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元旨趣的现代性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天朗(译)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15,共11页
在前现代阶段,文化具有严格的口味限制。早期现代虽然保留了区分性的文化观点,但已经带来了文化的松动。(后)现代文化是多元旨趣的。阐释者共同体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许多流动、短暂、偶然的群体。一方面,这使得阐释对象的选择和加... 在前现代阶段,文化具有严格的口味限制。早期现代虽然保留了区分性的文化观点,但已经带来了文化的松动。(后)现代文化是多元旨趣的。阐释者共同体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许多流动、短暂、偶然的群体。一方面,这使得阐释对象的选择和加工丧失了基础;另一方面,这也使得阐释对象本身丧失了权威性。每个个人都可以依据自身的兴趣选取阐释对象,并且从中汲取意义。在(后)现代世界中,科学、文化和道德呈现了不同的特征。科学和知识是去中心化的,人们求知的过程永远没有终点。道德是中心化的,人们对善的追求,是具有普遍性的生存选择。相比之下,多元旨趣的文化则既是中心化的,又是去中心化的。多元旨趣的文化是基于历史性的文化,它是向死而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旨趣 文化 阐释
下载PDF
论赫勒对后现代文化多元旨趣的批判
2
作者 匡存玖 《学术探索》 CSSCI 2021年第6期142-148,共7页
赫勒后期采取“反宏大叙事的宏大叙事”和“有限的多元主义”视角考察后现代文化世界多元存在状况,深刻揭示了后现代文化旨趣的无理性、流动性、短暂性、偶然性的非理性主义倾向,以及后现代文化的“中心化”与“去中心化”“有限性”中... 赫勒后期采取“反宏大叙事的宏大叙事”和“有限的多元主义”视角考察后现代文化世界多元存在状况,深刻揭示了后现代文化旨趣的无理性、流动性、短暂性、偶然性的非理性主义倾向,以及后现代文化的“中心化”与“去中心化”“有限性”中追求“无限性”等悖论性现象,区别于一般后现代去中心、解构意义、价值平面化的纯解构主义解读,创造性地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的后现代文化批判理论范式,拓宽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勒 后现代文化 现代性 多元旨趣 文化批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