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孔矿化骨Bio-Oss和胶原膜Bio-Gide治疗牙周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万蕾蕾 陆加梅 +1 位作者 吕臻 宋萌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46-548,共3页
目的:观察评价运用多孔矿化骨B io-Oss和胶原膜B io-G ide治疗牙周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15例无全身系统性疾病,经过牙周基础治疗的垂直性骨吸收的牙周骨缺损患者,其中10例16个牙位经牙周翻瓣术同时在骨缺损区植入B io-Oss并放置B io-... 目的:观察评价运用多孔矿化骨B io-Oss和胶原膜B io-G ide治疗牙周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15例无全身系统性疾病,经过牙周基础治疗的垂直性骨吸收的牙周骨缺损患者,其中10例16个牙位经牙周翻瓣术同时在骨缺损区植入B io-Oss并放置B io-G ide为治疗组,5例10个牙位经牙周翻瓣术为对照组,并于术后1,3,6个月回访,通过临床检查及X组检查评定疗效。结果:对照组使牙周袋变浅或消除,而治疗组附着水平增加,骨缺损区新骨形成。结论:B io-Oss和B io-G ide对治疗垂直性骨吸收的牙周骨缺损,可使其获得包括牙骨质、牙周韧带、骨在内的完整牙周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矿化骨bio-oss 胶原膜Bio-Gide 牙周缺损 引导性组织再生
下载PDF
多孔矿化骨和胶原膜联合应用治疗根分叉病变的效果评估 被引量:1
2
作者 邓蔚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25期51-52,共2页
目的观察多孔矿化骨Bio-oss和Bio-gide胶原膜联合应用并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术治疗根分叉病变的疗效评估。方法将28例根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5颗患牙行Bio-oss、Bio-gide引导性组织再生术,B组13颗患牙行常规翻瓣术。分别记录术前... 目的观察多孔矿化骨Bio-oss和Bio-gide胶原膜联合应用并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术治疗根分叉病变的疗效评估。方法将28例根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5颗患牙行Bio-oss、Bio-gide引导性组织再生术,B组13颗患牙行常规翻瓣术。分别记录术前和术后12个月测量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牙龈指数、牙周袋深度、AL、TM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疗效优于B组。X线根尖片显示,A组骨缺损区有新骨形成,B组未见新骨形成,而且A组骨密度明显增强。结论牙周翻瓣术后植入多孔矿化骨Bio-oss,联合应用Bio-gide胶原膜治疗根分叉病变能明显改善临床指标,促进骨再生及牙周新附着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组织再生术 多孔矿化骨bio-oss Bio-gide胶原膜 根分叉病变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与多孔矿化骨修复兔下颌骨双皮质骨缺损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陈铁楼 王世峰 +9 位作者 刘国勤 唐大海 路惠捷 张新海 潘竹林 许恒 张晓莉 唐瑛 张庆福 贺嘉蕾 《口腔医学》 CAS 2013年第11期743-747,共5页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与多孔矿化骨(BPBM)修复下颌双皮质骨缺损作用。方法54只健康白兔分为3组,制作下颌双皮质骨缺损模型,治疗1组植入PRP+BPBM+GBR,治疗2组植人BPBM+GBR,对照组植入明胶海绵,用x线、光学显微镜、电子...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与多孔矿化骨(BPBM)修复下颌双皮质骨缺损作用。方法54只健康白兔分为3组,制作下颌双皮质骨缺损模型,治疗1组植入PRP+BPBM+GBR,治疗2组植人BPBM+GBR,对照组植入明胶海绵,用x线、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术后4、8、12周骨缺损修复情况,测定血中碱性磷酸酶(ALP)、钙磷变化。结果PRP血小板为全血4.19—4.43倍;X线片示在4、8、12周时治疗1和2组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HE染色见在4周时治疗1组缺损边缘有少许新骨生成,移植物部分降解,治疗2组新骨形成较少;在8周时治疗1组新骨数量明显多于治疗2组;12周时治疗1组充填物吸收被新骨代替,新生骨骨小粱和骨陷窝增多;治疗2组成骨细胞和新骨数量比治疗1组少;对照组新骨形成明显减少。电镜发现,治疗1组各时间点成骨细胞突起和向移植物浸润能力、成骨细胞内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数量多于治疗2组,治疗2组成骨细胞内线粒体数量和成骨细胞突起向移植物浸润能力强于对照组。在4、8、12周时治疗1组和治疗2组碱性磷酸酶和钙磷含量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联合PRP和BPBM及GBR技术对下颌双皮质骨缺损有良好修复能力,其作用与PRP中高浓度血小板分泌生长因子和BPBM多孔支架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损 富血小板血浆 多孔 双皮质 引导再生
下载PDF
壳聚糖/矿化胶原多孔支架构建及体外成骨分化与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2
4
作者 孙溪饶 包佳昕 王程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4期5498-5503,共6页
背景:壳聚糖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低免疫原性,但其活性较差;矿化胶原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机械性能不足,将两者结合可能会表现出更好的机械性能及成骨活性。目的:构建不同配比的壳聚糖/矿化胶原多孔支架,表... 背景:壳聚糖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低免疫原性,但其活性较差;矿化胶原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机械性能不足,将两者结合可能会表现出更好的机械性能及成骨活性。目的:构建不同配比的壳聚糖/矿化胶原多孔支架,表征其表面特征与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单纯的壳聚糖支架与壳聚糖矿化胶原质量比分别为2∶1、1∶1的壳聚糖/矿化胶原多孔支架,通过扫描电镜、能量色散谱仪、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3组支架的表面形貌、元素组成及物相结构。将小鼠成骨前体细胞直接接种于3组支架表面,扫描电镜观察细胞黏附情况。将空白对照及3组材料浸提液分别与小鼠成骨前体细胞共培养,通过CCK-8实验、鬼笔环肽染色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分析各组材料对小鼠成骨前体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扫描电镜下可见,单纯壳聚糖多孔支架界面存在明显间隙,壳聚糖/矿化胶原多孔支架界面键合紧密,同时随着支架中壳聚糖含量的减少,矿化胶原颗粒在支架中产生的团聚现象更加明显;能量色散谱仪检测结果显示,单纯壳聚糖支架表面的元素主要为碳、氮、氧,加入矿化胶原后支架材料表面的钙、磷元素逐渐增多;X射线衍射图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显示壳聚糖与矿化胶原为物理性结合;(2)扫描电镜下可见细胞在3组支架材料表面正常黏附和铺展,其中黏附于单纯壳聚糖支架表面的细胞数量较少;(3)CCK-8实验显示,与单纯壳聚糖多孔支架浸提液相比,两种配比的壳聚糖/矿化胶原多孔支架浸提液可促进小鼠成骨前体细胞的增殖;细胞骨架染色显示,两种配比的壳聚糖/矿化胶原多孔支架浸提液组细胞密度较高,细胞丝足相互连接,微丝肌动蛋白表达更清晰;(4)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显示,与单纯壳聚糖多孔支架浸提液相比,两种配比的壳聚糖/矿化胶原多孔支架浸提液可促进小鼠成骨前体细胞的成骨分化;(5)结果表明,壳聚糖/矿化胶原多孔支架可有效促进小鼠成骨前体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胶原 小鼠成前体细胞 多孔支架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连通多孔钛表面活化处理方法的筛选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国强 王岩 +3 位作者 温宁 田杰谟 王晨 董利民 《骨科》 CAS 2010年第2期69-73,共5页
目的筛选出连通多孔钛表面的最佳生物活性处理方法。方法将高温烧结法制备出的连通多孔钛材料在5MNaOH溶液中浸泡处理24h后,然后分成三组(A、B、C组)并分别浸泡在配制好的三种浓度(1.0、1.5和2.0)的模拟体液(SBF)中。每组材料按照浸泡... 目的筛选出连通多孔钛表面的最佳生物活性处理方法。方法将高温烧结法制备出的连通多孔钛材料在5MNaOH溶液中浸泡处理24h后,然后分成三组(A、B、C组)并分别浸泡在配制好的三种浓度(1.0、1.5和2.0)的模拟体液(SBF)中。每组材料按照浸泡时间的不同又分为三个亚组(即10d、14d和18d组)。另取连通多孔钛材料直接浸泡于1.5倍SBF中(D组)并按浸泡时间不同分成10d、14d和18d三个亚组。将浸泡结束后的材料取出并经去离子水超声清洗及50℃烘干后,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材料表面进行观察。结果扫描电镜对各组浸泡后的连通多孔钛材料进行表面观察结果显示,A组和C组浸泡10和14d后,所形成的类骨磷灰石均很少,都未形成完整的一层;B组浸泡7d后,表面可见散在、薄层类骨磷灰石层;14d后,其表面可见一完整的类骨磷灰石层,而浸泡18d后,其表面出现较多的空洞并有裂纹;D组浸泡10、14和18d后,扫描电镜显示其形成的类骨磷灰石均很少。结论连通多孔钛材料经过5MNaOH溶液处理并在1.5倍浓度的模拟体液中浸泡14天后可获得最佳的表面活性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通多孔 磷灰石 模拟体液 生物
下载PDF
引导骨再生术和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牙周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铁楼 王刚 +3 位作者 陈婷 陈金平 刘国勤 季秋杰 《口腔医学》 CAS 2006年第6期404-407,共4页
目的探讨多孔矿化骨(Bio-oss)与双层胶原膜(Bio-gide)对牙周根分叉病变骨缺损治疗的临床效果和骨引导作用。方法45例Ⅱ-Ⅲ度根分叉病变患牙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①植入Bio-oss组(GBR);②植入Bio-oss后覆盖Bio-gide组(GTR)和... 目的探讨多孔矿化骨(Bio-oss)与双层胶原膜(Bio-gide)对牙周根分叉病变骨缺损治疗的临床效果和骨引导作用。方法45例Ⅱ-Ⅲ度根分叉病变患牙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①植入Bio-oss组(GBR);②植入Bio-oss后覆盖Bio-gide组(GTR)和③对照组,即根分叉区行翻瓣术组(OFD)。在术前和术后3、6和12个月观察牙龈指数(GI)、牙周袋深度(PD)、附着丧失(AL)、牙松动度(TM),X线片观察牙槽骨的变化。结果术后3个月时,3组GI、PD、AL较术前均减少(P〈0.01),GBR组或GTR组PD和AL比OFD组降低,X线片见GBR组或GTR组骨高度和骨密度轻度增加。术后6、12个月时,GBR组或GTR组PD、AL与OFD比差异有显著性,TM较术前减轻,GTR组的PD、AL比GBR组减少,松动度较GBR组轻度减轻,各组GI无明显差异,X线片见GBR组或GTR组骨高度比术前明显增加,GTR组比GBR组骨高度轻度增高。结论Bio-oss和Bio-gide能有效修复根分叉病变的牙周骨缺损,改善临床指标,促进骨再生及牙周新附着形成,两者合用效果更好,其作用可维持1年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组织再生 引导再生 牙周根分叉病变 多孔 双层胶原膜
下载PDF
胶原基纳米骨结合胶原膜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朱菲 王影 +4 位作者 吴燕丽 韩志峰 张丽军 姚丽 张昊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03-506,共4页
目的 研究胶原基纳米骨 (nHAC)结合可吸收性胶原膜 (GTR)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效果 ,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理想的骨替代材料和可吸收性引导骨再生膜。方法 在 14只成年兔双侧下颌骨下缘形成 8mm× 6mm全层骨膜骨质缺损 ,每一缺损作为一... 目的 研究胶原基纳米骨 (nHAC)结合可吸收性胶原膜 (GTR)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效果 ,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理想的骨替代材料和可吸收性引导骨再生膜。方法 在 14只成年兔双侧下颌骨下缘形成 8mm× 6mm全层骨膜骨质缺损 ,每一缺损作为一个实验单位。术后 6、8、12周取材 ,行大体标本 ,X线片 ,组织学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8周时 ,nHAC/GTR成骨量尚不如Bio -Oss/Bio-Gide ,12周时已接近Bio -Oss/Bio -Gide ,而且两组的骨修复方式很类似 ;nHAC/GTR与CPC/GTR相比同期成骨量大。空白缺损组则未能修复。结论 nHAC/GTR生物相容性好 ,同期成骨量较好于CPC/GTR ,远期成骨量与Bio -Oss/Bio -Gide相似 ,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替代材料和可吸收引导骨再生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基纳米 多孔 自固磷酸钙 生物膜 缺损
下载PDF
低强度振动载荷对兔长骨再生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佟世超 唐振宏 +6 位作者 刘娟 申广浩 翟明明 景达 李小康 郭征 罗二平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4期364-367,共4页
目的:比较低强度全身振动刺激(WBV)协同多孔钛合金(pTi)与单独pTi对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的差异。方法:Ti-6Al-4V粉末制成的圆柱体多孔填充材料植入雌性新西兰白兔股骨外侧髁中。将实验动物按体质量随机分为pTi组(对照组)和pTi+WBV组,每组1... 目的:比较低强度全身振动刺激(WBV)协同多孔钛合金(pTi)与单独pTi对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的差异。方法:Ti-6Al-4V粉末制成的圆柱体多孔填充材料植入雌性新西兰白兔股骨外侧髁中。将实验动物按体质量随机分为pTi组(对照组)和pTi+WBV组,每组12只。pTi+WBV组于术后1周开始每天施加频率30 Hz、加速度0.5 g的垂直振动刺激1 h。取材前14天及前4天肌肉注射钙黄绿素。WBV刺激后6、12周取材,定量比较pTi中的骨小梁矿化沉积率以及骨小梁表面的成骨细胞数量。结果:(1)pTi+WBV组6、12周骨缺损部位骨小梁生长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pTi+WBV组成骨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WBV在骨缺损治疗中与pTi有协同作用,WBV能够促进骨小梁与钛合金的整合,并能够提高体内骨形成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损 再生 多孔钛合金 全身振动刺激 沉积率 细胞
下载PDF
引导组织再生术与骨移植治疗牙周骨缺损19例失败病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曹良菊 董丽华 王宁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128-133,共6页
目的探讨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GTR)与骨移植治疗牙周骨缺损的失败原因和防治对策.方法自1999年至2007年用GTR与骨移植治疗牙周骨缺损131例175牙,随访0.5~1 a,失败19例20牙,对失败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感染3例,牙周溢脓骨移植物溢出8例(... 目的探讨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GTR)与骨移植治疗牙周骨缺损的失败原因和防治对策.方法自1999年至2007年用GTR与骨移植治疗牙周骨缺损131例175牙,随访0.5~1 a,失败19例20牙,对失败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感染3例,牙周溢脓骨移植物溢出8例(9牙),龈瘘1例,根折4例,牙龈坏死1例,复发性根尖炎2例.结论GTR与骨移植治疗牙周骨缺损的疗效受病例选择、骨缺损形态、膜和植骨材料类型、技术因素、口腔护理、全身状态等多因素影响,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组织再生术 羟基磷灰石 多孔 胶原膜
下载PDF
多孔矿化骨Bio—Oss和胶原膜Bio—Gide治疗牙周骨缺损的临床、X线和组织学评价
10
作者 GameM NeliML 《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 1999年第6期6-13,共8页
本研究用多孔矿化骨(Bio-Oss)或Bio-Oss与双层胶原膜(Bio-Gide)联合应用治疗人的牙周骨缺损、评价其临床、X线和组织学的疗效。治疗了4个牙周垂直骨缺损:2个骨缺损单纯应用Bio-Oss,另外2个骨缺损采用Bio-Gide与Bio-Oss联合治疗。术... 本研究用多孔矿化骨(Bio-Oss)或Bio-Oss与双层胶原膜(Bio-Gide)联合应用治疗人的牙周骨缺损、评价其临床、X线和组织学的疗效。治疗了4个牙周垂直骨缺损:2个骨缺损单纯应用Bio-Oss,另外2个骨缺损采用Bio-Gide与Bio-Oss联合治疗。术前、术后6至9个月,分别评价X线、临床探诊深度和附着水平。并进行牙齿和周围组织的活检。两种方法治疗后临床探诊深度和附着水平均明显改善,X线示缺损处有骨修复。组织学研究也表明两种方法后,均形成了新生的牙骨质,并有胶原纤维埋入牙骨质中,同时在植入矿化骨颗粒的表面还有新骨形成。这种组织再生能力在Bio-Gide与Bio-Oss联合用时更显著,形成了有7mm新生牙骨质、牙周膜纤维以及与植入材料相融合的新生牙槽骨。胶原膜植入7个月时仍完整,9个月时有部分降解。本研究的组织学结果证实,多孔矿化骨基质具有刺激新骨和牙骨质形成的能力,并且,当与缓慢吸收的胶原膜联合应用时,这种能力进一步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缺损 多孔 bio-oss 胶原膜 BIO-GIDE 临床 X线 组织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