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元多层平纹机织CMC-SiC弹性常数的多尺度均匀化高效预测方法 被引量:6
1
作者 许英杰 张卫红 汪海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6-529,共4页
多元多层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Silicon carbide ceramic matrix composites,CMC-SiC)等效弹性常数的准确、高效预测是实现材料性能优化与结构计算分析的重要基础。本文以多元多层平纹机织CMC-SiC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其多尺度微结构有限... 多元多层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Silicon carbide ceramic matrix composites,CMC-SiC)等效弹性常数的准确、高效预测是实现材料性能优化与结构计算分析的重要基础。本文以多元多层平纹机织CMC-SiC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其多尺度微结构有限元模型,采用均匀化方法依次在纤维丝和纤维束尺度上进行了弹性性能常数的计算。通过合理的等效,简化了多元多层微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复杂性,提高了等效性能的均匀化计算效率。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证实吻合较好,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微结构模型以及预测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多层平纹机织cmc-sic 多尺度分析 均匀化方法
下载PDF
平纹机织多元多层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等效弹性模量预测 被引量:8
2
作者 许英杰 张卫红 +1 位作者 杨军刚 汪海滨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50-1355,共6页
针对平纹机织多元多层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按照"从底向上"的顺序考虑了纤维丝/界面/基体尺度以及纤维束/基体/涂层尺度下的微结构有限元模型。采用能量法依次进行了两个尺度上的等效性能计算,首先在纤维丝/界面/基体的尺度... 针对平纹机织多元多层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按照"从底向上"的顺序考虑了纤维丝/界面/基体尺度以及纤维束/基体/涂层尺度下的微结构有限元模型。采用能量法依次进行了两个尺度上的等效性能计算,首先在纤维丝/界面/基体的尺度上计算了纤维束的等效弹性参数,然后将这些参数代入到纤维束/基体/涂层尺度微结构模型中,计算得到复合材料的整体弹性常数。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所提计算方法以及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 平纹 多元多层 能量法 多尺度分析 数值预测
下载PDF
基于ECPL模型的平纹机织复合材料低速冲击多尺度模拟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涛 侯玉亮 +1 位作者 铁瑛 李成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95-304,共10页
采用多尺度方法对平纹机织复合材料低速冲击损伤进行了数值模拟。建立E玻璃纤维束的微观单胞模型,计算出纤维束的等效刚度和强度;然后建立平纹机织复合材料的细观单胞模型,并基于连续损伤力学模型和三维Hashin失效准则对细观模型进行损... 采用多尺度方法对平纹机织复合材料低速冲击损伤进行了数值模拟。建立E玻璃纤维束的微观单胞模型,计算出纤维束的等效刚度和强度;然后建立平纹机织复合材料的细观单胞模型,并基于连续损伤力学模型和三维Hashin失效准则对细观模型进行损伤演化模拟;提出一种新的基于体积平均法的局部均匀化方法,将细观模型转化为含有0°和90°单层的等效交叉层合板(ECPL)模型,同时将建立的ECPL模型扩展成宏观模型并对其低速冲击损伤进行数值模拟,得出冲击能量为30 J下平纹机织复合材料的力位移曲线及能量曲线并与文献中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由于层合板未发生穿孔破坏,力和位移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数值模拟峰值力为5621 N,与试验值误差为1.3%;并且层合板失效形式主要为纤维和基体拉伸损伤及层间分层损伤。宏观ECPL低速冲击模型的数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局部均匀化方法和多尺度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纹复合材料 等效交叉合板模型 局部均匀化 低速冲击 多尺度模型
下载PDF
一种碳纤维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层间冲击拉伸力学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蒋邦海 张若棋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7-112,共6页
为获得一种碳纤维二维正交平纹机织布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准静态和动态下的层间拉伸力学性能,对垂直于碳布平面方向(横向),分别利用Instron试验机和SHTB实验技术,进行了准静态拉伸和动态拉伸实验。得到了从低应变率(10-3/s)到较高应变率(... 为获得一种碳纤维二维正交平纹机织布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准静态和动态下的层间拉伸力学性能,对垂直于碳布平面方向(横向),分别利用Instron试验机和SHTB实验技术,进行了准静态拉伸和动态拉伸实验。得到了从低应变率(10-3/s)到较高应变率(约3×102/s)下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和拉伸强度。通过分析发现,拉伸破坏总是发生在相邻铺层的层间界面处,层间拉伸模量和拉伸强度都具有一定的应变率强化效应,但是层间拉伸破坏应变几乎不存在应变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平纹 间拉伸 动态性能 SHTB
下载PDF
Z-pin植入对二维机织复合材料层合板力学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涛涛 周洪 +1 位作者 史文华 燕瑛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5-303,共9页
针对植入Z-pin后的碳纤维增强平纹机织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建立了含Z-pin机织复合材料单层板和层合板的单胞模型。预测了Z-pin直径、分布间隔对单层板的面内纵向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含有Z-pin的机织复合材料单胞在受面内拉伸时,会在... 针对植入Z-pin后的碳纤维增强平纹机织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建立了含Z-pin机织复合材料单层板和层合板的单胞模型。预测了Z-pin直径、分布间隔对单层板的面内纵向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含有Z-pin的机织复合材料单胞在受面内拉伸时,会在Z-pin附近出现应力集中,单胞首先会在应力集中区域发生失效而导致强度降低。通过三维单胞模型模拟了Z-pin在层合板中拉出脱离的过程,得出了不同Z-pin直径、不同分离层厚度下的拉拔力-位移曲线。建立了用非线性弹簧模拟Z-pin的双悬臂梁(DCB)模型,结合虚拟裂纹闭合技术(VCCT),模拟了含有Z-pin复合材料层合板的Ⅰ型裂纹扩展,结果表明:Z-pin直径越大,分布越密,层合板的等效Ⅰ型应变能释放率GIC越大,且直径越大,GIC随裂纹扩展的波动幅度越大,分布越密,GIC波动的波长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PINS 复合材料 单胞模型 面内力学性能 非线性弹簧 双悬臂梁 Ⅰ型间韧性
原文传递
Computer aided modeling and pore distribution of bionic porous bone structure 被引量:5
6
作者 李虎 杨建宇 +1 位作者 苏鹏程 王宛山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2期3492-3499,共8页
Artificial bone with porous structure is crucial for tissue scaffold and clinic implants.Scaffold provides structure support for cells and guides tissues regeneration for final tissue structure.A computational aided p... Artificial bone with porous structure is crucial for tissue scaffold and clinic implants.Scaffold provides structure support for cells and guides tissues regeneration for final tissue structure.A computational aided process of porous bone modeling was developed which described the design and fabrication of tissue scaffolds by considering intricate architecture,porosity and pore size.To simulate intricate bone structure,different constructive units were presented.In modeling process,bone contour was gotten from computed tomography(CT)images and was divided into two levels.Each level was represented by relatively reconstructive process.Pore size distribution was controlled by using mesh generation.The whole hexahedral mesh was reduced by unit structure,when a 3D mesh with various hexahedral elements was provided.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constructive structure of porous scaffold can meet the needs of clinic implants in accurate and controlled 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ssue scaffold geometry modeling porous structure compute aided design optimal design clinic implant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