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多声音乐思维的培养
1
作者 崔晶晶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2-17,共6页
音乐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多声音乐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方向,通过让学生进行多声部视唱练耳强化训练、钢琴的弹奏练习以及合唱的声部训练等教学手段,促使其更好的感受、领会与呈现音乐,进而在一... 音乐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多声音乐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方向,通过让学生进行多声部视唱练耳强化训练、钢琴的弹奏练习以及合唱的声部训练等教学手段,促使其更好的感受、领会与呈现音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学生的宏观音乐审美能力。本文对多声音乐思维的建立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学生的现状及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就多声音乐思维的培养策略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 多声音乐思维 培养
下载PDF
从和声音程之“和”看早期多声音乐纵向结构力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明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42,50,共7页
"和"是一种多声共鸣的声学现象。和声音程鸣响时所发出的"和"声虽不完全是作曲技术理论中的"和声"概念,但却是该领域的重要物理素材。最早提出纵向协和音程与奥尔加农的是胡克巴尔德(Hucbald,840-930)。... "和"是一种多声共鸣的声学现象。和声音程鸣响时所发出的"和"声虽不完全是作曲技术理论中的"和声"概念,但却是该领域的重要物理素材。最早提出纵向协和音程与奥尔加农的是胡克巴尔德(Hucbald,840-930)。早期多声音乐最朴素的出发点是为了使圣咏变得丰满。随着多声音乐的发展,声部间的结构从音程进行到了更高一级形式的和弦。而当和弦从纵向的"和"声进一步发展到对横向连贯的音响提出要求时,多声音乐便随着对位法的出现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程 “和” 多声音乐 音程和 协和度
下载PDF
中国多声部民歌与欧洲早期多声音乐形态之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郝瑾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2-125,共4页
多声部音乐是一种世界性的音乐文化现象,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古老文化的遗存。本文从中国多声民歌与欧洲早期(奥尔加农)多声音乐客体形态之比较,存在着诸多共同特性,笔者试图从中西多声音乐的不同文化背景视野的角度加以探讨中西多... 多声部音乐是一种世界性的音乐文化现象,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古老文化的遗存。本文从中国多声民歌与欧洲早期(奥尔加农)多声音乐客体形态之比较,存在着诸多共同特性,笔者试图从中西多声音乐的不同文化背景视野的角度加以探讨中西多声音乐发展历程中的个性特征和共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多声民歌 欧洲早期多声音乐 音乐形态比较 个性特征 共性特征
下载PDF
多声音乐思维在音乐教学中的训练与养成 被引量:2
4
作者 郑晓晴 《科教文汇》 2015年第20期69-70,共2页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多声音乐思维的形成对于建立学生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学习能力、音乐审美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多声音乐思维的训练与养成是音乐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就像乐器学习一样应该从小做起,建立良好的训练体系,通过多种音乐...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多声音乐思维的形成对于建立学生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学习能力、音乐审美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多声音乐思维的训练与养成是音乐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就像乐器学习一样应该从小做起,建立良好的训练体系,通过多种音乐途径进行多声音乐思维的养成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声音乐思维 音乐教学 训练与养成
下载PDF
从协和与不协和关系看巴罗克时期多声音乐审美指向
5
作者 张楠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5-99,共5页
和声理论与创作实践中协和与不协和的关系问题,涉及到和声风格、音乐风格,也折射出人们审美心理的历史嬗变。巴罗克时期随着协和音程观念上升为和弦观念,主调写法与复调写法逐渐分离又高度融合在一起。协和与不协和的动态关系开始反映... 和声理论与创作实践中协和与不协和的关系问题,涉及到和声风格、音乐风格,也折射出人们审美心理的历史嬗变。巴罗克时期随着协和音程观念上升为和弦观念,主调写法与复调写法逐渐分离又高度融合在一起。协和与不协和的动态关系开始反映出人们审美心理上的感性与理性的冲突、宗教与世俗的冲突以及相互间戏剧性的矛盾融合。体现上帝美的和谐,很大程度上已是左右巴罗克时期音乐风格又反映这一时期人们审美趣味的大小调功能和声语汇中的三和弦;尤其是主三和弦,其本身体现出音乐的完美终结与"三位一体"上帝的永恒。这种和声审美的理性自觉与情感的夸张和上帝之美达到了一种新的对立与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罗克 多声音乐 协和与不协和 审美意蕴
下载PDF
从协和与不协和关系看文艺复兴时期多声音乐审美指向
6
作者 张楠 《音乐探索》 CSSCI 2012年第1期100-104,共5页
和声理论与创作实践中的协和与不协和的关系问题,涉及到和声风格、音乐风格,也折射出人们审美心理的历史嬗变。多声音乐对具有时代特色的歌词内涵揭示的强烈意愿,影响着人们的情感及审美心理趋向。
关键词 文艺复兴 多声音乐 协和与不协和 审美意蕴
下载PDF
数的和谐审美观对奥伽农多声音乐的影响
7
作者 温辉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36-237,共2页
本文以奥伽农多声音乐与数的和谐审美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二者进行分析与研究,阐述了数的和谐审美观对奥伽农多声音乐的影响,希望以此能对说明形成奥伽农多声音乐特点的原因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数的和谐 审美观 奥伽农 多声音乐
下载PDF
多声音乐听觉培养之我见
8
作者 李玲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5年第8期69-70,共2页
良好的音乐听觉是进行各种音乐活动的前提,而多声音乐听觉则是音乐听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多声音乐听觉的有效途径在于:重视多声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先横后纵,以横带纵展开和声音程的训练;和弦的构唱与听辨也应采取先横后纵、纵... 良好的音乐听觉是进行各种音乐活动的前提,而多声音乐听觉则是音乐听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多声音乐听觉的有效途径在于:重视多声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先横后纵,以横带纵展开和声音程的训练;和弦的构唱与听辨也应采取先横后纵、纵横结合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声部旋律的听写练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声音乐 构唱 听辨 音高 音乐理论知识 听觉能力 分解和弦 音程 主调音乐
下载PDF
高度的艺术潜力——论中国民间多声音乐 被引量:1
9
作者 Ф.阿尔扎曼诺夫 罗秉康 高燕生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1988年第1期51-55,共5页
在欧洲、中国、日本和苏联音乐学文献中,对中国民间音乐和古代传统音乐中的多声部问题,或是持否定态度,或是乾脆模棱两可。然而,经过多年深入细致地了解,对出版物和对民间音乐实际考察所录制的中国音乐艺术的大量磁带的研究,解译数字记... 在欧洲、中国、日本和苏联音乐学文献中,对中国民间音乐和古代传统音乐中的多声部问题,或是持否定态度,或是乾脆模棱两可。然而,经过多年深入细致地了解,对出版物和对民间音乐实际考察所录制的中国音乐艺术的大量磁带的研究,解译数字记谱法,使本文作者坚信,中国存在着多种支声体的多声音乐,它们往往为模仿和固定低音形式,其中有些在欧洲传统中是不常见的。据我们所知,所有这些形式,在中国现代专业作曲家的作品中还远未被应用。因此,对它们的探讨和研究,不单纯具有学术性,而且还有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声音乐 民间音乐 中国民间 复调 多声 固定低音 少数民族 旋律线条 中国现代 节奏型
下载PDF
欧洲早期多声音乐中的和声观念与形态(上) 被引量:3
10
作者 戴定澄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60-69,共10页
本文为《欧洲9~16世纪多声音乐中的和声观念与形态》系列论文首篇的缩略稿.对自公元850~互300年间多声音乐的产生及其在理论与应用上的发展、演变进行介绍、分析和探讨。从“奥伽农时期多声音乐的特征”、“奥伽农时期的音程性和声... 本文为《欧洲9~16世纪多声音乐中的和声观念与形态》系列论文首篇的缩略稿.对自公元850~互300年间多声音乐的产生及其在理论与应用上的发展、演变进行介绍、分析和探讨。从“奥伽农时期多声音乐的特征”、“奥伽农时期的音程性和声观念与形态”及“理论与应用在多声音乐形成中的作用”等三个方面提出总结性的观点和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多声音乐 奥伽农 迪斯康特 康都克图 经文歌 音乐理论 音程性和
下载PDF
越系多声音乐之文化背景及其亚文化因素(一) 被引量:5
11
作者 冯明洋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1-6,共6页
文章以分析心理学方法和文化学方法,对岭南土著之越系各族多声音乐进行逆向考察,指出原始图腾崇拜之集群歌舞、婚制变革之群唱运动、歌唱人生与爱情之并唱或重唱等,形成其多声音乐发生、发展、发扬之独特规律。同时指出,共同地域中... 文章以分析心理学方法和文化学方法,对岭南土著之越系各族多声音乐进行逆向考察,指出原始图腾崇拜之集群歌舞、婚制变革之群唱运动、歌唱人生与爱情之并唱或重唱等,形成其多声音乐发生、发展、发扬之独特规律。同时指出,共同地域中的分层分治、共同语言中的方言土语、共同地域与共同语言之群体中围绕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等形成的亚文化因素,也不可忽视。因此,我们在积极借鉴人类文化成果和西方多声音乐技术理论的同时,必须认真从各地民间多声音乐中总结出符合中国文化传统的多声音乐技术理论,以促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多声音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越文化 文化背景 民间多声音乐 岭南地区
下载PDF
从《思春》《道情》看吴伯超的多声音乐民族化探索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金城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05-107,共3页
作为中国专业音乐教育先驱的吴伯超,由于历史原因,其作品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从作曲技法的角度去分析他的文章就更少。选取作曲家吴伯超学成回国初期进行和声民族化探索的两首钢琴小品作为研究对象,力图一窥作曲家高超的和声技法... 作为中国专业音乐教育先驱的吴伯超,由于历史原因,其作品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从作曲技法的角度去分析他的文章就更少。选取作曲家吴伯超学成回国初期进行和声民族化探索的两首钢琴小品作为研究对象,力图一窥作曲家高超的和声技法。并结合与同时代和声手法民族性探索的对比,还原吴伯超所作的《国乐和声法之研究》在历史上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伯超 《思春》 《道情》 多声音乐 民族化
下载PDF
论柯达伊的多声音乐教育思想 被引量:3
13
作者 段晓静 高萍萍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2年第1期60-62,共3页
关键词 柯达伊 多声音乐教育 教育思想 教育改革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岭南土著多声音乐形态及其民间口头理论解读(下) 被引量:1
14
作者 冯明洋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34-46,共13页
四 "高音"的"跟"法,可解读为跟腔法、分声法、分层法等."低音是腔口,高音跟着走."这是个辩证原则.一方面,低音腔口的构成形态及其在"双声"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肯定的;另一方面,高音声部的"... 四 "高音"的"跟"法,可解读为跟腔法、分声法、分层法等."低音是腔口,高音跟着走."这是个辩证原则.一方面,低音腔口的构成形态及其在"双声"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肯定的;另一方面,高音声部的"跟"也并非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的.老歌手们常说,唱"双声"歌好比种玉米,腔口是母本,还得父本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地区 土著 多声音乐形态 民间口头理论 跟腔法 分层法 衬腔体 和腔体 仿腔体
下载PDF
岭南土著多声音乐形态及其民间口头理论解读(上)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明洋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20-29,共10页
中国多声部民歌,大多流布于五岭之南。这里原为古代越人住地,其中西越(西瓯)一支聚居岭西,这就是今人所称壮语北部方言区的地方,至今盛传不衰的北路“双声”歌,是岭南文化最古老最本色的有声载体。这里的歌手,唱歌、传歌、编歌、用歌,... 中国多声部民歌,大多流布于五岭之南。这里原为古代越人住地,其中西越(西瓯)一支聚居岭西,这就是今人所称壮语北部方言区的地方,至今盛传不衰的北路“双声”歌,是岭南文化最古老最本色的有声载体。这里的歌手,唱歌、传歌、编歌、用歌,乃至对歌的称谓、腔调的命名等,都有自己传统的谚语、口诀、行内话,约定俗成为民间口头理论,世代相传。解读这些理论,并用以解读其多声音乐形态,对于发掘和创造中国特色多声音乐,很有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通过本文,也兼为民歌研究提供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岭南土著居民 民间口头理论 腔口 多声音乐形态 多声部民歌 音列 韵格 音阶 调式
下载PDF
蒙古族民歌的多声音乐形态──“安代”民歌中的呼应手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潮鲁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75-78,共4页
蒙古族民歌的多声音乐形态──“安代”民歌中的呼应手法潮鲁(内蒙古师大音乐系)“安代”是流传在科尔沁草原上的蒙古族民间歌舞。“安代”的形成同蒙古族萨满教中“博曲”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是驱鬼治病的用途,还是民间活动的形式... 蒙古族民歌的多声音乐形态──“安代”民歌中的呼应手法潮鲁(内蒙古师大音乐系)“安代”是流传在科尔沁草原上的蒙古族民间歌舞。“安代”的形成同蒙古族萨满教中“博曲”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是驱鬼治病的用途,还是民间活动的形式,都有很多近似之处。“安代”在长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声音乐 蒙古族民歌 安代 固定音型 三音列 音乐出版 音乐材料 定音调 手法
下载PDF
欧洲早期多声音乐的世俗化进程及其表现
17
作者 王龙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5-22,共8页
从世界上最早的多声音乐形式——奥伽农(Organum)在欧洲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为音乐世俗化埋下了种子。起初,顽固的天主教会还企图使用种种手段压制束缚多声音乐的世俗化,但无论教会的势力有多庞大,在历史发展的洪流前都会显得有些力不从... 从世界上最早的多声音乐形式——奥伽农(Organum)在欧洲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为音乐世俗化埋下了种子。起初,顽固的天主教会还企图使用种种手段压制束缚多声音乐的世俗化,但无论教会的势力有多庞大,在历史发展的洪流前都会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在这将近七个半世纪(公元850-1600)的发展历程中,欧洲早期多声音乐逐步挣脱了宗教神学思想的枷锁,呈现出日益世俗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世纪 新艺术时期 文艺复兴 多声音乐 世俗化
下载PDF
多声音乐思维创作与表演的二度演绎之我见
18
作者 徐彩云 《艺术科技》 2013年第5期390-390,共1页
二段演绎是将没有灵魂的写在曲谱上的音符,注入生命和活力,将它们的灵魂恢复起来。多声音乐思维在中国音乐的表现形式上大多学习西方的复调创作手法,再结合我们的民族特色和调式,转换成具有中国味道的音乐作品。表演是对多声音乐思维创... 二段演绎是将没有灵魂的写在曲谱上的音符,注入生命和活力,将它们的灵魂恢复起来。多声音乐思维在中国音乐的表现形式上大多学习西方的复调创作手法,再结合我们的民族特色和调式,转换成具有中国味道的音乐作品。表演是对多声音乐思维创作的演绎过程,也是一个二度创作的过程,在一度创作的基础上,融入感情和富有创造力的行为,成功表现多声音乐思维创作作品中的生命和光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演 二度创作 演绎 多声音乐思维创作
下载PDF
从复调音乐看和声学在多声音乐中的重要性
19
作者 肖峻峰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64-66,共3页
复调音乐是多声音乐结构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它体现着极为周密的逻辑思维和极高的技术手段而成为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
关键词 多声音乐 复调音乐 音乐结构
下载PDF
以民歌为素材培养小学生多声音乐思维的实践与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洁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2年第7期74-75,共2页
民歌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双减”视域下,基于音乐核心素养视角,审视当下小学民歌教学,单声部旋律的民歌教学已无法满足学生的演唱需求。基于此,笔者尝试以教材中的民歌... 民歌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双减”视域下,基于音乐核心素养视角,审视当下小学民歌教学,单声部旋律的民歌教学已无法满足学生的演唱需求。基于此,笔者尝试以教材中的民歌为素材,在遵循民歌原始基调的基础上融入多声音乐思维,通过研究中国传统民歌与西方多声音乐作品的“融合要素”,实施有效教学策略,开展相关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歌的兴趣,培养学生多声音乐思维和团体合作意识,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歌 素材 多声音乐思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