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读《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学科性视角 被引量:2
1
作者 陈金江 王骥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0-32,共3页
《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自出版以来受到国内学者高度评价,而从学科性视角审视该书,其对高等教育学内部建制的完善和实践工作者外部需要的满足均有一定边界。未来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需要取法于方法性视角。
关键词 多学科观点 高等教育研究 学科性视角
下载PDF
高等教育研究困境下的多学科观点 被引量:3
2
作者 肖起清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2-24,共3页
潘懋元先生的《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一书,受伯顿.克拉克思想的启发,企图从历史学、哲学等学科观点促进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以期形成相关的学科理论基础。这种多学科观点对高等教育研究途径的拓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对学科理论... 潘懋元先生的《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一书,受伯顿.克拉克思想的启发,企图从历史学、哲学等学科观点促进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以期形成相关的学科理论基础。这种多学科观点对高等教育研究途径的拓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对学科理论体系的建设却是难以直接显现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研究 多学科研究方法 多学科观点 学科建设
下载PDF
《高等教育新论》与《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学术影响力比较研究——基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1998—2018)的论文引用分析
3
作者 李盼盼 李明忠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63,共8页
伯顿·克拉克的《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与潘懋元的《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是探究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经典范本,对我国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基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1998-2018年数据库,运... 伯顿·克拉克的《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与潘懋元的《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是探究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经典范本,对我国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基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1998-2018年数据库,运用文献计量法对两本著作的学术影响力进行数据统计发现:两本著作的被引量均较大、被引章节较全面;对研究机构的影响较广泛;高频被引章节(观点)与施引论文均高度聚焦于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相较而言,《高等教育新论》的被引量与学术影响力更大。在两本经典著作的影响下,学者们推动了多学科研究概念的辨析与争论、诠释了多学科研究的重要意义以及明确了多学科研究的未来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新论》 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 多学科研究 学术影响力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被引频次 被引数量 高被引观点
下载PDF
全新的视角 全新的理念——评介潘懋元主编的《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
4
作者 张艳辉 《现代大学教育》 2002年第2期111-112,共2页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学科建设 时代性 创新性 针对性 教育发展 潘懋元 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 书评
下载PDF
基于多学科观点的艺术院校学生学习倦怠探究
5
作者 王思杰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88-90,共3页
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改革深化与质量提高的时期,大学生的学业问题深受关注。然而,目前艺术院校普遍存在学生学习倦怠的现象。基于多学科观点,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全面地分析了艺术院校学生出现学习倦怠现象的主要原因,以及不良行为、不健康... 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改革深化与质量提高的时期,大学生的学业问题深受关注。然而,目前艺术院校普遍存在学生学习倦怠的现象。基于多学科观点,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全面地分析了艺术院校学生出现学习倦怠现象的主要原因,以及不良行为、不健康心理、教育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多学科+文化课”“多学科教学+教师”“多学科活动+辅导员”的有效路径,以期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观点 艺术院校 学习倦怠
下载PDF
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 被引量:112
6
作者 潘懋元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17,共8页
高等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多层结构的开放系统 ,必须从不同的学科观点 ,运用不同的学科方法 ,才能比较全面和深入地理解高等教育 ,掌握高等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多学科的高等教育研究 ,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 高等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多层结构的开放系统 ,必须从不同的学科观点 ,运用不同的学科方法 ,才能比较全面和深入地理解高等教育 ,掌握高等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多学科的高等教育研究 ,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一书运用史学的观点、哲学的观点、心理学的观点、文化学的观点、科学学的观点、经济学的观点、社会学的观点、政治学的观点、管理学的观点、系统科学的观点、比较教育学的观点 ,对高等教育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学科建设 多学科观点 教育研究 教育价值 教育管理 比较教育学
原文传递
致力于高等教育学的理论发展——读《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 被引量:38
7
作者 周川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5-107,共3页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 多学科观点 高等教育研究 中国
原文传递
大学理念的哲学审视——潘懋元《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哲学的观点》述评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厚丰 李莉 《中国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92-93,共2页
笔者评述了潘懋元先生主编的《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哲学的观点大学理念》。此书无论是从理论意义还是从方法论意义上,都给人以视角独特、耳目一新并有诸多理论创新的深刻印象,向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目标建设的征途上迈出了非常重... 笔者评述了潘懋元先生主编的《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哲学的观点大学理念》。此书无论是从理论意义还是从方法论意义上,都给人以视角独特、耳目一新并有诸多理论创新的深刻印象,向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目标建设的征途上迈出了非常重要而关键的一步。它是一部为构建高等教育学科理论体系而进行理论和方法论准备的专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理念 潘懋元 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 方法论 学科建设 书评
原文传递
推进高等教育科学的繁荣和创新——《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评介
9
作者 柯佑祥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94-96,共3页
关键词 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 书评 教育观念 二元权力结构 管理体制
原文传递
经济视角下的高等教育改革——读《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观点》
10
作者 王惠 《文教资料》 2011年第29期162-164,共3页
本书从微观经济学的视角论述了大学接受经费的方式对其组织行为的影响问题,概括出大学接受经费的三种途径。本文在阐述人力资本理论中的私人收益率、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市场模式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内部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 本书从微观经济学的视角论述了大学接受经费的方式对其组织行为的影响问题,概括出大学接受经费的三种途径。本文在阐述人力资本理论中的私人收益率、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市场模式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内部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以期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些许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观点 高等教育改革 经济视角
下载PDF
主体性德育理论的多学科视野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五好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90-93,共4页
主体性德育理论是20世纪末德育理论向科学化和人性化整合的过程中,针对德育的实效性问题而提出的德育理念和德育模式之一。后现代知识观的基本理论,尤其是后现代知识论中关于知识的个体性理论,是支撑主体性德育理论的学理基础。建构主... 主体性德育理论是20世纪末德育理论向科学化和人性化整合的过程中,针对德育的实效性问题而提出的德育理念和德育模式之一。后现代知识观的基本理论,尤其是后现代知识论中关于知识的个体性理论,是支撑主体性德育理论的学理基础。建构主义心理学为主体性德育理论提供了心理学的依据,说明主体性道德理念的提出是符合儿童道德发展规律的。人的主体性是一个不断提高和发展的过程,主体性德育的使命在于引导人择其善者而从之,不断提升、扩展人的意义世界,使人更像一个真正的人,使人的应然性的向度更能得到伸张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德育 多学科观点 价值追求
下载PDF
教育公平研究:多学科的观点 被引量:17
12
作者 安晓敏 邬志辉 《上海教育科研》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2-25,共4页
教育公平是一个涉及伦理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的重要问题,只有运用多学科的观点对其进行综合研究,才能获得较为完整的认识。多学科观点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全面深入地了解教育公平问题,也为运用不同方法策略解决教... 教育公平是一个涉及伦理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的重要问题,只有运用多学科的观点对其进行综合研究,才能获得较为完整的认识。多学科观点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全面深入地了解教育公平问题,也为运用不同方法策略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开辟了一条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观点 教育公平 公平问题 伦理学 经济学 教育学 社会学
原文传递
成为“人师”的“经师”才能成为永远的大师——读《潘懋元高等教育论述精要》
13
作者 付八军 《山东高等教育》 2019年第1期71-79,共9页
形成概念,这是科学研究的起点。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主要创始人,潘懋元先生将概念辨析能力作为学者的基本功。先生对于高等教育研究的理论建树,是全面深刻而又指引实践的。当宽口径厚基础甚至淡化专业成为国内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趋势... 形成概念,这是科学研究的起点。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主要创始人,潘懋元先生将概念辨析能力作为学者的基本功。先生对于高等教育研究的理论建树,是全面深刻而又指引实践的。当宽口径厚基础甚至淡化专业成为国内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趋势时,先生坚持认为专业性是高等教育的特有属性之一;当民办高等教育发展遭遇"产权"问题瓶颈时,先生提出了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三条道路;当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同质化倾向明显之际,先生提出要加强高校的分类研究,大力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当定量研究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受到追棒后,先生认为定量研究既有优点也有难以避免的不足,思辨研究在高等教育研究中不会也不能缺位。总之,先生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一面旗帜,既是"经师",更是"人师",必将为该领域的后来者永远敬仰与追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潘懋元高等教育论述精要》 专业 多学科观点
下载PDF
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涵义、特点及限度 被引量:4
14
作者 郝进仕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2-45,共4页
学科的发展绝对不是该学科现有系统内部的单一生长,它需要突破原有的知识边界与学科壁垒,借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多学科研究方法,排除学科发展的自我束缚,不断催生学科新的增长点。迈向开放时代的高等教育更需要多学科研究方法的进入... 学科的发展绝对不是该学科现有系统内部的单一生长,它需要突破原有的知识边界与学科壁垒,借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多学科研究方法,排除学科发展的自我束缚,不断催生学科新的增长点。迈向开放时代的高等教育更需要多学科研究方法的进入、交融与转换。多学科研究方法并非高等教育研究的"独特",它主要体现为一种研究方式。中国语境下的问题意识仍是学科研究的源泉,超越学科情结的高等教育研究能更清晰地反思与改良理论体系,进而在多学科、跨学科、超学科背景与视野下彰显高等教育研究的价值与方向,推动高等教育的原创研究和深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 多学科研究 涵义 高等教育学 当代西方 主流范式 根本方法 学科建设
原文传递
对多学科高等教育研究的批判性反思
15
《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 2012年第3期15-15,共1页
一、多掌科高等教育研究的兴起 198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学科专业目录将高等教育学确认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使其作为一门学科获得了行政上的合法化。潘懋元先生主编《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一书,其路径与伯顿·克拉... 一、多掌科高等教育研究的兴起 198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学科专业目录将高等教育学确认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使其作为一门学科获得了行政上的合法化。潘懋元先生主编《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一书,其路径与伯顿·克拉克并无二异,但增加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经验和补充了哲学、科学学、心理学等学科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 批判性反思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高等教育学 学科专业目录 二级学科 教育改革 合法化
原文传递
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及相关问题
16
作者 卢晓中 《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 2017年第9期15-15,共1页
一、学科的定性与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一个学科运用多学科观点和方法开展研究并取得成果和成功,并不表明该学科研究就具有多学科性,更不意味着该学科就拥有了多学科属性问题,针对教育学科的多学科属性问题,人们就担心会不会因此动... 一、学科的定性与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一个学科运用多学科观点和方法开展研究并取得成果和成功,并不表明该学科研究就具有多学科性,更不意味着该学科就拥有了多学科属性问题,针对教育学科的多学科属性问题,人们就担心会不会因此动摇教育学科独立存在的地位。但笔者并不认同高等教育学研究的多学科属性,特别是如果我们把高等教育学研究的多学科性强调到一个不适当的程度,或者把它作为高等教育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根本属性”来认识,将可能会使高等教育学失去或找不到它的独一无二的“内核”,从而从根本上动摇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存在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 学科性质 多学科观点 教育学研究 属性问题 多学科 教育学科 其他学科
原文传递
技术和教育:朋友还是仇敌?(一) 被引量:3
17
作者 约瑟夫.佩尔顿 丁兴富 《中国远程教育》 1992年第11期45-48,共4页
《技术和教育:朋友还是仇敌?》一文的作者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约瑟夫·佩尔顿博士.本文是1990年在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召开的国际远距离教育协会(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Distance Education:ICDE)第15届世界大会上发表的... 《技术和教育:朋友还是仇敌?》一文的作者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约瑟夫·佩尔顿博士.本文是1990年在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召开的国际远距离教育协会(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Distance Education:ICDE)第15届世界大会上发表的主报告之一,被收入大会文集《远距离教育:发展和机会》.文章从信息科学和通信理论,教育技术和传播学、教育社会学和文化论、未来学等多学科观点出发,全面考察了电子遥授教育(Tele—education)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考察了这一新教育技术的潜在功能和潜在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距离教育 贝茨博士 教育节目 朋友 电子通信 简言 新教育技术 行星 人工智能 多学科观点
原文传递
学术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苏辛 《中国远程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共1页
本刊最近与江苏电大合作举办了以“远程教育的社会学问题研究”为主题的中国远程教育专家论坛,这是本刊旨在推进远程教育的多学科观点研究的又一次尝试。诚如潘懋元教授所说,“高等教育的基本理论,不论是宏观的外部关系或微观的内部... 本刊最近与江苏电大合作举办了以“远程教育的社会学问题研究”为主题的中国远程教育专家论坛,这是本刊旨在推进远程教育的多学科观点研究的又一次尝试。诚如潘懋元教授所说,“高等教育的基本理论,不论是宏观的外部关系或微观的内部结构的研究,都涉及到诸多学科的支持,从多学科、多视角进行审视、探索,才能比较全面和深入理解高等教育的本质、功能、价值,掌握高等教育的内外关系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影响 多学科观点 远程教育 高等教育 教育的本质 专家论坛 江苏电大 内部结构
原文传递
高等教育学的方法论浅谈
19
作者 刘瑶 《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 2018年第23期15-15,共1页
进行科学研究,我们必须要澄清三个方面,分别是目标澄清、问题澄清和方法澄清,而方法澄清却是对一门科学在方法论上的要求。自从高等教育学诞生以来,关于其作为一门专业还是一门学科就经常受到教育界的广泛讨论,这种合法性的危机引发我... 进行科学研究,我们必须要澄清三个方面,分别是目标澄清、问题澄清和方法澄清,而方法澄清却是对一门科学在方法论上的要求。自从高等教育学诞生以来,关于其作为一门专业还是一门学科就经常受到教育界的广泛讨论,这种合法性的危机引发我们对高等教育学方法论的探讨。结合西方人文社科方法论以及潘懋元先生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文章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对高等教育学的方法论进行浅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 方法论 多学科观点 高等教育研究 科学研究 人文社科 澄清 教育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