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孔螺纹状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的护理 被引量:4
1
作者 丁桂萍 《现代护理》 2001年第6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多孔螺纹状椎间融合器 BAK 植骨术 疗效
下载PDF
钛合金多孔螺纹状椎间融合器(BAK)临床应用12例
2
作者 张友忠 曹志强 杨国庆 《实用骨科杂志》 2001年第3期195-196,共2页
关键词 钛合金多孔螺纹状椎间融合器 临床应用 滑脱
下载PDF
满足骨长期力学适应性的椎间融合器数字化设计和验证
3
作者 何思渊 霍梦科 +1 位作者 赵志旭 张运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6-36,共1页
目的低刚度的多孔结构减少了植入器械骨的应力屏蔽,同时孔洞内的骨长入也有助于提高骨整合效果。现有半经验性方法难以设计满足骨长期适应性的植入器械结构,为此研究和发展数字仿真方法预测术后植入器械上的骨组织再生和器械应力环境下... 目的低刚度的多孔结构减少了植入器械骨的应力屏蔽,同时孔洞内的骨长入也有助于提高骨整合效果。现有半经验性方法难以设计满足骨长期适应性的植入器械结构,为此研究和发展数字仿真方法预测术后植入器械上的骨组织再生和器械应力环境下的骨重塑,以及植入器械结构的数学优化求解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包含引导骨柱长入的多孔结构和调节应力环境多孔结构的椎间融合器。方法采用agent方法建立骨组织再生仿真模型,计算术后早期融合器骨沉积状态;发展椎骨载荷环境推测方法,以及椎间融合器力学环境下骨重塑仿真方法;通过建立骨组织生长和设计域变量的数学关联,兼顾疲劳应力约束,在初始骨沉积状态上采用移动渐近线方法求解融合器最优结构。结果骨组织再生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骨组织初始主要在融合器的顶部和底部聚集,为椎间融合器的设计优化提供了初始的生物力学环境参考。以骨长期适应性为优化目标求解的椎间融合器结构能改善骨单元和设计域单元应力集中的现象,并有效促进了骨量的增加,且融合器的应力水平低于金属疲劳应力。结论数学方法求解获得的融合器结构在椎骨载荷下提高了骨柱内的骨量,同时融合器结构的应力水平低于疲劳应力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器 骨整合 长入 多孔结构 骨组织 应力约束 数学方法 疲劳应力
下载PDF
多孔螺纹状钛合金融合器后路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 被引量:16
4
作者 万仑 祁彦 张洪兵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的 观察多孔螺纹状钛合金融合器椎间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 1998年 7月~ 1999年 12月共采用后路腰椎全椎板减压、多孔螺纹状钛合金融合器行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 18例。年龄 4 3~ 6 2岁 ... 目的 观察多孔螺纹状钛合金融合器椎间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 1998年 7月~ 1999年 12月共采用后路腰椎全椎板减压、多孔螺纹状钛合金融合器行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 18例。年龄 4 3~ 6 2岁 ,其中 L4、57例 ,L5S1 11例。结果  18例术后均获 6~ 12个月随访 ,平均 11个月。融合的 18个椎间隙 ,均获骨性愈合 ,临床症状均获缓解。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疗效优 13例 ,良 5例 ,其中 °滑脱 6例 ,优 5例 ,良 1例 ; °滑脱 11例 ,优 8例 ,良 3例 ; °滑脱 1例疗效良好。结论 多孔螺纹状钛合金融合器椎间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腰椎滑脱的有效方法 ,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滑脱症 多孔螺纹钛合金融合器 融合 后路植骨 弓根螺钉
下载PDF
疲劳作用下3D打印椎间融合器的失效形式分析
5
作者 陈磊浩 黄秀玲 +1 位作者 朱俊俊 华子恺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88-488,共1页
目的3D打印椎间融合器拥有多孔性结构以及骨小梁构造,有利于骨长入并促进融合。相较于传统融合器而言,3D打印椎间融合器在结构失效模式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方法本研究选用3D打印金属融合器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标准方法,对融合器进... 目的3D打印椎间融合器拥有多孔性结构以及骨小梁构造,有利于骨长入并促进融合。相较于传统融合器而言,3D打印椎间融合器在结构失效模式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方法本研究选用3D打印金属融合器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标准方法,对融合器进行了动态压缩、剪切以及扭转等体外力学等效试验,实时监控样品表面形变和材料的疲劳性能,记录融合器的疲劳寿命及其断裂特征,重点观察融合器骨小梁结构、连接点的失效形式,评估融合器失效对人体的潜在风险。结果和结论除了椎间高度丢失、断裂等失效形式以外,3D打印融合器还会伴有金属颗粒或粉末掉落等特有失效情况。通过上述研究,期望阐明3D打印椎间融合器在疲劳加载后的失效形式及其对人体的潜在风险,为该类医疗器械的优化设计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器 骨小梁结构 3D打印 医疗器械 金属颗粒 失效形式 等效试验 多孔性结构
下载PDF
单枚螺纹状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1
6
作者 武振国 肖增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55-56,共2页
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单枚螺纹状椎间融合器(TFC)后斜向植入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22例。结果优15例,良5例,可2例,差0例;椎间植骨融合率为100%;椎间隙高度由术前的6.0mm恢复至术后的11.6mm,至随访时无明显... 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单枚螺纹状椎间融合器(TFC)后斜向植入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22例。结果优15例,良5例,可2例,差0例;椎间植骨融合率为100%;椎间隙高度由术前的6.0mm恢复至术后的11.6mm,至随访时无明显椎间隙高度丢失。认为单枚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脱症 融合 螺纹融合器 植骨
下载PDF
椎体间螺纹状植骨融合器在腰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
7
作者 王晓东 郝定钧 +4 位作者 吴起宁 刘立峰 贺宝荣 方向义 刘团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009-1010,共2页
目的 :探讨椎体间螺纹状植骨融合器在腰椎间融合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和适应证。方法 :回顾了 1 998~ 2 0 0 3年间行椎体间螺纹状植骨融合器植入治疗 72例下腰椎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均获得了椎体间骨性融合 ,临床疗... 目的 :探讨椎体间螺纹状植骨融合器在腰椎间融合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和适应证。方法 :回顾了 1 998~ 2 0 0 3年间行椎体间螺纹状植骨融合器植入治疗 72例下腰椎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均获得了椎体间骨性融合 ,临床疗效优良率为 95 % ,骨融合率为 1 0 0 %。结论 :应用椎体间螺纹状植骨融合器是治疗下腰椎疾患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纹植骨融合器 融合 适应证 治疗
下载PDF
椎体间螺纹融合器在下腰椎融合的应用 被引量:30
8
作者 吕国华 马泽民 李启贤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188-189,共2页
目的:报道应用椎体间螺纹融合器(threadedfusioncage,TFC)治疗下腰椎疾病的临床结果,并对其适应证、融合方式、并发症防治进行讨论。方法:回顾分析了48例应用TFC治疗腰椎不稳或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单... 目的:报道应用椎体间螺纹融合器(threadedfusioncage,TFC)治疗下腰椎疾病的临床结果,并对其适应证、融合方式、并发症防治进行讨论。方法:回顾分析了48例应用TFC治疗腰椎不稳或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单纯TFC融合26例,TFC+节段性内固定22例;后路椎间融合44例,前路椎间融合3例,侧前路椎间融合1例。结果:术后经6~21个月随访,临床疗效优良率92%(优795%,良12.5%),骨融合率98%,伤口感染1例,短时神经功能障碍2例。结论:TFC融合术是治疗下腰椎不稳或滑脱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 融合 螺纹融合器 应用
下载PDF
多孔钛腰椎融合器在不同入路椎间融合术中的生物力学性能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振军 李文钊 +5 位作者 李慧 廖振华 孟庆铸 孙大为 孙学君 刘伟强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3-250,共8页
目的探究采用多孔融合器在不同入路腰椎融合术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建立完整腰椎三维有限模型,通过实验方法获得多孔材料的力学参数。针对多孔融合器在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ALIF)、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目的探究采用多孔融合器在不同入路腰椎融合术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建立完整腰椎三维有限模型,通过实验方法获得多孔材料的力学参数。针对多孔融合器在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ALIF)、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和直接外侧椎体间融合术(direct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DLIF)中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施行椎间融合术后,DLIF、ALIF模型预测的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和融合器应力明显低于PLIF、TLIF模型,DLIF、ALIF和TLIF模型预测的终板应力明显低于PILF模型。结论采用多孔融合器的DLIF模型显示出较优的生物力学性能,而且在临床过程中操作简单适于微创术式。DLIF手术具有更优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融合器 前路腰融合 后路腰融合 孔腰融合 直接外侧融合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3D打印椎间融合器融合内固定术对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建华 吴迪 +3 位作者 孙贺 张义龙 信丽丽 张仁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4-330,共7页
目的:探究应用3D打印椎间融合器行椎间盘摘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矢状位平衡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 目的:探究应用3D打印椎间融合器行椎间盘摘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矢状位平衡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42~62岁,平均51.7±3.8岁,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41~63岁,平均52.4±4.5岁。观察组置入3D打印椎间融合器,对照组置入普通异体骨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天数);在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术后1年颈椎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并比较两组矢状位平衡参数(C2-7 Cobb角、C2-7 SVA、T1倾斜角);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术后1年颈椎功能(JOA)评分;术后1年通过颈椎侧位X线片评估融合情况并计算融合率;统计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45.73±5.27ml,对照组62.15±7.38ml;观察组手术时间84.29±6.11min,对照组105.34±12.04min;观察组住院天数6.81±1.52d;对照组8.54±1.08d;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即刻C2-7 Cobb角为26.15°±3.02°,C2-7 SVA为14.28±2.31mm,T1倾斜角为31.46°±1.83°;术后6个月时分别为28.79°±4.03°、12.60±4.24mm、30.16°±1.64°;术后1年分别为29.46°±5.11°、11.31±3.70mm、28.65°±2.02°;对照组术后即刻C2-7 Cobb角为21.67°±2.59°,C2-7 SVA为17.39±3.04mm,T1倾斜角32.78°±1.91°、术后6个月分别为23.76°±3.90°、16.88±3.29mm、31.58°±2.01°,术后1年分别为25.28°±4.43°、15.42±3.46mm、30.46°±1.79°,各时间点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术后1年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时,两组均获得100%融合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56%(2/36)与对照组11.76%(4/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置入普通异体骨块相比,3D打印椎间融合器应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效果良好,可纠正颈椎矢状位平衡,有利于颈椎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 3D打印融合器 位平衡参数
下载PDF
PMMA增强的多孔中空椎弓根螺钉加单枚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勇 樊勇 +1 位作者 蒋从斌 吴子祥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4期19-22,共4页
目的 探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vlmethacnrlat,PMMA)增强的多孔中空椎弓根螺钉加单枚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012年4月~2013年5月收治26例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滑脱症患者,均应用PMMA增强... 目的 探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vlmethacnrlat,PMMA)增强的多孔中空椎弓根螺钉加单枚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012年4月~2013年5月收治26例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滑脱症患者,均应用PMMA增强多孔中空椎弓根螺钉行短节段固定复位加单枚椎间融合器(cage)融合手术治疗.对16例骨质疏松及滑脱不严重患者采用单一病椎多孔中空骨水泥螺钉加普通椎弓根螺钉固定,10例骨质疏松或滑脱较重患者采用双椎体多孔中1空骨水泥螺钉固定.测量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滑脱距离、滑脱率及滑脱角.结果 术中出现骨水泥漏2例,术中及术后无不适.并发硬脊膜损伤2例,经缝合修复后无脑脊液渗漏.1例术后出现健侧下肢放射痛并麻木,行翻修手术后症状消失.9例Ⅰ度滑脱、12例Ⅱ度滑脱患者术后解剖复位,3例Ⅱ度滑脱和2例Ⅲ度滑脱患者留有Ⅰ度滑脱.随访12~30个月,平均23.3个月.术后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滑脱距离、滑脱率及滑脱角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Nakai评分标准,优良率为88.46%.随访期间,全部病例固定节段的椎体间无位移,滑脱无复发.无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无椎间隙塌陷.融合成功24例,融合率92.3%.结论 采用PMMA增强的多孔中空椎弓根螺钉加单枚椎间融合器治疗合并骨质疏松腰椎滑脱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脱症 骨质疏松 PMMA增强的多孔中空弓根螺钉 融合器
下载PDF
腰椎形状记忆合金椎间融合器的研制和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11
12
作者 昌耘冰 徐达传 +4 位作者 尹庆水 鲍侃 夏虹 赵卫东 黄文华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年第9期610-613,共4页
目的 介绍记忆合金椎间融合器的设计原理和构型 ,并对其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 采用镍钛合金研制一种具有独特构型的腰椎椎间融合器。在 8具新鲜L3、4节段标本上测试正常 (完整状态 )组、失稳 (椎间盘摘除 )组和融合器 (固定 )组 3... 目的 介绍记忆合金椎间融合器的设计原理和构型 ,并对其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 采用镍钛合金研制一种具有独特构型的腰椎椎间融合器。在 8具新鲜L3、4节段标本上测试正常 (完整状态 )组、失稳 (椎间盘摘除 )组和融合器 (固定 )组 3种状态的各向运动范围 (ROM)。然后将 8个标本分成 2组 ,比较记忆合金椎间融合器和螺纹状融合器两者的抗拔出能力。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 ,椎间盘摘除后腰椎节段明显失稳 (P <0 0 5 )。植入融合器后 ,其前屈和侧屈方向的ROM分别为正常的6 6 %和 6 5 % ;两者差别显著 (P <0 0 5 ) ;后伸方向的ROM值为正常的 84 % ,两者无统计学差别 (P =0 15 ) ;旋转方向ROM值较正常组提高了 2 5 % ,两者差别明显 (P <0 0 5 )。记忆合金椎间融合器和螺纹状椎间融合器的平均最大拔出力分别为75 0± 2 0 5N和 6 95± 175N ,两者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 =0 5 4 )。结论 记忆合金椎间融合器设计独特、具有良好的三维运动稳定性和抗拔出能力 ,能够进一步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器 正常 记忆合金 生物力学 盘摘除 标本 螺纹 运动范围 构型
下载PDF
椎体间螺纹融合器与RF-Ⅱ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晓东 周劲松 +1 位作者 刘团江 付亚辉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年第4期259-259,共1页
关键词 滑脱症 治疗 螺纹融合器 RF-Ⅱ系统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螺纹椎间融合器(TFC)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远期疗效随访 被引量:1
14
作者 苏楠 王炳强 +3 位作者 李东 郭艾 李锦军 杨雍 《颈腰痛杂志》 2010年第6期436-439,共4页
目的探讨螺纹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对1997-03-2002-03因腰椎退行性病变及腰椎滑脱症于我院接受腰椎后路减压+TFC椎间融合术的病例,通过随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随访病例住院时间(31.76±9.28)d。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螺纹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对1997-03-2002-03因腰椎退行性病变及腰椎滑脱症于我院接受腰椎后路减压+TFC椎间融合术的病例,通过随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随访病例住院时间(31.76±9.28)d。手术时间(3.00±0.94)h,术前JOA评分(15.94±4.87)分;随访时(27.12±3.80)分,二者有显著差异。术后改善率83.7%。术前病变节段椎间孔高度(0.85±0.22)cm;随访时(0.95±0.22)cm,二者有显著差异。融合率为83.7%,是否应用椎弓根钉、不同植骨来源、Cage数量对于融合率无显著影响。Cage垂直移位发生率24.5%,平均(0.06±0.13)cm。近椎体退变发生率18.4%。术后1例发生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1例出现腰部脓肿,1例术中挤压神经根。在残留症状方面,2例发生患肢肌力减低,4例遗留患肢麻木疼痛,6例发生腰部不适。结论腰椎后路减压+TFC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安全,经过长期随访显示术后疗效肯定,椎间隙高度增加明显,Cage移位不明显,椎间融合率高,近椎体退变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疾病 螺纹融合器(TFC) 融合
下载PDF
螺纹异体骨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与不稳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建常 史振满 +5 位作者 王鑫 许刚 季明华 严耘 张海京 曹萍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年第8期519-521,共3页
目的 报告一种作者自行设计制作的螺纹异体皮质骨椎间融合器 (AIFC)治疗腰椎滑脱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 32例 ,Ⅰ~Ⅱ度滑脱 2 0例 ,Ⅱ~Ⅲ度滑脱 8例 ,退行性腰椎不稳 4例。前路手术 5例 ,后路手术 2 7例 ,其中 18例同时行内固... 目的 报告一种作者自行设计制作的螺纹异体皮质骨椎间融合器 (AIFC)治疗腰椎滑脱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 32例 ,Ⅰ~Ⅱ度滑脱 2 0例 ,Ⅱ~Ⅲ度滑脱 8例 ,退行性腰椎不稳 4例。前路手术 5例 ,后路手术 2 7例 ,其中 18例同时行内固定 ,手术共植入AIFC 4 6个 ,其中一个间隙植入 2个 10例 ,植入 1个 18例 ,同时 2个间隙各植入 1个 4例。结果 平均随访 18个月 ,临床疗效评价 :优 2 6例 ,良 5例 ,可 1例。X线动态观察 :术后 3~ 4个月部分患者手术撑开后的椎间隙高度有 1~ 2mm的回落丢失 ,发生椎间隙感染、AIFC破裂、断钉各 1例 ,全部病例均获骨性愈合。结论 AIFC具有足够支撑、维持椎间隙高度功能 ,抗滑稳定性好 ,椎间融合率高 ,可避免取髂骨和金属椎间融合器永久植入的一些并发症 ,是一种治疗腰椎失稳症的理想材料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纹异体 融合器 滑脱 AIFC 异体植骨 失稳症 手术方法
下载PDF
椎体间螺纹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楷生 朱冬承 +3 位作者 庞施义 王培刚 吴昊 刘仲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年第4期257-258,共2页
关键词 滑脱症 螺纹融合器 手术方法 远期疗效
下载PDF
RF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TFC螺纹状椎间融合器内外植骨治疗腰椎体滑脱症疗效分析
17
作者 邱序忠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2年第7期874-875,共2页
目的探讨RF椎弓钉棒系统联合TFC螺纹状椎间融合器内外植骨治疗腰椎体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方法120例腰椎体滑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0例行传统经后路腰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联合腰椎椎体间自体髂骨植入融合术治疗... 目的探讨RF椎弓钉棒系统联合TFC螺纹状椎间融合器内外植骨治疗腰椎体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方法120例腰椎体滑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0例行传统经后路腰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联合腰椎椎体间自体髂骨植入融合术治疗;研究组患者80例采用RF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椎体间融合器内外植骨法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复查硬膜撕裂和术后感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内固定松动、神经损伤发生率及腰椎体滑脱加重或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RF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TFC螺纹状椎间融合器内外植骨治疗腰椎体滑脱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提高伤椎复位后的稳定性,减少滑脱加重或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F弓根钉棒系统 TFC螺纹融合器 内外植骨 体滑脱症
下载PDF
SF系统与椎间螺纹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1
18
作者 戴德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349-350,共2页
腰椎滑脱症临床较多见,部分重症患者需手术治疗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2000年1月~2003年1月,作者使用SF脊柱内固定器[1](江苏武进第3医疗器械厂)加多孔螺纹钛合金融合器(TFC)治疗腰椎滑脱症11例,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滑脱症 SF脊柱内固定器 螺纹融合器
下载PDF
椎体螺纹融合器治疗伴有椎间不稳定颈椎病
19
作者 胡思斌 崔青 +4 位作者 王华柱 杨中华 陶晓水 王红梅 董占引 《中国骨伤》 CAS 2002年第8期504-504,共1页
关键词 螺纹融合器 治疗 不稳定颈
下载PDF
椎体间螺纹融合器内固定治疗下颈椎失稳
20
作者 金大地 陈建庭 +2 位作者 王吉兴 陈文贵 徐波 《现代手术学杂志》 1997年第3期185-186,共2页
采用颈前路减压。椎体间螺纹融合器内固定治疗下颈椎失稳22例,其中退变性下颈椎失稳15例,外伤性失稳7例。单间隙融合4例,双间隙融蛤17例,3个间隙融合1例。22例中18例术后随访6个月,自觉症状、体征明显消失;内植入物无松动、移位,椎间隙... 采用颈前路减压。椎体间螺纹融合器内固定治疗下颈椎失稳22例,其中退变性下颈椎失稳15例,外伤性失稳7例。单间隙融合4例,双间隙融蛤17例,3个间隙融合1例。22例中18例术后随访6个月,自觉症状、体征明显消失;内植入物无松动、移位,椎间隙保持术前高度。本资料表明.椎体间螺纹融合器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能有效防止椎体间缩窄,保持神经孔的排列适当,并具有良好的术后影像条件,可以在术后进行MRI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纹融合器 内固定 下颈失稳 骨折固定术 TFC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