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9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的脑灰质结构分析
1
作者 刘晓丽 许琳 +5 位作者 吴爱雪 闻彩云 李如画 吴安婷 陈黛茜 陈成春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7-24,共8页
目的利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BM)和基于皮层的脑形态学测量(SBM)方法对多发性硬化(MS)和视神经脊髓炎(NMO)患者脑灰质体积及皮层厚度进行比较分析,探讨这两种疾病的脑灰质结构变化的差异。方法对21例MS患者,16例NMO患者以及19例健康... 目的利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BM)和基于皮层的脑形态学测量(SBM)方法对多发性硬化(MS)和视神经脊髓炎(NMO)患者脑灰质体积及皮层厚度进行比较分析,探讨这两种疾病的脑灰质结构变化的差异。方法对21例MS患者,16例NMO患者以及19例健康对照者行磁共振常规序列扫描,基于Matlab2014a平台的统计参数工具SPM12以及SPM12下的小工具CAT12,对VBM和SBM方法处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MS组与正常对照(NC)组相比,经高斯随机场(GRF)校正后,MS组在左侧枕上回、左侧楔叶、左侧距状皮质、左侧楔前叶、左侧中央后回、左侧中央旁小叶、右侧楔叶、左侧额中回、左侧额上回和左侧额内侧回灰质体积显著性减少(P<0.05);经族系错误(FWE)法校正后,MS组在左侧中央旁小叶、左侧额上回和左侧楔前叶皮层厚度显著性减少(P<0.05)。NMO组与NC组相比,经GRF校正后,NMO组在左侧中央后回、左侧中央前回、左侧顶下小叶、右侧中央前回和右侧额中回灰质体积显著性增加(P<0.05);NMO组在左侧枕中回、左侧枕上回、左侧颞下回、右侧枕中回、左侧额上回眶部、右侧中扣带回、左侧前扣带回、右侧角回和左侧楔前叶灰质体积显著性减少(P<0.05);经FWE校正后,NMO组与NC组相比皮层厚度没有显著性差异的脑区。MS组与NMO组相比,经GRF校正后,MS组在右侧梭状回和右侧额中回灰质体积显著性增加(P<0.05);MS组在左侧丘脑、左侧苍白球、左侧中央前回、左侧额中回、左侧颞中回、右侧苍白球、左侧顶下小叶和右侧顶上小叶灰质体积显著性减少(P<0.05);经FWE校正后,MS组在左侧顶下小叶、左侧顶上小叶、左侧缘上回、左侧中央旁小叶、左侧额上回和左侧楔前叶皮层厚度显著性减少(P<0.05)。结论MS患者脑灰质结构萎缩主要累及左侧顶叶区域,NMO患者对于脑灰质结构的改变不敏感。MS患者与NMO患者差异显著性的脑区主要位于脑深部灰质相关核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视神经脊髓 结构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 基于皮层的形态学分析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早期-血清和脑脊液中神经丝重链及其抗体的作用及意义
2
作者 程婧 罗志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85-0088,共4页
神经元在轴索损伤时释放的重链神经丝(NFH)可诱导体液免疫反应,释放到脑脊液和外周血中,神经丝释放后具有高度免疫原性,可诱导特异性抗体反应。抗神经丝蛋白抗体水平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进展相关;然而它们在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 神经元在轴索损伤时释放的重链神经丝(NFH)可诱导体液免疫反应,释放到脑脊液和外周血中,神经丝释放后具有高度免疫原性,可诱导特异性抗体反应。抗神经丝蛋白抗体水平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进展相关;然而它们在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作为监测疾病进展的辅助工具的作用尚不清楚。本文就目前抗神经丝蛋白抗体与多发性硬化其临床相关性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的预测疾病进展病程,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临床孤立综合征 神经丝重链 多发性硬化
下载PDF
脑脊液寡克隆区带在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燕 郝洪军 高枫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2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寡克隆区带在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2组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等电聚焦电泳加免疫固定染色的实验室方法检测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2组患者的脑脊液寡克隆区带,比较2组疾病的脑脊液寡克隆区带特点。结果多发性... 目的探讨脑脊液寡克隆区带在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2组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等电聚焦电泳加免疫固定染色的实验室方法检测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2组患者的脑脊液寡克隆区带,比较2组疾病的脑脊液寡克隆区带特点。结果多发性硬化患者共120例,其中脑脊液寡克隆区带阳性39例,阳性率为32.5%;视神经脊髓炎患者共45例,其中脑脊液寡克隆区带阳性4例,阳性率为8.9%。多发性硬化组脑脊液寡克隆区带阳性率明显高于视神经脊髓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本结果对2组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且支持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发病机制不同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视神经脊髓 寡克隆区带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和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4
作者 徐佳琴 熊英琼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1期1439-1443,共5页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高致残性特点,好发于青壮年,发病率逐年递增,临床治疗效果一般,预后不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颇多,针对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了许多治疗新靶点,相关治疗药...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高致残性特点,好发于青壮年,发病率逐年递增,临床治疗效果一般,预后不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颇多,针对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了许多治疗新靶点,相关治疗药物也不断更新,对多发性硬化证的治疗和预后有极大作用。基于此,本研究对近5 a来多发性硬化的机制研究与中西医治疗进展作一综述,希望给多发性硬化的临床治疗及科研工作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发病机制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脊髓 免疫性疾病 中西医治疗
下载PDF
mfat-1基因疗法有效预防及治疗小鼠多发性硬化症
5
作者 唐敏怡 毕欣耘 +4 位作者 王帅 邢朝凤 吴晓丽 赵子建 李芳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30-1936,共7页
目的 探讨mfat-1基因疗法对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 利用mfat-1基因治疗方法来提高小鼠体内内源性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s)含量的同时,降低ω-6 PUFAs含量,改变ω-3/ω-6... 目的 探讨mfat-1基因疗法对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 利用mfat-1基因治疗方法来提高小鼠体内内源性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s)含量的同时,降低ω-6 PUFAs含量,改变ω-3/ω-6 PUFAs的比例,并使用气相色谱分析小鼠外周血中PUFAs的比例;运用小鼠神经功能障碍评分评估小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通过小鼠脊髓切片HE染色以及LFB染色观察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浸润和脱髓鞘病变;利用流式细胞术微球芯片技术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 mfat-1基因治疗能明显提高小鼠外周血ω-3/ω-6 PUFAs的比例(P<0.01);有效延缓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疾病高峰期,并明显降低神经功能障碍评分(P<0.05);改善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浸润程度和神经髓鞘损伤(P<0.05);明显下调血清中的IL-2、IFN-γ、IL-4、IL-17的含量(P<0.05)。结论 利用mfat-1基因疗法提高外周血ω-3/ω-6PUFAs的比例能有效预防及治疗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fat-1 基因治疗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ω-6多不饱和脂肪酸 多发性硬化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脊髓
下载PDF
外泌体对多发性硬化的免疫调控作用
6
作者 曹贤敏 熊英琼 《江西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710-714,共5页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主要累及白质等多个区域,由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但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治疗方案以抗炎和免疫调节为主。近年来,外泌体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发现多种细胞在正常和病...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主要累及白质等多个区域,由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但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治疗方案以抗炎和免疫调节为主。近年来,外泌体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发现多种细胞在正常和病理条件下均可释放外泌体,其在炎症调节、免疫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外泌体结构稳定、能够透过血脑屏障(BBB),通过携带母细胞特有的生物活性分子实现了细胞间通讯,参与免疫系统的复杂调控。并且外泌体中的miRNA能够通过基因调控机制,影响免疫细胞的活化、分化和增殖等方面,这些特性使得外泌体在治疗和调节免疫系统疾病,特别是在MS的治疗过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实验性自身免疫脊髓 外泌体 免疫调控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及动物模型相关免疫细胞比例的变化
7
作者 何菁菁 晏世荣 +3 位作者 吴通前 杨秀兰 沈雪 余芳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15-521,共7页
目的探究多发性硬化症(MS)患者及动物模型相关免疫细胞比例变化。方法选取28例MS患者作为MS组,同期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HCs组),收集两组受检者外周血血常规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其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采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片... 目的探究多发性硬化症(MS)患者及动物模型相关免疫细胞比例变化。方法选取28例MS患者作为MS组,同期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HCs组),收集两组受检者外周血血常规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其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采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片段35-55(MOG 35-55)在C57BL/6小鼠身上构建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膜炎(EAE)模型,10只小鼠均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皮下注射等量PBS)与EAE组(注射MOG 35-55),于造模后第15天取2组小鼠大脑、脊髓和脾脏,流式细胞术检测大脑、脊髓和脾脏相关免疫细胞百分比。结果MS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Mono)和嗜酸性粒细胞(Eos)比例较HCs组显著下调(P<0.05),B细胞比例显著上调(P<0.01),T细胞比例显著下调(P<0.01);EAE组小鼠较control组小鼠大脑和脊髓中淋巴细胞(CD45^(+))、巨噬细胞(CD45^(+)、CD11b^(+))、CD4^(+)T比例显著升高(P<0.01),CD8^(+)T比例显著下调(P<0.01);脾脏中巨噬细胞(CD11b^(+)、F4/80^(+))、中性粒细胞(CD11b^(+)、GR-1^(+))比例显著上调(P<0.001),CD4^(+)T比例显著下调(P<0.01)。结论MS患者及动物模型机体存在免疫细胞比例失调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动物模型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脊髓膜炎 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细胞比例失调 屏障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与多发性硬化患者部分脑脊液免疫标志物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时丽丽 王金玲 +2 位作者 王怡斐 李蕾 王培昌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21-725,共5页
目的观察血清、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白蛋白(albumin,ALB)、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及相关合成指标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和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中的变化,初... 目的观察血清、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白蛋白(albumin,ALB)、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及相关合成指标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和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中的变化,初步分析上述指标在两种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91例已确诊神经系统脱髓鞘患者,包括MS患者33例,NMOSD患者58例,选取头痛患者50例作为非炎性对照组。测定血清及CSF中ALB、IgA、IgM、IgG以及血清C3、C4等浓度,并计算血清免疫球蛋白与CSF免疫球蛋白比值IgA Q、IgG Q、IgM Q、ALB Q及与年龄相关的Reiber双曲线上部判别值(Reiber's upper hyperbolic discrimination line,Qlim)(ALB),计算ALB Q>Qlim(ALB)比例及IgG 24 h鞘内合成率,比较分析MS、NMOSD与头痛对照组间各指标差异。结果MS和NMOSD组患者CSF IgG、IgG Q、IgG 24 h鞘内合成率和ALB Q>Qlim(ALB)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MS组患者IgG 24 h鞘内合成率和IgG Q明显高于NMOSD组(P<0.05)。结论MS和NMOSD均有血-脑脊液屏障功能损伤,而鞘内IgG的合成是MS和NMOSD的一个关键区分点,在两者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多发性硬化 血-屏障 鞘内合成
下载PDF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与多发性硬化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五昌 吴沪生 +5 位作者 刘天慈 邹丽萍 吕俊兰 方芳 张靖 肖静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26-228,共3页
目的 根据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ADEM)和多发性硬化 (MS)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 ,探讨二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制定较严格的诊断标准 ,对符合标准的 34例ADEM和 17例MS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分析比较。结果 ADEM 34例 ,男 19例 ,... 目的 根据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ADEM)和多发性硬化 (MS)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 ,探讨二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制定较严格的诊断标准 ,对符合标准的 34例ADEM和 17例MS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分析比较。结果 ADEM 34例 ,男 19例 ,女 15例 ;MS 17例 ,男 7例 ,女 10例。ADEM与MS起病发热 (6 4.7% ;2 9.4% ) ;头痛 (5 8.8% ;2 3.5 % ) ;意识障碍 (6 4.7% ;5 .9% ) ,其中昏迷 (17.6 % ;0 % ) ;惊厥 (35 .3 % ;0 % )。ADEM起病为广泛性CNS障碍 ,MS常为单一神经症状 ,如脊髓病 6例 ,偏瘫 5例 ,视神经炎 3例等。CSF免疫学检查差异不明显。MRI显示ADEM与MS丘脑病变 (32 .4% ;0 % )。ADEMEMG检查可有周围神经损伤 ,MS不明显。结论 对有前驱感染或接种史、临床出现广泛的CNS改变 ,特别是意识障碍或惊厥 ,MRI示脑白质多发性病灶 ,特别是伴有丘脑病变者 ,应考虑ADEM ;临床以单一神经症状综合征起病、中枢神经系统 (CNS)中至少有两处不相关联的白质病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播散性脊髓 多发性硬化 诊断 儿童
下载PDF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脑灰质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于春水 林富春 +4 位作者 李坤成 蒋田仔 朱朝喆 秦文 陈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364-1367,共4页
目的运用DTI直方图分析,研究脊髓型多发性硬化(SMS)患者是否存在脑灰质异常及脑灰质DTI指标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对25例SMS患者和35例正常志愿者行常规MRI和DTI检查,分割提取脑灰质后,研究SMS患者脑灰质平均弥散率(MD)和分数各向异... 目的运用DTI直方图分析,研究脊髓型多发性硬化(SMS)患者是否存在脑灰质异常及脑灰质DTI指标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对25例SMS患者和35例正常志愿者行常规MRI和DTI检查,分割提取脑灰质后,研究SMS患者脑灰质平均弥散率(MD)和分数各向异性(FA)直方图的异常变化。结果OSMS患者脑灰质体积明显小于正常志愿者(P<0.001)。OSMS患者脑灰质MD和FA直方图指标与正常志愿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OSMS患者,所有脑灰质DTI直方图指标与扩展残疾状态评分(EDSS)均无相关性,但锥体束和感觉系统(PSS)评分与脑灰质平均MD(r=0.54,P=0.005)和MD直方图峰高(r=-0.41,P=0.04)中度相关。结论OSMS患者脑灰质存在明显萎缩和弥散异常,这可能与继发于脊髓病变的逆行性脑灰质神经元变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多发性硬化 灰质 弥散张量成像 直方图分析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患者脑脊液血清配对标本蛋白质系列指标的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郝洪军 袁锦楣 +2 位作者 李静 李海峰 王磊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44-245,共2页
目的 分析蛋白系列指标,判断血脑屏障通透性,明确 Ig G 来源。方法 用考马斯亮蓝 G250 法测定总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色法测定寡克隆区带,火箭免疫电泳法同时测定 Ig G 和白蛋白, C S F Alb/ S... 目的 分析蛋白系列指标,判断血脑屏障通透性,明确 Ig G 来源。方法 用考马斯亮蓝 G250 法测定总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色法测定寡克隆区带,火箭免疫电泳法同时测定 Ig G 和白蛋白, C S F Alb/ Serum Alb 比值判断血脑屏障通透性。结果 30 例多发性硬化患者 22 例血脑屏障通透性正常,其蛋白系列指标阳性率: O C B 为 54.5% , Ig G 合成率为 63.6% , C S F Ig G/ C S F Alb 比值为 40.9% , C S F Ig G/ C S F T P 为 45.5% , C S F Ig G 为 45.5% , O C B+ Ig G 合成率为 81.8% 。结论 在判断清楚血脑屏障通透性是正常还是异常的前提下再分析蛋白系列指标,并且以寡克隆区带和 Ig G 合成率为主要指标,只有血脑屏障通透性正常而寡克隆区带和 Ig G 合成率又异常时,才能肯定的认为有中枢鞘内 Ig G(抗体)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血清 IGG 蛋白质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患者脑脊液和血清中髓鞘碱蛋白和白介素-16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赵薛旭 田作军 +1 位作者 李作汉 张帆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05-207,共3页
目的 了解多发性硬化 (MS)患者脑脊液 (CSF)和血清髓鞘碱性蛋白 (MBP)和白介素 16 (IL 16 )的水平 ,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及其在M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对 31例MS患者CSF和血清的MBP和IL 16进行测定 ,并与 2 4例炎性... 目的 了解多发性硬化 (MS)患者脑脊液 (CSF)和血清髓鞘碱性蛋白 (MBP)和白介素 16 (IL 16 )的水平 ,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及其在M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对 31例MS患者CSF和血清的MBP和IL 16进行测定 ,并与 2 4例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IDP)、2 2例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 MS组CSF和血清中的MBP水平均显著高于IDP组及对照组 (均P <0 .0 1) ;CSF中的IL 16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血清中IL 16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MS组中CSF的MBP水平与IL 16水平显著相关 (r=0 .4 6 8,P <0 .0 1) ,但血清中MBP的水平与IL 16水平无相关性 (r=- 0 .131,P >0 0 5 ) ;CSF中MBP水平和血清中MBP的水平有相关性 (r=0 .5 0 5 ,P <0 .0 1) ,CSF中IL 16和血清中IL 16的水平无相关性 (r=0 .0 2 2 ,P >0 .0 5 )。结论 MBP是诱导MS发病的主要自身抗原之一 ,MBP可能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刺激IL 16的产生 ;而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血清 髓鞘碱蛋白 白介素-16 ELISA 中枢神经系统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患者脑脊液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旭华 刘师莲 +2 位作者 秦延江 靖永胜 徐广润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8-442,共5页
目的:筛选并鉴定多发性硬化患者脑脊液特异蛋白,探讨多发性硬化的发病机制。方法:以实验室确诊型和临床怀疑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脑脊液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总蛋白质,凝胶经银染色后,Image Master 2D Platinum 5.0... 目的:筛选并鉴定多发性硬化患者脑脊液特异蛋白,探讨多发性硬化的发病机制。方法:以实验室确诊型和临床怀疑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脑脊液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总蛋白质,凝胶经银染色后,Image Master 2D Platinum 5.0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比较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得到相应的肽质指纹图谱,然后搜索数据库鉴定部分差异蛋白质点。结果:从双向电泳图谱上获得蛋白质斑点,共鉴定出35种蛋白,并且发现其中大多是在正常的脑脊液中存在的,其中有6种是在多发性硬化双向凝胶谱库中已有的,有4种是本实验所发现的。结论:本研究识别并鉴定了4种多发性硬化患者脑脊液特异蛋白,但这4种蛋白质与多发性硬化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脊髓 光谱分析 质量 蛋白质组 电泳 凝胶 双向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和格林巴利综合征脑脊液细胞学及寡克隆区带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于素贞 刘梅仕 +5 位作者 邓小梅 赵庆胜 党恩训 吴围屏 秦明德 刘师莲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5-116,共2页
多发性硬化和格林巴利综合征脑脊液细胞学及寡克隆区带测定的临床意义于素贞,刘梅仕,邓小梅,赵庆胜,党恩训,吴围屏,秦明德,刘师莲多发性硬化(MS)和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系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国... 多发性硬化和格林巴利综合征脑脊液细胞学及寡克隆区带测定的临床意义于素贞,刘梅仕,邓小梅,赵庆胜,党恩训,吴围屏,秦明德,刘师莲多发性硬化(MS)和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系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国内关于MS和GBS的脑脊液细胞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脱髓鞘疾病 诊断
下载PDF
脑脊液寡克隆区带及IgG指数在多发性硬化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金行 宋鉴清 +1 位作者 刘柏新 尚红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725-1726,共2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寡克隆区带(OCB)及IgG指数在多发性硬化(M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MS患者27例和非MS患者135例[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患者30例和CNS非感染患者105例],应用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加免疫印记金染色高分辨率电泳测定脑脊液与... 目的探讨脑脊液寡克隆区带(OCB)及IgG指数在多发性硬化(M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MS患者27例和非MS患者135例[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患者30例和CNS非感染患者105例],应用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加免疫印记金染色高分辨率电泳测定脑脊液与血清配对标本的OCB、白蛋白与IgG水平,采用火箭免疫电泳同时测定,应用公式计算IgG指数,并对上述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MS组OCB阳性率为37.04%,非MS组OCB阳性率为8.8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NS感染组OCB阳性率为23.33%,与M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NS非感染组OCB阳性率为4.76%,与M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组IgG指数阳性率为81.48%,非MS组IgG指数阳性率为29.6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NS感染组IgG指数阳性率为80.00%,与M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NS非感染组IgG指数阳性率为15.24%,与M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脑脊液电泳可提高检测灵敏度,标本无需浓缩即可进行检测,特异性好,可用于检测由内源性合成的免疫球蛋白IgG,可用于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CNS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克隆区带 IGG指数 多发性硬化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患者脑脊液中IL-13和IL-35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雯静 王满侠 +2 位作者 李晓玲 孙静洁 张淑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IL-13及IL-35在多发性硬化(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8例MS患者(MS组,复发期与缓解期各19例)、38例非炎性神经系统疾病(NIND)患者(对照组)脑脊液中IL-13及IL-35水平。结果 MS组脑脊液IL-1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 目的探讨IL-13及IL-35在多发性硬化(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8例MS患者(MS组,复发期与缓解期各19例)、38例非炎性神经系统疾病(NIND)患者(对照组)脑脊液中IL-13及IL-35水平。结果 MS组脑脊液IL-1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35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复发期患者IL-13水平明显高于、IL-35水平明显低于缓解期患者(P均<0.05)。结论在MS的发病过程中IL-13对促炎性因子有反馈性抑制作用,而IL-35可能通过多种途径起反馈性抗炎作用,二者共同参与MS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白细胞介素-13 白细胞介素-35
下载PDF
地黄合剂对多发性硬化患者外周血及脑脊液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高敏 高聪 杨宁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37-438,共2页
关键词 地黄合剂 多发性硬化 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地黄合剂对多发性硬化患者外周血及脑脊液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宁 高敏 高聪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4-306,共3页
目的 观察地黄合剂对多发性硬化 (MS)患者外周血 (PB)及脑脊液 (CSF)中 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45例 MS患者在采用地黄合剂治疗前后 PB及 CSF中 T淋巴细胞亚群 ,并进行神经功能障碍 (EDSS)评分以及复发次数的... 目的 观察地黄合剂对多发性硬化 (MS)患者外周血 (PB)及脑脊液 (CSF)中 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45例 MS患者在采用地黄合剂治疗前后 PB及 CSF中 T淋巴细胞亚群 ,并进行神经功能障碍 (EDSS)评分以及复发次数的统计。 30例神经内科诊治的功能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MS患者 PB中 CD+ 8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 ,CD+ 4/ CD+ 8比值明显升高 ,CSF中 CD+ 3、CD+ 4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及 PB,CD+ 8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及 PB,而 CD+ 4/ CD+ 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及 PB(以上均 P<0 .0 1 )。地黄合剂能升高 PB及 CSF中 CD+ 8细胞 ,降低 CSF中 CD+ 4细胞以及 CSF和 PB中 CD+ 4/ CD+ 8比值 (以上均 P<0 .0 5)。在采用地黄合剂治疗后 ,EDSS评分降低 (P<0 .0 1 )。结论 地黄合剂对 MS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合剂 多发性硬化 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 流式细胞仪 细胞免疫功能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可溶性VCAM-1的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夏斌 邵福源 赵忠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71-272,共2页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血清 VCAM-1 MS
下载PDF
脑脊液寡克隆区带及鞘内IgG合成相关指标分析在多发性硬化症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柯霖 张雪 +2 位作者 李国歌 康熙雄 张国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3期2873-2875,2888,共4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特异寡克隆区带(CSF-OCB)及鞘内免疫球蛋白G(IgG)合成相关指标分析在多发性硬化(MS)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天坛医院确诊的77例M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非MS患者493例为对照组,包... 目的探讨脑脊液特异寡克隆区带(CSF-OCB)及鞘内免疫球蛋白G(IgG)合成相关指标分析在多发性硬化(MS)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天坛医院确诊的77例M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非MS患者493例为对照组,包括视神经脊髓炎(NMO)97例(NMO组),格林巴利综合征(GBS)67例(GBS组),神经系统炎性疾病(NID)86例(NID组),神经系统非炎性疾病(NIND)243例(NIND组)。采用琼脂糖凝胶等电聚焦法测定CSF-OCB,速率散射比浊法定量检测IgG和清蛋白(Alb),利用公式计算IgG指数、24hIgG合成率,并分析上述相关指标对MS的诊断意义。结果 MS组CSFOCB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S组与NMO组、NID组、NIND组IgG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_1<0.01)。MS组与NMO组及NIND组24hIgG合成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SF-OCB、IgG指数、24hIgG合成率测定,尤其是明确CSF-OCB,对M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寡克隆区带 免疫球蛋白G IGG指数 24 h IGG合成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