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室内多孔蓄热墙传热与流动特性 被引量:2
1
作者 欧阳莉 刘伟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4-286,共3页
本文采用一维稳态饱和多孔介质能量双方程模型,对温室内多孔蓄热墙的传热与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孔蓄热墙的固体骨架与空气之间的换热取决于空气的入口流速、多孔材料的孔隙率、渗透率和固体骨架的导热系数.由于多孔蓄热墙接... 本文采用一维稳态饱和多孔介质能量双方程模型,对温室内多孔蓄热墙的传热与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孔蓄热墙的固体骨架与空气之间的换热取决于空气的入口流速、多孔材料的孔隙率、渗透率和固体骨架的导热系数.由于多孔蓄热墙接受的太阳辐照是不均匀的,因此推荐采用具有不同孔隙率的新型复合多孔蓄热墙,以减少这种不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多孔蓄热墙 流动与传热
下载PDF
多孔蓄热墙在玻璃屋内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欧阳莉 刘伟 《建筑节能》 CAS 2008年第6期59-61,共3页
将多孔蓄热墙应用于玻璃屋中,并建立了描述多孔墙蓄热作用的能量双方程模型。采用k-ε紊流模型和饱和多孔介质Brinkman-Forchheimer Extended Darcy模型,对玻璃屋-多孔蓄热墙内耦合传热与流动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玻璃屋入口流速对... 将多孔蓄热墙应用于玻璃屋中,并建立了描述多孔墙蓄热作用的能量双方程模型。采用k-ε紊流模型和饱和多孔介质Brinkman-Forchheimer Extended Darcy模型,对玻璃屋-多孔蓄热墙内耦合传热与流动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玻璃屋入口流速对室内及多孔墙内空气的温度场与流场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针对一定结构的玻璃屋,合理地设计风机,控制风机的运行工况,将有利于合理控制室内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屋 多孔蓄热墙 传热 流动
下载PDF
多孔蓄热墙太阳能采暖系统优化设计 被引量:3
3
作者 欧阳莉 刘伟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67-1370,共4页
本文设计了一种优化的多孔蓄热墙太阳能采暖系统,提出了采暖能量利用系数和采暖温度效率两个指标来评价气流组织对太阳能利用的影响,并采用标准k-ε紊流模型、饱和多孔介质能量双方程模型和Brinkman-ForchheimerExtended Darcy模型,计... 本文设计了一种优化的多孔蓄热墙太阳能采暖系统,提出了采暖能量利用系数和采暖温度效率两个指标来评价气流组织对太阳能利用的影响,并采用标准k-ε紊流模型、饱和多孔介质能量双方程模型和Brinkman-ForchheimerExtended Darcy模型,计算、分析和比较了通风方式对系统内的传热与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孔蓄热墙太阳能采暖系统的通风方式,对采暖房内的温度场、流场有着很大的影响,它直接影响到系统的保温作用和多孔墙的热利用率。当系统处于上进上排的通风方式时,有利于提高多孔墙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蓄热墙 采暖系统 送排风方式 优化设计
原文传递
被动式太阳能多孔吸附储热墙传热特性
4
作者 李威 凌祥 曾敏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07-2713,共7页
本文研究了在太阳辐照强度和环境温度动态变化条件下,基于水合盐复合吸附剂的多孔蓄热墙用于太阳能直接储存转化过程的传热性能。结果表明,在有辐照的充热阶段,多孔蓄热层和流道空气出口温度先升高后降低,最大值出现在14:30时,分别约为6... 本文研究了在太阳辐照强度和环境温度动态变化条件下,基于水合盐复合吸附剂的多孔蓄热墙用于太阳能直接储存转化过程的传热性能。结果表明,在有辐照的充热阶段,多孔蓄热层和流道空气出口温度先升高后降低,最大值出现在14:30时,分别约为67.5℃和47.9℃。20:00之前出口温度高于30℃,此时脱附转化率为0.82。释热阶段温度先增长后趋于平稳,次日09:00时的吸附转化率约0.75,稳定期的出口温度约39.7℃,该吸附剂蓄热层能够充分利用太阳热能实现更长时间的供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蓄热墙 太阳能储存 转化率 供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