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析多体位磁共振成像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泽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23期34-35,共2页
目的分析多体位磁共振成像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分别给予一般常规诊断和多体位磁共振成诊断方法。结果给予两种不同的诊断方法后,对照组中,诊断结果准确、漏诊以及误... 目的分析多体位磁共振成像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分别给予一般常规诊断和多体位磁共振成诊断方法。结果给予两种不同的诊断方法后,对照组中,诊断结果准确、漏诊以及误诊的分别为16、2、2例;诊断准确率为80%;研究组中诊断结果准确、漏诊以及误诊的分别为19、0、1例,诊断准确率为95%。组间数据对比发现研究组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体位磁共振成像在颈椎病诊断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可有效降低误诊、漏诊率的发生,为临床下一步治疗提供有效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体位磁共振成像 颈椎病 诊断
下载PDF
颈椎多体位MRI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徐伟善 程永远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7期37-39,共3页
目的评价颈椎多体位磁共振成像(MRI)对颈椎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次进行前屈、后伸及中间位等多体位行磁共振T2WI矢状位扫描。统计患者后伸位、前屈位颈椎C4~5椎间隙水平椎管硬膜囊间距(DSD)减... 目的评价颈椎多体位磁共振成像(MRI)对颈椎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次进行前屈、后伸及中间位等多体位行磁共振T2WI矢状位扫描。统计患者后伸位、前屈位颈椎C4~5椎间隙水平椎管硬膜囊间距(DSD)减少情况,测量颈椎中立位、前屈位及后伸位状态下C4~5椎间隙水平DSD。结果 30例患者中后伸位颈椎C4~5椎间隙水平DSD减少21例,前屈位颈椎C4~5椎间隙水平DSD减少9例。患者颈椎中立位、前屈位及后伸位状态下C4~5椎间隙水平DSD分别为(8.3±1.2)、(8.6±1.6)、(7.8±1.3)mm,颈椎中立位状态下C4~5椎间隙水平DSD与前屈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屈位状态下C4~5椎间隙水平DSD大于后伸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颈椎病患者行多体位磁共振成像,有助于发现潜在的颈椎椎管变化情况,从而为临床医生的诊治提供更有价值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多体位磁共振成像 颈椎椎管
下载PDF
40例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多体位MRI观察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许鸿智 林定坤 陈博来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51-53,57,共4页
目的:观察分析40例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不同体位MRI的变化,探讨可能存在的规律。方法:纳入40例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多体位磁共振(MRI)进行观察,测量不同体位下椎管有效矢状径及椎间盘突出指数(STI和SI)。结果:40例患者... 目的:观察分析40例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不同体位MRI的变化,探讨可能存在的规律。方法:纳入40例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多体位磁共振(MRI)进行观察,测量不同体位下椎管有效矢状径及椎间盘突出指数(STI和SI)。结果:40例患者全部完成多体位MR检查。不同体位下的椎管有效矢状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AB,CD,EF,GH,STI和SI各值在不同体位下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同体位下,椎管有效矢状径存在明显变化规律:前屈位>中立位>后伸位,但椎间盘的突出程度并未在前屈位时减轻、后伸位时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 多体位磁共振 椎管有效矢状径 椎间盘突出指数
原文传递
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治疗中老年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机制初探 被引量:9
4
作者 林定坤 许鸿智 +1 位作者 侯宇 苏国义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31-34,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治疗中老年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共纳入60例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进行保守治疗,并结合多体位磁共振(MRI)评价椎管矢状径的变化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60例患者全部... 目的:初步探讨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治疗中老年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共纳入60例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进行保守治疗,并结合多体位磁共振(MRI)评价椎管矢状径的变化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60例患者全部完成多体位MRI检查和10d的治疗干预,58例患者得到随访,有效随访率96.7%.治疗2,4,6,8,10d及1年随访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0d及1年随访的NDI评分也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立位、前屈位和后伸位的椎管有效矢状径分别为(8.48±1.71)mm,(9.09±2.19)mm和(7.79±2.04)mm,前屈位>中立位>后伸位。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前屈中立体位椎管有效矢状径的差值与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NDI评分差值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是治疗中老年根型颈椎病的有效疗法。前屈位可扩大中老年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椎管有效矢状径,但椎管有效矢状径的变化与疗效的变化之间,并没有显著相关性。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治疗中老年根型颈椎病的具体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 仰卧前屈拔伸牵引 多体位磁共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