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免疫疗法已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取得较好的疗效,最常见的靶点为B细胞成熟抗原(BCMA)。单靶点CAR-T细胞免疫疗法的缺点是会导致疾病抵抗和复发,可能与抗原逃逸有关。为此,改进开发了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复...背景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免疫疗法已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取得较好的疗效,最常见的靶点为B细胞成熟抗原(BCMA)。单靶点CAR-T细胞免疫疗法的缺点是会导致疾病抵抗和复发,可能与抗原逃逸有关。为此,改进开发了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RRMM),此方面尚缺乏系统的临床分析。目的对RRMM患者应用双靶点CAR-T细胞免疫疗法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7个数据库中有关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RRMM的单组率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02-06。由2名研究人员使用自制的数据表单来提取收集数据,并采用非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评价指标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 Studio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200例既往接受过多线治疗的RRMM患者。双靶点CAR-T细胞疗法根据不同靶点可分为4类:BCMA+CD19、BCMA+CD38,BCMA+跨膜剂与钙调节亲环素配体的相互作用者(TACI)、BCMA+人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分子家族成员7(CS1),其中BCMA+CD19靶点的研究较多。根据输注形式不同CAR-T细胞疗法可分为4类:双特异性CAR-T细胞、联合或序贯输注两种不同CAR-T细胞、双顺反子结构、共转导。Meta分析显示,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RRMM的总缓解率(ORR)为90.0%(95%CI=0.849~0.943),完全缓解率(CRR)为54.6%(95%CI=0.416~0.673),微小残留病(MRD)阴性率为75.6%(95%CI=0.489~0.952),髓外病变(EMD)总缓解率为55.1%(95%CI=0.234~0.851),最后一次随访时的复发率为29.7%(95%CI=0.141~0.454),最后一次随访时的生存率为75.6%(95%CI=0.554~0.915),3~4级细胞释放因子综合征(CRS)发生率为16.4%(95%CI=0.094~0.245),神经毒性(ICANS)发生率为4.0%(95%CI=0~0.120)。敏感性分析提示结果稳定。Egger's检验结果显示,ORR(P=0.03)及EMD总缓解率(P=0.02)提示存在一定的偏倚风险;CRR(P=0.53)、MRD阴性率(P=0.79)、最后一次随访时的复发率(P=0.71)、生存率(P=0.98)、3~4级CRS发生率(P=0.90)、ICANS发生率(P=0.30)提示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双靶点CAR-T细胞免疫治疗RRMM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未来需要多中心、大样本、更长随访期的研究来进一步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展开更多
目的:评价硼替佐米进入国内十年来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检索年限为2005至2015年。纳入以硼替佐米为主联合...目的:评价硼替佐米进入国内十年来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检索年限为2005至2015年。纳入以硼替佐米为主联合化疗方案治疗MM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与数据提取后,使用Stata SE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RCT,包括423例患者,纳入的文献不存在异质性,无发表偏倚。Meta分析结果显示,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方案与传统化疗方案(单用MPT、VAD、M2、CDT方案)相比,其治疗MM的总有效率(RR=1.33,95%CI:1.20~1.48)与缓解率(RR=1.48,95%CI:1.29~1.69)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化疗方案相比,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方案能提高MM治疗的总有效率与缓解率,不良反应可耐受。展开更多
目的:系统评价免疫调节药物(IMiDs)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风险,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自建库起至2018年12月31日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目的:系统评价免疫调节药物(IMiDs)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风险,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自建库起至2018年12月31日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www.ClinicalTrials.gov中有关IMiDs治疗MM患者发生DVT风险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使用Stata 12.0统计软件对DVT发生率和相对危险度(RR)进行Meta分析,使用GRADE系统对所得证据进行评估分级。结果:共纳入11项RCT,合计3 365例患者(其涉及3种药)。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IMiDs治疗MM时DVT的发生率为7.3%[95%CI(4.5%,10.2%)]。与常规化疗相比,IMiDs治疗MM发生DVT的风险更高[RR=3.57,95%CI(2.42,5.27),P<0.01]。不同治疗阶段的亚组分析显示,IMiDs治疗诱导阶段MM患者后,DVT发生的风险较常规化疗方案增加386%[RR=4.86,95%CI(2.85,8.30),P<0.01],该证据级别为中等;与常规化疗方案相比,IMiDs在维持阶段[RR=2.40,95%CI(0.70,8.27),P=0.16]和复发阶段[RR=2.01,95%CI(0.74,5.46),P=0.17]治疗MM患者DVT发生风险无显著性差异。沙利度胺、来那度胺致DVT发生率分别为11%[95%CI(9%,13%)]、3%[95%CI(2%,4%)]。结论:现有证据表明,IMiDs在MM治疗发生DVT的风险较高,临床用药需关注。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免疫疗法已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取得较好的疗效,最常见的靶点为B细胞成熟抗原(BCMA)。单靶点CAR-T细胞免疫疗法的缺点是会导致疾病抵抗和复发,可能与抗原逃逸有关。为此,改进开发了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RRMM),此方面尚缺乏系统的临床分析。目的对RRMM患者应用双靶点CAR-T细胞免疫疗法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7个数据库中有关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RRMM的单组率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02-06。由2名研究人员使用自制的数据表单来提取收集数据,并采用非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评价指标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 Studio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200例既往接受过多线治疗的RRMM患者。双靶点CAR-T细胞疗法根据不同靶点可分为4类:BCMA+CD19、BCMA+CD38,BCMA+跨膜剂与钙调节亲环素配体的相互作用者(TACI)、BCMA+人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分子家族成员7(CS1),其中BCMA+CD19靶点的研究较多。根据输注形式不同CAR-T细胞疗法可分为4类:双特异性CAR-T细胞、联合或序贯输注两种不同CAR-T细胞、双顺反子结构、共转导。Meta分析显示,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RRMM的总缓解率(ORR)为90.0%(95%CI=0.849~0.943),完全缓解率(CRR)为54.6%(95%CI=0.416~0.673),微小残留病(MRD)阴性率为75.6%(95%CI=0.489~0.952),髓外病变(EMD)总缓解率为55.1%(95%CI=0.234~0.851),最后一次随访时的复发率为29.7%(95%CI=0.141~0.454),最后一次随访时的生存率为75.6%(95%CI=0.554~0.915),3~4级细胞释放因子综合征(CRS)发生率为16.4%(95%CI=0.094~0.245),神经毒性(ICANS)发生率为4.0%(95%CI=0~0.120)。敏感性分析提示结果稳定。Egger's检验结果显示,ORR(P=0.03)及EMD总缓解率(P=0.02)提示存在一定的偏倚风险;CRR(P=0.53)、MRD阴性率(P=0.79)、最后一次随访时的复发率(P=0.71)、生存率(P=0.98)、3~4级CRS发生率(P=0.90)、ICANS发生率(P=0.30)提示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双靶点CAR-T细胞免疫治疗RRMM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未来需要多中心、大样本、更长随访期的研究来进一步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
文摘目的:评价硼替佐米联合不同化疗药物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进一步对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扩大搜索。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包括1 627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和沙利度胺(BTD)组较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BD)组缓解率好[OR=1.70,95%CI(1.18,2.44),P=0.005],感染率[OR=1.19,95%CI(0.73,1.94),P=0.48]和3-4级血小板减少率[OR=2.17,95%CI(0.91,5.19),P=0.08]无统计学差异。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和阿霉素(BAD)组较BD组缓解率高[OR=3.79,95%CI(1.28,11.22),P=0.01]。BTD组和硼替佐米联合马法兰和泼尼松(BMP)组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OR=1.42,95%CI(0.96,2.09),P=0.08]。3-4级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OR=1.55,95%CI(0.61,3.90),P=0.35]。BAD组和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和环磷酰胺(BCD)组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OR=0.99,95%CI(0.61,1.59),P=0.96],BCD组疗效好于BAD组。结论:硼替佐米三药联合较硼替佐米二药联合效果好,毒副反应基本相同。不同的三药联合方案效果也不同,在BTD、BAD、BCD、BMP这几个方案中,BCD效果最好。
文摘目的:评价硼替佐米进入国内十年来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检索年限为2005至2015年。纳入以硼替佐米为主联合化疗方案治疗MM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与数据提取后,使用Stata SE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RCT,包括423例患者,纳入的文献不存在异质性,无发表偏倚。Meta分析结果显示,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方案与传统化疗方案(单用MPT、VAD、M2、CDT方案)相比,其治疗MM的总有效率(RR=1.33,95%CI:1.20~1.48)与缓解率(RR=1.48,95%CI:1.29~1.69)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化疗方案相比,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方案能提高MM治疗的总有效率与缓解率,不良反应可耐受。
文摘目的:系统评价免疫调节药物(IMiDs)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风险,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自建库起至2018年12月31日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www.ClinicalTrials.gov中有关IMiDs治疗MM患者发生DVT风险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使用Stata 12.0统计软件对DVT发生率和相对危险度(RR)进行Meta分析,使用GRADE系统对所得证据进行评估分级。结果:共纳入11项RCT,合计3 365例患者(其涉及3种药)。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IMiDs治疗MM时DVT的发生率为7.3%[95%CI(4.5%,10.2%)]。与常规化疗相比,IMiDs治疗MM发生DVT的风险更高[RR=3.57,95%CI(2.42,5.27),P<0.01]。不同治疗阶段的亚组分析显示,IMiDs治疗诱导阶段MM患者后,DVT发生的风险较常规化疗方案增加386%[RR=4.86,95%CI(2.85,8.30),P<0.01],该证据级别为中等;与常规化疗方案相比,IMiDs在维持阶段[RR=2.40,95%CI(0.70,8.27),P=0.16]和复发阶段[RR=2.01,95%CI(0.74,5.46),P=0.17]治疗MM患者DVT发生风险无显著性差异。沙利度胺、来那度胺致DVT发生率分别为11%[95%CI(9%,13%)]、3%[95%CI(2%,4%)]。结论:现有证据表明,IMiDs在MM治疗发生DVT的风险较高,临床用药需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