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肌炎并发多器官瘤1例报告(附治疗与护理体会)
1
作者 池静江 《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7年第2期306-307,共2页
皮肌炎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据报告约5%~34%患者并发恶性肿瘤,40岁以上患者52%并发恶性肿瘤。在皮肌炎发生之前,同时或后,相继发生多脏器肿瘤者,实属少见。1994年5月13日我院收治1例先后并发乳腺癌、胃癌、肝癌的皮肌炎患者,自入院至同... 皮肌炎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据报告约5%~34%患者并发恶性肿瘤,40岁以上患者52%并发恶性肿瘤。在皮肌炎发生之前,同时或后,相继发生多脏器肿瘤者,实属少见。1994年5月13日我院收治1例先后并发乳腺癌、胃癌、肝癌的皮肌炎患者,自入院至同年10月8日出院共住院148天。此间经治疗皮肌炎症状基本控制,右乳腺癌行根治术,经化疗后病情稳定,伤口愈合良好,患者全身情况亦可,征得家属及本人同意出院同家休养,胃癌以中药治疗为主,病情稳定,发展缓慢。一年后(1995年10月),患者诉肝区疼痛、隐痛,并伴恶心呕吐,来院作CT检查,诊断为散在性肝占位,已无法手术治疗,于1996年2月病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并发症 多器官瘤 护理 治疗
下载PDF
多器官黏膜相关淋巴瘤常累及肠
2
作者 张辰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6期358-358,共1页
关键词 多器官黏膜相关淋巴 治疗 侵袭
下载PDF
多器官炎性假瘤32例临床病理分析
3
作者 舒筱灿 谭常兰 《怀化医专学报》 2003年第1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炎性假瘤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的特点,降低误诊率,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炎性假瘤32例的病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本病可发生于多器官,但以肺及肠道多见。病理上多为一种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的肿块。组织... 目的:探讨炎性假瘤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的特点,降低误诊率,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炎性假瘤32例的病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本病可发生于多器官,但以肺及肠道多见。病理上多为一种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的肿块。组织学检查可分为五型。术前仅6例诊断为炎性假瘤,诊断符合率18.8%。32例均采取手术治疗。随访者反无复发。结论:炎性假瘤为瘤样增生性肿块,预后良好。掌握其临床和病理形态学特点,有助于做出正确的诊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炎性假 组织学检查 手术治疗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多器官发生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幼玉 史连国 潘冰川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1年第7期567-571,共5页
目的探讨多器官发生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并分析1例多器官发生EH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33岁,临床症状主要为腰背疼痛,PET-CT示肝右叶不规则低密... 目的探讨多器官发生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并分析1例多器官发生EH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33岁,临床症状主要为腰背疼痛,PET-CT示肝右叶不规则低密度高代谢灶,全身骨多发高代谢溶骨性病灶;肝脏及骨镜下示上皮样肿瘤细胞排列成单个散在细胞、条索状、小巢状,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性,胞内可见空泡状,其内可见红细胞,核大深染,核型不规则,间质纤维组织增生伴黏液样变。免疫组化:瘤细胞CD31、CD34、FLi-1、ERG、F8、vimentin均(+),CKpan,EMA,TFE3均(-)。结论 EHE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血管源性肿瘤,好发于软组织,部分发生实质脏器,如肺、肝、骨、大脑等,极少数患者可为多脏器同时累及,同时发生于肝脏及骨时,应注意与转移性癌、肝癌伴多发骨转移、上皮样血管肉瘤、上皮样肉瘤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发生的上皮样血管内皮 肝脏 临床病理学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多器官海绵状血管瘤1例
5
作者 宋戈峰 《罕少疾病杂志》 2003年第5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多器官海绵状血管 病理检查 脾脏海绵状血管破裂 并发症 出血性休克 肾脏海绵状血管
下载PDF
种痘性T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
6
作者 刘立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0期101-101,103,共2页
种痘性T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是一种慢性EB病毒相关淋巴增生性疾病。该病表现有反复的丘疹、水疱、溃疡,逐渐结痂,皮损愈合后遗留种痘样瘢痕,发热、体重减轻、肝脾增大、全身淋巴结增大、贫血等。本案死者心、肺、肝、脾、肾等多脏器核大... 种痘性T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是一种慢性EB病毒相关淋巴增生性疾病。该病表现有反复的丘疹、水疱、溃疡,逐渐结痂,皮损愈合后遗留种痘样瘢痕,发热、体重减轻、肝脾增大、全身淋巴结增大、贫血等。本案死者心、肺、肝、脾、肾等多脏器核大、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少见的多形态不典型淋巴样细胞聚集浸润,系统病理较小见,笔者根据发医病理检验结果,对本案的死亡原因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种痘性T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 病毒性肺炎 多器官瘤细胞浸润 肝、脾肿大 多器官功能衰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