹄层孔菌(Fjomes fomentarius)在中国东北和日本存在子实体形态不同、寄主范围明显有别的两个类型:小型和大型。用多位点分析方法研究了两者间的遗传分化状况。从两类41个菌株的4种酶系统中检测出9个基因位点,其中8个位点上的绝大多数酶谱型都不为两者所共有,显示两个类型间的基因交流已极少发生。根据酶谱型频率得出两者间的遗传距离D=0.965,属于典型的种间遗传分化。上述酶基因分化证据结合子实体形态的显著差异,提示两类木蹄层孔菌是各自独立的种。两个类型的群体在遗传多样性参数上无显著差异,可能暗示两者在起源演化上的同步性。酯酶系统有2个位点上的酶谱为不同类型所特有且稳定而清晰,可作为分子标记用于两类木蹄层孔菌的无子实体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蹄层孔菌 遗传分化 多位点酶遗传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