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原核受精对IVF周期中获卵数低的患者助孕结局的影响
1
作者 宏苹苹 李涛 +1 位作者 欧建平 夏欣一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6-192,共7页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IVF)周期中多原核发生与否,对获卵数较低的患者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在2015年9月至2020年1月期间实施辅助生殖治疗的情况。共纳入1306个IVF周期,发生多原核受精的患者为A...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IVF)周期中多原核发生与否,对获卵数较低的患者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在2015年9月至2020年1月期间实施辅助生殖治疗的情况。共纳入1306个IVF周期,发生多原核受精的患者为A组(388例),无多原核受精的患者为B组(918例),比较两组间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及累计妊娠率、累计活产率、出生体质量等周期结局。结果:A组的抗缪勒管激素水平(AMH)显著高于B组,而可利用胚胎数显著少于B组,两组间的窦卵泡计数(AFC)、平均获卵数、卵子成熟率、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可利用胚胎率和移植胚胎总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的累计妊娠率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累计活产率也小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可利用胚胎数为1~3枚时,随着可利用胚胎数的增加,累计妊娠率和累计活产率相应上升,而当可利用胚胎数为4~5枚时,累计妊娠率和累计活产率达到平台期。结论:当获卵数低的患者出现多原核受精时,患者胚胎移植的成功率因可利用胚胎数减少而降低,会对周期结局产生影响,只有当可利用胚胎数≥4枚时,才可考虑胚胎移植,以达到较为满意的累计妊娠率和累计活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IVF) 获卵数低 多原核受精 助孕结局
下载PDF
多原核受精与HCG日雌孕激素、获卵数、授精密度、受精率、妊娠率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赵静 李艳萍 +5 位作者 刘冬娥 刘能辉 陈仙花 姚仲元 张叶青 周世敏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10年第1期54-56,共3页
回顾性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686个周期,比较多原核受精组(348例)和非多原核受精组(338例)两组的一般资料、HCG日雌孕激素、获卵数、授精密度及活力、受精率、卵裂率、妊娠率.结果显示两组HCG日雌孕激素、获卵数、成熟卵率、... 回顾性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686个周期,比较多原核受精组(348例)和非多原核受精组(338例)两组的一般资料、HCG日雌孕激素、获卵数、授精密度及活力、受精率、卵裂率、妊娠率.结果显示两组HCG日雌孕激素、获卵数、成熟卵率、受精率、卵裂率、妊娠率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授精密度、受精活力之间无差异.表明HCG日雌孕激素较高,获卵数多及未成熟和过熟卵子比例高,预示着发生多原核受精的可能性大,而多原核受精的发生可能有较好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VF 多原核受精:临床结局
下载PDF
人类体外受精助孕治疗中多原核受精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邓翎洁 李柳铭 翟丹梅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14-116,共3页
收集2011年7月至2012年11月在广西生殖医学研究中心行体外受精助孕治疗的456例患者资料,将观察到多原核受精的235例作为多原核受精组,未观察到多原核受精的221例作为无多原核受精组,比较两组间基础卵泡刺激素(基础FSH)、黄体生成素(LH)... 收集2011年7月至2012年11月在广西生殖医学研究中心行体外受精助孕治疗的456例患者资料,将观察到多原核受精的235例作为多原核受精组,未观察到多原核受精的221例作为无多原核受精组,比较两组间基础卵泡刺激素(基础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窦卵泡数(AFC),促性腺激素(Gn)总剂量及天数,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血清雌二醇(E2)水平、HCG日血清孕酮(P)水平、HCG日血清黄体生成素(LH)水平,HCG日大卵泡(≥14mm)数,获卵数,受精密度等助孕治疗相关指标的差异,分析人类体外受精中多原核受精的影响因素。结果提示,Gn用量小,HCG日血清E2水平较高,卵泡数及获卵数较多,受精率较高的周期中出现至少1个多原核受精合子的可能性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 多原核受精 促性腺激素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卵泡数 受精
下载PDF
低比例多原核受精对胚胎发育参数和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
4
作者 朱元昌 袁琳 +2 位作者 谭芳 马壮鸿 邓伟芬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2年第5期346-352,共7页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周期中不同比例多原核受精对胚胎发育参数及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12月在深圳恒生医院生殖医学科行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周期中不同比例多原核受精对胚胎发育参数及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12月在深圳恒生医院生殖医学科行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治疗的不孕不育患者。纳入治疗后获卵数>5枚的638个周期,根据多原核受精比例,将638个周期分为3组:无多原核组、低比例多原核组(≤10%)和高比例多原核组(>10%),比较3组之间胚胎发育参数及临床妊娠结局。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χ^(2)检验。结果低比例多原核组女方患者的平均年龄低于无多原核组和高比例多原核组[(33±4)、(34±5)、(34±5)岁,F=4.358,P<0.05]。无多原核组、低比例多原核组和高比例多原核组的抗米勒管激素水平分别为[(3.8±2.5)、(5.1±2.9)、(3.8±3.0)μg/L,F=10.614,P<0.001],平均获卵数分别为[(10.6±5.1)、(17.4±6.5)、(11.4±6.4)枚,F=65.357,P<0.001],低比例多原核组均高于其他2组(P<0.05)。高比例多原核组的优质胚胎率高于无多原核组[44.2%(546/1235)、41.2%(977/2371),χ^(2)=1.942,P<0.05)。高比例多原核组和低比例多原核组中的可利用囊胚[64.1%(366/571)、64.8%(529/816)]和优质囊胚[(42.4%(242/571)、40.6%(331/816)]高于无多原核组[59.8%(642/1073)、33.8%(363/10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579、3.854、5.982、5.421,P值均<0.05)。高比例多原核组的临床妊娠率明显低于无多原核组和低比例多原核组[65.3%(49/75)、70.3%(104/148)、70.6%(24/34),χ^(2)=1.435、0.962,P值均<0.05]。低比例多原核组的胚胎种植率高于无多原核组和高比例多原核组[56.4%(31/55)、47.8%(131/274)、47.4%(63/133),χ^(2)=1.273、1.945,P值均<0.05]。结论在IVF周期中存在低比例(≤10%)多原核受精,能获得较好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 多原核受精 优胚率 临床妊娠率 种植率
下载PDF
抗着丝点抗体阳性患者体外受精结局分析
5
作者 田雨晴 周易尔 +6 位作者 范宇航 陈素峰 郭晓燕 俞亦奇 吴香丽 徐维海 舒静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2-350,共9页
目的:通过观察抗着丝点抗体(ACA)阳性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和自然试孕结局,探讨此类患者的生育策略。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且有抗核抗体(ANA)谱检查结果的3... 目的:通过观察抗着丝点抗体(ACA)阳性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和自然试孕结局,探讨此类患者的生育策略。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且有抗核抗体(ANA)谱检查结果的39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CA结果将所纳入患者分为ACA阳性组和ACA阴性组。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方法对两组进行1∶3配对,分别比较两组体外受精的胚胎结局;并采用自身对照分析不同授精方法和是否应用免疫抑制剂对结局的影响;对ACA阳性患者体外受精失败后的自然试孕和疾病进展进行随访。结果:ACA阳性患者34例,占总病例数的0.86%,占ANA阳性体外受精患者数的2.51%。无论是接受常规体外受精(c-IVF)还是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患者,ACA阳性组卵母细胞成熟度和受精情况均与ACA阴性组有明显差异(均P<0.01),且ACA阳性组授精后第三日(D3)次优胚数和D3优胚数均减少(均P<0.05)。5例ACA阳性患者自身ICSI周期相比c-IVF周期双原核(2PN)率未提高(P>0.05),D3优胚数和D3次优胚数减少(均P<0.05)。12例ACA阳性患者经过免疫抑制剂治疗1~2个月后再行c-IVF/ICSI,用药前后获卵和受精情况均未改变(均P>0.05),2PN胚胎卵裂率改善(P<0.05)。ACA阳性组与ACA阴性组移植胚胎数相近,但ACA阳性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ACA阴性组(均P<0.05),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7例ACA阳性患者体外受精失败后尝试自然试孕或人工授精,共获临床妊娠7例。结论:血清ACA阳性会干扰卵母细胞的成熟和正常受精过程,使用ICSI和免疫抑制剂不能改善受精结局,但ACA阳性患者有可能获得自然妊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着丝点抗体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多原核受精 卵母细胞成熟度 胚胎发育结局 妊娠结局
下载PDF
IVF和ICSI中多原核受精卵的发育及遗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文红 龙晓林 +5 位作者 杜红姿 黄玉玲 李莉 石宇 李少英 孙筱放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43-446,共4页
目的:了解IVF和ICSI治疗周期中多原核受精卵的发育情况及其基因座遗传多态性。方法:分别收集IVF和ICSI治疗中的废弃多原核(≥3PN)受精卵315个和67个,进行体外培养,观察比较其发育能力,并复合扩增多原核来源的1株胚胎干细胞和2个囊胚细胞... 目的:了解IVF和ICSI治疗周期中多原核受精卵的发育情况及其基因座遗传多态性。方法:分别收集IVF和ICSI治疗中的废弃多原核(≥3PN)受精卵315个和67个,进行体外培养,观察比较其发育能力,并复合扩增多原核来源的1株胚胎干细胞和2个囊胚细胞DNA的15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基因座,利用3100遗传分析仪对其进行STR基因座多态性检测。结果:IVF组和ICSI组的多原核受精卵卵裂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IVF组胚胎停育率和囊胚形成率显著低于ICSI组(P<0.01)。STR基因座多态性检测显示,IVF组3PN受精卵来源的胚胎干细胞为典型的三倍体特征,但ICSI组4PN受精卵来源的2个囊胚未表现多倍体特征。结论:多原核受精卵有继续发育能力,其中IVF组多原核来源胚胎干细胞表现遗传物质倍性改变,而ICSI组多原核来源囊胚无遗传物质倍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原核受精 短串联重复序列(STR) 多态性分析 体外培养
原文传递
多原核受精是否影响低获卵数患者新鲜周期IVF的妊娠结局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宝山 程东凯 于洪君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9年第8期1005-1006,共2页
目的分析在新鲜IVF移植周期中,多原核受精(≥3PN)是否影响低获卵数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沈阳东方菁华医院生殖中心进行新鲜周期IVF移植的938个周期,根据是否存在多原核受精分为A组(不存在多原核受精... 目的分析在新鲜IVF移植周期中,多原核受精(≥3PN)是否影响低获卵数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沈阳东方菁华医院生殖中心进行新鲜周期IVF移植的938个周期,根据是否存在多原核受精分为A组(不存在多原核受精)和B组(存在多原核受精),分别比较两组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和多胎妊娠率等指标。结果在两组患者的女方年龄、基础FSH、获卵数、移植优质胚胎数均无显著性差异的前提下,受精率A组显著低于B组(P<0.05),正常受精率、卵裂率、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A组显著高于B组(P<0.05);优质胚胎率和多胎妊娠率A组低于B组,早期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A组高于B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新鲜IVF移植周期中多原核受精的存在可能对临床结局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原核受精 低获卵数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原文传递
短时受精与常规受精对体外受精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管荷琴 吕杰强 +2 位作者 陈华 习海涛 葛红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989-1991,共3页
目的:比较不孕患者行短时受精与常规受精的临床结局,从而评估短时受精在体外受精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不孕患者资料,短时受精周期217例(Ⅰ组),常... 目的:比较不孕患者行短时受精与常规受精的临床结局,从而评估短时受精在体外受精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不孕患者资料,短时受精周期217例(Ⅰ组),常规受精周期413例(Ⅱ组),两组患者均为首次接受IVF-ET治疗。结果:Ⅰ组获卵3007枚,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多原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冷冻周期率分别为77.79%、62.82%、14.97%、97.27%、64.39%、32.35%、48.39%、79.26%,Ⅱ组获卵5586枚,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多原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冷冻周期率分别为77.68%、63.73%、13.95%、97.27%、59.69%、33.63%、48.18%、72.88%。两者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多原核受精率、卵裂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冷冻周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组的优质胚胎率与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时受精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优质胚胎,而不影响周期的正常受精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精 体外 胚胎移植 短时受精 多原核受精 优质胚胎率
下载PDF
短时授精对IVF临床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9
作者 戢开丽 段如冰 +2 位作者 司沙沙 梁辉洪 沈炳连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3年第15期12-15,26,共5页
目的:探讨短时授精是否对IVF临床结局和新生儿结局有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IVF 797周期,通过不同精液条件选择性短时授精(bIVF)384和常规授精(cIVF)413例;和冷冻日期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单囊胚冻融周期移植(FET)32... 目的:探讨短时授精是否对IVF临床结局和新生儿结局有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IVF 797周期,通过不同精液条件选择性短时授精(bIVF)384和常规授精(cIVF)413例;和冷冻日期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单囊胚冻融周期移植(FET)326例,FET-bIVF 149例和FET-cIVF 177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结果:与cIVF相比,虽然受精结局bIVF显著低于cIVF正常受精率、IVF完全不受精比例和IVF低受精比例差异极显著(P<0.01),但无论新鲜周期还是FET,两组的临床结局和新生儿结局差异不显著,包括临床妊娠率(新鲜周期移植51.40%vs 50.69%,P>0.05;FET 69.80%vs 66.67%,P>0.05)、活产率(新鲜周期移植42.99%vs 43.75%,P>0.05;FET 58.39%vs 53.67%,P>0.05)、新生儿畸形风险(新鲜周期移植0.00%vs 2.53%,P>0.05;FET 1.15%vs 2.11%,P>0.05)等。结论:采用选择性短时授精可以有效防止IVF完成不受精或低受精,而且不影响其临床结局和新生儿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授精 多原核受精 妊娠结局 先天畸形
下载PDF
男性染色体多态对IVF/ICSI-ET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威 郭艺红 +2 位作者 苏迎春 杨庆岭 辛志敏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5年第10期670-673,共4页
目的:探讨接受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中男性染色体多态性对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比较男方染色体多态、女方染色体正常的不孕夫妇(染色体多态组132对)与无染色体核型异常的不孕夫妇... 目的:探讨接受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中男性染色体多态性对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比较男方染色体多态、女方染色体正常的不孕夫妇(染色体多态组132对)与无染色体核型异常的不孕夫妇(染色体正常组3386对)IVF/ICSI-ET助孕结局。结果:接受IVF-ET助孕者中,男性染色体多态组与染色体正常组的受精率(65.5%,67.9%)、卵裂率(98.7%,9.4%)、种植率(35.3%,34.5%)、临床妊娠率(55.1%,53.5%)、早产率(9.8%,8.9%)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ICSI-ET助孕者中,男性染色体多态组多原核受精率高于染色体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7%,70.1%)(P<0.05),其他结局包括卵裂率(97.4%,97.8%)、优质胚胎率(74.6%,77.2%)、种植率(35.4%,38.1%)、临床妊娠率(58.1%,58.6%)、早产率(8.3%,7.2)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染色体多态性可能导致ICSI-ET中多原核受精率上升,但对IVF/ICSI-ET结局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多态 体外受精 多原核受精 辅助生殖技术
下载PDF
短时授精对IVF受精正常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周亮 王勇 +4 位作者 王锦凤 肖露 张春晖 侯震晖 钱卫平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6-200,共5页
目的:探讨短时授精对IVF受精正常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IVF受精率>60%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授精方案分为短时授精组(n=153)和常规受精组(n=180)。结果:IVF短时授精组和常规IVF组分别获卵1 619枚... 目的:探讨短时授精对IVF受精正常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IVF受精率>60%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授精方案分为短时授精组(n=153)和常规受精组(n=180)。结果:IVF短时授精组和常规IVF组分别获卵1 619枚和1 986枚,分别有133名和152名患者接受了新鲜胚胎移植。组间女方年龄、基础FSH(b FSH)、b LH、b E2、Gn量、h CG注射日FSH水平、h CG注射日E2水平、h CG注射日LH水平、获卵数、卵子成熟度及移植日内膜厚度均无统计学差异。IVF短时授精组和常规IVF组的正常受精率(65.55%vs 67.84%)、正常卵裂率(98.02%vs 96.90%)、胚胎种植率(29.41%vs 27.84%)、临床妊娠率(44.36%vs 45.39%)、继续妊娠率(41.35%vs 42.76%)、流产率(5.45%vs 2.90%)和异位妊娠率(1.82%vs 2.90%)均无统计学差异,但是短时授精组的多原核受精率(14.56%)显著高于常规IVF组(6.19%),而短时授精组的优质胚胎率(33.51%)高于常规IVF组(28.99%)。结论:因IVF短时授精可避免常规IVF完全受精失败而逐渐在国内广泛应用,但其远期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授精 早期拆除颗粒细胞 多原核受精 临床妊娠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