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存资料的二次研究系列之六:多元Meta分析模型在重复测量结局Meta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孟详喻 田国祥 +3 位作者 周新雨 孙竹 李胜 曾宪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6期647-651,共5页
目的重复测量资料是医学研究尤其是预后相关研究中重要的资料类型之一。不同时间点重复测量值之间存在相关性,若在二次研究如Meta分析中分开分析的结果可能存在偏倚,采用多元Meta分析模型能够有效避免因分开分析而导致的偏倚。本文介绍... 目的重复测量资料是医学研究尤其是预后相关研究中重要的资料类型之一。不同时间点重复测量值之间存在相关性,若在二次研究如Meta分析中分开分析的结果可能存在偏倚,采用多元Meta分析模型能够有效避免因分开分析而导致的偏倚。本文介绍使用多元Meta分析模型合并多个二分类重复测量结局的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演示如何在R软件中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meta分析模型 重复测量结局 meta分析 预后
下载PDF
非线性效应的多元meta分析及其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陈金建 杨军 +2 位作者 陈仁超 刘起勇 欧春泉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51-853,856,共4页
目的介绍多元meta随机效应模型评价多个城市暴露-反应非线性关系的理论,并通过实例加以详细阐述。方法多元meta随机效应模型广泛应用于处理多重相关参数的复杂效应研究,本文基于该方法评估多个地区逐日气温对人群非意外死亡人数的非线... 目的介绍多元meta随机效应模型评价多个城市暴露-反应非线性关系的理论,并通过实例加以详细阐述。方法多元meta随机效应模型广泛应用于处理多重相关参数的复杂效应研究,本文基于该方法评估多个地区逐日气温对人群非意外死亡人数的非线性影响。建模过程主要基于二阶段策略,首先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构建气温-死亡-滞后效应的二维交叉基,分别估计各个城市气温与死亡的非线性暴露-反应关系,并提取各城市回归系数与协方差矩阵;然后,应用多元meta随机效应模型对各城市估计的参数进行合并,得到气温对人群非意外死亡的综合效应。结果我国16个城市的气温对人群非意外死亡人数存在滞后影响,总体效应关系呈现U形,提示低温与高温对人群健康影响较大,且低温效应大于高温效应。结论多元随机效应meta模型可拟合不同研究间多个复杂的相关参数,非常适合于暴露-反应呈现非线性的效应综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meta分析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非线性效应
下载PDF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的多元meta分析在R软件中实现
3
作者 陈东真 尹嘉 +4 位作者 丁国永 刘志东 刘雪娜 陆华 李晓梅 《中国医院统计》 2022年第2期144-149,155,共7页
目的通过R软件实现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与多元meta分析的两阶段分析。方法通过1个时间序列数据实例研究介绍利用R软件实现DLNM与多元meta分析2阶段分析的具体步骤。结果DLNM与多元meta分析的两... 目的通过R软件实现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与多元meta分析的两阶段分析。方法通过1个时间序列数据实例研究介绍利用R软件实现DLNM与多元meta分析2阶段分析的具体步骤。结果DLNM与多元meta分析的两阶段分析可以在R软件中实现。结论R软件可灵活方便地构建DLNM以及实现多元meta分析,在环境流行病学中可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多元meta分析 环境流行病学
下载PDF
网络Meta分析研究进展系列(八):多重关联结局的多元网络Meta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智荣 武珊珊 +3 位作者 董圣杰 张天嵩 田金徽 孙凤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第1期4-9,14,共7页
本文着重介绍贝叶斯框架下的多元网络Meta分析,包括基础模型和全模型。该分析适用于多重关联结局。作为经典的单结局的单元网络Meta分析的拓展,它一方面可同时把所有具有关联性的结局纳入同一个模型里进行效应合并,控制了不同结局之间... 本文着重介绍贝叶斯框架下的多元网络Meta分析,包括基础模型和全模型。该分析适用于多重关联结局。作为经典的单结局的单元网络Meta分析的拓展,它一方面可同时把所有具有关联性的结局纳入同一个模型里进行效应合并,控制了不同结局之间的相关性,另一方面可以把报告了任一关联结局的研究都纳入分析,从而增加了样本量和结局信息,可一定程度上减少结局选择性报告偏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网络meta分析 多重关联结局 贝叶斯方法 WINBUGS
下载PDF
中国21个地区隔日温差对人群死亡影响的时间序列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宋和佳 黄钰姝 +2 位作者 李永红 程义斌 姚孝元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2年第4期254-262,共9页
目的探索隔日温差(temperature changes between neighboring days,TCN)对人群死亡的影响。方法收集我国21个地区2014-2018年的每日气象因素数据、空气污染物数据和死因统计数据。运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 目的探索隔日温差(temperature changes between neighboring days,TCN)对人群死亡的影响。方法收集我国21个地区2014-2018年的每日气象因素数据、空气污染物数据和死因统计数据。运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和多元Meta分析,估计不同季节的TCN对每日总死亡人数的影响。结果研究显示,不同季节的TCN对每日总死亡人数均有显著影响,且阈值不同。冷季时,P_(95)TCN(升温)的14天累积相对危险度(CRR)为0.868(_(95)%CI:0.794,0.948),而P_(5)(降温)对每日总死亡人数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暖季时,P_(95)TCN(升温)的7天CRR为1.078(_(95)%CI:1.009,1.152),而P_(5)(降温)的7天CRR为0.929(_(95)%CI:0.889,0.971)。冷季时,患有呼吸系统疾病人群更容易受到温度变化的不利影响。暖季时,循环系统疾病人群、女性和≥65岁人群对温度变化更为敏感。南北区域的分析显示,北方城市的人群对P_(95)TCN的影响更加敏感。结论不同季节的极端TCN与人群死亡的风险存在关联,冷季时升温可降低人群死亡风险,而暖季时升温可增加人群死亡风险,降温可降低人群死亡风险。健康促进策略应该考虑相邻两天之间的温度变化对人群死亡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日温差(TCN) 死亡风险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 多元meta分析
下载PDF
平均气温、寒潮和热浪对湖北省居民脑卒中死亡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云权 宇传华 鲍俊哲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8-513,共6页
目的 分析平均气温、寒潮和热浪对湖北省12个区(县)居民脑卒中死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湖北省12个区(县)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脑卒中死亡监测资料和同期气象数据,应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评估各区(县)日均温度、寒... 目的 分析平均气温、寒潮和热浪对湖北省12个区(县)居民脑卒中死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湖北省12个区(县)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脑卒中死亡监测资料和同期气象数据,应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评估各区(县)日均温度、寒潮和热浪与脑卒中死亡之间的关系,利用多元Meta分析合并12个区(县)的温度-脑卒中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及寒潮和热浪对脑卒中死亡影响的滞后反应关系。结果 2009-2012年共观察670.2万人,纳入的脑卒中死亡人数为42 739例,各区(县)脑卒中日均死亡2.7(0.5~6.0)例,年均气温为16.6(14.7~17.4)℃。DLNM分析显示,日均气温与脑卒中死亡间呈反“J”形关系。寒潮对脑卒中死亡的影响存在2~3 d滞后,持续近10 d;热浪的效应则发生急促,持续时间较短。12个区(县)寒潮日滞后3~14 d,脑卒中累积死亡风险为0.968~1.523,合并风险RR=1.180(95%CI:1.043~1.336);热浪日滞后0~2 d,脑卒中累积死亡风险为0.675~2.066,合并风险RR=1.114(95%CI:1.012~1.227)。结论 日均气温与湖北省居民脑卒中死亡呈反“J”形关系,寒潮和热浪均明显增加脑卒中死亡风险,但其死亡效应的滞后模式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气温 死亡率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多元meta分析
原文传递
湖北省12区县日平均气温对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的急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云权 宇传华 鲍俊哲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90-995,共6页
目的分析湖北省12区县日均气温对居民缺血性心脏病(IHD)死亡的的急性影响。方法收集湖北省12个区县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IHD死亡监测资料和同期气象数据,应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评估各区县日均温度与IHD死亡之间的... 目的分析湖北省12区县日均气温对居民缺血性心脏病(IHD)死亡的的急性影响。方法收集湖北省12个区县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IHD死亡监测资料和同期气象数据,应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评估各区县日均温度与IHD死亡之间的关系,后利用多元Meta分析合并12区县的温度.死亡关系及冷效应和热效应对IHD死亡的影响。结果2009--2012年,纳入的IHD死亡人数为19688例,各区县IHD日均死亡1.2例,年均气温为16.6℃。DLNM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日均气温在不同累积滞后日对IHD死亡均呈现非线性影响。热效应发生急促,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小于2d,冷效应存在一定的滞后,持续时间达14d以上。以研究期间日平均温度的P2,作为参照,温度为P10时,累积滞后0~14d和0-21d的IHD冷效应的RR(95%CI)值分别为1.084(1.008—1.167)、1.149(1.053—1.253);当低温设定温度为P1后,相应IHD的艘(95% CI)值分别为1.116(0.975—1.276)和1.220(1.042~1.428)。热效应对IHD死亡的影响在不同滞后天数下影响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温会增加湖北省居民IHD急性死亡风险,且其影响会持续数天,未发现高温对IHD死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死亡率 缺血性心脏病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多元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