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8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移植前控制营养状况和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灶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熊艺颖 周琴 +3 位作者 陈琳 余伟 张红宾 陈建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54,共9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前控制营养状况(CONUT)和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20年在本院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首次移植前CONUT评分将患者分为Low-CONUT组(...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前控制营养状况(CONUT)和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20年在本院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首次移植前CONUT评分将患者分为Low-CONUT组(0-4分,62例)和High-CONUT组(5-12分,17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造血重建与不良反应、疗效和生存情况,同时对预后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并用时间依赖的ROC曲线验证结果。结果:High-CONUT组男性患者比例和初诊时骨髓浆细胞>30%的患者比例均较Low-CONUT组高(均P<0.05),而在造血重建与不良反应(2级以上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方面无显著差异。Low-CONUT组移植前完全缓解率、完全缓解+非常好的部分缓解率都显著高于High-CONUT组(均P<0.05),移植后3个月后者优势仍然保持(P<0.01),但前者已无显著差异(P>0.05)。Low-CONUT组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均优于High-CONUT组(均P<0.05)。移植前的CONUT评分低(0-4分)、移植后6个月微小残留病阴性是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有利因素(均P<0.05),初诊时国际骨髓瘤工作组预后危险分层为高危和移植前乳酸脱氢酶>250 U/L仅是无进展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均P<0.05)。时间相关的ROC曲线分析提示,CONUT评分和移植后6个月微小残留病灶状态可单独或联合预测1和2年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且联合预测效果更好。结论:结合移植前CONUT评分和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灶状态可以较好地预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控制营养状况 微小残留病灶 危险因素
下载PDF
IgH基因重排在多发性骨髓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监测中的价值
2
作者 程平 关军 +4 位作者 周英 王秋香 王兰兰 张婷 程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4-170,共7页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在多发性骨髓瘤(MM)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后微小残留病监测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2022年于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内科接受auto-HSCT的26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多重PCR联合毛细管电泳...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在多发性骨髓瘤(MM)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后微小残留病监测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2022年于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内科接受auto-HSCT的26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多重PCR联合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法检测IgH重排来评价微小残留病(MRD),对疾病的转归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部26例MM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59(41-70)岁,移植后中位随访时间33(7-52)个月。与骨髓IgH重排阴性组(17例)比较,移植前骨髓IgH重排阳性(9例)患者移植后3个月达到CR和sCR疗效的比例更低(1/9 vs 14/17),移植后缓解持续的时间(DOR)更短(10.78±4.35 vs 15.88±5.22个月),两组D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IgH重排阴性组(21例)比较,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IgH重排阳性(5例)患者移植后3个月达到CR和sCR的比例更低(0/5 vs 15/21),移植后缓解持续的时间(DOR)更短(9.60±4.83 vs 15.19±5.11个月),两组D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期内,移植前骨髓IgH重排阳性的患者有5例(5/9)死亡,IgH重排阴性患者均存活;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IgH重排阳性患者有4例(4/5)死亡,IgH重排阴性患者有1例死亡(1/21)。无论是骨髓还是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标本,IgH重排阳性患者移植后生存时间较IgH重排阴性患者更短(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疾病分期、初诊时骨髓涂片浆细胞比例、干细胞动员方案、移植前疗效评价(≥CR和<CR)、CD34+细胞计数对移植前骨髓及干细胞采集物IgH重排均无影响(P>0.05)。结论:通过检测接受auto-HSCT的MM患者IgH重排,可以进一步评价MRD的深度,对疾病的疗效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H重排 多发性骨髓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微小残留病
下载PDF
1p32缺失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预后意义
3
作者 郭睿 沈旭星 +4 位作者 夏园 金媛媛 李建勇 陈丽娟 仇海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8-773,共6页
目的:分析1p32缺失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2年12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就诊的341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遗传学特征,尤其是1号染色体遗传学异常中的1p32缺失,分析患者的生存及预后。... 目的:分析1p32缺失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2年12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就诊的341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遗传学特征,尤其是1号染色体遗传学异常中的1p32缺失,分析患者的生存及预后。结果:341例初诊MM患者中,1p32缺失阳性患者占7.0%(24/341),伴有1p32缺失的MM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显著短于不伴有1p32缺失患者(P<0.001),总生存(OS)同样更短(P<0.001)。COX风险回归分析显示,1p32缺失是影响MM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伴有1q21扩增和1p32缺失,即“1号染色体双打击”MM患者的PFS及OS相较于仅有1q21扩增或仅有1p32缺失MM患者更差(PFS:P<0.001;OS:P<0.001)。结论:1p32缺失是影响MM患者PFS及OS的独立危险因素,1p32缺失应广泛应用于初诊MM的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1p32缺失 预后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带状疱疹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作用
4
作者 王丽霞 季艳萍 +2 位作者 雷芳 余先球 费小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1-175,共5页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带状疱疹的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并评价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合并带状疱疹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带状疱疹的危险因素以及抗病毒预防的作用。结果:1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2...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带状疱疹的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并评价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合并带状疱疹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带状疱疹的危险因素以及抗病毒预防的作用。结果:1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23例发生带状疱疹(12.8%),其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的带状疱疹发生率为19.1%。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患者在术后带状疱疹的发生率为23.5%(4/17)。23例患者中21例接受含有硼替佐米的方案治疗,2例接受不含硼替佐米的方案治疗,接受含硼替佐米方案的患者带状疱疹发生率(21/137,15.3%)高于不含硼替佐米方案的患者的发生率(2/43,4.7%),但未显示统计学差异(P=0.067)。在未采取抗病毒预防的患者中,带状疱疹发生率为21.7%(15/69),而在接受抗病毒预防的患者中,带状疱疹发生率为7.2%(8/111),两者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5)。65.2%的带状疱疹患者没有接受抗病毒预防。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接受硼替佐米治疗、AHSCT、肾功能不全均为多发性骨髓患者带状疱疹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抗病毒预防与降低带状疱疹发生风险独立相关。带状疱疹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OS无影响。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带状疱疹的风险增加,预防性使用抗病毒药物可降低基于硼替佐米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带状疱疹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带状疱疹 抗病毒预防
下载PDF
BCMA CAR-T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长期疗效和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喻敏 孔繁聪 +2 位作者 周玉兰 齐凌 李菲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42-347,共6页
目的:评价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 cell maturation antigen,BCMA)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T cell,CAR-T)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R/R MM)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 目的:评价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 cell maturation antigen,BCMA)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T cell,CAR-T)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R/R MM)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3年7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BCMA CAR-T细胞治疗20例R/R MM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日期截至2023年12月31日。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患者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和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率,并统计相关不良反应。结果:20例R/R MM患者,既往中位治疗线数为3(2~6)线,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75%,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率为50%;中位随访时间29个月,中位PFS为26个月。10例CR的患者中,5例在末次随访时仍处于缓解状态,缓解持续时间最短为6个月,最长48个月。亚组分析中,髓外浸润、17p缺失遗传学异常和肿瘤高负荷患者PFS显著更差(P<0.05)。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是CAR-T细胞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3~4级CRS的发生率为35%;远期不良反应少,未发生CAR-T细胞治疗相关死亡。结论:BCMA CAR-T细胞是当前R/R MM治疗的有效方案,不良反应可控。髓外浸润和肿瘤高负荷的患者治疗有效,但持久反应欠佳,如何进一步巩固和维持患者的疗效,值得进一步设计前瞻性的临床研究并探究其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 复发/难治 多发性骨髓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胸部CT第4胸椎平面人体成分与预后的关联性分析
6
作者 白雪 王晨晨 +1 位作者 石张镇 毕林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98-1108,共11页
目的:利用深度学习模型自动分割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胸部CT第4胸椎平面4种人体成分,探讨4种人体成分与MM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2017年1月-2021年12月于本院确诊的M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 目的:利用深度学习模型自动分割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胸部CT第4胸椎平面4种人体成分,探讨4种人体成分与MM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2017年1月-2021年12月于本院确诊的M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身高和体质量指数(BMI)等临床信息,收集患者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血钙(Ca)、血肌酐(Scr)、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β2-微球蛋白(β2-MG)和血清游离轻链水平等实验室数据,利用深度学习模型分别将79例规律进行疗效评价MM患者的胸部CT影像结果分割为胸大肌、胸小肌、皮下脂肪和纵隔脂肪4种人体成分,采用Image J软件分别测量第4胸椎平面4种人体成分面积,分析其与MM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并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皮下脂肪面积、血Ca水平、Scr水平和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与MM患者总生存期(OS)有关(HR=2.260,95%CI:1.116~4.578,P=0.024;HR=2.088,95%CI:1.007~4.327,P=0.048;HR=2.209,95%CI:1.105~4.414,P=0.025;HR=1.730,95%CI:1.040~2.879,P=0.035)。多因素分析,4种人体成分中皮下脂肪面积是影响M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1.228~5.782,P=0.013)。Log-Rank检验,在所有患者中,与皮下脂肪面积高值组比较,皮下脂肪面积低值组MM患者OS缩短(P=0.018);在不同性别患者中,皮下脂肪面积高值组与皮下脂肪面积低值组MM患者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未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中,与皮下脂肪面积高值组比较,皮下脂肪面积低值组患者OS缩短(P=0.037)。结论:第4胸椎平面4种人体成分中,皮下脂肪组织面积与MM患者OS有关,是M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纵隔脂肪组织、胸大肌和胸小肌面积对MM患者的预后无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计算机断层扫描 人体成分 深度学习模型
下载PDF
以多浆膜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IgD型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张楠 郝云静 +5 位作者 刘翠清 王金伟 刘成 杜士卜 刘东梅 李静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6期2442-2444,2448,共4页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浆膜腔浸润的机制,并探讨浆膜腔积液在MM诊断、治疗中的意义和浆膜腔积液细胞形态学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该院收治的1例以多浆膜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IgD型MM患者从入院到诊断过程;同时以“浆膜腔积液”“多发...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浆膜腔浸润的机制,并探讨浆膜腔积液在MM诊断、治疗中的意义和浆膜腔积液细胞形态学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该院收治的1例以多浆膜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IgD型MM患者从入院到诊断过程;同时以“浆膜腔积液”“多发性骨髓瘤”为关键词,对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发表的文献进行文献检索。结果 首先从该例患者浆膜腔积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发现大量异常浆细胞,进一步确诊为MM(IgDλ型);文献检索结果:共检索到中文文献15篇,英文文献3篇,排除重复文献,最终保留中文文献7篇,英文文献2篇。结合病例和文献复习发现,以多浆膜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MM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表现,而且骨髓瘤细胞浸润浆膜腔后通常会发生形态变异,容易误诊、漏诊。结论 对多浆膜腔积液患者应及时行浆膜腔积液检查,明确浆膜腔积液的良、恶性,以降低MM等恶性疾病的误诊率、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骨髓性积液 多浆膜腔积液 糖类抗原125
下载PDF
达雷妥尤单抗联合苯达莫司汀治疗伴继发性髓外病变多发性骨髓瘤:单中心临床经验
8
作者 周达 王明月 +2 位作者 李喆 柯晴 岑洪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12-416,共5页
目的探讨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伴继发性髓外病变患者达雷妥尤单抗联合苯达莫司汀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伴继发性髓外病变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伴继发性髓外病变患者达雷妥尤单抗联合苯达莫司汀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伴继发性髓外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至少三线治疗仍疾病进展,然后采用达雷妥尤单抗和苯达莫司汀联合治疗。分别采用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nternational Myeloma Working Group,IMWG)标准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NCI-CTCAE)5.0版评估其治疗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共12例患者纳入分析,获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4例,微小缓解2例,疾病稳定1例,疾病进展3例,总缓解率为5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个月。所有患者均出现血液学毒性,其中4例为Ⅲ~Ⅳ级;3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肺炎;均未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达雷妥尤单抗联合苯达莫司汀在治疗复发/难治性伴继发性髓外病变的多发性骨髓瘤中显示出有效性,且毒性作用可控,值得在更大规模的患者群体中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复发/难治性 发性髓外病变 达雷妥尤单抗 苯达莫司汀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手术治疗患者外周血细胞积分和IL-32与预后的关系
9
作者 马丽媛 于小汇 张宁宇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458-463,共6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手术治疗患者外周血细胞积分和白细胞介素(IL)-32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MM患者102例。检测所有患者术前1 d的单核细胞绝对数(MO#)、血小板(PLT)计数...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手术治疗患者外周血细胞积分和白细胞介素(IL)-32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MM患者102例。检测所有患者术前1 d的单核细胞绝对数(MO#)、血小板(PLT)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IL-32水平,计算外周血细胞积分。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1年),根据MM患者的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76例)和死亡组(26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判断MM患者术后死亡的效能。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MM患者的预后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评估MM患者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死亡组外周血细胞积分2~3分、MO#>0.6×10^(9)·L^(-1)和MCV>100 fL所占比例,以及胱抑素C(Cys C)、IL-32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细胞积分、IL-32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串联)判断MM患者术后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1、0.837、0.9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细胞积分2~3分组生存率显著低于0~1分组(P<0.05),高IL-32组(IL-32≥62.38 ng·L^(-1))生存率显著低于低IL-32组(IL-32<62.38 ng·L^(-1))(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细胞积分、IL-32和Cys C均是MM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危险因素[风险比(HR)分别为3.854、3.677、3.575,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394~10.650、1.330~10.161、1.294~9.880]。结论外周血细胞积分联合IL-32可作为判断MM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细胞积分 白细胞介素-32 多发性骨髓 预后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血清PINP、DKK1和SFRP3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10
作者 王晖 同海宁 +5 位作者 郑研 侯君 茹杏丽 张维华 高秋英 侯丽敏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血清I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dickkopf Wnt信号通路抑制因子1(DKK1)和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3(SFRP3)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150例MM患者(MM组)及150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之间、不...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血清I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dickkopf Wnt信号通路抑制因子1(DKK1)和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3(SFRP3)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150例MM患者(MM组)及150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之间、不同临床分期MM患者之间、不同临床疗效MM患者之间的血清DKK1、PINP、SFRP3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治疗前血清DKK1、PINP和SFRP3水平与MM患者临床疗效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治疗前血清DKK1、PINP和SFRP3水平对MM患者临床疗效的预测效能。结果MM组患者治疗前血清DKK1、PINP和SFRP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Ⅰ期、Ⅱ期、Ⅲ期MM患者治疗前血清DKK1、PINP、SFRP3水平依次升高(P<0.05);有效组患者治疗前血清DKK1、PINP、SFRP3水平低于无效组(P<0.05)。治疗前血清DKK1、SFRP3、PINP水平升高是影响MM患者临床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治疗前血清DKK1和SFRP3水平对MM患者临床疗效无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0.5,P>0.05),而治疗前血清PINP水平对MM患者的临床疗效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0.663,P<0.05)。结论MM患者治疗前的血清DKK1、PINP和SFRP3水平高于健康人群,且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是MM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治疗前血清PINP水平对预测MM患者的临床疗效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 Dickkopf Wnt信号通路抑制因子1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3 影响因素 疗效预测
下载PDF
高原地区多发性骨髓瘤伴高淀粉酶患者1例分析
11
作者 李胜学 王晓莉 +1 位作者 丛萌倩 殷玉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103-106,共4页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临床常表现为骨痛、贫血等症状。目前,关于恶性肿瘤合并高淀粉酶血症文献报道渐多,但多见于胃癌等肿瘤,MM伴高淀粉酶血症临床较少见,高原地区尚未发现。MM伴高淀粉酶血症患者因临床表现复杂,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临床常表现为骨痛、贫血等症状。目前,关于恶性肿瘤合并高淀粉酶血症文献报道渐多,但多见于胃癌等肿瘤,MM伴高淀粉酶血症临床较少见,高原地区尚未发现。MM伴高淀粉酶血症患者因临床表现复杂,治疗尚无标准方案,未发现达雷妥尤单抗药物联合使用的文献报道。根据首例高原地区MM伴高淀粉酶血症的回顾分析结果,建议高原地区临床医生将淀粉酶水平作为MM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以降低MM的误诊率,并提供一种MM伴高淀粉酶血症疾病中新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高淀粉酶血症 高原 达雷妥尤单抗
下载PDF
2型固有淋巴细胞及相关因子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研究
12
作者 钟笛 陈双 +1 位作者 骆婷婷 张瑞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3期71-79,共9页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中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s)水平及相关因子表达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0例初次诊断为MM的患者和40例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流式细胞术检测ILC2s细胞比...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中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s)水平及相关因子表达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0例初次诊断为MM的患者和40例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流式细胞术检测ILC2s细胞比例及杀伤细胞凝集素样受体G1(KLRG1)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检测相关因子GATA-3、ST2、IL-5、IL-13、IL-7RB mRNA相对表达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初诊MM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C2s细胞的比例、ILC2s细胞上KLRG1的表达及GATA-3、ST2、IL-5、IL-13 mRNA相对表达量较健康人群均上升(P<0.05),且ILC2s细胞比例与ILC2s细胞上KLRG1表达及GATA-3、ST2、IL-5、IL-13 mRNA呈正相关(r=0.831、0.748、0.737、0.702和0.699,均P<0.05)。经过治疗后,缓解组患者ILC2s细胞比例、KLRG1表达及GATA-3、ST2、IL-5、IL-13、IL-7RB mRNA相对表达量较未缓解组患者均下降(P<0.05)。缓解组患者治疗后ILC2s细胞比例、KLRG1阳性表达及GATA、IL-5、IL-13 mRNA相对表达量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未缓解组患者治疗后ILC2s细胞比例及GATA-3、ST2、IL-5、IL-13 mRNA相对表达量较治疗前均上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ILC2s细胞上KLRG1表达、IL-13 mRNA及两者联合检测对疗效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ILC2s细胞参与MM疾病的免疫紊乱,具有促肿瘤的作用,ILC2s细胞免疫紊乱可能是通过细胞相关效应分子发生改变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二型固有淋巴细胞 免疫紊乱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lncRNA PITPNA-AS1、lncRNA NORAD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13
作者 李红伟 司松环 +1 位作者 杨靖 刘艳杰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450-455,共6页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PITPNA反义RNA1(PITPNA-AS1)、lncRNA NORAD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分别选择本院收治的96例MM患者和96例来本院健康查体的志愿者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时间在2018年1月至...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PITPNA反义RNA1(PITPNA-AS1)、lncRNA NORAD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分别选择本院收治的96例MM患者和96例来本院健康查体的志愿者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时间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两组血清中lncRNA PITPNA-AS1、lncRNA NORAD的相对表达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血清lncRNA PITPNA-AS1与lncRNA NORAD水平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分析血清lncRNA PITPNA-AS1、lncRNA NORAD水平与MM预后的关系;采用多元Cox回归分析MM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试验组血清lncRNA PITPNA-AS1、lncRNA NORA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Ⅲ期MM患者血清lncRNA PITPNA-AS1、lncRNA NORAD水平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Ⅱ期显著高于Ⅰ期(P<0.05)。MM患者血清lncRNA PITPNA-AS1与lncRNA NORAD水平呈正相关(r=0.636,P<0.05)。lncRNA PITPNA-AS1和lncRNA NORAD高表达患者3年总生存率均低于低表达患者(χ~2值分别为8.065、11.937,P值分别为0.005、0.001)。ISS分期较高、lncRNA PITPNA-AS1高水平、lncRNA NORAD高水平是MM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MM患者血清lncRNA PITPNA-AS1、lncRNA NORAD水平异常升高,且与患者预后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长链非编码RNA PITPNA反义RNA1 长链非编码RNA NORAD 预后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微小RNA-625和微小RNA-203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14
作者 李红伟 司松环 杨靖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29-33,40,共6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微小RNA-625(miR-625)、血清微小RNA-203(miR-203)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8月本院治疗的103例确诊MM患者为观察组,根据多发性骨髓瘤国际分期体系(ISS)分为Ⅰ期(n=23)、Ⅱ期(n=31)...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微小RNA-625(miR-625)、血清微小RNA-203(miR-203)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8月本院治疗的103例确诊MM患者为观察组,根据多发性骨髓瘤国际分期体系(ISS)分为Ⅰ期(n=23)、Ⅱ期(n=31)和Ⅲ期(n=49)。按照诊疗情况将患者分为初诊组(n=75)和复发组(n=28);另选取103例同期本院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测定血清miR-625、miR-203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M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625、miR-203对MM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M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miR-625和miR-20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肌酐、24 h尿蛋白、尿素氮、血清β_(2)微球蛋白和血清钙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组MM患者血清miR-625、miR-203水平均高于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Ⅲ期患者血清miR-625、miR-203水平均低于Ⅰ期患者,Ⅲ期患者血清miR-625、miR-203水平均低于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骨性病变<2个的MM患者血清miR-203水平低于溶骨性病变≥2个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病分级为1~2级的MM患者血清miR-625水平高于骨病分级为3~4级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625、miR-203是MM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血清miR-625、miR-203诊断MM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8、0.866,二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19,二者联合诊断优于血清miR-625、miR-203各自单独诊断(Z_(二者联合-miR-625)=3.816、Z_(二者联合-miR-203)=2.157,P=0.001、0.031)。结论MM患者血清miR-625、miR-203水平下降,二者联合对MM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微小RNA-625 微小RNA-203 多发性骨髓国际分期体系 分期
下载PDF
补肾活血汤辅助VAD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临床疗效及对骨代谢、肾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田乐 李慧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91,共5页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汤辅助VAD治疗(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的临床疗效,同时动态观察该治疗方案对骨代谢、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88例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且伴有肾损害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汤辅助VAD治疗(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的临床疗效,同时动态观察该治疗方案对骨代谢、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88例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且伴有肾损害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VAD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补肾活血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4个疗程后临床疗效差异,与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4个疗程后比较骨代谢指标、肾功能指标等差异。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9%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者主症、次症及总积分均逐渐降低(P<0.05);治疗2疗程及4疗程后观察组主症、次症及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者RANKL逐渐降低(P<0.05),ALP、OCN逐渐升高(P<0.05);治疗2疗程及4疗程后观察组RANKL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ALP、OCN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者Scr、β2-MG、NGAL、KIM-1、Cys-C、尿mAlb逐渐降低(P<0.05);治疗2疗程及4疗程后观察组Scr、β2-MG、NGAL、KIM-1、Cys-C、尿mAlb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肾活血汤辅助VAD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更显著,可以更好地改善症状,更好调节骨代谢,更有效地逆转肾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汤 地塞米松 多发性骨髓 肾损害 骨代谢 疗效
下载PDF
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多层螺旋CT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16
作者 黄雪莹 党佩 +2 位作者 杨瑞 田博 王晓东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 探究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WB-DWI)联合多层螺旋CT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3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检测方式将其分为WB-DWI组(n=25)、多层螺旋CT组(n=25)、联合组(n=... 目的 探究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WB-DWI)联合多层螺旋CT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3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检测方式将其分为WB-DWI组(n=25)、多层螺旋CT组(n=25)、联合组(n=30)。分析WB-DWI、多层螺旋CT单一及联合对患者累及部位的检出率,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单一及联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检出情况,通过ROC曲线分析WB-DWI、多层螺旋CT联合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价值。结果 检测结果主要与Durie-Salmon分期、国际骨髓瘤分期相关(P<0.05)。与WB-DWI、多层螺旋CT单一检测对比,联合检测患者累及部位的检出率较高(P<0.05)。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WB-DWI、多层螺旋CT联合检测高于单一检测(P<0.05)。与WB-DWI、多层螺旋CT单项诊断对比,两项联合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均较高(P<0.05)。结论 相较于WB-DWI、多层螺旋CT单项检测,联合检测可有效提升患者病理检出情况,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多层螺旋CT 国际肿分期
下载PDF
乳酸脱氢酶/白蛋白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硼替佐米化疗耐药的影响
17
作者 田颖 王根杰 胡青竹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0期1806-1809,共4页
目的 探讨乳酸脱氢酶(LDH)/白蛋白(ALB)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硼替佐米化疗耐药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24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已接受4个周期的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化疗。依... 目的 探讨乳酸脱氢酶(LDH)/白蛋白(ALB)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硼替佐米化疗耐药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24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已接受4个周期的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化疗。依据MM疗效评价标准评定化疗耐药情况,将发生耐药患者资料纳入发生组(16例),未发生耐药患者资料纳入未发生组(108例)。比较两组性别、Durie-Salmon分期、MM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化疗前测得的LDH、ALB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并计算LDH/ALB值。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点二列相关性分析探讨LDH/ALB对MM患者硼替佐米化疗耐药的影响。结果 发生组Ⅲ期占比、LDH、LDH/ALB高于未发生组,ALB低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分析显示,LDH/ALB、LDH、ALB与MM患者硼替佐米化疗耐药发生有关(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LDH、ALB、LDH/ALB预测MM患者硼替佐米化疗耐药发生的曲线下面积值分别为0.791、0.780、0.849,LDH/ALB预测价值最高。结论 LDH/ALB可对MM患者硼替佐米化疗耐药产生影响,其值越高,化疗耐药发生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乳酸脱氢酶 白蛋白 硼替佐米
下载PDF
NF-κB信号通路与多发性骨髓瘤发病机制的相关性及靶向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温少瑾 杨焕莹 +1 位作者 孙凤歧 申小惠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7期97-102,共6页
通过对核因子kappa B信号通路进行阐述,分析其与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发病机制的关系,及对其靶向治疗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其现存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以期为MM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NF-ΚB信号通路 靶向治疗
下载PDF
在自定义高危群体中M蛋白定量筛查多发性骨髓瘤及相关预后研究
19
作者 蒋志勇 俞方泉 +2 位作者 罗信国 章勇 叶宝东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2期251-253,共3页
目的探讨M蛋白定量检测在符合自定义高危群体中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及预后分层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本院所筛查出的200例符合自定义多发性骨髓瘤高危群体进行血清蛋白电泳M蛋白检测及血清游离轻链定量测定,记录... 目的探讨M蛋白定量检测在符合自定义高危群体中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及预后分层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本院所筛查出的200例符合自定义多发性骨髓瘤高危群体进行血清蛋白电泳M蛋白检测及血清游离轻链定量测定,记录入组患者血清蛋白电泳结果、血清游离轻链定量及κ/λ比值;阳性患者进一步完善检测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确诊患者再进一步行Fish检测评估预后危险分层,记录相关检测结果。结果200例高危群体中血清游离轻链比值异常共检出58例,血清蛋白电泳阳性检出39例,进一步确诊多发性骨髓瘤共34例;确诊患者血清游离轻链比值异常为34例,而血清蛋白电泳M蛋白阳性为27例,7例漏诊;免疫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提示确诊患者血清游离轻链高比值13例中(>100或<0.01)有8例存在高危遗传学改变,其他21例有3例存在高危遗传学改变。而多发性骨髓瘤高危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贫血、球蛋白异常、血肌酐升高是高危影响因素,符合本研究中自定义多发性骨髓瘤高危群体的诊断标准。结论血清游离轻链检测相较于血清蛋白电泳检测可以明显降低多发性骨髓瘤漏诊率,是高危人群检测筛查的有效手段,并且血清游离轻链高比值跟基因风险分层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其预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血清蛋白电泳 游离轻链 高危因素 预后风险分层
下载PDF
伊沙佐米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20
作者 李芸 李兵胜 +1 位作者 李义秀 袁珍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4期473-477,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伊沙佐米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主要的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4月10日,选取关于伊沙佐米治疗RRMM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组患者采用含有伊沙佐米的联合治疗方案,对... 目的:系统评价伊沙佐米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主要的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4月10日,选取关于伊沙佐米治疗RRMM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组患者采用含有伊沙佐米的联合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采用不含伊沙佐米的联合治疗方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文献质量,采用Stata 13.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随机对照试验,涉及1 071例患者。(1)有效性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方案可显著提高总体缓解率(ORR,RR=1.12,95%CI=1.03~1.22,P=0.009)和≥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率(RR=1.22,95%CI=1.04~1.43,P=0.016),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然而,研究组方案不能延长中位总生存期(OS)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两组患者中位OS(HR=0.97,95%CI=0.62~1.53,P=0.91)和中位PFS(HR=0.84,95%CI=0.62~1.14,P=0.26)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伊沙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IRD)方案可显著延长中位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71,95%CI=0.58~0.88,P=0.001)。(2)安全性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3级不良事件(AE)、AE导致剂量减少和终止治疗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有研究显示,伊沙佐米治疗RRMM患者的安全性良好,在提高ORR和≥VGPR率方面疗效显著,其中IRD方案可能与PFS延长有关,但伊沙佐米不能延长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沙佐米 多发性骨髓 有效性 安全性 系统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