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2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身多处骨折合并创伤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及体会 被引量:3
1
作者 洪慧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2期210-212,共3页
目的:总结全身多处骨折合并创伤性精神障碍患者术前及术后的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1年4月,本院收治的15例全身多处骨折伴创伤性精神障碍患者,其中男11例,女4例,针对患者精神症状的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目的:总结全身多处骨折合并创伤性精神障碍患者术前及术后的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1年4月,本院收治的15例全身多处骨折伴创伤性精神障碍患者,其中男11例,女4例,针对患者精神症状的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经过正确的手术治疗、心理护理及围手术期护理,术后恢复顺利,精神症状均恢复正常,康复出院。结论:全身多处骨折合并创伤性精神障碍患者治愈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今后在社会上的生存质量及生活质量,加强创伤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护理、安全护理对患者早日康复,回归社会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多处骨折 创伤性精神障碍 临床护理
下载PDF
sCD14、Ang2、CRP与急诊创伤骨折伴多发伤患者病情转归关系探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耿欣 姚立军 +3 位作者 魏立友 李春江 吴春云 张艳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90-294,318,共6页
目的 探讨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oluble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14,sCD14)、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 2,Ang2)、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与急诊创伤骨折伴多发伤患者病情转归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选取创伤... 目的 探讨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oluble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14,sCD14)、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 2,Ang2)、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与急诊创伤骨折伴多发伤患者病情转归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选取创伤骨折伴多发伤患者324例,根据患者出院时病情转归情况分为良好组(275例)、不良组(49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sCD14、Ang2、CRP水平,应用Pearson分析sCD14、Ang2、CRP与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 ISS)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急诊创伤骨折伴多发伤患者病情转归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分析sCD14、Ang2、CRP对病情转归预测价值。结果 不良组ISS评分高于良好组(P<0.05);不良组sCD14、Ang2、CRP高于良好组(P<0.05);sCD14(r=0.785)、Ang2(r=0.778)、CRP(r=0.842)与ISS评分呈正相关(P<0.05);sCD14、Ang2、CRP均是预后相关独立危险因素(P<0.05);sCD14、Ang2、CRP预测病情转归的ROC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依次为0.813、0.757、0.749;挑选出预测敏感度最高(sCD14)、特异度最高(Ang2)的两个指标进行sCD14+Ang2的联合ROC分析显示,两者联合预测病情转归的AUC为0.935,大于任一单一指标(P<0.05)。结论 sCD14、Ang2、CRP与急诊创伤骨折伴多发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病情转归有关,均可作为预测病情转归的标志物,但联合检测sCD14、Ang2能提高预测可靠性,为临床诊疗及护理提供更准确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多处 创伤和损伤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
下载PDF
多处创伤伴多处骨折的急救护理 被引量:8
3
作者 黄花新 李美杏 《广西医学》 CAS 2006年第11期1841-1842,共2页
关键词 多处骨折 多处创伤 急救护理 交通运输业 抢救与护理 常见疾病 病情变化 抢救生命
下载PDF
多发性创伤伴肾损伤患者的处理(附88例报告) 被引量:2
4
作者 程世平 刘维如 +3 位作者 贾全安 高志强 刘维和 蔡宏俊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2年第1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多处创伤 肾损伤 手术
下载PDF
52例严重多处创伤的急救护理
5
作者 邓宴华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51-152,共2页
严重多处创伤为急诊科常见疾病。多处创伤是指单一致伤因素造成的2个或2个以上部位的损伤,其伤情复杂,病势凶险,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急诊治疗护理较为棘手。早期、迅速有效地采取救护措施是挽救病人生命的关键。我科自2000年1月-200... 严重多处创伤为急诊科常见疾病。多处创伤是指单一致伤因素造成的2个或2个以上部位的损伤,其伤情复杂,病势凶险,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急诊治疗护理较为棘手。早期、迅速有效地采取救护措施是挽救病人生命的关键。我科自2000年1月-2005年2月共收治52例严重多处创伤患者。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多处创伤 急诊 护理
下载PDF
不同创伤严重程度的多发伤患者血清心肌酶谱指标水平变化及对MODS中心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冯玉平 吴得安 +3 位作者 何振东 马春芳 庞增林 张乐乐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417-422,449,共7页
目的 探讨不同创伤严重程度的多发伤患者血清心肌酶谱指标[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 目的 探讨不同创伤严重程度的多发伤患者血清心肌酶谱指标[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水平变化及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中心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多发伤患者67例,根据多发伤患者入院创伤危重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标准将其分为轻度多发伤组(20例)、中度多发伤组(26例)及重度多发伤组(21例);并根据MODS标准,将其分为MODS组及非MODS组。比较创伤后第1、2、3天重度多发伤组、中度多发伤组及轻度多发伤组LDH、AST、CK-MB、CK水平。比较创伤后第1、2、3天MODS组及非MODS组LDH、AST、CK-MB、CK水平比较。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LDH、AST、CK-MB、CK与多发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多发伤患者合并胸腹部位、多发伤患者伴MODS中的心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LDH、AST、CK-MB、CK对多发伤患者伴MODS中的心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结果 重度多发伤组APACHEⅡ评分、MODS例数及MODS评分高于中度多发伤组及轻度多发伤组,中度多发伤组APACHEⅡ评分、MODS例数及MODS评分高于轻度多发伤组(P<0.05)。创伤后第1天、第2天、第3天,重度多发伤组、中度多发伤组、轻度多发伤组LDH、AST、CK-MB、CK水平均呈逐渐降低趋势,重度多发伤组LDH、AST、CK-MB、CK水平均高于中度多发伤组、轻度多发伤组,中度多发伤组LDH、AST、CK-MB、CK水平均高于轻度多发伤组;MODS组和非MODS组LDH、AST、CK-MB、CK水平均呈逐渐降低趋势,MODS组LDH、AST、CK-MB、CK水平均高于非MODS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第1天、第2天、第3天,LDH、AST、CK-MB、CK水平与多发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多发伤患者合并胸腹部位呈正相关、多发伤患者伴MODS中的心功能障碍均呈正相关(P<0.05)。第1天,多发伤患者伴MODS中的心功能障碍ROC曲线显示,LDH、AST、CK-MB、CK对多发伤患者伴MODS中的心功能障碍有预测价值(P<0.05)。结论 血清心肌酶谱指标水平随多发伤患者病情加重而升高,其与多发伤患者创伤严重程度、胸腹部位及发生MODS中的心功能障碍呈正相关,且是多发伤患者发生MODS中的心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处创伤 心肌酶谱 心功能障碍
下载PDF
多发性创伤患者的医疗处理——德国乌尔姆市联邦国防军医院的资源、标准和培训(英文)
7
作者 M.库拉 A.比茨 +1 位作者 S.克林格 L.兰波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16-1020,共5页
德国乌尔姆市联邦国防军医疗中心复苏病房对患者实行连续质量控制的医疗处理,此项措施使得该中心的医疗处理工作质量达到了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该院最近被认证为跨地区的创伤医疗中心。医院始终不渝地坚持多学科性建设并保持医疗技术处... 德国乌尔姆市联邦国防军医疗中心复苏病房对患者实行连续质量控制的医疗处理,此项措施使得该中心的医疗处理工作质量达到了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该院最近被认证为跨地区的创伤医疗中心。医院始终不渝地坚持多学科性建设并保持医疗技术处于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按照国内和国际标准制定的ATLS■和PHTLS■规则系统,例如全身多层CT检查、血栓弹性描记法已被用来满足最新的技术需求。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当部队被派往需要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的国外部署时,医务人员和非现役军官就能够充分地运用他们在乌尔姆中心医院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来完成他们所承担的任务。本文介绍了在复苏病房中对多发性创伤患者进行预处理、为复苏医疗组成员提供培训所需要的现有资源,以及对患者的预处理可获得最佳效果的规则方法,此外还介绍了近十年来为达到现有质量标准所做的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处创伤 创伤诊治中心 治疗学
下载PDF
近代汉语处所名词“处”的语法化 被引量:1
8
作者 焦浩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37-142,共6页
近代汉语处所名词“处”以处所义为起点,在“时间”和“虚化处所”两条路径上发生语法化。时间路径上,“处”的语法化有两个分支,分别发生从时间名词到假设助词、话题标记和从时间名词到赘余成分的语法化。虚化处所路径上,“处”的语法... 近代汉语处所名词“处”以处所义为起点,在“时间”和“虚化处所”两条路径上发生语法化。时间路径上,“处”的语法化有两个分支,分别发生从时间名词到假设助词、话题标记和从时间名词到赘余成分的语法化。虚化处所路径上,“处”的语法化也有两个分支,分别发生从虚化处所到事情所达到的程度、地步和从虚化处所到结构助词的语法化“。处”的语法化显示出语法化路径的多重性与多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化 多重路径 假设助词 话题标记 结构助词
下载PDF
院前急救134例严重多处创伤分析
9
作者 戚苏平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36期152-152,156,共2页
目的探讨严重多处创伤患者院前急救有效救治方法。方法对我中心2006年1月~2008年6月急救处理的134例严重多处创伤患者的救治方法、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4例患者中,治愈112例,死亡22例,死亡率16.42%,其中急救死亡10例,入院后... 目的探讨严重多处创伤患者院前急救有效救治方法。方法对我中心2006年1月~2008年6月急救处理的134例严重多处创伤患者的救治方法、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4例患者中,治愈112例,死亡22例,死亡率16.42%,其中急救死亡10例,入院后死亡9例,后期死亡3例。结论规范化的院前急救可以有效降低严重多处创伤患者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处创伤 急诊
下载PDF
中轻度运动创伤的自我处理和康复
10
作者 杨荣彦 《邯郸学院学报》 1994年第Z1期84-59,共2页
关键词 轻度运动 运动创伤 急救 运动医学 受伤部位 体育教学 量和强度 体育教师 活血散
下载PDF
多发伤患者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政钊 杨新文 +1 位作者 张杰 帕尔哈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3169-3171,共3页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TC)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近2年我院收治的113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休克、低体温、酸中毒分组。入院当日取外周静脉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TC)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近2年我院收治的113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休克、低体温、酸中毒分组。入院当日取外周静脉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等指标,进行损伤严重度(ISS)评分测定。结果多发伤患者PT>18 s、APTT>60 s、TT>15 s与ISS评分呈正相关。休克组较非休克组、低体温组较非低体温组、酸中毒组较非酸中毒组PT>18 s、APTT>60 s、TT>15 s患者均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伤患者凝血异常与损伤程度、病理生理状况存在一定相关性,监测多发伤患者凝血指标,对于判断患者病情、成功诊治多发伤患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处创伤 血液凝固 休克
下载PDF
损伤严重程度评分对重度创伤病情评估的意义与预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3
12
作者 赵威 黄杨 +4 位作者 王玉同 余厚友 李俊杰 陈实 尹文 《临床误诊误治》 2014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在重度创伤患者病情中的评估作用与预后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5月我科救治的较重多发创伤1556例临床资料,比较ISS≥50的重度创伤患者(99例)与16≤ISS<50严重... 目的探讨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在重度创伤患者病情中的评估作用与预后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5月我科救治的较重多发创伤1556例临床资料,比较ISS≥50的重度创伤患者(99例)与16≤ISS<50严重创伤患者(1457例)在致伤机制、入院前情况、住院治疗情况及治疗结果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ISS≥50组摩托车致伤者显著高于ISS评分<50组。ISS≥50组平均损伤3.8个部位,ISS<50组平均损伤2.3个部位(P<0.05)。在ISS≥50组胸部联合下肢损伤和胸部联合脊髓损伤发生率高于ISS<50组(P<0.05)。入院前的休克、意识障碍以及实施气管插管、心肺复苏和两次转诊患者的比例,ISS≥50组均高于ISS<50组P<0.05),多器官衰竭发生率在ISS≥50组显著高于ISS<50组(P<0.05)。ISS≥50组接受手术台数、住ICU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均高于ISS<50组(P<0.05)。ISS>50组住院日平均73 d,病死率32.3%,诊断为重型颅脑损伤并伴严重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经治疗获得中等以上好转。ISS<50组住院日平均49 d,病死率1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重度多发伤预后的因素较多,ISS可作为评估损伤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可靠工具,但并不能准确预测多发伤患者的最终治疗结果,即使是ISS评分>50患者经过及时系统的治疗也会有较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处创伤 损伤严重程度评分 简明损伤定级标准 评估
下载PDF
微创内固定治疗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杜俊凯 王军 +3 位作者 李治延 许静 宋延斌 陈明月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治疗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多根多处肋骨骨折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内固定组和保守组,每组40例。比较2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胸腔...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治疗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多根多处肋骨骨折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内固定组和保守组,每组40例。比较2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镇痛药使用剂量、ICU监护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1个月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内固定组VAS评分低于保守组,镇痛药使用剂量少于保守组,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ICU监护时间均短于保守组(P<0.05,P<0.01)。内固定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保守组(P<0.05,P<0.01)。术后1个月内固定组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保守组(P<0.01)。结论微创内固定治疗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临床效果较好,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多处创伤 骨折固定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下载PDF
濒死危重创伤的一体化救治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保池 李垒 +3 位作者 裴辉 刘立 庞伟 罗志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72-874,共3页
目的探讨濒死危重创伤的救治模式和效果。方法对116例濒死危重创伤患者进行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急救、急诊手术及重症监护治疗的一体化救治。结果116患者中,在急诊科复苏失败死亡21例;63例患者在急诊科进行急诊手术和重症监护治疗,死亡7... 目的探讨濒死危重创伤的救治模式和效果。方法对116例濒死危重创伤患者进行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急救、急诊手术及重症监护治疗的一体化救治。结果116患者中,在急诊科复苏失败死亡21例;63例患者在急诊科进行急诊手术和重症监护治疗,死亡7例;32例患者在急诊科初步救治后转入专科病房,死亡16例。其余患者均顺利康复。结论濒死危重创伤的一体化救治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处创伤 危重病 急救
下载PDF
严重创伤患者院内急救多学科团队的建立及临床效果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宇能 葛宇峰 +3 位作者 高峰 公茂琪 吴新宝 蒋协远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2年第4期226-229,239,共5页
目的 探讨院内紧急医疗团队(EMT)模式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效率。方法 纳入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2021年12月至2022年4月采用EMT模式(EMT组)和根据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匹配的2021年7月至11月采取传统会诊模式(传统组)诊疗的严重创伤患者... 目的 探讨院内紧急医疗团队(EMT)模式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效率。方法 纳入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2021年12月至2022年4月采用EMT模式(EMT组)和根据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匹配的2021年7月至11月采取传统会诊模式(传统组)诊疗的严重创伤患者各10例。对两组的呼叫急救医生时间、急救医生到达时间、急诊检查时间和抢救成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采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分布、年龄、受伤机制、到院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创伤指数(TI)和I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EMT组呼叫急救医生时间和急救医生到达时间3.4(3.0,3.9)min和10.5(6.5,12.0)min均显著少于传统组8.9(7.2,11.3)min和19.5(14.7,22.8)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EMT组急诊检查时间38.5(31.8,40.0)min较传统组89.0(80.2,91.8)min减少56.7%(P<0.001)。抢救成功率EMT组为90%,传统组为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2)。结论 在严重创伤患者急救中,相较于传统会诊模式,采用EMT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救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多处创伤 急诊 人员配备和时间安排 多学科创伤治疗团队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合并腹部创伤的多发伤患者器官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夏时春 郑旭东 +1 位作者 戴华卫 钱定良 《浙江创伤外科》 2007年第3期264-265,共2页
  严重多发伤常引起血液动力学和血液异常并伴发有细胞免疫的抑制、细胞因子参与机体过度炎症反应,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进而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1].……
关键词 多发伤 创伤 患者 多处 伤害鉴定 乌司他丁 功能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处伤救治体会 被引量:1
17
作者 余敦星 梁建峰 +1 位作者 曾白云 岑宇翔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7年第1期182-183,共2页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结果临床好转,治愈15例,占36%,死亡13例,占31%。结论迅速纠正并维持呼吸循环功能,快速全面地了解伤情以及合理地选择手术...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结果临床好转,治愈15例,占36%,死亡13例,占31%。结论迅速纠正并维持呼吸循环功能,快速全面地了解伤情以及合理地选择手术时机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创伤和损伤 多处创伤 急救
下载PDF
腹部创伤的救治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洋 张洪义 《空军医学杂志》 2011年第4期211-214,共4页
腹部创伤是临床上常见的创伤,位居致死性创伤的第3位。随着交通方式的改变、现代化建设的加速以及局部战争的爆发,腹部创伤明显增多,而且此类伤多为复合伤、多发伤,伤情复杂,病情急、危重,对其处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关键词 多处创伤 腹部损伤 外科学 综合疗法
下载PDF
严重多发伤急救患者并发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风险的相关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19
作者 杨晓晴 朱昱凝 +1 位作者 门茂颖 王颖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810-815,共6页
目的探究严重多发伤急救患者并发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ersistent inflammation immuo-suppression catabolism syndrome,PICS)的影响因素,并构建PICS预测模型。方法选取严重多发伤急救患者200例,统计伤后15~20 d内PICS发... 目的探究严重多发伤急救患者并发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ersistent inflammation immuo-suppression catabolism syndrome,PICS)的影响因素,并构建PICS预测模型。方法选取严重多发伤急救患者200例,统计伤后15~20 d内PICS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发生PICS分为PICS组31例和非PICS组169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多因素模型分析严重多发伤急救患者发生PICS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构建PICS发生风险的Nomogram预测模型,并验证Nomogram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和临床效用。结果严重多发伤急救患者伤后15~20 d内PICS发生率为15.50%(31/200)。PICS组年龄≥60岁比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发生率、入院时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均高于非PICS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及血清CD4^(+)/CD8^(+)水平均低于非PICS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入院时ARDS、IL-6、IL-10均为严重多发伤急救患者发生PICS的危险因素,入院时GCS评分及血清CD4^(+)/CD8^(+)水平为严重多发伤急救患者发生PICS的保护因素(P<0.05)。绘制森林图显示,年龄≥60岁、并发ARDS、入院时血清IL-6、IL-10水平均为严重多发伤急救患者发生PICS的正相关影响因素,入院时GCS评分及血清CD4^(+)/CD8^(+)水平为负相关影响因素(P<0.05);根据影响因素构建严重多发伤急救患者PICS发生风险的Nomogram预测模型,该模型的一致性指数(concordance index,C-index)为0.856,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显示该预测模型与实际观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显示该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效用。结论严重多发伤急救患者发生PICS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入院时GCS评分、ARDS、血清IL-6、IL-10、CD4^(+)/CD8^(+)水平,根据影响因素构建PICS发生风险的Nomogram预测模型可为临床筛查并发PICS高危患者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处创伤 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外固定器在严重多发性创伤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余黎明 朱健 +2 位作者 申小青 张绪华 罗映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3期553-554,共2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器在严重多发性创伤骨折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多发性骨折患者66例,骨盆及四肢共84处骨折,ISS评分均大于15分。在抗休克和处理威胁生命的脏器伤的同时,采用外固定器早期进行骨折固定。【结果】平均6~18个月随... 【目的】探讨外固定器在严重多发性创伤骨折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多发性骨折患者66例,骨盆及四肢共84处骨折,ISS评分均大于15分。在抗休克和处理威胁生命的脏器伤的同时,采用外固定器早期进行骨折固定。【结果】平均6~18个月随访,4例因多器官衰竭死亡,55例骨折愈合,4例改用内固定,3例骨折延迟愈合;56例肢体功能良好。【结论】在严重多发性骨折的急诊救治中,早期应用外固定器固定骨折可减少出血性休克、脂肪栓塞等并发症,为其他脏器创伤的救治争取时间创造了条件,并有利于骨折愈合和早期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处创伤/外科学 骨折/外科学 外固定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