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体温管理对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低体温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1
作者 吴岩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4期70-74,共5页
目的分析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体温管理对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低体温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常规组给予传统... 目的分析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体温管理对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低体温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常规组给予传统液体复苏联合体温管理治疗,观察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体温管理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入院时,两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皮质醇(Co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复苏时、复苏2 h后,观察组的TNF-α、IL-8、Cor及MDA水平低于常规组,IL-10、SOD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入院时,两组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心排血量(CO)、心排血指数(CI)及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无明显差异(P>0.05);复苏时、复苏2 h后,观察组的TT、PT及APTT短于常规组,CO、CI及GEDVI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体温管理可有效缩短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复苏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快速缓解炎症、应激反应,促进心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 限制性液体复苏 体温管理 低体温 应激反应
下载PDF
不同液体复苏对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及髓系抑制性细胞数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尹松涛 李玲雁 +1 位作者 张国君 侯明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1611-161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复苏对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及髓系抑制性细胞(MDSCs)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收治的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5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分别实...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复苏对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及髓系抑制性细胞(MDSCs)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收治的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5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分别实施积极液体复苏(积极组)和限制性液体复苏(限制组)。记录两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剩余碱(BE)及治疗后不同时间MDSCs数量变化。结果:积极组病死率为20.00%,限制组为16.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T、APTT、B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限制组PT、APTT较积极组缩短,BE较积极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2 h,限制组的MDSCs数为(9.14±2.98)个,明显高于积极组的(6.36±1.38)个(P<0.05)。限制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均低于积极组(均P<0.05)。结论: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救治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在改善凝血功能、减少酸中毒和并发症发生方面优于积极液体复苏,而早期积极液体复苏能够更有效抑制骨髓MDSCs的数量,对失血性休克后的免疫调节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 限制性液体复苏 积极液体复苏 髓系抑制性细胞数
下载PDF
时间窗内全流程一体化模式应用于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效果
3
作者 夏渭超 阿尔泰 +1 位作者 庄小垒 朱海青 《智慧健康》 2021年第35期135-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时间窗内全流程一体化模式应用于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0例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0例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时间窗内全流程一体化模式应用于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0例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0例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予以传统治疗模式,观察组予以时间窗内全流程一体化模式,观察两组急救诊疗时间、凝血功能的变化及1年生存率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急救诊疗指标(分诊评估时间、抢救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有所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91.11%(82/90)高于对照组77.78%(70/90)(P<0.05)。结论对于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应用时间窗内全流程一体化模式可缩短抢救时间,改善凝血功能,提高1年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窗内全流程一体化模式 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 急救诊疗 生存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