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FABP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危险分析
1
作者 陈东运 彭跃华 +1 位作者 贾百全 王云芝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200-201,共2页
目的:对比研究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传统预测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预测价值。方法:AMI患者于发作12h内入院者75例入选研究组。采用双抗体两步夹心ELISA法定量测量血清H-FABP;采用Cox比例风险模... 目的:对比研究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传统预测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预测价值。方法:AMI患者于发作12h内入院者75例入选研究组。采用双抗体两步夹心ELISA法定量测量血清H-FABP;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the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Cox模型)对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阳性和传统预测指标进行多因素危险分析,并计算各危险因素对AMI患者近期(30d)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相对危险度。结果:H-FABP阳性者心血管事件的相对危险度为7.264(95%CI1.246-32.517),P=0.021,远高于其他传统预测指标。结论:H-FABP阳性是AMI短期内心血管危险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比传统指标更具预测价值;对高危AMI患者接受适当的治疗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FABP AMI 多因素危险分析 COX比例风险模型 相对危险
下载PDF
海口市城中村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土保 夏真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6245-6247,共3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海口市城中村老年居民进行T2DM的病例对照研究,包括1 375例患者和1 362例对照,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和问卷调查。结果与T2DM发病有关的保护因素包括体力活动强度...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海口市城中村老年居民进行T2DM的病例对照研究,包括1 375例患者和1 362例对照,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和问卷调查。结果与T2DM发病有关的保护因素包括体力活动强度(单因素Logistic回归OR=0.65,P=0.0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OR=0.89,P=0.006)、睡眠时间(OR=0.50,P=0.006);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家族史、高脂饮食、高热量饮食、吸烟、饮酒、平时紧张和激动程度、超重、向心性肥胖、全身性肥胖、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压等,均OR>1,P<0.05。结论 T2DM发病危险因素广泛,是遗传、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危险因素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近期危险预测 被引量:6
3
作者 陈东运 彭跃华 朱继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7期2997-2998,共2页
目的:对比研究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传统预测指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预测价值。方法:ACS患者于发作12h内入院者152例入选研究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7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77例。采用双抗体两步夹心ELIS... 目的:对比研究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传统预测指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预测价值。方法:ACS患者于发作12h内入院者152例入选研究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7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77例。采用双抗体两步夹心ELISA法定量测量待测血清H-FABP;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the Cox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Cox模型)对H-FABP和传统预测指标(年龄;性别;收缩压高于140mmHg;有无糖尿病史;既往有无心肌梗死病史;Killip分级>Ⅱ与否;ST段抬高与否;吸烟)进行多因素危险分析,并计算各危险因素对ACS患者近期(30d)发生心血管事件(心源性猝死、再发ACS、充血性心衰)的相对危险度。结果:H-FABP阳性者心血管事件的相对危险度为6.186(95%CI1.246~30.717),P值为0.026,远高于其他传统预测指标。结论:H-FABP阳性是ACS短期内心血管危险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比传统指标更具预测价值,对高危ACS患者接受适当的治疗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急性冠脉综合征 多因素危险分析 COX比例风险模型
下载PDF
脑卒中危险因素及颈动脉超声在颈动脉狭窄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4
作者 魏琼娥 熊苑淇 +1 位作者 徐蕊 丁雅欣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2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危险因素及颈动脉超声在颈动脉狭窄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教职工300例,均行体格检查及问卷调查,对不同年龄段的颈动脉超声进行分析及脑卒中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60岁及60岁以上... 目的:探讨脑卒中危险因素及颈动脉超声在颈动脉狭窄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教职工300例,均行体格检查及问卷调查,对不同年龄段的颈动脉超声进行分析及脑卒中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60岁及60岁以上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发生率高于27~6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体重及运动量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体重、运动量均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应针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干预,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同时,应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实现早发现脑卒中前期者,进而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并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 颈动脉超声 颈动脉狭窄筛查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陈黛琪 张铭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5年第4期243-245,共3页
目的探讨导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患者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1-2013年收治的421例经头颅CT检查和/或腰穿确诊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观察并记录患者每天的病情变... 目的探讨导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患者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1-2013年收治的421例经头颅CT检查和/或腰穿确诊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观察并记录患者每天的病情变化、年龄、性别、出血次数、血压、动脉瘤部位、动脉瘤大小、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及患者症状性血管痉挛的发生情况。对所有患者症状性血管痉挛的发生情况按年龄、性别、出血次数、血压、动脉瘤部位、动脉瘤大小,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等进行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FisherⅢ级者与工~Ⅱ级者相比症状性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较高(P〈0.05)、入院时临床状态不良组症状性血管痉挛发生率与良好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反复SAH发作组症状性血管痉挛发生率与单次SAH发作者相比明显较高(P〈0.05);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患者、不同动脉瘤治疗方式组(手术夹闭或栓塞)患者症状性血管痉挛发生率的差异均不明显(P均〉0.05)。结论可根据蛛网膜下腔积血量、入院时临床状态和SAH发生次数预测症状性血管痉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症状性脑血管痉挛 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