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中美贸易隐含能源、碳排放的测算 被引量:14
1
作者 韩中 王刚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6-426,共11页
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利用欧盟资助开发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和环境账户数据,测算了1995-2009年中国与美国的增加值贸易规模及净值,在此基础上利用环境账户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数据测算出中美外贸隐含能源和隐含碳排放总体水平及... 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利用欧盟资助开发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和环境账户数据,测算了1995-2009年中国与美国的增加值贸易规模及净值,在此基础上利用环境账户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数据测算出中美外贸隐含能源和隐含碳排放总体水平及其行业结构。研究表明:1995-2009 年,中国对美国的增加值出口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但随后受2008 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增加值出口规模有所减小;相比于美国,中国单位增加值能耗和碳排放水平较高,从而导致较大规模的隐含能源和隐含碳出口,长期处于隐含能源和隐含碳净输出国地位,且净输出规模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从行业结构来看,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业等能源行业是中国出口隐含能源和隐含碳排放的主要行业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加值贸易 隐含能源 隐含碳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
下载PDF
中国区域间碳排放转移:EEBT与MRIO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友国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6年第7期17-27,共11页
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的测算是近年来经济-环境核算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基于单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双边贸易隐含排放(EEBT)方法和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是区域间碳排放转移测算的两种主流方法。从理论上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总结它们的... 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的测算是近年来经济-环境核算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基于单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双边贸易隐含排放(EEBT)方法和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是区域间碳排放转移测算的两种主流方法。从理论上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总结它们的差异和优劣势,并分别应用两种方法测算了中国省际间的碳排放转移,比较了两种方法下的结果,并分析了相关政策含义。结果显示:采用MRIO模型计算的各地区各种产品或服务的碳排放乘数明显高于采用EEBT方法时其对应的碳排放乘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间碳排放转移 双边贸易隐含排放方法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下载PDF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长江经济带隐含碳排放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天骄 许钤川 温璐歌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2-151,共10页
本文依托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研究了长江经济带11个地区(9省2市)的贸易隐含碳排放变化并对长江经济带东、中、西部地区绝对碳排放强度及相对碳排放强度进行估计。研究结果显示:2012—2017年长江经济带贸易隐含碳排放量总体呈上升... 本文依托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研究了长江经济带11个地区(9省2市)的贸易隐含碳排放变化并对长江经济带东、中、西部地区绝对碳排放强度及相对碳排放强度进行估计。研究结果显示:2012—2017年长江经济带贸易隐含碳排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且消费端碳排放的增长速度大于生产端碳排放的增长速度,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生产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东部地区依旧是长江经济带相互贸易往来的最大受益者,而中部地区的优势逐渐被西部地区所取代。未来,长江经济带应当实行差异化的节能减排政策,中西部地区亟需实现向绿色制造转变以及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而东部地区则有必要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同时促进能源系统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隐含碳排放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基于MRIO的中国区域投资诱发的经济增长及能源消耗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谭德明 何红渠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115-121,共7页
采用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定量核算了2007年中国八大经济区域投资活动所诱发的经济增长拉动和能源消耗双重效应。结果表明:各区域投资活动的拉动经济增长效应外溢现象明显,能源消耗强度指标也呈现明显区域化差异,如京津、东部... 采用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定量核算了2007年中国八大经济区域投资活动所诱发的经济增长拉动和能源消耗双重效应。结果表明:各区域投资活动的拉动经济增长效应外溢现象明显,能源消耗强度指标也呈现明显区域化差异,如京津、东部沿海、南部沿海承接的经济拉动效应的能耗强度最低,经济增长的能源效率较高。认为当前区域投资政策的制定需充分考虑经济增长拉动的外溢性和资源环境的硬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 固定资本形成 经济增长 能源消耗
下载PDF
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带动作用的测度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鲁明勇 《经济论坛》 2005年第19期5-7,共3页
关键词 区域经济增长 旅游产业 测度方法 带动作用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旅游卫星账户 旅游业发展 投入产出 投入产出
下载PDF
中国区域最终需求及出口活动的就业拉动作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志理 庄亚儿 姚亮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3-110,共8页
刺激消费、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及提升出口是当前我国落实"稳增长、促就业"目标的主要调控手段。本文聚焦中国各主要经济区域的就业问题,尝试定量研究这些最终需求对区域就业拉动作用的大小、空间分配和拉动效率。具体采用劳动... 刺激消费、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及提升出口是当前我国落实"稳增长、促就业"目标的主要调控手段。本文聚焦中国各主要经济区域的就业问题,尝试定量研究这些最终需求对区域就业拉动作用的大小、空间分配和拉动效率。具体采用劳动力扩展的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labor-extendedly MRIO)模型,将中国大陆划分为八大经济区域,最终核算出2007年中国八区域最终需求的就业拉动情况。结果表明:位列前三名的中部、西南和东部沿海区域的就业拉动量之和占全国就业总量的48.35%,说明该三区域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的促进就业效果明显;对外出口的拉动效应占总量19.15%,低于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例,相比于消费和投资,对外出口就业拉动作用明显偏弱。各区域就业拉动效应的诱发和承接情况差异较大,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劳动力容纳密度相关。中部、西北、西南三区域最终需求的就业拉动效率高于全国水平,而京津区域及外部出口就业拉动效率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7.25%,表明我国的促进就业政策应适当向上述三区域倾斜并且应专注于扩大内需,以达到更强调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 中国八大经济区域 就业人口 促进就业
下载PDF
基于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方法的物质流问题研究展望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定江 张霄阳 +1 位作者 周文戟 朱兵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60-864,共5页
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方法融合了投入产出模型中最核心的完全投入与区域的概念,应用十分广泛。在生态环境领域,借助MRIO表中的地区、行业信息,可以有效地从需求端出发,研究环境要素等在区域与行业之间的贸易隐含流与足迹,讨论地区间的... 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方法融合了投入产出模型中最核心的完全投入与区域的概念,应用十分广泛。在生态环境领域,借助MRIO表中的地区、行业信息,可以有效地从需求端出发,研究环境要素等在区域与行业之间的贸易隐含流与足迹,讨论地区间的生态服务公平性问题。该文回顾了基于MRIO方法探讨国家间与国家内资源、环境等问题的应用研究,发现目前应用中国MRIO方法进行物质流问题的研究仍存在空白;分析了使用中国MRIO方法研究物质流问题可能的角度、方法上潜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结果表明:通过研究省域间贸易隐含物质流以及省域资源足迹,可以为中国解决省域间资源和与资源相关的生态环境公平性问题提供政策支持,推进地区资源效率的发展,减少区域间生态包袱转移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方法 贸易隐含流 资源 足迹
原文传递
基于MRIO和ENA的中国省区能源-水资源耦合关系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孙才志 靳春玉 阎晓东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3期32-40,共9页
能源和水资源在经济活动中密切相关。分析区域间的能源和水资源流动,并量化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能够促进两种资源的协同管理。利用2012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和生态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中国30个地区的能源-水资源耦合网络核算框架。... 能源和水资源在经济活动中密切相关。分析区域间的能源和水资源流动,并量化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能够促进两种资源的协同管理。利用2012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和生态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中国30个地区的能源-水资源耦合网络核算框架。框架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30个地区的能源最终消费量为40.62亿吨标准煤当量(tce)(不含中间消费),水资源最终消费量为4937.78亿m3,无论从生产还是消费的角度来看,山东和江苏的能源和水资源消费量均较大。②从混合水资源和混合能源流动情况来看,水资源输出量较大的地区为新疆和黑龙江,能源输出量较大的地区为内蒙古和山西;混合水资源和混合能源输入量较大的地区多为经济规模较大的地区,如山东、江苏、广东等。③水资源网络和能源网络的循环率都小于10%;系统鲁棒性都向冗余度高的一侧倾斜,此时效率偏低;耦合网络中,浙江对大多数地区的依赖程度较大。分析各地区水资源和能源消费情况以及转移路径,能够为解决能源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水资源耦合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 生态网络分析(ENA) 中国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我国区域间能源及碳足迹空间差异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吴德存 刘金平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2-136,共5页
文章基于环境扩展的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与最新的投入产出表计算了我国8个区域能源足迹与碳足迹;并以三维足迹视角,把足迹大小与生态承载力的比值作为足迹深度,分析了区域间能源足迹与碳足迹的流向。结果表明:各区域能源足迹深度存在明... 文章基于环境扩展的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与最新的投入产出表计算了我国8个区域能源足迹与碳足迹;并以三维足迹视角,把足迹大小与生态承载力的比值作为足迹深度,分析了区域间能源足迹与碳足迹的流向。结果表明:各区域能源足迹深度存在明显差异,区域间能源足迹深度输入输出不均衡:中部为净输出区域,东北与西北能源足迹深度主要流向为输出。最后比较了能源足迹与碳足迹在分析碳排放空间转移对区域可持续性影响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足迹 碳足迹 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
下载PDF
中国多区域隐含碳网络的结构特征研究
10
作者 董婷杰 李丽 +3 位作者 李阿勇 许沛丰 欧文浩 王震 《资源与产业》 2023年第4期12-25,共14页
为了探究我国多区域隐含碳网络的结构性特征,本文首先利用环境拓展投入产出模型构建我国多区域隐含碳网络,其次应用结构路径介数中心性方法确定隐含碳网络中的二氧化碳关键传输部门,然后再运用结构路径分析方法识别二氧化碳关键传输路径... 为了探究我国多区域隐含碳网络的结构性特征,本文首先利用环境拓展投入产出模型构建我国多区域隐含碳网络,其次应用结构路径介数中心性方法确定隐含碳网络中的二氧化碳关键传输部门,然后再运用结构路径分析方法识别二氧化碳关键传输路径,并基于2017年我国多区域投入产出表等数据对我国多区域隐含碳网络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017年在我国多区域隐含碳网络中,隐含碳传输排名前30位的省级产业部门有10个是金属冶炼和加工业部门,8个是电力热力生产和加工业部门。这18个关键传输部门由于大量使用排放密集型上游产业部门的高能耗产品作为中间投入,导致这些部门向下游产业部门传输了大量的二氧化碳。2)2017年在我国多区域隐含碳网络中,介数中心性排名前3位的省份分别为江苏省、山东省、河南省。在各省隐含碳传输供应链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建筑业、电力热力生产和加工业→建筑业、电力热力生产和加工业→其他服务业是我国大多数省份隐含碳传输的关键传输路径。3)由于我国多区域隐含碳网络中的一些隐含碳关键传输部门无法使用基于生产端与消费端的传统研究方法加以识别,需要使用结构路径介数中心性方法,通过研究多区域隐含碳网络中各产业部门的介数中心性,以有效识别出多区域隐含碳网络中的隐含碳关键传输部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区域隐含碳网络 环境拓展投入产出模型 结构路径介数中心性方法 结构路径分析(SPA)
下载PDF
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述评及数字时代下的研究展望
11
作者 张晓明 施海柳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2期61-69,共9页
近年来我国稳居世界第二大研发投入国,但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为更加科学地测度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优化资源配置路径、完善配置机制,助力科技创新,从传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概念内涵和测度对象、方法、指标体系等维度... 近年来我国稳居世界第二大研发投入国,但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为更加科学地测度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优化资源配置路径、完善配置机制,助力科技创新,从传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概念内涵和测度对象、方法、指标体系等维度对中外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厘清领域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分析相关指标体系常见问题以及提出改进建议,并结合数字化技术优势提出展望。基于中国知网和Elsevier/Springer收录的2000年以来58篇相关文献的分析结果显示:测度对象中,以针对地区等中观层面的研究最为丰富,并以面板数据为主,但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较低的区域未得到较深入、有针对性的研究;测度方法一般采用经典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计量分析方法等,近10年采用最多的是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也不乏采用多种方法 /模型的组合,但利用大数据技术基于全样本的研究较为缺乏;测度指标体系通常包括科技资源的投入和产出指标体系,分别设置有一二级指标甚至更多级别的指标,但指标构建在系统性、科学性和独立性等方面仍有待改进,其中一级指标财力资源投入中未包括R&D经费外部支出、科技信息资源指标下的各二级指标项均已包含在科技财力资源的一级指标中、知识形态产出中包含多项相关性较强的二级指标等。基于此,针对上述存在问题,依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等权威信息文献,改进构建新的区域整体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测度指标体系,其中以科技人力资源和科技财力资源作为决定性投入要素,选择R&D人员全时当量、R&D经费内外部总支出分别纳入相应的二级指标中。最后基于数字时代背景,展望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的领域延伸、方法改进、指标完善和政策支持,强调单列数据要素作为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测度指标,使科技资源配置方式更加智能、高效和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资源配置效率 效率测度方法 区域科技资源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指标 指标改进 资源配置 数字技术
下载PDF
地区投入产出表编制方法改革之我见 被引量:5
12
作者 马忠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7-121,共5页
传统的地区投入产出表在分析本地区产业经济结构及关联度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 ,尤其是在经济上对外依赖性较强的西部地区 ,传统的地区投入产出表未能详细地区分本地产业部门与外省产业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本文强调指出了传统的地区投... 传统的地区投入产出表在分析本地区产业经济结构及关联度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 ,尤其是在经济上对外依赖性较强的西部地区 ,传统的地区投入产出表未能详细地区分本地产业部门与外省产业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本文强调指出了传统的地区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中的缺陷 ,提出编制详细反映与外地产业部门经济技术关联的补充性地区投入产出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充性地区投入产出 编制方法 改革 区域经济 行业权重 中国 应用分析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外需隐含国内就业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卫瑞 张文城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2-49,共8页
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本文采用MRIO模型测算了1995—2009年中国外需隐含国内就业的变动趋势,并采用结构分解方法分析了9种因素对中国外需隐含国内就业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1995—2009年,每年中国外需隐含国内就业增长了76.55%,但低... 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本文采用MRIO模型测算了1995—2009年中国外需隐含国内就业的变动趋势,并采用结构分解方法分析了9种因素对中国外需隐含国内就业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1995—2009年,每年中国外需隐含国内就业增长了76.55%,但低技能就业始终是外需隐含就业的主体。外国最终需求产品来源地结构变动、中国前向国际产业关联变动和外国最终需求规模变动是促进中国外需隐含国内就业增长的最主要因素。但中国国内生产部门劳动投入强度变动和最终需求产品结构变动不利于中国外需隐含国内就业增长。为此,可以通过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和促进生产性服务出口来扩大就业渠道,提升就业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需隐含国内就业 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 结构分解分析 全球价值链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煤炭相关产业链的体现能核算与政策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耕源 鲁颐琼 陈操操 《中国环境管理》 2018年第3期14-26,共13页
目前,我国面临的大气污染问题愈发严重,尤其在"京津冀"地区更为突出。而煤炭相关产业链的能源消耗结构及其污染物排放是导致此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基于2012年"京津冀"地区各省、市的能源平衡表,通过区域间... 目前,我国面临的大气污染问题愈发严重,尤其在"京津冀"地区更为突出。而煤炭相关产业链的能源消耗结构及其污染物排放是导致此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基于2012年"京津冀"地区各省、市的能源平衡表,通过区域间能源调配模型,绘制了煤流和能流桑基图,厘清了"京津冀"地区2012年煤炭相关产业链的物质与能量走向,并运用了投入产出法系统核算了"京津冀"地区煤炭相关产业链的体现能与24种污染物排放量。研究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的原煤主要依赖调运,属于净煤炭进口地区。(2)原煤的直接使用在"京津冀"地区的煤炭相关产业链中占有非常大比重。将体现能角度分析的结果与能量角度分析的结果对比,可以发现煤化工产业在煤炭相关产业链中的潜在能量消耗仍然具有较大的贡献。(3)焦炭是终端消费能量的主要来源,也是体现能的主要贡献源。(4)在煤炭转化能源利用效率上,"京津冀"地区2012年煤炭相关产业链洗选煤、煤制品加工、炼焦三个环节的效率分别为87.77%、92.46%、90.97%,稍低于中国2012年96.16%的利用效率。(5)原煤、焦炭的直接消费和炼焦过程对"京津冀"地区2012年煤炭相关产业链七种主要污染物的贡献率最大。为了有效减少"京津冀"地区煤炭相关产业链的污染物排放,需要对原煤、焦炭的直接消费和炼焦过程采取相应的减排政策和措施。本研究可以为"京津冀"地区煤炭相关产业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体现能和污染物排放、采取改进措施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体现能 投入产出方法 煤工业链 区域排放清单
下载PDF
区域技术创新方法成效评估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吉亚 《新远见》 2010年第12期120-126,共7页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2006年,国务院全文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并积极推动各省的科技创新发展。黑龙江省作为首批入选的技术创新方法试点省份,各项工作的开展时间较早,技术创新方法推...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2006年,国务院全文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并积极推动各省的科技创新发展。黑龙江省作为首批入选的技术创新方法试点省份,各项工作的开展时间较早,技术创新方法推广效果的评估时机比其他省市相对较强。黑龙江省在推广技术创新方法的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是"试点推动"、"典型引路",进而将该方法推广至全省。这种推广思路强调的是政府的主动引导和企业的自主选择,推广的难度较小且易于为企业所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方法 黑龙江省 区域技术创新 政府投入 产出效益 技术发展 环境支撑 维度 推广效果 资金投入
原文传递
全球视角下中国隐含能贸易的核算和结构分解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忠杰 邓光耀 颜为民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1-36,共6页
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和能源消费量相关数据,系统核算了中国1995—2009年的隐含能贸易量,并利用SDA方法对隐含能贸易量的变化进行了结构分解。实证结果如下:(1)1995—2009年,中国存在隐含能净出口,并且存在部门上的差异、进口来源地和出... 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和能源消费量相关数据,系统核算了中国1995—2009年的隐含能贸易量,并利用SDA方法对隐含能贸易量的变化进行了结构分解。实证结果如下:(1)1995—2009年,中国存在隐含能净出口,并且存在部门上的差异、进口来源地和出口目的地的差异;中国从韩国的隐含能进口量最大;中国向美国的隐含能出口量最大。(2)在1995—2009年,节能技术的提高会降低中国隐含能进出口量,但是列昂惕夫逆矩阵的变化和产品贸易量的变化会引起中国隐含能进出口量的增加,并且产品贸易量的变化是引起中国隐含能贸易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因此中国需要注意调整产业结构,加强与美国等国家的双边节能贸易的合作,同时注意节能技术变化、产业关联变化以及贸易量变化对中国隐含能贸易量变化的不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含能贸易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 结构分解分析(SDA)
下载PDF
中国省域生态系统服务足迹流动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1
17
作者 朱文博 李双成 朱连奇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7-347,共11页
区域间由供给与消费不均衡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流动,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食物供给服务、淡水供给服务和固碳服务,运用生态系统服务足迹算法和多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核算中国省区典型生态系统服务足迹和省域间的动... 区域间由供给与消费不均衡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流动,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食物供给服务、淡水供给服务和固碳服务,运用生态系统服务足迹算法和多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核算中国省区典型生态系统服务足迹和省域间的动态流动以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省域人均食物供给服务足迹为1.16 hm^2/人,人均淡水供给服务足迹为0.06 hm^2/人,人均固碳服务足迹为2.92 hm^2/人,但由于人口数量、地区发展和单位能耗等因素的影响而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因此供给与需求的不均衡导致了服务足迹在空间上的流动。同时,生态系统服务足迹与各影响因子呈正相关,表明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转好的拐点还未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足迹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 生态系统服务流
原文传递
全球贸易隐含碳净流动网络构建及社团发现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晖 姜文磊 唐志鹏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27-1039,共13页
采用Eora数据库和MRIO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对2000年与2015年189个国家(地区)的国(区)内需求隐含碳排放量、出口隐含碳排放量和进口隐含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构建全球贸易隐含碳净流动网络,基于网络视角对全球贸易隐含碳流动及社... 采用Eora数据库和MRIO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对2000年与2015年189个国家(地区)的国(区)内需求隐含碳排放量、出口隐含碳排放量和进口隐含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构建全球贸易隐含碳净流动网络,基于网络视角对全球贸易隐含碳流动及社团划分问题进行全局分析,揭示不同国家(地区)在全球贸易隐含碳流动网络中的地位及关系演变趋势。研究发现:①贸易隐含碳净流出是中国、印度、伊朗、哈萨克斯坦、阿尔及利亚、南非等发展中国家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关键原因之一,隐含碳净进口则对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碳排放量下降贡献了重要力量;②虽然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的隐含碳净进口总量趋于下降,但是从中国、印度等主要隐含碳净进口地流入的隐含碳排放量却一直在增长,净进口来源地呈现集中趋势;③2000年与2015年全球隐含碳净流动网络均包含4个主要社团,社团核心由中国、俄罗斯、沙特阿拉伯、伊拉克转变为中国、印度、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其中中国和印度的社团核心地位加强,主导的社团规模不断扩大,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的社团辐射能力则有所减弱。由于处于同一社团的各贸易国(地区)的隐含碳流动更为密切,因此,社团内部成员国可作为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支持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隐含碳 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 投入产出技术 网络分析 社团发现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