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早期损伤控制复苏联合多学科协作急救模式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病人疗效的影响
1
作者
刘丽颖
杨伟欣
+2 位作者
王爱平
华霖娇
赵国艳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73-276,共4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急救模式联合早期损伤控制复苏治疗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实施多学科协作急救模式联合早期损伤控制复苏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病人3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观察组模式实施前行传统积极...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急救模式联合早期损伤控制复苏治疗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实施多学科协作急救模式联合早期损伤控制复苏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病人3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观察组模式实施前行传统积极液体复苏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病人3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2组病人24 h内胶体液、晶体液、血浆和浓缩红细胞的输注量,体温恢复、凝血功能恢复及乳酸清除时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无胶体液补充。观察组病人晶体液和浓缩红细胞输注量均低于对照组,而血浆输注量高于对照组,体温恢复、凝血功能恢复及乳酸清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1);研究组DIC发生率为3.33%,死亡率为6.67%与对照组的10.00%和16.67%,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急救模式联合早期损伤控制复苏应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能够快速、有效地恢复病人血流动力学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血流动力学
多学科协作急救模式
早期损害控制复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早期损伤控制复苏联合多学科协作急救模式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病人疗效的影响
1
作者
刘丽颖
杨伟欣
王爱平
华霖娇
赵国艳
机构
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医院骨科
出处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73-276,共4页
基金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课题计划(20201451)。
文摘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急救模式联合早期损伤控制复苏治疗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实施多学科协作急救模式联合早期损伤控制复苏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病人3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观察组模式实施前行传统积极液体复苏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病人3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2组病人24 h内胶体液、晶体液、血浆和浓缩红细胞的输注量,体温恢复、凝血功能恢复及乳酸清除时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无胶体液补充。观察组病人晶体液和浓缩红细胞输注量均低于对照组,而血浆输注量高于对照组,体温恢复、凝血功能恢复及乳酸清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1);研究组DIC发生率为3.33%,死亡率为6.67%与对照组的10.00%和16.67%,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急救模式联合早期损伤控制复苏应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能够快速、有效地恢复病人血流动力学稳定状态。
关键词
骨盆骨折
血流动力学
多学科协作急救模式
早期损害控制复苏
Keywords
pelvic fracture
hemodynamics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ve emergency mode
early injury control resuscitation
分类号
R473.6 [医药卫生—护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早期损伤控制复苏联合多学科协作急救模式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病人疗效的影响
刘丽颖
杨伟欣
王爱平
华霖娇
赵国艳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