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0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醒脑静联用舒血宁治疗多发梗死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沈为林 曹龙 王梦迪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2年第20期2209-2210,共2页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用舒血宁治疗多发梗死性痴呆(MID)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9例给予醒脑静联用舒血宁,对照组68例给予舒血宁联用吡拉西坦,分别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智力量表(HD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用舒血宁治疗多发梗死性痴呆(MID)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9例给予醒脑静联用舒血宁,对照组68例给予舒血宁联用吡拉西坦,分别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智力量表(HD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好转,MMSE、HDS评分显著提高,ADL明显改善。结论醒脑静联用银杏叶治疗MID确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 舒血宁 多发梗死痴呆
下载PDF
多发梗死痴呆动物模型的改进与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彤 于建春 +2 位作者 姜文 刘存志 韩景献 《天津中医药》 CAS 2006年第3期234-236,共3页
[目的]对栓子注入法造成多发梗死痴呆(MID)模型加以改进并进行评价。[方法]颈外动脉逆行插管注入血栓建立MID大鼠模型,观察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的病理形态变化,同时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MID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的变化。[结果]1)病理形态... [目的]对栓子注入法造成多发梗死痴呆(MID)模型加以改进并进行评价。[方法]颈外动脉逆行插管注入血栓建立MID大鼠模型,观察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的病理形态变化,同时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MID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的变化。[结果]1)病理形态学显示:MID大鼠局部脑区可见多发软化坏死灶,大脑皮质变薄,细胞数目减少,海马区存在广泛的细胞脱失现象,细胞排列稀疏、紊乱。2)行为学检测显示:MID大鼠学习记忆的获得、保持及再学习的能力存在严重障碍,学习记忆的过程延长。[结论]经行为学及形态学的检测,证实了栓子注入法造成多发梗死痴呆模型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梗死痴呆 皮质 海马 MORRIS水迷宫
下载PDF
多发梗死性痴呆46例相关因素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罗桂根 邓志敏 +1 位作者 罗友根 伍吉云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1659-1659,共1页
关键词 多发 血管性痴呆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多发梗死性痴呆的MRI特征
4
作者 刘志兰 谭静江 +4 位作者 刘鹏飞 姜涛 石亚力 张波 李增会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3年第16期2371-2371,共1页
应用MRI测量多发性脑梗死(MI)和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ID)两组患者各部位梗死灶容积,探讨MID的MRI特征。结果MID组各部位梗死灶容积均大于MI组,基底核区、颞叶、枕叶的梗死对MID的产生起重要作用。提示:梗死灶容积及其累及的部位是MID的... 应用MRI测量多发性脑梗死(MI)和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ID)两组患者各部位梗死灶容积,探讨MID的MRI特征。结果MID组各部位梗死灶容积均大于MI组,基底核区、颞叶、枕叶的梗死对MID的产生起重要作用。提示:梗死灶容积及其累及的部位是MID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痴呆 MRI特征 多发性脑 诊断 脑白质疏松
下载PDF
补肾养心化瘀治疗多发梗死性痴呆疗效观察
5
作者 刘传瑞 刘桂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09年第13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单纯用西药、中西药结合治疗多发梗死性性痴呆(MI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ICD-10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辨证标准为气虚血瘀的MID89例随机分成二组,分别给予西药、中西药结合治疗。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R—HDS、MMS... 目的探讨单纯用西药、中西药结合治疗多发梗死性性痴呆(MI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ICD-10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辨证标准为气虚血瘀的MID89例随机分成二组,分别给予西药、中西药结合治疗。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R—HDS、MMSE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中西药组较西药组疗效更显著(P〈0.05)。结论中药和西药结合治疗多发梗死性痴呆相辅相成,具有作用互补、疗效增加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梗死 痴呆 补肾养心化瘀
下载PDF
上矢状窦血栓合并脑多发梗死1例
6
作者 于明哲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22期3429-3429,共1页
1病例介绍 患者,女,52岁。间断头痛3个月,加重伴呕吐半月。于2004年4月2013入院。近3个月来无诱因出现头沉。间断头顶部胀痛。自服药治疗无明显效果。半月前开始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恶心、呕吐、视物模糊、间断出现意识不清,在我院... 1病例介绍 患者,女,52岁。间断头痛3个月,加重伴呕吐半月。于2004年4月2013入院。近3个月来无诱因出现头沉。间断头顶部胀痛。自服药治疗无明显效果。半月前开始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恶心、呕吐、视物模糊、间断出现意识不清,在我院行头CT检查,提示多发性脑梗死,腰穿检测脑脊液压力为340mmH2O.给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压及常规脑梗死治疗无效,他院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加磁共振静脉造影(MRV)检查提示上矢状窦血栓形成,转回我院。体检:一般状态尚可,BP140/90mmHg,T3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多发性脑 头颅磁共振成像 头CT检查 服药治疗 脱水降颅压 脑脊液压力 视物模糊
下载PDF
MRI与CT在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中的效果对比
7
作者 宋丽 刘梅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4期89-91,共3页
对比MRI与CT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2年04月~2023年04月收治的80例疑似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均进行CT、MRI检查。比较二者不同时间脑梗死诊出率、脑梗死相关指标检出状况及不同部位病灶的检出状况。结果:MRI... 对比MRI与CT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2年04月~2023年04月收治的80例疑似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均进行CT、MRI检查。比较二者不同时间脑梗死诊出率、脑梗死相关指标检出状况及不同部位病灶的检出状况。结果:MRI总检出率为97.50%,明显高于CT的53.75%,72h内梗死者检出率优势更突出(P<0.05)。较CT,MRI检出病灶部位面积更大、病灶更多,检查所需时间及疾病发作到检查时间更短(P<0.05)。MRI对顶叶、额叶、颞叶、基底节区、丘脑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40.00%、61.25%、20.00%、72.50%、41.25%,明显高于CT的18.75%、31.25%、8.75%、47.50%、25.00%(P<0.05);MRI对小脑、脑室旁等脑梗死部位异常检出率与CT检查差异不大(P>0.05)。结论:MRI、CT均是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常用检查方法,较CT,MRI影像技术多发性病灶的检出率更高、检查时间更短,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多发性脑 诊断效果
下载PDF
MRI与CT影像检查在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8
作者 刘佳 王俊英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23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脑梗死采用颅脑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对120例患者分别采取MRI检查与CT检查,对比MRI与CT的诊断... 目的:探讨多发性脑梗死采用颅脑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对120例患者分别采取MRI检查与CT检查,对比MRI与CT的诊断效能。结果:与CT检查相比,MRI检查对不同直径梗死病灶的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对<24 h、24~72 h发病时间的梗死病灶的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72 h病灶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对基底节区、脑干、脑旁室、顶叶以及丘脑部位的梗死病灶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MRI、CT检查均能有效检出多发性脑梗死,但MRI检查在多发性脑梗死的早期病灶、不同直径病灶以及不同部位病灶的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MRI 颅脑CT 多发性脑 诊断
下载PDF
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耿玉娟 吴敏 +1 位作者 陈凤 曹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6期685-690,共6页
目的探讨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方法采用回归分析研究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民族、吸烟史、饮酒史、运动状况、饮食状况、家族痴呆史、家族高血压史、家族脑卒中史、家族糖... 目的探讨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方法采用回归分析研究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民族、吸烟史、饮酒史、运动状况、饮食状况、家族痴呆史、家族高血压史、家族脑卒中史、家族糖尿病史、合并心脏病、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血脂、合并糖尿病、脑梗死位置和NIHSS评分对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的影响。结果450例患者中40例(8.89%)发生血管性认知障碍。年龄、婚姻状况、运动状况、家族痴呆史、家族脑卒中史、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血脂、脑梗死位置和NIHSS评分是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婚姻状况、运动状况、家族痴呆史、家族脑卒中史、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血脂、脑梗死位置和NIHSS评分对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生有显著影响,应在临床实践中加以重视,以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腔隙性脑 血管性认知障碍 风险因素 回归分析
下载PDF
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状与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凌云 张萍淑 +3 位作者 元小冬 钱洪春 段丽琴 袁建新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4期542-547,共6页
目的:探讨多发腔隙性脑梗死(MLI)患者抑郁症状与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某院住院治疗的MLI患者277例,根据DSM-5卒中后抑郁症状的诊断标准和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为MLI抑郁症状(PSD)组和MLI... 目的:探讨多发腔隙性脑梗死(MLI)患者抑郁症状与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某院住院治疗的MLI患者277例,根据DSM-5卒中后抑郁症状的诊断标准和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为MLI抑郁症状(PSD)组和MLI无抑郁症状(NPSD)组。应用智能睡眠监测系统监测睡眠参数,评估睡眠-觉醒昼夜节律日间稳定性(IS)和昼夜变异性(IV);应用昼夜节律类型(CTI)量表评估睡眠-觉醒昼夜调节能力。比较两组基本临床特征、睡眠参数、昼夜节律指标,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MLI患者抑郁症状与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的关系。结果:(1)PSD组年龄、NIHSS评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焦虑症状及梗死病灶位于额叶、颞叶、枕叶、丘脑、脑干的比例高于NPSD组(Z=-3.322,-2.897,χ^(2)=4.737,16.184,4.925,12.710,8.974,10.598,8.334;P<0.05);(2)PSD组IS、灵活性/刚性(CTI-FR)评分低于NPSD组,IV、困倦/活力(CTI-LV)评分高于NPSD组(Z=-3.255,-2.140,-2.489,-2.010,P<0.05);(3)PSD组夜间总睡眠时间(TST)、REM时间、REM%和夜间睡眠效率(SE)均低于NPSD组(Z=-3.511,t=-4.754,-3.768,Z=-4.904,P<0.05);PSD组入睡后清醒时间(WASO)、睡眠潜伏期(SL)及浅睡眠(LST)%高于NPSD组(Z=-2.817,-2.889,t=2.222,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EM%(OR=0.910,95%CI=0.853~0.971)、夜间SE(OR=0.893,95%CI=0.821~0.972)、IS(OR=0.807,95%CI=0.662~0.984)、CTI-FR(OR=0.751,95%CI=0.588~0.958)、CTI-LV(OR=1.102,95%CI=1.012~1.200)与MLI患者抑郁症状独立相关(均P<0.05)。结论:睡眠-觉醒昼夜节律与MLI抑郁症状密切相关,REM%、夜间SE、IS、CTI-FR降低或CTI-LV增高,MLI患者发生抑郁症状的危险性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腔隙性脑 抑郁症状 睡眠 昼夜节律
下载PDF
临床规范化护理管理对改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11
作者 郑雨娴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12期281-284,共4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在临床护理期间应用规范化护理管理措施对于改善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 目的:探讨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在临床护理期间应用规范化护理管理措施对于改善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应用规范化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心理情绪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护理满意度、情绪指标评定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接受临床规范化护理管理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以有效调节患者的情绪状态,促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医护工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脑 临床规范化护理管理 预后影响
下载PDF
MR高分辨血管壁成像对椎基底动脉迂曲延长症并发后循环多发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12
作者 李月 杨在利 +1 位作者 刘兵 白子博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8期42-45,59,共5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MR)高分辨血管壁成像对椎基底动脉迂曲延长症并发后循环多发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归性分析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8例椎基底动脉迂曲延长症患者,将其中54例并发后循环多发脑... 目的:探究磁共振(MR)高分辨血管壁成像对椎基底动脉迂曲延长症并发后循环多发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归性分析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8例椎基底动脉迂曲延长症患者,将其中54例并发后循环多发脑梗死患者纳入发生组,84例未并发后循环多发脑梗死患者纳入未发生组。所有患者均采用MR高分辨血管壁成像,比较两组患者基底动脉(BA),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峰(Vs)、舒张峰流速(Vd)、平均峰(Vm)、脉动指数(PI)及血流阻力指数(RI),以及颅内责任斑块特征和椎BA分级。结果:未发生组患者BA的Vs、Vd、Vm、PI及RI指标均高于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42、4.323、7.367、4.824、2.351,P<0.05);未发生组颅内斑块狭窄程度(60.31±4.24)%。低于发生组的(73.67±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76,P<0.05)。两组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动脉重构指数以及偏心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组患者椎BA分叉高度等级和椎BA偏移度等级均低于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7、6.419,P<0.05)。结论:MR高分辨血管成像检查可清晰显示椎BA迂曲延长症患者血流速度、颅内斑块情况,并对椎BA进行分级,对预测椎BA迂曲延长症并发后循环多发脑梗死有显著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MR)高分辨血管壁成像 椎基底动脉迂曲延长症 后循环多发 诊断
下载PDF
磁共振与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
13
作者 雷小梅 陈祥格 余建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1期9-13,共5页
目的比较磁共振与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不同发病时间、不同病灶部位及不同病灶大小的检出率及诊断效能。方法选择155例疑似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检查和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以脑梗死... 目的比较磁共振与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不同发病时间、不同病灶部位及不同病灶大小的检出率及诊断效能。方法选择155例疑似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检查和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以脑梗死临床指南确诊为“金标准”,共有111例患者确诊为多发性脑梗死,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不同发病时间、不同病灶部位、不同病灶直径患者的检出情况;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病灶检出数、检出病灶直径;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磁共振检查对发病时间<6 h、6~23 h、24~71 h患者的检出率及总检出率分别为52.63%、92.59%、95.35%、88.29%,均明显高于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的15.79%、37.04%、58.14%、53.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检查对基底节、额叶、丘脑、顶叶、脑干病灶患者的检出率分别为71.17%、57.66%、43.24%、37.84%、9.91%,明显高于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的49.55%、32.43%、24.32%、20.72%、2.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检查对病灶直径<2 mm、病灶直径≥2 mm患者的检出率分别为73.33%、93.83%,均明显高于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的30.00%、61.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检查的病灶检出数为(2.90±0.42)个/人,明显多于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的(1.89±0.30)个/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检查共检出病灶322个,检出病灶直径为(7.84±1.42)mm;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共检出病灶210个,检出病灶直径为(10.66±2.06)mm,磁共振检查的检出病灶直径明显小于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检查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灵敏度为88.29%、特异度为93.18%、准确度为89.68%,明显高于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的53.15%、75.00%、59.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与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均为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重要检查方法,但磁共振检查对多发性脑梗死微小病灶、病灶定位(基底节区、额叶、丘脑、顶叶、脑干)的诊断价值更好,临床诊断效能也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脑 磁共振 计算机断层扫描 诊断效能
下载PDF
MRI与颅脑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效果及检出率分析
14
作者 于慧丽 密辉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3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MRI与颅脑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效果及检出率。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23年1月至12月,抽取50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完成MRI、颅脑CT检查,以不同发病时间检出率、检查相关指标... 目的:探讨MRI与颅脑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效果及检出率。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23年1月至12月,抽取50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完成MRI、颅脑CT检查,以不同发病时间检出率、检查相关指标、病灶部位检出情况为评价标准,对比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结果:MRI技术检出率96.00%,颅脑CT检查技术为80.00%(χ^(2)=6.0606,P<0.05);MRI技术病灶检出数、检查用时、检查费用均高于颅脑CT技术;检出最小病灶直径低于颅脑CT技术(P<0.05);参考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诊断结果,MRI技术对顶叶、基底节、小脑、丘脑、脑干病灶的检出率高于颅脑CT技术(P<0.05)。结论:相较于颅脑CT技术,MRI技术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检出率高,但更加耗时、费用更高,临床可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选择诊断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颅脑CT 老年多发性脑 诊断
下载PDF
颅脑MRI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溶栓术后预后不良的预测探讨
15
作者 余占江 石少聪 +1 位作者 谢文轲 薛朕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8期1762-1766,共5页
目的探讨颅脑磁共振成像(MRI)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MCI)溶栓术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168例老年M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溶栓术治疗,并于术前行颅脑MRI检查。随访3个月后评估预后,并将MCI患者... 目的探讨颅脑磁共振成像(MRI)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MCI)溶栓术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168例老年M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溶栓术治疗,并于术前行颅脑MRI检查。随访3个月后评估预后,并将MCI患者分为A组(预后不良)和B组(预后良好),比较两组颅脑MRI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MCI溶栓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颅脑MRI对老年MCI溶栓术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老年MCI患者中预后不良发生率为35.12%(59/168)。A组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间、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高于B组(P<0.05),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脑血容积(CBV)、脑血流量(CBF)均低于B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TP、MTT、入院时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间、CRP水平均是老年MCI溶栓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ADC、CBV、CBF是其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DC、CBV、CBF、TTP、MTT联合预测老年MCI溶栓术后预后不良的灵敏度和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4.92%、0.916,均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5),其特异度与各指标单独预测基本一致。结论颅脑MRI参数ADC、TTP、MTT、CBV、CBF均可预测老年MCI溶栓术后预后情况,但各参数联合能够进一步提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多发性脑 溶栓术 预后不良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分析MRI与颅脑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16
作者 徐强 陈柱鸿 +2 位作者 赵武 巩胜利 郭翔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9期0024-0027,共4页
探究MRI及颅脑CT对于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从武警甘肃总队医院收治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抽出7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8例患者接受MRI,将其作为研究组,38例患者接受颅脑CT检查,将其作为对照组,对两种检查手段所得出的结... 探究MRI及颅脑CT对于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从武警甘肃总队医院收治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抽出7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8例患者接受MRI,将其作为研究组,38例患者接受颅脑CT检查,将其作为对照组,对两种检查手段所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在不同梗死时间段、不同梗死部位、病灶数量、病灶大小及检查时间上进行分析得出,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颅脑CT比较,在诊断多发性脑梗死疾病中MRI的准确率更高,尤其对于一些微小病灶能够有更高的检出率,并能明确梗死的部位及程度,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脑 CT MRI 诊断
下载PDF
CT及MR在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17
作者 崔展铭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4期112-114,共3页
目的:比较CT及MR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12月栖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57例,均进行CT、MR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诊断“金标准”,对比CT、MR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检出率;比较脑梗死... 目的:比较CT及MR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12月栖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57例,均进行CT、MR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诊断“金标准”,对比CT、MR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检出率;比较脑梗死检出数量、病灶大小检出情况。结果:MR对脑室旁、颞叶以及小脑部位梗死灶检出率与CT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R对丘脑、顶叶、基底节以及额叶部位梗死灶检出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检查梗死灶检出数量(2.34±0.51)个,多于CT的(1.66±0.42)个,检出病灶大小(8.15±0.35)mm^(2)小于CT的(10.24±0.44)mm^(2)(P <0.05)。MR检查病程<24 h脑梗死检出率高于CT(P <0.05);两种方法检查病程24~72 h、> 72 h脑梗死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多发性脑梗死使用CT、MR均可准确诊断,MR比CT有优势,尤其是微小病灶、早期诊断,是更为理想的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脑 CT MR
下载PDF
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临床结果比较
18
作者 方春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032-0034,共3页
比较MRI、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这一疾病诊断中优劣。方法 随机择取120例疑似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陆续行MRI与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结果的同时,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而探讨CT、MRI对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准确率以及对病灶病位诊... 比较MRI、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这一疾病诊断中优劣。方法 随机择取120例疑似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陆续行MRI与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结果的同时,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而探讨CT、MRI对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准确率以及对病灶病位诊断的检出率。结果 MRI与CT检查,在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方面,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然而,发病时间<24h、24-72h 患者检出率方面,MRI的检查效果显著优于CT 检查(p<0.05);病灶大小、检查时间、检出时间方面,MRI检查显著低于 CT 检查(p<0.05)。结论 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MRI与CT这两种检查方法,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MRI在发病时间<24h、24-72h 患者检出率更具有优势;在检出时间、确定病灶大小方面,CT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CT 老年多发性脑 诊断 临床结果
下载PDF
对比MRI与CT对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有效性
19
作者 谢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118-121,共4页
对比磁共振成像(MRI)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中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间122例年龄在63至77岁之间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MRI和CT检查。结果 MRI在检查时间上虽长于CT,但在病灶检出数量... 对比磁共振成像(MRI)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中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间122例年龄在63至77岁之间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MRI和CT检查。结果 MRI在检查时间上虽长于CT,但在病灶检出数量和敏感性方面显著优于CT(P<0.05)。MRI的总检出率为78.69%,高于CT的66.39%,且在不同发病时间段的病灶检出率也均高于CT。此外,MRI在多个脑部位,特别是颞叶、顶叶、丘脑、脑室旁的病灶检出率高于CT(P<0.05)。在检测小病灶(<2 mm)和大病灶(≥2 mm)方面,MRI的表现也优于CT。结论 MRI和CT都是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关键技术,但MRI检查时间较长,对于紧急情况下的脑梗死患者要慎用,不过MRI相较CT有着较高的有效性和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CT 老年多发性脑 诊断
下载PDF
分析CT及MR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研究
20
作者 肖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100-0103,共4页
研究CT及MR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方法 选取本院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间收治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共88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CT诊断(对照组)和MR诊断(观察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最终诊断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诊断后... 研究CT及MR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方法 选取本院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间收治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共88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CT诊断(对照组)和MR诊断(观察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最终诊断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诊断后,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病灶数量多于对照组、检查时间长于对照组,而发病至确诊的时间则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CT影像检查,MR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具有更高的检出率,且能够检查出的病灶数量更多。同时,MR检查还能够缩短发病至确诊的时间,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影像检查 MR检查 老年多发性脑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