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多基因型种群品种在云南不同稻区的抗病丰产性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何平 杨阳 +7 位作者 陈俊丞 陈龙 徐文博 刘斌 郭炜 王红崧 韩光煜 王云月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45-754,共10页
【目的】评价水稻多基因型种群品种在云南不同稻区的抗病性和丰产性,为水稻多基因型种群品种在云南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3个水稻多基因型种群品种(多集新6号、南八糯和尤群1号)在云南4个不同生态稻区(德宏、文山、红河... 【目的】评价水稻多基因型种群品种在云南不同稻区的抗病性和丰产性,为水稻多基因型种群品种在云南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3个水稻多基因型种群品种(多集新6号、南八糯和尤群1号)在云南4个不同生态稻区(德宏、文山、红河和楚雄)开展田间抗病和稳产试验,以云南主栽优质高产品种红优7号为对照;选用3个水稻多基因型种群品种(多集新6号、南八糯和尤群1号)和4个云南主栽水稻品种(红优7号、宜香优2115、云粳29号和凤稻23)进行室内抗瘟性评价及抗瘟基因型鉴定,以丽江新团黑谷为感病对照。【结果】田间病害调查结果表明,南八糯在文山稻区、尤群1号在德宏稻区、多集新6号在文山稻区的穗颈瘟病情指数分别为5.73、9.80和8.33,均为中等发生,在其余稻区均为轻发生或不发生;尤群1号和多集新6号在楚雄稻区的稻曲病病情指数分别为10.21和10.60,为偏重发生,在文山稻区的白叶枯病情指数分别为7.20和5.52,为中等发生,在其他稻区均为轻发生或不发生。农艺性状调查结果表明,3个水稻多基因型种群品种的全生育期为137~178 d;株高变异系数(3.10%~6.91%)较低,群体整齐度较好。产量测定结果表明,多基因种群品种在红河(籼粳混栽区)和德宏(籼稻区)的产量高于或显著(P<0.05)高于文山(籼稻区)和楚雄(粳稻区);与对照品种相比,多基因型种群品种的产量高于对照或与对照相当。室内抗瘟性评价及抗瘟基因型鉴定结果表明,多基因型种群品种与云南主栽品种相比含有较多的主效抗性基因。【结论】水稻多基因型种群品种对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稻曲病的抗性较好,农艺性状一致,具有一定的丰产潜力,在云南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多基因种群品种 抗病性 适应性 产量 云南
下载PDF
水稻多基因型种群品种田间抗病丰产试验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能 张露元 +4 位作者 范金娇 刘斌 余选礼 李晓方 王云月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03-1008,共6页
【目的】评价水稻多基因型种群品种在云南省德宏地区的适应性、抗病性和丰产性,为水稻多基因型种群品种在云南的推广应用和丰富云南农田农业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年用尤群6号、南八糯、多集新15号、多集新16号、广多18... 【目的】评价水稻多基因型种群品种在云南省德宏地区的适应性、抗病性和丰产性,为水稻多基因型种群品种在云南的推广应用和丰富云南农田农业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年用尤群6号、南八糯、多集新15号、多集新16号、广多18号和广尤1号共6个水稻多基因型种群品种,以单一基因型优质高产籼稻品种红优7号为对照,在云南省籼稻区德宏州芒市开展田间品种比较试验,通过生育期、抗病性、农艺性状、产量等指标对参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多基因型种群品种的田间稻瘟病病情指数为0.41~2.49,属于轻发生和偏轻发生;稻曲病病情指数为3.23~7.62,属于偏轻发生;田间未发生白叶枯病。品种群体内株高变异系数较小,介于3.25~4.56,农艺性状一致。参试品种产量为9459.0~10960.5 kg/ha,显著高于对照品种(P<0.05)。【结论】供试6个水稻多基因型种群品种在云南籼稻区德宏田间整齐度好,农艺性状稳定,适应性强,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性、丰产性和稳定性,适宜在云南德宏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多基因种群品种 遗传多样性 抗病性 丰产性 云南德宏
下载PDF
水稻多基因型种群品种不同生态稻区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能 张露元 +1 位作者 李晓方 王云月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8期1-8,共8页
旨在探究水稻多基因型种群品种在不同生态稻区的适应性和稳定性,为多基因型种群品种的推广提供依据。选用参试品种‘尤群6号’、‘南八糯’和对照品种‘红优7号’开展田间试验,通过抗病性、农艺性状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 旨在探究水稻多基因型种群品种在不同生态稻区的适应性和稳定性,为多基因型种群品种的推广提供依据。选用参试品种‘尤群6号’、‘南八糯’和对照品种‘红优7号’开展田间试验,通过抗病性、农艺性状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尤群6号’(0.40~0.95 kg/m^2)和‘南八糯’(0.81~1.04 kg/m^2)在4个稻区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尤群6号’在文山地区表现除外);田间发病总体较轻,个别品种在局部试验点表现有差异,‘尤群6号’在文山稻瘟病发生(DI=48.66)和粳稻区楚雄稻曲病发生相对较重,仍需继续种植综合观察;品种生育期随试验点海拔的升高而缩短,株高随月平均气温升高而增高,品种内株高变异系数介于1.97~6.13之间。研究表明参试品种在籼粳混栽区红河表现最佳,籼稻区德宏表现较好,在文山、楚雄田间表现有待继续评价;总体上,表现出较好适应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基因种群品种 遗传多样性 生态稻区 适应性 稳定性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MAGIC群体构建及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潜力 被引量:2
4
作者 赵福永 赵恒 +1 位作者 王晓玲 李晓方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5-151,共7页
多亲本高级世代互交(multi-parent advanced generation inter-cross,MAGIC)群体是一类新型的遗传作图和育种群体。为探讨MAGIC群体在油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潜力,采用8亲本互交技术构建了一个含680个株系的甘蓝型油菜MAGIC群体,并应用单... 多亲本高级世代互交(multi-parent advanced generation inter-cross,MAGIC)群体是一类新型的遗传作图和育种群体。为探讨MAGIC群体在油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潜力,采用8亲本互交技术构建了一个含680个株系的甘蓝型油菜MAGIC群体,并应用单粒传法对群体材料进行连续套袋自交繁殖。在F_3,根据抗病表现、增产潜力及株型从中优选了204个株系构建了选种基础群体;在F_6,对各株系及其亲本的株高、一次分枝数、主花序有效长度、主花序有效角果数、角果长度、每角粒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观测和比较。结果表明,群体中的主要农艺性状变异均符合正态分布,且一次分枝数、主花序有效长度、角果长度、每角粒数和千粒重5个性状相对亲本群体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是一个优良品系选育的理想群体。通过2年3试点的测产试验和生态适应性观测,共从该群体中选出了9个菌核病抗性较好、增产优势明显的优良株系,为组建甘蓝型油菜多基因型种群品种提供了组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MAGIC群体 单粒传法 多基因种群品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