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孔中空纤维膜制备及后处理对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戎静 奚旦立 李运清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8-51,共4页
采用干-湿法纺丝工艺,以N,N-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添加剂,制备聚偏氟乙烯/聚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共混五孔中空纤维膜,研究了纺丝工艺参数以及后处理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干纺程为20 cm,芯液中DMAC质量... 采用干-湿法纺丝工艺,以N,N-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添加剂,制备聚偏氟乙烯/聚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共混五孔中空纤维膜,研究了纺丝工艺参数以及后处理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干纺程为20 cm,芯液中DMAC质量分数为40%,芯液流量为13 mL/min时,制备的纤维膜综合性能最好。该中空纤维膜最大水通量为612 L/(m2.h),截留率为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中空纤维膜 后处理 水通量 截留率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聚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共混多孔中空纤维膜的制备与性能测试 被引量:8
2
作者 戎静 奚旦立 李运清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08年第5期65-68,共4页
采用干-湿法纺丝工艺,制备聚偏氟乙烯/聚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共混五孔中空纤维膜,分别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二醇1000(PEG1000)和吐温-80为添加剂,改善成膜性能。通过水通量超滤试验、牛血清白蛋白截留试验、拉伸试验以及扫... 采用干-湿法纺丝工艺,制备聚偏氟乙烯/聚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共混五孔中空纤维膜,分别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二醇1000(PEG1000)和吐温-80为添加剂,改善成膜性能。通过水通量超滤试验、牛血清白蛋白截留试验、拉伸试验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膜的截面分析得出,铸膜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7%,添加6%PVP时制备的膜综合性能最佳。试验制得的中空纤维膜最大水通量为515.42L/(m2·h),截留率为87.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中空纤维膜 水通量 截留率
下载PDF
中空纤维多孔膜性能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46
3
作者 吕晓龙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共6页
常规的中空纤维多孔膜性能评价指标有孔径、通量等,目前已有的方法不全面、细致,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测试方法不统一,导致各个膜生产商提供的数据缺乏可比性;二是一些实际应用关注的重要的性能无明确指标或方法来表征,对于实际用户在膜... 常规的中空纤维多孔膜性能评价指标有孔径、通量等,目前已有的方法不全面、细致,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测试方法不统一,导致各个膜生产商提供的数据缺乏可比性;二是一些实际应用关注的重要的性能无明确指标或方法来表征,对于实际用户在膜的选用方面造成困扰.本文就此方面进行探讨,尝试规范统一中空纤维多孔膜性能评价方法,提出主要的一些中空纤维多孔膜性能指标及其测试方法,为实际应用、为准确评价市场上众多的中空纤维多孔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纤维多孔 性能评价 孔径 通量 强度 表面性能
下载PDF
多孔金属中空纤维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安安 隋贤栋 黄肖容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8-50,52,共4页
重点讨论了金属中空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简单介绍了其研究进展和现状,并对其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多孔金属中空纤维 制备方法 影响因素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由过氟化的热塑性聚合物制造的多孔中空纤维膜
5
《水处理信息报导》 2001年第5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过氟化 热塑性聚合物 多孔中空纤维膜 过滤 分离 水处理
原文传递
CO_(2)分离用中空多孔纤维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岳甜甜 郑帅 刘宇清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2-107,共6页
为了扩大中空多孔纤维膜在CO_(2)分离方面的应用,提高其捕捉、分离CO_(2)的能力,总结了中空多孔纤维膜在CO_(2)气体分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主要分析了中空多孔纤维膜在CO_(2)分离过程中的溶解-扩散机制、促进传递机制和分子筛分机制;概... 为了扩大中空多孔纤维膜在CO_(2)分离方面的应用,提高其捕捉、分离CO_(2)的能力,总结了中空多孔纤维膜在CO_(2)气体分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主要分析了中空多孔纤维膜在CO_(2)分离过程中的溶解-扩散机制、促进传递机制和分子筛分机制;概括了干喷湿纺、湿法纺丝、静电纺丝及熔融纺丝-拉伸法等中空多孔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归纳了溶液混和、涂层包覆和蒸汽渗透在中空多孔纤维膜功能性整理方面的应用;最后指出现有中空多孔纤维膜应用于CO_(2)气体分离方面所存在的气体传输性差、纤维膜孔隙无法控制等问题,并对未来的中空多孔纤维膜在低阻力条件下进行远距离气体传输和纤维孔隙的改善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多孔纤维 CO_(2)捕捉 CO_(2)分离机理 制备方法 改性处理
下载PDF
中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宋林 乐健 洪战英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5期355-359,共5页
中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技术是一种集采样、萃取和浓缩于一体,环境友好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本文介绍了多孔中空纤维膜的结构特点、微萃取装置以及萃取模式,对影响其萃取效果的因素加以分析,同时介绍了中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技术在环境和生... 中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技术是一种集采样、萃取和浓缩于一体,环境友好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本文介绍了多孔中空纤维膜的结构特点、微萃取装置以及萃取模式,对影响其萃取效果的因素加以分析,同时介绍了中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技术在环境和生物体液等样品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微萃取 多孔中空纤维膜 样品前处理 综述
下载PDF
差别化纤维
8
《化纤文摘》 2013年第6期27-29,共3页
TQ 342.820136176聚环氧化物作皮、聚乳酸作芯的纤维制造Kimberly Clark;US20120164905A1(2012.6.28)(英)叙述了多组分纤维的成形方法,通过将聚乳酸、聚合物增韧剂和聚环氧化物混合形成热塑性复合物。将热塑性复合物挤压通过模头形成纤... TQ 342.820136176聚环氧化物作皮、聚乳酸作芯的纤维制造Kimberly Clark;US20120164905A1(2012.6.28)(英)叙述了多组分纤维的成形方法,通过将聚乳酸、聚合物增韧剂和聚环氧化物混合形成热塑性复合物。将热塑性复合物挤压通过模头形成纤维,纤维中的芯部分由皮组分包覆。其中,芯组分聚乳酸的质量分数约为50%或更多,皮组分聚合物增韧剂的质量分数约50%或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型复合纤维 质量分数 聚酯 聚环氧化物 双组分纤维 多组分纤维 差别化纤维 皮芯型 复合纺丝 熔融纺丝 低密度聚乙烯 高压聚乙烯 合成革基布 聚烯烃 聚合物 中空纤维多孔 聚乳酸 聚三亚甲级碳酸酯 增韧剂 增塑剂 塑料助剂 二甲基甲酰胺
原文传递
Preparation of microtubular solid oxide fuel cells based on highly asymmetric structured electrolyte hollow fibers 被引量:2
9
作者 LIU Yang LIU Nan TAN XiaoYao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1年第5期850-855,共6页
A simple and cost-effective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fabrication of microtubular solid oxide fuel cells (MT-SOFCs). Highly asymmetric electrolyte hollow fibers composed of a thin dense skin layer and a thick ... A simple and cost-effective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fabrication of microtubular solid oxide fuel cells (MT-SOFCs). Highly asymmetric electrolyte hollow fibers composed of a thin dense skin layer and a thick porous substrate are first prepared by a modified phase inversion/sintering technique. The porous substrate is then formed into the anode by deposition of a Ni catalyst via an electroless plating method inside the pores while the thin dense skin layer serves directly as the electrolyte film of the fuel cells. A porous cathode layer is produced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Ni-deposited hollow fibers by slurry coating and subsequent sintering to form a complete micro tubular fuel cell. The process has been employed to fabricate yttrium stabilized zirconia (YSZ) supported Ni-YSZ-YSZ-La0.6Sr0.4Co0.2Fe0.8O3-(LSCF) microtubular fuel cells. The maximum output of the resulting cells is 159.6 mW cm-2 at 800 °C when using H2 as the fuel feed and air as the oxid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tubular solid oxide fuel cell electroless plating nickel anode electrolyte hollow fibe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