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4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泌体miRNA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作用与机制
1
作者 赵艺涵 孙旭杭 +1 位作者 赵琳 蒋士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1期6743-6752,共10页
背景:多发性骨髓瘤是最常见的血液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难治疗、易复发、易耐药的特点,至今仍无法治愈。外泌体的内源性转运系统通过影响细胞间功能成分的交换而发挥通讯作用,其中miRNA因尺寸微小更容易被包装在外泌体内,故影响细胞功能的... 背景:多发性骨髓瘤是最常见的血液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难治疗、易复发、易耐药的特点,至今仍无法治愈。外泌体的内源性转运系统通过影响细胞间功能成分的交换而发挥通讯作用,其中miRNA因尺寸微小更容易被包装在外泌体内,故影响细胞功能的途径多、范围广。目的:归纳并总结多发性骨髓瘤中外泌体miRNA发挥作用的机制,提出潜在靶点。方法:以“multiple myeloma,bone marrow mesenchyml stem cell,fibroblasts,peripheral blood,complication,progression,drug resistance,exosomal miRNA”为英文关键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的相关文献。文献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6月。通过阅读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排除无关或内容重复或无参考意义的文献,最后纳入81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多发性骨髓瘤细胞通过各种miRNA介导的外泌体调节成骨和破骨功能平衡参与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变、调控红细胞钙离子外排通道参与高钙血症的发生、促进肾上皮-间充质转化引发肾纤维化和肾功能不全、上调骨髓来源的单核抑制细胞促进免疫微环境的抑制;此外,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外泌体miRNA还参与了免疫治疗耐药的发生和发展以及血管生成、细胞增殖及细胞衰老等病理过程。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均可通过外泌体miRNA影响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增殖、转移和凋亡,干预血管生成,调控化疗药物的耐药性。③外周血循环外泌体miRNA作为前沿的无创生物标志物,可发挥判断多发性骨髓瘤病程分期和进展,预测患者生存及预后,评估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等关键作用。④多发性骨髓瘤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环状RNA、miRNA及mRNA,靶基因多种研究因素可形成不同的组合,灵活地构建新型生物轴和生物分子网络,符合整体医学的发展理念。⑤外泌体miRNA作为预测生物标志物及新药研发的治疗靶点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如何最大程度利用外泌体miRNA,如何加快相关科研结果的临床转化值得未来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进展 耐药 并发症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纤维细胞 外周血 外泌体 MIRNA
下载PDF
高龄多发性骨髓瘤鞍区占位1例
2
作者 陈晓雪 段炼 +4 位作者 柯晓安 阳洪波 潘慧 朱惠娟 王林杰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5年第1期98-101,共4页
目的通过总结1例高龄多发性骨髓瘤鞍区占位患者的临床特点,增加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高龄多发性骨髓瘤鞍区占位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检验、影像学资料。结果患者为85岁男性,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纳差、多尿。辅助检查提... 目的通过总结1例高龄多发性骨髓瘤鞍区占位患者的临床特点,增加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高龄多发性骨髓瘤鞍区占位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检验、影像学资料。结果患者为85岁男性,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纳差、多尿。辅助检查提示血钠明显降低、轻度高总蛋白及垂体占位、多项垂体前叶激素水平下降、泌乳素水平升高。完善病因筛查时发现血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显著升高,血M蛋白阳性,骨髓涂片示骨髓瘤细胞,同时伴有全身骨骼多发溶骨性病变,考虑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明确,垂体占位为髓外受累可能性大。结论鞍区占位病因多样,多发性骨髓瘤鞍区受累发生率低,起病隐匿,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易造成误诊及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鞍区占位 鞍内浆细胞 高龄
下载PDF
继发于多发性骨髓瘤的Ⅰ型冷球蛋白血症一例
3
作者 黄雪沂 郑结成 +2 位作者 程云龙 谭敏 廖家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5年第1期57-60,共4页
患者,女,69岁。3个月前确诊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后因天气寒冷诱发四肢末端紫癜、瘀斑伴关节肿痛。检查示血清轻链kappa显著升高,蛋白固定电泳提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G阳性,单克隆kappa轻链(κ)阳性,冷球蛋白血症试验阳性... 患者,女,69岁。3个月前确诊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后因天气寒冷诱发四肢末端紫癜、瘀斑伴关节肿痛。检查示血清轻链kappa显著升高,蛋白固定电泳提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G阳性,单克隆kappa轻链(κ)阳性,冷球蛋白血症试验阳性,诊断为继发Ⅰ型冷球蛋白血症。考虑患者冷球蛋白血症与MM疾病活动有关,血液科予以更换化疗方案,局部皮肤外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注意肢端保暖。2个月后患者瘀斑完全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Ⅰ型冷球蛋白血症 血管炎
下载PDF
移植前控制营养状况和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灶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熊艺颖 周琴 +3 位作者 陈琳 余伟 张红宾 陈建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54,共9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前控制营养状况(CONUT)和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20年在本院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首次移植前CONUT评分将患者分为Low-CONUT组(...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前控制营养状况(CONUT)和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20年在本院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首次移植前CONUT评分将患者分为Low-CONUT组(0-4分,62例)和High-CONUT组(5-12分,17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造血重建与不良反应、疗效和生存情况,同时对预后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并用时间依赖的ROC曲线验证结果。结果:High-CONUT组男性患者比例和初诊时骨髓浆细胞>30%的患者比例均较Low-CONUT组高(均P<0.05),而在造血重建与不良反应(2级以上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方面无显著差异。Low-CONUT组移植前完全缓解率、完全缓解+非常好的部分缓解率都显著高于High-CONUT组(均P<0.05),移植后3个月后者优势仍然保持(P<0.01),但前者已无显著差异(P>0.05)。Low-CONUT组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均优于High-CONUT组(均P<0.05)。移植前的CONUT评分低(0-4分)、移植后6个月微小残留病阴性是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有利因素(均P<0.05),初诊时国际骨髓瘤工作组预后危险分层为高危和移植前乳酸脱氢酶>250 U/L仅是无进展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均P<0.05)。时间相关的ROC曲线分析提示,CONUT评分和移植后6个月微小残留病灶状态可单独或联合预测1和2年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且联合预测效果更好。结论:结合移植前CONUT评分和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灶状态可以较好地预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控制营养状况 微小残留病灶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补肾活血汤辅助VAD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临床疗效及对骨代谢、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田乐 李慧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91,共5页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汤辅助VAD治疗(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的临床疗效,同时动态观察该治疗方案对骨代谢、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88例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且伴有肾损害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汤辅助VAD治疗(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的临床疗效,同时动态观察该治疗方案对骨代谢、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88例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且伴有肾损害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VAD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补肾活血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4个疗程后临床疗效差异,与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4个疗程后比较骨代谢指标、肾功能指标等差异。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9%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者主症、次症及总积分均逐渐降低(P<0.05);治疗2疗程及4疗程后观察组主症、次症及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者RANKL逐渐降低(P<0.05),ALP、OCN逐渐升高(P<0.05);治疗2疗程及4疗程后观察组RANKL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ALP、OCN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者Scr、β2-MG、NGAL、KIM-1、Cys-C、尿mAlb逐渐降低(P<0.05);治疗2疗程及4疗程后观察组Scr、β2-MG、NGAL、KIM-1、Cys-C、尿mAlb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肾活血汤辅助VAD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更显著,可以更好地改善症状,更好调节骨代谢,更有效地逆转肾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汤 地塞米松 多发性骨髓 肾损害 骨代谢 疗效
下载PDF
伊沙佐米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芸 李兵胜 +1 位作者 李义秀 袁珍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4期473-477,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伊沙佐米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主要的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4月10日,选取关于伊沙佐米治疗RRMM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组患者采用含有伊沙佐米的联合治疗方案,对... 目的:系统评价伊沙佐米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主要的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4月10日,选取关于伊沙佐米治疗RRMM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组患者采用含有伊沙佐米的联合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采用不含伊沙佐米的联合治疗方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文献质量,采用Stata 13.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随机对照试验,涉及1 071例患者。(1)有效性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方案可显著提高总体缓解率(ORR,RR=1.12,95%CI=1.03~1.22,P=0.009)和≥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率(RR=1.22,95%CI=1.04~1.43,P=0.016),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然而,研究组方案不能延长中位总生存期(OS)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两组患者中位OS(HR=0.97,95%CI=0.62~1.53,P=0.91)和中位PFS(HR=0.84,95%CI=0.62~1.14,P=0.26)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伊沙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IRD)方案可显著延长中位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71,95%CI=0.58~0.88,P=0.001)。(2)安全性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3级不良事件(AE)、AE导致剂量减少和终止治疗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有研究显示,伊沙佐米治疗RRMM患者的安全性良好,在提高ORR和≥VGPR率方面疗效显著,其中IRD方案可能与PFS延长有关,但伊沙佐米不能延长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沙佐米 多发性骨髓 有效性 安全性 系统评价
下载PDF
在自定义高危群体中M蛋白定量筛查多发性骨髓瘤及相关预后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蒋志勇 俞方泉 +2 位作者 罗信国 章勇 叶宝东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2期251-253,共3页
目的探讨M蛋白定量检测在符合自定义高危群体中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及预后分层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本院所筛查出的200例符合自定义多发性骨髓瘤高危群体进行血清蛋白电泳M蛋白检测及血清游离轻链定量测定,记录... 目的探讨M蛋白定量检测在符合自定义高危群体中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及预后分层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本院所筛查出的200例符合自定义多发性骨髓瘤高危群体进行血清蛋白电泳M蛋白检测及血清游离轻链定量测定,记录入组患者血清蛋白电泳结果、血清游离轻链定量及κ/λ比值;阳性患者进一步完善检测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确诊患者再进一步行Fish检测评估预后危险分层,记录相关检测结果。结果200例高危群体中血清游离轻链比值异常共检出58例,血清蛋白电泳阳性检出39例,进一步确诊多发性骨髓瘤共34例;确诊患者血清游离轻链比值异常为34例,而血清蛋白电泳M蛋白阳性为27例,7例漏诊;免疫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提示确诊患者血清游离轻链高比值13例中(>100或<0.01)有8例存在高危遗传学改变,其他21例有3例存在高危遗传学改变。而多发性骨髓瘤高危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贫血、球蛋白异常、血肌酐升高是高危影响因素,符合本研究中自定义多发性骨髓瘤高危群体的诊断标准。结论血清游离轻链检测相较于血清蛋白电泳检测可以明显降低多发性骨髓瘤漏诊率,是高危人群检测筛查的有效手段,并且血清游离轻链高比值跟基因风险分层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其预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血清蛋白电泳 游离轻链 高危因素 预后风险分层
下载PDF
含泊马度胺全口服方案二线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8
作者 肖洁 王秀菊 +5 位作者 谢双锋 李益清 张国扬 杨文娟 刘红云 聂大年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2-911,共10页
【目的】评价含泊马度胺全口服治疗方案二线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3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含泊马度胺全口服方案作为二线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共22例,评价其疗效与安全性。【结果】22例患中... 【目的】评价含泊马度胺全口服治疗方案二线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3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含泊马度胺全口服方案作为二线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共22例,评价其疗效与安全性。【结果】22例患中位年龄为71.5岁,含泊马度胺的全口服二线治疗方案包括IPD 7例,PCD 11例,XPD 2例,PD 2例,中位治疗周期数为14,二线治疗ORR为63.64%,VGPR以上疗效为36.36%。有来那度胺暴露史的13例患者中,ORR为53.85%,VGPR以上疗效为23.08%;无来那度胺暴露史的9例患者中,ORR为77.78%,VGPR以上疗效为55.56%;两组O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伴遗传学高危的患者12例,ORR为50%,VGPR以上疗效为16.67%。整体中位随访时间10.6(2.0,39.3)个月,10例出现疾病进展,其中6例因原发病进展死亡,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尚未达到;其中来那度胺暴露的13例患者,中位PFS为10.6个月;非来那度胺暴露的9例患者,中位PFS未达到。≥3级不良事件占18.18%,包括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及肺部感染。没有导致死亡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含泊马度胺全口服方案二线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有居家治疗意愿的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泊马度胺 多发性骨髓 二线治疗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13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作用研究
9
作者 贾海英 郭淑丽 +2 位作者 余亮 黄国虹 王昌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76-1780,共5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在多发性骨髓瘤(MM)疾病发生发展及病情判断、预后评估等方面的作用。方法:收集MM患者57例、正常对照人群45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研究对象MMP-13基因mRNA表达水平,比较MM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MMP...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在多发性骨髓瘤(MM)疾病发生发展及病情判断、预后评估等方面的作用。方法:收集MM患者57例、正常对照人群45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研究对象MMP-13基因mRNA表达水平,比较MM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MMP-13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分析MMP-13与MM骨病及其严重程度、ISS分期、DS分期及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MM患者MMP-13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有骨病的MM患者较无骨病的患者MMP-13 mRNA明显升高,且骨病越严重升高越明显(P<0.05);ISS分期及DS分期Ⅰ期与Ⅲ期患者之间MMP-13 mRNA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MMP-13明显下降(P<0.05)。结论:MMP-13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MM发生发展相关,其表达水平在病情判断、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P-13 多发性骨髓 骨髓骨病 分期 疗效
下载PDF
IgH基因重排在多发性骨髓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监测中的价值
10
作者 程平 关军 +4 位作者 周英 王秋香 王兰兰 张婷 程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4-170,共7页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在多发性骨髓瘤(MM)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后微小残留病监测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2022年于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内科接受auto-HSCT的26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多重PCR联合毛细管电泳...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在多发性骨髓瘤(MM)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后微小残留病监测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2022年于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内科接受auto-HSCT的26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多重PCR联合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法检测IgH重排来评价微小残留病(MRD),对疾病的转归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部26例MM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59(41-70)岁,移植后中位随访时间33(7-52)个月。与骨髓IgH重排阴性组(17例)比较,移植前骨髓IgH重排阳性(9例)患者移植后3个月达到CR和sCR疗效的比例更低(1/9 vs 14/17),移植后缓解持续的时间(DOR)更短(10.78±4.35 vs 15.88±5.22个月),两组D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IgH重排阴性组(21例)比较,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IgH重排阳性(5例)患者移植后3个月达到CR和sCR的比例更低(0/5 vs 15/21),移植后缓解持续的时间(DOR)更短(9.60±4.83 vs 15.19±5.11个月),两组D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期内,移植前骨髓IgH重排阳性的患者有5例(5/9)死亡,IgH重排阴性患者均存活;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IgH重排阳性患者有4例(4/5)死亡,IgH重排阴性患者有1例死亡(1/21)。无论是骨髓还是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标本,IgH重排阳性患者移植后生存时间较IgH重排阴性患者更短(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疾病分期、初诊时骨髓涂片浆细胞比例、干细胞动员方案、移植前疗效评价(≥CR和<CR)、CD34+细胞计数对移植前骨髓及干细胞采集物IgH重排均无影响(P>0.05)。结论:通过检测接受auto-HSCT的MM患者IgH重排,可以进一步评价MRD的深度,对疾病的疗效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H重排 多发性骨髓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微小残留病
下载PDF
1p32缺失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预后意义
11
作者 郭睿 沈旭星 +4 位作者 夏园 金媛媛 李建勇 陈丽娟 仇海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8-773,共6页
目的:分析1p32缺失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2年12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就诊的341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遗传学特征,尤其是1号染色体遗传学异常中的1p32缺失,分析患者的生存及预后。... 目的:分析1p32缺失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2年12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就诊的341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遗传学特征,尤其是1号染色体遗传学异常中的1p32缺失,分析患者的生存及预后。结果:341例初诊MM患者中,1p32缺失阳性患者占7.0%(24/341),伴有1p32缺失的MM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显著短于不伴有1p32缺失患者(P<0.001),总生存(OS)同样更短(P<0.001)。COX风险回归分析显示,1p32缺失是影响MM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伴有1q21扩增和1p32缺失,即“1号染色体双打击”MM患者的PFS及OS相较于仅有1q21扩增或仅有1p32缺失MM患者更差(PFS:P<0.001;OS:P<0.001)。结论:1p32缺失是影响MM患者PFS及OS的独立危险因素,1p32缺失应广泛应用于初诊MM的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1p32缺失 预后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带状疱疹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作用
12
作者 王丽霞 季艳萍 +2 位作者 雷芳 余先球 费小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1-175,共5页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带状疱疹的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并评价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合并带状疱疹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带状疱疹的危险因素以及抗病毒预防的作用。结果:1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2...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带状疱疹的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并评价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合并带状疱疹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带状疱疹的危险因素以及抗病毒预防的作用。结果:1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23例发生带状疱疹(12.8%),其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的带状疱疹发生率为19.1%。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患者在术后带状疱疹的发生率为23.5%(4/17)。23例患者中21例接受含有硼替佐米的方案治疗,2例接受不含硼替佐米的方案治疗,接受含硼替佐米方案的患者带状疱疹发生率(21/137,15.3%)高于不含硼替佐米方案的患者的发生率(2/43,4.7%),但未显示统计学差异(P=0.067)。在未采取抗病毒预防的患者中,带状疱疹发生率为21.7%(15/69),而在接受抗病毒预防的患者中,带状疱疹发生率为7.2%(8/111),两者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5)。65.2%的带状疱疹患者没有接受抗病毒预防。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接受硼替佐米治疗、AHSCT、肾功能不全均为多发性骨髓患者带状疱疹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抗病毒预防与降低带状疱疹发生风险独立相关。带状疱疹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OS无影响。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带状疱疹的风险增加,预防性使用抗病毒药物可降低基于硼替佐米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带状疱疹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带状疱疹 抗病毒预防
下载PDF
BCMA CAR-T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长期疗效和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喻敏 孔繁聪 +2 位作者 周玉兰 齐凌 李菲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42-347,共6页
目的:评价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 cell maturation antigen,BCMA)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T cell,CAR-T)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R/R MM)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 目的:评价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 cell maturation antigen,BCMA)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T cell,CAR-T)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R/R MM)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3年7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BCMA CAR-T细胞治疗20例R/R MM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日期截至2023年12月31日。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患者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和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率,并统计相关不良反应。结果:20例R/R MM患者,既往中位治疗线数为3(2~6)线,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75%,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率为50%;中位随访时间29个月,中位PFS为26个月。10例CR的患者中,5例在末次随访时仍处于缓解状态,缓解持续时间最短为6个月,最长48个月。亚组分析中,髓外浸润、17p缺失遗传学异常和肿瘤高负荷患者PFS显著更差(P<0.05)。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是CAR-T细胞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3~4级CRS的发生率为35%;远期不良反应少,未发生CAR-T细胞治疗相关死亡。结论:BCMA CAR-T细胞是当前R/R MM治疗的有效方案,不良反应可控。髓外浸润和肿瘤高负荷的患者治疗有效,但持久反应欠佳,如何进一步巩固和维持患者的疗效,值得进一步设计前瞻性的临床研究并探究其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 复发/难治 多发性骨髓
下载PDF
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晕厥的病例分析与干预
14
作者 杨婷 汪麟 +2 位作者 王晓晨 余斌 王媛媛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1期859-861,共3页
本文报道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药物治疗后发生晕厥的病例。临床药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晕厥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对晕厥与所用药物的关联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患者的晕厥可能与使用来那度胺和硼替佐米有关。调整治疗方案为伊沙佐米... 本文报道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药物治疗后发生晕厥的病例。临床药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晕厥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对晕厥与所用药物的关联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患者的晕厥可能与使用来那度胺和硼替佐米有关。调整治疗方案为伊沙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后,患者未再出现晕厥。临床药师参与该病例的诊治,体现了临床药师在肿瘤多学科诊疗团队中药物方案制定、不良反应防控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晕厥 硼替佐米 来那度胺 临床药师
下载PDF
大剂量美法仑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分析
15
作者 韦中玲 张岚鑫 +4 位作者 黄辰 陈彩婷 李光羲 黄东平 黄来全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52-1758,共7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美法仑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安全性、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血液科进行自体移植一线巩固治疗的17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的安全性... 目的:探讨大剂量美法仑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安全性、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血液科进行自体移植一线巩固治疗的17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的安全性、疗效和预后。结果:17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7例,中位年龄56(45-64)岁。干细胞植入率100%,中性粒细胞中位植入时间为+10(9-12)d,血小板中位植入时间为+12(10-21)d。口腔黏膜炎及肠道感染发生率100%,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1例,皮肤感染1例;11例患者发生血清淀粉酶一过性升高。移植后评估13例获得CR以上疗效,CR率较移植前有提高趋势(13/17 vs 8/17;P=0.078)。中位随访18(6-36)个月,15例无进展存活,1例出现疾病进展,1例因临床复发放弃治疗而死亡,2年OS率约90.0%,2年PFS率约83.9%。结论:大剂量美法仑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一线巩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能加深患者缓解深度,进一步提高疗效,而且移植相关并发症可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疗效 大剂量美法仑 复发
下载PDF
以多浆膜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IgD型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
16
作者 张楠 郝云静 +5 位作者 刘翠清 王金伟 刘成 杜士卜 刘东梅 李静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6期2442-2444,2448,共4页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浆膜腔浸润的机制,并探讨浆膜腔积液在MM诊断、治疗中的意义和浆膜腔积液细胞形态学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该院收治的1例以多浆膜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IgD型MM患者从入院到诊断过程;同时以“浆膜腔积液”“多发...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浆膜腔浸润的机制,并探讨浆膜腔积液在MM诊断、治疗中的意义和浆膜腔积液细胞形态学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该院收治的1例以多浆膜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IgD型MM患者从入院到诊断过程;同时以“浆膜腔积液”“多发性骨髓瘤”为关键词,对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发表的文献进行文献检索。结果 首先从该例患者浆膜腔积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发现大量异常浆细胞,进一步确诊为MM(IgDλ型);文献检索结果:共检索到中文文献15篇,英文文献3篇,排除重复文献,最终保留中文文献7篇,英文文献2篇。结合病例和文献复习发现,以多浆膜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MM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表现,而且骨髓瘤细胞浸润浆膜腔后通常会发生形态变异,容易误诊、漏诊。结论 对多浆膜腔积液患者应及时行浆膜腔积液检查,明确浆膜腔积液的良、恶性,以降低MM等恶性疾病的误诊率、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骨髓性积液 多浆膜腔积液 糖类抗原125
下载PDF
CAR-T细胞治疗后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特征
17
作者 王慧娟 陈文明 +1 位作者 耿传营 杨光忠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49-553,共5页
目的分析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T)细胞治疗后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RRMM)患者的临床特征,初步探索此类患者未来可能的治疗策略。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4年6月在首都医科... 目的分析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T)细胞治疗后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RRMM)患者的临床特征,初步探索此类患者未来可能的治疗策略。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4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住院治疗的RRMM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CAR-T细胞治疗后复发的临床特征及生存情况。结果共收集14例符合条件的RRMM患者,均接受靶向BCMA的CAR-T细胞治疗,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7个月(范围:3~47个月)。疾病复发进展时,1例仅表现为髓外复发,2例继发浆细胞白血病,11例为髓内复发;7例检查细胞遗传学,其中4例患者存在1个高危基因,1例患者存在2个高危基因。首次挽救治疗中,常用药物包括达雷妥尤单抗(6例)、泊马度胺(5例)、卡非佐米(3例),3例患者入组临床试验。13例患者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为61.5%(8/13),其中完全缓解率为30.8%(4/13),非常好的部分缓解率为23.1%(3/13)。中位随访时间为15个月(范围:1~32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7个月。截至末次随访,死亡6例,中位总生存期为32个月;1例患者出现第二肿瘤,类型为肺癌。结论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RRMM患者常见多类药物耐药,挽救治疗疗效及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CAR-T细胞治疗 复发 难治 挽救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胸部CT第4胸椎平面人体成分与预后的关联性分析
18
作者 白雪 王晨晨 +1 位作者 石张镇 毕林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98-1108,共11页
目的:利用深度学习模型自动分割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胸部CT第4胸椎平面4种人体成分,探讨4种人体成分与MM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2017年1月-2021年12月于本院确诊的M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 目的:利用深度学习模型自动分割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胸部CT第4胸椎平面4种人体成分,探讨4种人体成分与MM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2017年1月-2021年12月于本院确诊的M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身高和体质量指数(BMI)等临床信息,收集患者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血钙(Ca)、血肌酐(Scr)、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β2-微球蛋白(β2-MG)和血清游离轻链水平等实验室数据,利用深度学习模型分别将79例规律进行疗效评价MM患者的胸部CT影像结果分割为胸大肌、胸小肌、皮下脂肪和纵隔脂肪4种人体成分,采用Image J软件分别测量第4胸椎平面4种人体成分面积,分析其与MM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并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皮下脂肪面积、血Ca水平、Scr水平和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与MM患者总生存期(OS)有关(HR=2.260,95%CI:1.116~4.578,P=0.024;HR=2.088,95%CI:1.007~4.327,P=0.048;HR=2.209,95%CI:1.105~4.414,P=0.025;HR=1.730,95%CI:1.040~2.879,P=0.035)。多因素分析,4种人体成分中皮下脂肪面积是影响M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1.228~5.782,P=0.013)。Log-Rank检验,在所有患者中,与皮下脂肪面积高值组比较,皮下脂肪面积低值组MM患者OS缩短(P=0.018);在不同性别患者中,皮下脂肪面积高值组与皮下脂肪面积低值组MM患者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未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中,与皮下脂肪面积高值组比较,皮下脂肪面积低值组患者OS缩短(P=0.037)。结论:第4胸椎平面4种人体成分中,皮下脂肪组织面积与MM患者OS有关,是M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纵隔脂肪组织、胸大肌和胸小肌面积对MM患者的预后无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计算机断层扫描 人体成分 深度学习模型
下载PDF
达雷妥尤单抗联合苯达莫司汀治疗伴继发性髓外病变多发性骨髓瘤:单中心临床经验
19
作者 周达 王明月 +2 位作者 李喆 柯晴 岑洪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12-416,共5页
目的探讨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伴继发性髓外病变患者达雷妥尤单抗联合苯达莫司汀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伴继发性髓外病变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伴继发性髓外病变患者达雷妥尤单抗联合苯达莫司汀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伴继发性髓外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至少三线治疗仍疾病进展,然后采用达雷妥尤单抗和苯达莫司汀联合治疗。分别采用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nternational Myeloma Working Group,IMWG)标准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NCI-CTCAE)5.0版评估其治疗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共12例患者纳入分析,获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4例,微小缓解2例,疾病稳定1例,疾病进展3例,总缓解率为5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个月。所有患者均出现血液学毒性,其中4例为Ⅲ~Ⅳ级;3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肺炎;均未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达雷妥尤单抗联合苯达莫司汀在治疗复发/难治性伴继发性髓外病变的多发性骨髓瘤中显示出有效性,且毒性作用可控,值得在更大规模的患者群体中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复发/难治性 发性髓外病变 达雷妥尤单抗 苯达莫司汀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
20
作者 谢玉娘 廖林英 韩小玉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00-102,共3页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为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将16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按治疗期间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n=80)和未感染组(n=88)。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结果168例多发...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为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将16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按治疗期间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n=80)和未感染组(n=88)。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结果16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院期间接受化疗188例次,其中医院感染患者80例,发生感染96例次,主要为呼吸道感染及消化系统感染。年龄、糖尿病、国际分期体系分期、Durie-Salmon分期、住院时间是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医护人员可针对影响因素进行干预,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化疗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呼吸道感染 消化系统感染 糖尿病 护理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