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学科肺栓塞应急救治团队建设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7
1
作者 刘冰洋 熊长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5-308,共4页
2012年,首个多学科肺栓塞应急救治团队(PERT)在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成立。5年来,国际上PERT队伍不断发展,但迄今为止,尚无证据支持PERT在改善肺栓塞患者预后、提供高质量数据方面的作用。本文对PERT发展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 栓塞 多学科肺栓塞应急救治团队 血管疾病
下载PDF
基于ICU应急救治团队主导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的院内安全转运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金静洁 王徐赢 胡珍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6期52-55,共4页
目的分析基于重症监护病房(ICU)应急救治团队主导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的院内安全转运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6月浙江省温州市中心医院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的院内安全转运患者92例及其家属92名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分析基于重症监护病房(ICU)应急救治团队主导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的院内安全转运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6月浙江省温州市中心医院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的院内安全转运患者92例及其家属92名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试验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转运,试验组由ICU应急救治团队实施转运。比较两组生命体征、不良事件发生率、家属满意度。结果转运后,两组血氧饱和度低于转运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率、呼吸频率高于转运前,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应急救治团队实施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的院内安全转运可减少患者生命体征波动,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应急救治团队 体外膜氧合 院内安全转运 生命体征
下载PDF
多学科团队成功保留产时羊水栓塞子宫1例
3
作者 蒋红莲 《基层医学论坛》 2020年第17期2500-2501,共2页
羊水栓塞(amniotic fluid embolism,AFE)是产科一种罕见且极其凶险的并发症,是指在分娩过程中以及产后短时间内,羊水突然进入母血循环,产妇出现喘憋、心肺功能衰竭、昏迷、意识丧失、甚至心搏骤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所致严重产后... 羊水栓塞(amniotic fluid embolism,AFE)是产科一种罕见且极其凶险的并发症,是指在分娩过程中以及产后短时间内,羊水突然进入母血循环,产妇出现喘憋、心肺功能衰竭、昏迷、意识丧失、甚至心搏骤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所致严重产后出血为特征的产科并发症。根据现有报道,羊水栓塞发病率为1.9~6.1/10万,病死率为19%~86%[1],该病病情复杂、起病急骤且隐匿,临床缺乏特异的诊断方法。本文通过对我院救治成功且保留子宫的1例羊水栓塞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救治羊水栓塞提供经验参考。1病例介绍患者,女,28岁,已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水栓塞 功能衰竭 心搏骤停 多学科团队 临床救治 意识丧失 严重产后出血 产科并发症
下载PDF
多学科团队协作对乳腺癌患者深静脉血栓防治的效果 被引量:11
4
作者 褚彦香 熊欢 +2 位作者 邓妍 旷婉 王志辉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在乳腺癌患者深静脉血栓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前瞻性非同期类实验设计,按照入院时间将412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栓预防方案;干预组采用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按照团...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在乳腺癌患者深静脉血栓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前瞻性非同期类实验设计,按照入院时间将412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栓预防方案;干预组采用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按照团队制订的血栓预防流程及分层预防方案,落实乳腺癌围术期患者血栓防控工作。结果干预组血栓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组患者对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的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实施后医护人员深静脉血栓防治知识测试得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采用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可降低乳腺癌患者深静脉血栓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升医护人员血栓防治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深静脉血栓 多学科团队 依从性 风险评估 出血 栓塞
下载PDF
急性肺栓塞多学科团队救治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52
5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肺血管疾病学组 +4 位作者 中国肺栓塞救治团队(PERT)联盟 聂绍平 荆志成 黄岚 韩雅玲(指导)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5-35,共11页
急性肺栓塞在心血管死亡原因中位列第3,而急性肺栓塞的早期救治涉及多个学科。国外经验显示,通过成立多学科肺栓塞救治团队(PERT)使严重肺栓塞患者及时得到最佳治疗,可有效提高救治效率、改善临床结局。该共识结合国内外PERT建设的经验... 急性肺栓塞在心血管死亡原因中位列第3,而急性肺栓塞的早期救治涉及多个学科。国外经验显示,通过成立多学科肺栓塞救治团队(PERT)使严重肺栓塞患者及时得到最佳治疗,可有效提高救治效率、改善临床结局。该共识结合国内外PERT建设的经验,提出了PERT学科构成、管理架构、工作流程、网络协作等具体建议。该共识首次提出了双阶段PERT——诊断性PERT和治疗性PERT的理念,详细阐述了诊断性PERT的适应证,丰富了国际PERT实践的内涵;提出了急性肺栓塞患者分诊与救治的流程与建议,并评估了几种PERT启动方式的优缺点。该共识有利于推广PERT救治理念,规范PERT中心建设,从而提高我国肺栓塞的救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栓塞救治团队
原文传递
肺栓塞快速反应团队模式对急性肺栓塞患者诊疗质量和临床结局的影响
6
作者 梁颖 王晓 +3 位作者 林运 左惠娟 缪黄泰 聂绍平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06-813,共8页
目的:评估肺栓塞快速反应团队(PERT)模式实施对急性肺栓塞患者诊疗质量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入选2016年7月5日至2018年7月4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其中将2016年7月5日... 目的:评估肺栓塞快速反应团队(PERT)模式实施对急性肺栓塞患者诊疗质量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入选2016年7月5日至2018年7月4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其中将2016年7月5日至2017年7月4日(PERT模式实施前)接受传统治疗的急性肺栓塞患者归为PERT干预前组,2017年7月5日至2018年7月4日启动PERT模式救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为PERT干预后组。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诊疗信息,对比两组诊疗质量[就诊到住院时间、住院到开始抗凝时间、就诊到明确诊断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住院费用]和住院期间临床结局(住院死亡率以及出血发生率)。结果:共纳入21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年龄(63.3±13.7)岁,女性102例(48.6%)。PERT干预前组108例,PERT干预后组102例。(1)诊疗质量:两组就诊到明确诊断的时间分布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2),其中,PERT干预后组中<24 h完成诊断者占比比PERT干预前组高[80.4%(45/56)比50.0%(34/68), P<0.001];就诊到住院时间比PERT干预前组短[180.0(60.0,645.0)min比900.0(298.0,1 806.5)min, P<0.001],总住院时间比PERT干预前组少[12(10,14)d比14(11,16)d, P=0.001];住院到开始抗凝治疗的时间、住ICU时间、住院费用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2)住院期间临床结局:两组住院期间出血发生率和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PERT治疗模式提高了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诊治效率,明显缩短了总住院时间,但对临床结局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多学科 栓塞快速反应团队 诊疗效率
原文传递
机器人辅助腔镜术中二氧化碳气体肺栓塞患者抢救护理预案的构建
7
作者 喻晓芬 丁筱燕 叶再元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42-349,共8页
机器人手术系统以高清的3D手术视野、灵活的机械臂、滤过术者手部震颤等优势,实现了外科手术的精准化、微创化,将微创手术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1]。中国2006年引进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随着医生的经验积累和技术提高,目前其已广泛应用... 机器人手术系统以高清的3D手术视野、灵活的机械臂、滤过术者手部震颤等优势,实现了外科手术的精准化、微创化,将微创手术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1]。中国2006年引进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随着医生的经验积累和技术提高,目前其已广泛应用于各个外科领域[2],特别是泌尿外科,已逐步成为常用术式[3]。腔镜手术通过二氧化碳气体建立人工气腹获取手术视野和操作环境。二氧化碳气体肺栓塞是指人工气腹建立过程中或气腹状态下,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快速经静脉破损口吸收进入血液循环,阻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和右心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4]。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气体栓塞发生率小于0.6%,但一旦发生,病程进展迅速,病死率高达28%[5]。机器人术中为保障狭小空间的操作视野,气腹压力及流速设定往往高于腔镜手术,增加了二氧化碳气体栓塞发生率。因此,尽早识别、防止大量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循环系统,及时给予呼吸和循环支持是改善腔镜术中二氧化碳气体肺栓塞预后的关键。虽然国内外已发布众多急性肺栓塞诊断与多学科团队救治共识和指南[4,6,7,8,9],但多针对肺血栓栓塞症,并不完全适用于腔镜术中二氧化碳气体肺栓塞救治,临床实践中亟需系统性、整体化的腔镜术中二氧化碳气体肺栓塞救治预案进行指导。本研究在总结既往腔镜术中二氧化碳气体肺栓塞患者抢救护理经验及借鉴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机器人辅助腔镜术中二氧化碳气体肺栓塞患者抢救护理预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气体 气体栓塞 手术视野 腔镜手术 血栓栓塞 多学科团队 抢救护理 栓塞
原文传递
肺栓塞快速反应团队(PERT)模式对急性肺栓塞患者治疗策略和远期预后的影响——PERT实施一年研究结果 被引量:1
8
作者 梁颖 王晓 +2 位作者 缪黄泰 左惠娟 聂绍平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82-788,共7页
目的评估在中国首个肺栓塞快速反应团队(Pulmonary Embolism Response Team,PERT)实施前后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患者的治疗策略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以PERT正式开始运行时间2017年7月为节点,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 目的评估在中国首个肺栓塞快速反应团队(Pulmonary Embolism Response Team,PERT)实施前后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患者的治疗策略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以PERT正式开始运行时间2017年7月为节点,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纳入此节点时间前后各1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所有APE患者。2016年7月5日—2017年7月4日接受传统治疗的108例APE患者为对照组(Pre-PERT组),2017年7月5日—2018年7月4日接受PERT模式救治的102例APE患者为干预组(Post-PERT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策略并对这些患者进行出院1年的随访,评价其抗凝治疗、随访依从性和远期预后。结果共纳入Pre-PERT组108例,Post-PERT组102例。两组APE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抗凝治疗(87.3%比81.5%,P=0.251)、导管定向治疗(3.9%比2.8%,P=0.644)、下腔静脉滤器治疗(1.0%比1.9%,P=1.000)、外科血栓切除术(2.0%比0.9%,P=0.613)、全身溶栓(3.9%比4.6%,P=0.58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1年时Post-PERT组利伐沙班使用率高于Pre-PERT组,华法林使用率低于Pre-PERT组(54.5%比32.5%,43.6%比59.0%,P=0.043),Post-PERT组抗凝时长比Pre-PERT组长(11.9个月比10.3个月,P<0.001)。1年内两组全因死亡率、出血事件发生率和因肺栓塞再住院率分别为10.4%比8.6%、14.3%比14.8%和1.3%比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453,P=0.485)。结论PERT实施早期阶段,APE治疗仍以抗凝和常规治疗手段为主,高级治疗手段(导管定向治疗、外科血栓切除术)有改善,差异虽未呈现统计学意义,但实施仅1年已呈现扩大的趋势。随访发现PERT实施后高级治疗手段略有提升的情况下,未增加1年内全因死亡率和出血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栓塞 多学科 栓塞快速反应团队 治疗策略 远期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