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引领作用研究——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表
1
作者 黄河 秦磊 王先柱 《调研世界》 2024年第2期28-41,共14页
为探究数字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效果,编制中国数字经济多区域投入产出表,将产业关联系数的计算拓展到多地区多部门情形,并通过定义溢出效应来区分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内外经济拉动和推动的差异化效果。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国... 为探究数字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效果,编制中国数字经济多区域投入产出表,将产业关联系数的计算拓展到多地区多部门情形,并通过定义溢出效应来区分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内外经济拉动和推动的差异化效果。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强于推动效应。东部地区已经实现服务业拉动转向数字产业拉动的动力转换,中西部地区则展现了由工业拉动直接转向数字产业拉动经济发展的演变模式;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主要拉动和推动本地区经济增长,但数字经济对拉动和推动城市群内部经济协调发展效果显著,如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数字产业属于“消费依赖型”产业;而工业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更依赖于投资。研究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据此提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产业关联系数 多区域投入产出
下载PDF
我国多区域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质量评估问题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郑正喜 黄祖南 周融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0-105,共16页
近几十年来,多区域投入产出表的开发和应用推动了投入产出研究领域的重要进展,但如何评估其数据质量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鉴于此,本文首先从理论角度剖析多区域表与单区域表之间的数据关联,结合实际数据考察国内多区域表与官方数据... 近几十年来,多区域投入产出表的开发和应用推动了投入产出研究领域的重要进展,但如何评估其数据质量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鉴于此,本文首先从理论角度剖析多区域表与单区域表之间的数据关联,结合实际数据考察国内多区域表与官方数据的衔接情况,发现不同多区域表在不同指标上的数据衔接能力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对数据质量评估问题的多方位探讨,基于强化多区域表核算功能的视角提出了一种相对有效的评估思路,并设计了相应的量化评估方案;最后,从指标和地区两个角度对部分已有的国内多区域表进行评估实证,并结合开发特点综合比较这些多区域表的整体评估结果和局部结构特征。本研究对多区域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开发、管理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区域投入产出 核算功能 数据质量 评估方案
下载PDF
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隐含碳的测度与结构分解: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法
3
作者 吴成赫 钱志权 《区域国别学刊》 2023年第4期113-127,159,160,共17页
制造业是碳排放最为密集的行业之一,其出口对碳排放举足轻重。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中国制造业如何摆脱全球价值链中的“高碳锁定”,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所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基于2007—2019年可比价格连续时间非竞争型... 制造业是碳排放最为密集的行业之一,其出口对碳排放举足轻重。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中国制造业如何摆脱全球价值链中的“高碳锁定”,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所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基于2007—2019年可比价格连续时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对全球63个国家或地区制造业出口增加值隐含碳进行测度,对比分析中国与三大制造业生产网络的出口隐含碳排放量,运用结构分解方法分析制造业出口增加值隐含碳变化的原因。研究表明,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隐含碳大幅下降,转型升级成果初步显现,但仍高于世界其他经济体;产业升级带动碳排放强度下降的同时,受限于增加值率下降、生产技术的排放边际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隐含碳降幅逐年减少。因此,中国政府应当将出口增加值隐含碳纳入监测指标,坚持优化制造业出口结构,大力发展低排放高附加值制造业产品出口,实现制造业单位价值增值的环境成本最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出口增加值隐含碳 结构分解
下载PDF
中国工业企业碳排放转移问题研究--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表的分析
4
作者 陈涵祺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3年第20期49-51,共3页
碳排放是当今最重要的工业企业污染问题。随着城市间贸易和产业联系的加深,传统的单一企业碳排放的重要性下降,隐含碳排放影响区域企业碳减排责任的界定。论文利用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表核算城市间工业企业隐含碳排放。研究结果表... 碳排放是当今最重要的工业企业污染问题。随着城市间贸易和产业联系的加深,传统的单一企业碳排放的重要性下降,隐含碳排放影响区域企业碳减排责任的界定。论文利用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表核算城市间工业企业隐含碳排放。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区域间产业关联的加深,工业企业碳排放出现了大量的区域间转移现象。论文的发现有助于了解上下游工业企业的碳排放跨区域转移情况,合理分配供应链中各级工业企业的碳减排责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含碳 碳转移 工业企业 多区域投入产出
下载PDF
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下中国水足迹地区间比较——基于经济区域分析层次 被引量:8
5
作者 吴兆丹 吴兆磊 张长征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7-219,共13页
基于经济区域分析层次,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法、锡尔指数空间差异分解与伪基尼系数差异成因分解方法,探寻我国水足迹总量、部门结构及相关指标的经济区域间和区域内省区间异同点及差异成因,并列出我国特色水安全保障体系构建中有必... 基于经济区域分析层次,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法、锡尔指数空间差异分解与伪基尼系数差异成因分解方法,探寻我国水足迹总量、部门结构及相关指标的经济区域间和区域内省区间异同点及差异成因,并列出我国特色水安全保障体系构建中有必要调整用水的地区。结果表明:(1)经济区域间和区域内省区间差异对中国水足迹总体空间差异的贡献率相差甚微。(2)西北、中部、西南区域水足迹高于中国其他区域,农林牧渔业人均水足迹、人口数量区域间差异是水足迹经济区域间差异的主要成因;北部沿海区域和西北区域的第一产业水足迹、其他区域的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水足迹,是当地水足迹重要组成部分。(3)中国各经济区域内水足迹省区间差异的最主要贡献因子存在一定异同,这些因子本身均主要源于其对应部门人均水足迹省区间差别;各省区水足迹部门结构有所异同。(4)东北区域(尤其黑龙江)、京津区域(尤其天津)、山东、上海、海南、宁夏、重庆、山西"很有必要"调整用水,而北部沿海区域(不含山东)、东部沿海区域(不含上海)、西北区域(不含宁夏)、云南、江西调整用水的必要性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水安全保障体系构建 水足迹 经济区域 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 锡尔指数空间差异分解 伪基尼系数差异成因分解
下载PDF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的我国省区虚拟水流动格局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吴兆丹 赵敏 Upmanu LALL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6期62-69,共8页
分析省区虚拟水流动格局有利于我国特色水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细分我国30个省区(不涉及西藏)及42个经济部门,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法分析各省区虚拟水流动的空间、部门、需求格局,指出我国在实施虚拟水战略中,应重点提高新疆、黑龙江等... 分析省区虚拟水流动格局有利于我国特色水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细分我国30个省区(不涉及西藏)及42个经济部门,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法分析各省区虚拟水流动的空间、部门、需求格局,指出我国在实施虚拟水战略中,应重点提高新疆、黑龙江等虚拟水流出、净流出较高省区的生产用水效率;加强改善山东等虚拟水流入、净流入较高省区的消费习惯,重点调整城镇、农村居民消费等虚拟水流动主要需求,结合虚拟水主要来源,合理调整其贸易结构。两方面调整中均应对农林牧渔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等虚拟水流动主要部门予以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水流动 虚拟水战略 用水管理 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
下载PDF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长江经济带虚拟水流动格局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田贵良 李娇娇 李乐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1-88,共8页
水资源是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关键领域和核心要素之一,分析长江经济带虚拟水流动格局有利于把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水资源利用的深层次规律,实现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区域协调发展。本文为揭示长江经济带内、... 水资源是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关键领域和核心要素之一,分析长江经济带虚拟水流动格局有利于把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水资源利用的深层次规律,实现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区域协调发展。本文为揭示长江经济带内、外经济贸易隐含虚拟水流动关系,依据多区域投入产出核算原理,基于产业经济、贸易数据及产业部门用水量,设计2012年长江经济带多区域投入产出表,构建长江经济带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框架,计算分析了长江经济带虚拟水流动格局,并评价净输出省区虚拟水贸易状态与水资源承载力的协调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全国贸易中,长江经济带区域整体呈虚拟水净输出状态。上海、浙江和重庆为虚拟水净输入区,其余省区均为虚拟水净输出区,其中江苏、安徽、湖北和湖南虚拟水净输出状态与当地水资源承载力不协调。②长江经济带各省区主要虚拟水输入、输出产业部门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下游区域和上游地区重庆主要虚拟水输出产业为制造业,中游区域和上游地区四川、贵州、云南主要输出水资源密集型产品,输入劳动密集型产品。③在长江经济带区域内部贸易中,各省区贸易联系呈现出沿长江流域地理分布的特征。上游地区间贸易交流频繁,与中下游区域贸易联系不强,而中下游区域间贸易交流频繁。上海、浙江是虚拟水主要流向地,江苏、湖南是各省区虚拟水主要来源地。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应对水资源利用进行统筹规划,建立多区域协调发展机制,转变区域间贸易结构;在长江经济带区域内部,根据地区间资源禀赋差异性和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合理制定产业和贸易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水流动 虚拟水贸易 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 水资源承载力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中美贸易隐含能源、碳排放的测算 被引量:14
8
作者 韩中 王刚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6-426,共11页
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利用欧盟资助开发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和环境账户数据,测算了1995-2009年中国与美国的增加值贸易规模及净值,在此基础上利用环境账户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数据测算出中美外贸隐含能源和隐含碳排放总体水平及... 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利用欧盟资助开发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和环境账户数据,测算了1995-2009年中国与美国的增加值贸易规模及净值,在此基础上利用环境账户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数据测算出中美外贸隐含能源和隐含碳排放总体水平及其行业结构。研究表明:1995-2009 年,中国对美国的增加值出口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但随后受2008 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增加值出口规模有所减小;相比于美国,中国单位增加值能耗和碳排放水平较高,从而导致较大规模的隐含能源和隐含碳出口,长期处于隐含能源和隐含碳净输出国地位,且净输出规模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从行业结构来看,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业等能源行业是中国出口隐含能源和隐含碳排放的主要行业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加值贸易 隐含能源 隐含碳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
下载PDF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京津冀地区虚拟水贸易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韩宇平 李想 +3 位作者 苏潇雅 黄会平 林睿 张俊峰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5-52,共8页
研究京津冀地区各产业部门的用水系数、内外部虚拟水贸易对促进京津冀水资源合理配置、区域一体化可持续发展及水资源管理政策制定有重要意义。基于2015年多区域投入产出表及各产业部门的用水数据,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计算京津冀地... 研究京津冀地区各产业部门的用水系数、内外部虚拟水贸易对促进京津冀水资源合理配置、区域一体化可持续发展及水资源管理政策制定有重要意义。基于2015年多区域投入产出表及各产业部门的用水数据,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计算京津冀地区不同产业部门的直接用水系数、完全用水系数和拉动系数,进一步核算区域内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虚拟水流动及区域同其他省区间的虚拟水贸易。计算结果表明:①京津冀地区农业的直接用水系数、完全用水系数最大,分别为226.1、271.1 m^(3)/(万元);②京津冀地区内部农业为最大的虚拟水输出部门,净输出量为128.9亿m^(3);食品及烟草业为最大的虚拟水输入部门,净输入量为56.8亿m^(3);③2015年京津冀地区整体为虚拟水净输入,净输入总量为88.4亿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多区域投入产出 虚拟水 用水系数 贸易量
下载PDF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中国钢铁行业虚拟污水转移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宇平 张霖子 +1 位作者 赵晶 于靖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2-88,共7页
为深入了解中国钢铁行业的虚拟污水排放及转移情况,构建了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计算了2012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钢铁行业虚拟污水排放量(本次尚未收集西藏数据),分析了虚拟污水排放情况及虚拟污水贸易格局,识别出了净承接污染... 为深入了解中国钢铁行业的虚拟污水排放及转移情况,构建了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计算了2012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钢铁行业虚拟污水排放量(本次尚未收集西藏数据),分析了虚拟污水排放情况及虚拟污水贸易格局,识别出了净承接污染排放地区和净转出污染排放地区。结果显示:钢铁行业万元增加值污水排放强度呈由北到南逐渐递增的趋势;2012年中国钢铁行业虚拟污水排放总量达1.32×10^(9) t,各地区的钢铁行业虚拟污水排放量差异明显,其中河北省的排放量最大,占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总排放量的17.99%,其次为河南省、江西省,分别占11.80%、7.61%;钢铁行业虚拟污水贸易格局整体由水质较好的浙江省、江苏省等转移至水质较差的河北省、河南省等;2012年河北省向其他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输送钢铁,导致河北省产生2.39×10^(8) t的虚拟污水,占河北省本省所用钢铁虚拟污水排放量的69%。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建立污染转移补偿机制及提高技术创新等相关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污水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污水排放强度 钢铁行业 河北省
下载PDF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碳消费产业转移实证检验
11
作者 侯普光 杨琳 王云青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6-139,共4页
基于对碳消费的中间投产在外贸转移中的隐含可能,文章以我国作为对象国,并按照贸易过程中的国内产业转移为最终投产碳消费测度对象构建多区域投产模型,按照效率、技术、结构和投产规模效应以及进出口国的相应产品占比与碳排放条件验证... 基于对碳消费的中间投产在外贸转移中的隐含可能,文章以我国作为对象国,并按照贸易过程中的国内产业转移为最终投产碳消费测度对象构建多区域投产模型,按照效率、技术、结构和投产规模效应以及进出口国的相应产品占比与碳排放条件验证针对我国贸易的产业转移条件下的碳消费隐藏部分的排放条件。结果证实:我国近阶段出口以及贸易推动的经济增长仍以高资源消耗为代价,但我国在对美贸易出口中实现了产品单位碳消费逐步削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贸易 产业转移 碳消费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下载PDF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的京津冀地区虚拟水核算 被引量:33
12
作者 曹涛 王赛鸽 陈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88-799,共12页
通过贸易与消费调控实现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已成为缓解地区水资源压力的途径之一。跨区域投入产出分析可为地区间虚拟水贸易战略提供依据。基于2012年京津冀地区投入产出表与生产用水量构建了跨地区虚拟水核算模型,计算了隐含在经济贸... 通过贸易与消费调控实现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已成为缓解地区水资源压力的途径之一。跨区域投入产出分析可为地区间虚拟水贸易战略提供依据。基于2012年京津冀地区投入产出表与生产用水量构建了跨地区虚拟水核算模型,计算了隐含在经济贸易中的虚拟水总量及各地区各部门的直接用水系数、完全用水系数和拉动系数,分析了各部门虚拟水进出口情况,识别了重点耗水部门。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呈现虚拟水净出口状态,其中净出口部门主要为北京的服务与交通业,河北的农业和制造业。京津冀的农业、矿业和水供应业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消耗水量大,应注重提升用水效率及节水技术的开发;三地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与交通业的平均拉动系数较大,这说明其他部门生产活动对该部门依赖性较大,其单位产出的提高将带动整个地区更多虚拟水量的投入。此外,河北的农业和制造业为京津冀各部门输送了大量虚拟水,为各部门生产提供了支撑,是节水的重点部门,应着重调整其产业结构,并从直接和间接用水两方面入手减少水资源消耗。计算了京津冀地区不同部门的直接、间接水资源消耗、水资源消耗拉动系数,以及部门间的虚拟水贸易情况,结果可为该地区部门间水资源配置和虚拟水战略的制定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水 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 京津冀地区 贸易与消费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虚拟水贸易核算及转移研究——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13
作者 张宁 张澜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8-15,共8页
文章以长三角地区产业部门间水资源转移为研究对象,构建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对区域部门间虚拟水贸易进行核算,结合我国长三角地区国民经济行业用水及其省际水资源空间转移等特征进行实证分析,提出缓解我国贸易经济发展中水资源压力的相... 文章以长三角地区产业部门间水资源转移为研究对象,构建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对区域部门间虚拟水贸易进行核算,结合我国长三角地区国民经济行业用水及其省际水资源空间转移等特征进行实证分析,提出缓解我国贸易经济发展中水资源压力的相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是完全耗水系数最高的产业,长三角地区农业发展仍需通过进口高耗水作物、优化农产品虚拟水贸易结构来缓解水资源压力;制造业作为虚拟水出口量最大的产业,创造的经济效益在浙江省和江苏省较高;服务业是长三角地区虚拟水拉动系数最高的产业,上海地区应进一步增加软件和信息服务等服务业的虚拟水产出效率及高新技术产业的资本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区域投入产出 长三角地区 虚拟水 核算 转移
下载PDF
中国林产品生产侧碳排放量的测度与效应分解--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与结构分解分析模型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玲 宁才晟 王文烂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3-40,共18页
中国已成为林产品生产和贸易大国,承接全球价值链加工转移环节,在木材资源大量消耗和低效利用的同时也污染了环境,故有必要针对林产品生产侧碳排放进行测算与影响因素研究。文章选取中国1995-2018年“木材、木材家具制品和软木”和“纸... 中国已成为林产品生产和贸易大国,承接全球价值链加工转移环节,在木材资源大量消耗和低效利用的同时也污染了环境,故有必要针对林产品生产侧碳排放进行测算与影响因素研究。文章选取中国1995-2018年“木材、木材家具制品和软木”和“纸浆、纸张和印刷品”两类木质林产品,构建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测算生产侧碳排放量,并运用结构分解分析(SDA)法考察其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995-2010年两类林产品生产侧总碳排放量不断增长,加入世贸组织后外需排放占比却在下降,说明国民收入提升带来林产品内需排放的提高;而2011-2018年总排放量逐渐降低,外需排放占比却在上升,关键在于2011年碳交易点的设立间接推动林产品内需排放的下降;1995-2018年纸浆等的碳排放量远高于木材等的碳排放量。进一步发现比较碳指数大于1,中国林产品出口碳强度一直高于进口碳强度,说明其生产侧承担了较高碳排放量。结构分解的结果表明,总体上技术效应起主导的抑制作用,规模效应起主导的正向作用,并且贡献率大小接近,很大程度上实现相互抵消;结构效应贡献率最低,但对于总体上占比下降的纸浆、纸张和印刷品来说也发挥了一定程度的负效应。政策启示:在保证中国林产品贸易经济效益的同时,适当调整林产品出口规模,更需注重技术水平的提高,推进林产品产业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产品贸易 生产侧碳排放 结构分解分析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比较碳指数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导向的省域消费端碳排放减排模式研究——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被引量:20
15
作者 王宪恩 赵思涵 +2 位作者 刘晓宇 段海燕 宋俊年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3-50,共8页
文章以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研究了中国省级和行业层面基于消费端的碳排放及碳转移,并解析了碳中和导向下的碳减排模式。结果表明:23个省份本地消费碳排放大于外地输入碳排放;资本形成是碳排放最大贡献者;能源生产和供应业以及非... 文章以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研究了中国省级和行业层面基于消费端的碳排放及碳转移,并解析了碳中和导向下的碳减排模式。结果表明:23个省份本地消费碳排放大于外地输入碳排放;资本形成是碳排放最大贡献者;能源生产和供应业以及非金属和金属业是碳转移的主要行业,能源生产和供应业输出碳排放量最大的内蒙古主要输出给北方地区,非金属和金属业输出碳排放量最大的河北主要输出给江苏等省份;中国30个省份可以根据消费端碳排放的来源特征和净碳转移方向分为四类。在碳中和目标导向下,本研究有助于倒逼各省份绿色发展和绿色低碳产品的输出,绿色低碳也将是未来贸易市场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端碳排放 多区域投入产出 区域贸易 碳排放转移 碳中和
下载PDF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子系统模型的隐含碳排放关联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邓光耀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60-69,90,共11页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子系统模型,研究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隐含碳排放的关联效应,研究结果发现:(1)中国各行业隐含碳排放消费和进出口贸易,以及以中国全部产业为投入产出子系统时的内部效应、反馈效应和溢出效应均存在差异,2015年...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子系统模型,研究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隐含碳排放的关联效应,研究结果发现:(1)中国各行业隐含碳排放消费和进出口贸易,以及以中国全部产业为投入产出子系统时的内部效应、反馈效应和溢出效应均存在差异,2015年隐含碳排放量及各效应值最大的部门是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与供应业。(2)中国的隐含碳进出口以及与此相对应的溢出效应存在国别上的差异,2015年中国从韩国的隐含碳进口最多,向美国出口的隐含碳最多。(3)以中国为投入产出子系统,也即删除其他国家(地区)的最终使用,对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隐含碳进出口贸易量影响均较大。因此中国政府在制定节能减排政策时需要注意各行业的差异,特别是需要控制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碳排放量,并重点关注与美国等国家(地区)碳减排方面的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含碳 多区域投入产出子系统模型 内部效应 反馈效应 溢出效应
下载PDF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长江经济带隐含碳排放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天骄 许钤川 温璐歌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2-151,共10页
本文依托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研究了长江经济带11个地区(9省2市)的贸易隐含碳排放变化并对长江经济带东、中、西部地区绝对碳排放强度及相对碳排放强度进行估计。研究结果显示:2012—2017年长江经济带贸易隐含碳排放量总体呈上升... 本文依托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研究了长江经济带11个地区(9省2市)的贸易隐含碳排放变化并对长江经济带东、中、西部地区绝对碳排放强度及相对碳排放强度进行估计。研究结果显示:2012—2017年长江经济带贸易隐含碳排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且消费端碳排放的增长速度大于生产端碳排放的增长速度,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生产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东部地区依旧是长江经济带相互贸易往来的最大受益者,而中部地区的优势逐渐被西部地区所取代。未来,长江经济带应当实行差异化的节能减排政策,中西部地区亟需实现向绿色制造转变以及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而东部地区则有必要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同时促进能源系统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隐含碳排放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的中国区域居民消费碳足迹分析 被引量:28
18
作者 姚亮 刘晶茹 +1 位作者 王如松 尹科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050-2058,共9页
近年来,居民消费活动和环境的关系逐渐受到关注,而与温室气体排放相关的研究更是其中的热点.因此,本文采用"居民消费碳足迹"概念来定义特定居民消费活动所导致的直接和间接温室气体排放的总和,主要包括CO2、CH4、N2O3种温室气... 近年来,居民消费活动和环境的关系逐渐受到关注,而与温室气体排放相关的研究更是其中的热点.因此,本文采用"居民消费碳足迹"概念来定义特定居民消费活动所导致的直接和间接温室气体排放的总和,主要包括CO2、CH4、N2O3种温室气体;构建了基于环境扩展的多区域投入产出(Multiregional input-output,MRIO)模型的碳足迹核算方法,并以2007年中国8个区域为例对其居民消费碳足迹的数量、构成、分布及转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07年全国居民消费碳足迹总量达到31.74亿t(以CO2当量计).此外,碳足迹还呈现出区域差异明显、间接排放大于直接排放、城乡差距过大等特征.人均碳足迹方面,发展水平较高的京津、东部沿海地区明显高于相对滞后的西北、西南区域.研究还对碳足迹的区域分布和转移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发现,东北、京津、西北和西南区域转移收支为负,表示这些区域为其他区域承担的排放大于其他区域为其承担的排放;剩余的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和中部区域情况则正好相反.这些结果对现阶段中国制定具体区域消费政策或分配碳减排责任等具有参考价值;本研究的方法论也适用于研究其他环境因子及足迹因子与居民消费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足迹 居民消费 多区域投入产出 可持续消费 间接碳排放
原文传递
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下中国水足迹地区间比较——基于“总量-相关指标-结构”分析框架 被引量:20
19
作者 吴兆丹 赵敏 +1 位作者 田泽 马超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6-87,共12页
在"总量-相关指标-结构"分析框架下,采用中国大陆30省区(除西藏)42经济部门多区域投入产出及伪基尼系数差异成因分解方法,估算、比较各省区水足迹并分析差异成因,衡量省区降低水足迹(即水足迹总量)的紧迫性并识别调整重点,对... 在"总量-相关指标-结构"分析框架下,采用中国大陆30省区(除西藏)42经济部门多区域投入产出及伪基尼系数差异成因分解方法,估算、比较各省区水足迹并分析差异成因,衡量省区降低水足迹(即水足迹总量)的紧迫性并识别调整重点,对具体调整提出建议,为构建中国特色水安全保障体系提供依据。研究表明:1)30省区水足迹均方差系数为51.79%,其中新疆、黑龙江水足迹最高,天津、北京对应最低。2)结合相关指标地区间比较,30省区中宁夏、黑龙江、上海降低水足迹紧迫性最强;天津、山西等提高居民生活直接用水效率紧迫性最强。3)根据部门结构地区间比较,列出各省区降低水足迹中须重点关注的部门,可以看到各省区均须重点调整农林牧渔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用水。4)来源结构地区间比较中,青海、宁夏和新疆的水足迹主要靠当地来供给,其余各地区水足迹均主要源于国内其他地区;可得到各省区上述降低水足迹中应重点关注部门的水足迹主要来源地,如黑龙江、天津、海南等地农林牧渔业水足迹主要源自当地。因此,各地区应结合上述紧迫性、重点关注部门及主要来源分析结果,加强节水工作的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足迹 中国特色水安全保障体系 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 伪基尼系数差异成因分解 有序聚类
原文传递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国际贸易隐含能源及碳排放转移研究 被引量:45
20
作者 韦韬 彭水军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4-104,共11页
随着全球生产链的形成以及生产与消费活动的跨国界分隔,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对各国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运用MRIO模型测算了1995-2009年国际贸易中的隐含能源和碳排放。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中国除燃气和新能源外均属... 随着全球生产链的形成以及生产与消费活动的跨国界分隔,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对各国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运用MRIO模型测算了1995-2009年国际贸易中的隐含能源和碳排放。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中国除燃气和新能源外均属于隐含能源净出口国,生产侧排放增加远超过消费侧排放增加,且前者增加的40%是为了满足国外需求,而消费侧排放增加仅16%来源于进口的增加;(2)研究期间主要发达经济体生产侧能耗和碳排放几乎没有变化,但消费侧能耗和碳排放却在逐渐增加,属于隐含能源和碳排放净进口国;新兴经济体的生产侧和消费侧能耗分别增加了81.7%和81.3%,且发达经济体消费引致的新兴经济体隐含能源和碳排放远大于后者消费引致的前者隐含能源和碳排放;(3)主要发达经济体的人均消费侧能耗和碳排放都远高于新兴经济体,而中国的人均消费侧能耗和碳排放水平都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含能源 碳排放转移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消费者责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