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非均质油藏注聚合物井吸水指数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梁丹 康晓东 +2 位作者 何春百 唐恩高 王旭东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9-113,共5页
吸水指数是注入井注入能力的主要表征参数,是影响聚合物驱油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准确预测注聚合物井的吸水指数尤为重要。基于聚合物驱溶液的非牛顿流体性质和非活塞驱替特征,将注采井间的区域划分为聚合物溶液区、油墙区、油水混合区,... 吸水指数是注入井注入能力的主要表征参数,是影响聚合物驱油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准确预测注聚合物井的吸水指数尤为重要。基于聚合物驱溶液的非牛顿流体性质和非活塞驱替特征,将注采井间的区域划分为聚合物溶液区、油墙区、油水混合区,确定聚合物溶液前缘和油墙前缘的含水饱和度方程;结合等值渗流阻力法,得到注采井间的渗流压差;考虑纵向多层非均质性的影响确定各层的分流量,根据吸水指数的表征形式建立不稳定渗流条件下的多层聚合物驱吸水指数预测模型。利用室内实验数据和渤海油田注聚合物井资料对该模型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平均计算误差为10%。该研究可为聚合物注入量的合理设计及现场注聚合物井的生产管理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非均质 聚合物驱 吸水指数 预测模型 渤海油田
下载PDF
多层非均质油藏聚水同驱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何春百 冯国智 +2 位作者 谢晓庆 赵文森 李宜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60-163,172,共5页
针对多层非均质油藏同步进行聚合物驱和水驱的开发方式,通过物理模拟实验的手段研究不同注入压力比例条件下的水聚接触带的分布、平面及纵向含油饱和度分布、聚水同驱的阶段采出程度及不同位置生产井的含水率变化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多... 针对多层非均质油藏同步进行聚合物驱和水驱的开发方式,通过物理模拟实验的手段研究不同注入压力比例条件下的水聚接触带的分布、平面及纵向含油饱和度分布、聚水同驱的阶段采出程度及不同位置生产井的含水率变化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多层非均质油藏水聚同驱时,维持注水区域压力与注聚区域压力相等可以获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对于指导相似油田聚水同驱的现场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水同驱 多层非均质 物理模拟 水聚接触带
下载PDF
陆相沉积多层非均质油藏聚合物驱层系组合界限研究
3
作者 张贤松 丁美爱 +1 位作者 郑伟 谢晓庆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4-397,415,共5页
原油黏度高及储层非均质性强是影响海上油田聚合物驱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双管并联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多层非均质油藏在不同注聚时机、不同注聚速度下,聚合物溶液在不同渗透率级差岩心中的分配比例,分析了岩心渗透率级差对高... 原油黏度高及储层非均质性强是影响海上油田聚合物驱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双管并联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多层非均质油藏在不同注聚时机、不同注聚速度下,聚合物溶液在不同渗透率级差岩心中的分配比例,分析了岩心渗透率级差对高、低渗透层和总的采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多层聚合物驱的合理渗透率级差在5数6范围内,聚合物驱改善储层纵向非均质性较理想,能获得较高的采收率。研究结论为确定多层非均质油藏的聚合物驱合理层系组合界限提供了实验和应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稠油 多层非均质 聚合物驱 渗透率级差 采收率 系组合界限
下载PDF
多层非均质砂岩油藏异常压力预测
4
作者 吕中锋 肖娟 杨立永 《化工管理》 2015年第3期114-114,共1页
多层非均质砂岩油藏经历长时间注水开发后,由于平面、层间非均质性,注采不平衡造成不同层和平面局部位置注水压力异常。本文应用油水井单砂层产量和注入量劈分及物质平衡方程,计算单砂层注采平衡状况,预测不同单砂层压力,从而为后期钻... 多层非均质砂岩油藏经历长时间注水开发后,由于平面、层间非均质性,注采不平衡造成不同层和平面局部位置注水压力异常。本文应用油水井单砂层产量和注入量劈分及物质平衡方程,计算单砂层注采平衡状况,预测不同单砂层压力,从而为后期钻井压力预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非均质砂岩油藏 异常高压 平衡方程 压力预测
下载PDF
多层非均质层间窜流定量表征及开发对策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庆龙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6-141,共6页
针对水驱油藏非均质储层层间窜流干扰问题,设计了多层非均质长岩心物理模型,运用阿尔奇方法计算各级渗透率岩心组沿程饱和度分布,模拟研究多层水驱生产特征及层间窜流规律,通过末端岩心饱和度变化确定窜流程度,对比不同非均质性条件下... 针对水驱油藏非均质储层层间窜流干扰问题,设计了多层非均质长岩心物理模型,运用阿尔奇方法计算各级渗透率岩心组沿程饱和度分布,模拟研究多层水驱生产特征及层间窜流规律,通过末端岩心饱和度变化确定窜流程度,对比不同非均质性条件下层间窜流程度的差异。结果表明:逐层启动开发方式下,层间窜流程度大幅降低,其采收率较多层并行合采提高4.12个百分点;多层并行合采时,层间渗透率差异导致的层间压力梯度会引发中低渗层向高渗层的窜流倒灌现象,层间非均质性越强,窜流现象越严重,采收率越低。“逐层合采”的开采方法可有效提高多层非均质油藏的采收率。研究成果为开发方案的制订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 多层非均质 间窜流 窜流特征 沿程饱和度 开启合采 阿尔奇方法
下载PDF
多层非均质储层聚合物驱剖面返转特征实验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昀龙 牛瑞 +3 位作者 游仁宗 尹晓珺 丛蕾旭 李智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94-798,共5页
多层非均质储层聚合物驱剖面存在吸液剖面返转现象,影响最终采收率。文中基于三层非均质并联岩心聚合物驱实验,总结了双层并联模型剖面返转特征,研究了非均质程度对剖面返转的影响,对比了层内和层间非均质剖面返转及聚合物驱效果的差异... 多层非均质储层聚合物驱剖面存在吸液剖面返转现象,影响最终采收率。文中基于三层非均质并联岩心聚合物驱实验,总结了双层并联模型剖面返转特征,研究了非均质程度对剖面返转的影响,对比了层内和层间非均质剖面返转及聚合物驱效果的差异性,并给出了多层非均质储层聚合物驱开发建议。实验表明:多层非均质储层中的剖面返转呈现逐级启动的规律,低渗层可延缓中渗层返转时机,聚合物驱采收率提高1.78百分点;储层非均质性越强,中渗层返转时机越早,返转幅度越低,渗透率变异系数大于界限值(1.34~1.75),低渗层延缓返转作用失效;相比层间非均质储层,层内非均质储层返转时机更早,聚合物驱效果更差。研究成果为多层非均质储层聚合物驱剖面返转的预测及开发对策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非均质 剖面返转 逐级启动 返转时机
下载PDF
浅论多层非均质油藏的差异化开发
7
作者 吕丽萍 《化工管理》 2015年第5期60-60,共1页
本文从多层非均质油藏的特点出发,提出差异化开发的理念,强化地质基础和剩余油认识,通过精细地质模型和油藏模拟,瞄准差异化开发的靶点,以井网井距的优化、变密度射孔、换层时机优化、注水方式优化等方法提高差异化开发的效益;配套分层... 本文从多层非均质油藏的特点出发,提出差异化开发的理念,强化地质基础和剩余油认识,通过精细地质模型和油藏模拟,瞄准差异化开发的靶点,以井网井距的优化、变密度射孔、换层时机优化、注水方式优化等方法提高差异化开发的效益;配套分层注水、一体化测调及分层采油技术保障差异化开发的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非均质油藏 差异化开发
下载PDF
多层非均质储层CO_(2)吞吐及埋存效率实验
8
作者 顾骁 王智林 《复杂油气藏》 2022年第4期65-70,共6页
CO_(2)吞吐是一种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类油藏改善开发效果的有效方法。主要针对多层非均质油藏CO_(2)吞吐过程中非均质性的影响和因毛管力导致的滞留埋存进行研究,通过单管和三管并联长岩心CO_(2)吞吐实验,研究多层非均质性对吞吐效率、气... CO_(2)吞吐是一种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类油藏改善开发效果的有效方法。主要针对多层非均质油藏CO_(2)吞吐过程中非均质性的影响和因毛管力导致的滞留埋存进行研究,通过单管和三管并联长岩心CO_(2)吞吐实验,研究多层非均质性对吞吐效率、气油比和埋存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存在一个最优渗透率,使多层非均质油藏CO_(2)吞吐效果最好;强层间非均质性可以提高采出程度,低渗管一定程度上对提高中渗管和高渗管的采出程度作出了贡献,使三管组中的中渗管、高渗管采出程度和总采出程度均高于单管组,三管组总采出程度比单管组总采出程度高1.5%;多层非均质油藏CO_(2)吞吐的总体埋存率偏低,埋存效果存在一个最优渗透率,非均质性越强,埋存率越高。研究可为同类多层强非均质油藏吞吐增效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非均质 CO_(2)吞吐 采出程度 气油比 埋存效率
下载PDF
多层非均质油藏井网调整技术与应用
9
作者 周峰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0年第11期95-95,共1页
在低油价的形势下,要把效益理念转化为行动,充分利用油气田经济评价系统到地质分析工作中,将勘探开发数据和财务紧密结合,尽可能实现产量最经济、成本最优化、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减少多油层非均质油藏层间差异,强化差层的充分动用,能进... 在低油价的形势下,要把效益理念转化为行动,充分利用油气田经济评价系统到地质分析工作中,将勘探开发数据和财务紧密结合,尽可能实现产量最经济、成本最优化、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减少多油层非均质油藏层间差异,强化差层的充分动用,能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保持完善的注采井网,是高含水后期油藏实现稳定开发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非均质油藏 间差异 高含水后期 井网调整
下载PDF
油田开发后期提高非均质多层油藏开发效果的有效途径
10
作者 陈文华 《石油勘探开发情报》 1991年第4期54-60,共7页
本文论述前喀尔巴阡低渗透非均质多层油在强化采液条件下油藏的开发效果,及井网密度对采液条件下油世故的开发效果,及井网密度对采油速度的影响。在产层含水持续上升时,以增产油量确定技术效果。文章以格维慈杰茨基油田为例,论述该... 本文论述前喀尔巴阡低渗透非均质多层油在强化采液条件下油藏的开发效果,及井网密度对采液条件下油世故的开发效果,及井网密度对采油速度的影响。在产层含水持续上升时,以增产油量确定技术效果。文章以格维慈杰茨基油田为例,论述该油田在多层性和严重非质情况下,用钻加密井方法提高石油储量动用速度,降低含水,缩短油田开发期和提高原油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后期 多层油藏开发 井网密度 采油速度
下载PDF
非均质多层储层中CO2驱替方式对驱油效果及储层伤害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千 杨胜来 +2 位作者 拜杰 钱坤 李佳峻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75-884,902,共11页
低渗透油藏注CO2开发过程中沥青质沉淀和CO2—地层水—岩石相互作用引起的储层堵塞加剧了非均质多层砂岩储层中驱替特征的复杂性,影响CO2和CO2-水交替驱(CO2-WAG)驱油过程中流体在储层中的渗流和最终的原油采收率。研究中的CO2和CO2-WA... 低渗透油藏注CO2开发过程中沥青质沉淀和CO2—地层水—岩石相互作用引起的储层堵塞加剧了非均质多层砂岩储层中驱替特征的复杂性,影响CO2和CO2-水交替驱(CO2-WAG)驱油过程中流体在储层中的渗流和最终的原油采收率。研究中的CO2和CO2-WAG驱油实验是在混相条件下(70℃、18 MPa)模拟的具有相似物性的多层储层系统中进行的,从油气产量、剩余油分布和渗透率损害3方面评价了两种驱替方式。实验结果表明,CO2驱后整个系统的采收率较低,产油主要来自高渗透层,剩余油分布在中、低渗透层。CO2-WAG驱过程中CO2突破时间较晚,整个系统的原油采收率显著改善。此外,CO2驱后高渗透层的渗透率下降了16.1%,95.1%的下降幅度是由沥青质沉淀引起。在CO2-WAG驱后,各层的渗透率下降幅度分别为29.4%、16.8%和6.9%,沥青质沉淀仍是主要因素,且引起的储层堵塞更严重,但高渗透层中CO2-地层水-岩石相互作用引起的渗透率下降不容忽视,占20.7%的因素。因此,对于具有强非均质性的多层储层,CO2-WAG具有更好的驱油效果,但是对沥青质沉淀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驱 CO2-WAG驱 剩余油分布 渗透率下降 沥青沉淀 CO2—地水—岩石相互作用 多层非均质
原文传递
特高含水期储层水驱规律及措施调整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兴德 吴丽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CAS 2014年第6期92-94,共3页
基于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及矿场资料分析,对特高含水阶段多层非均质砂岩储层和曲流河砂体水驱规律进行研究。根据对特高含水期水驱规律的认识,在LMD油田示范区采取了不同的调整措施,如纵向上进一步细分注水层段、层内实施精细挖潜措施、... 基于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及矿场资料分析,对特高含水阶段多层非均质砂岩储层和曲流河砂体水驱规律进行研究。根据对特高含水期水驱规律的认识,在LMD油田示范区采取了不同的调整措施,如纵向上进一步细分注水层段、层内实施精细挖潜措施、利用常规措施挖掘曲流河侧积夹层顶部剩余油等,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水驱规律 多层非均质砂岩储 曲流河砂体
下载PDF
喇萨杏油田的水驱波及体积估计 被引量:8
13
作者 兰玉波 赵永胜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5-47,共3页
通过对85口密闭取心检查井资料的统计分析,结合多层合采条件下油藏最可能的水驱控制程度研究,认为喇萨杏油田目前井网条件下平均水驱波及体积下限变化在76.5%~81.0%之间,同时对多层非均质条件下,不同厚度油层、不同含水阶段纵向波及系... 通过对85口密闭取心检查井资料的统计分析,结合多层合采条件下油藏最可能的水驱控制程度研究,认为喇萨杏油田目前井网条件下平均水驱波及体积下限变化在76.5%~81.0%之间,同时对多层非均质条件下,不同厚度油层、不同含水阶段纵向波及系数及其变化的特点的研究表明,单层纵向波及系数在一定条件下可达到90.0%,甚至高于90.0%.事实上单层纵向波及系数差别较大,因此,如何提高水驱波及体积仍是油田开发后期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非均质 水驱控制程度 水驱波及体积 水淹程度 水洗厚度 检查井
下载PDF
The application study on the multi-scales integrated prediction method to fractured reservoir description 被引量:16
14
作者 陈双全 曾联波 +3 位作者 黄平 孙绍寒 张琬璐 李向阳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6年第1期80-92,219,共14页
In this paper,we implement three scales of fracture integrated prediction study by classifying it to macro-( 1/4/λ),meso-( 1/100λ and 1/4λ) and micro-( 1/100λ) scales.Based on the multi-scales rock physics ... In this paper,we implement three scales of fracture integrated prediction study by classifying it to macro-( 1/4/λ),meso-( 1/100λ and 1/4λ) and micro-( 1/100λ) scales.Based on the multi-scales rock physics modelling technique,the seismic azimuthal anisotropy characteristic is analyzed for distinguishing the fractures of meso-scale.Furthermore,by integrating geological core fracture description,image well-logging fracture interpretation,seismic attributes macro-scale fracture prediction and core slice micro-scale fracture characterization,an comprehensive multi-scale fracture prediction methodology and technique workflow are proposed by using geology,well-logging and seismic multi-attributes.Firstly,utilizing the geology core slice observation(Fractures description) and image well-logging data interpretation results,the main governing factors of fracture development are obtained,and then the control factors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macro-scale fractures are carried out via modelling of the tectonic stress field.For the meso-scale fracture description,the poststack geometric attributes are used to describe the macro-scale fracture as well,the prestack attenuation seismic attribute is used to predict the meso-scale fracture.Finally,by combining lithological statistic inversion with superposed results of faults,the relationship of the meso-scale fractures,lithology and faults can be reasonably interpreted and the cause of meso-scale fractures can be verified.The micro-scale fracture description is mainly implemented by using the electron microscope scanning of cores.Therefore,the development of fractures in reservoirs is assessed by valuating three classes of fracture prediction results.An integrated fracture prediction application to a real field in Sichuan basin,where limestone reservoir fractures developed,is implemented.The application results in the study area indicates that the proposed multi-scales integrated fracture prediction method and the technique procedureare able to deal with the strong heterogeneity and multi-scales problems in fracture prediction.Moreover,the multi-scale fracture prediction technique integrated with geology,well-logging and seismic multi-information can help improve the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and sweet-spots prediction for the fractured hydrocarbon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scales Fracture prediction HETEROGENEITY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Sweet-spots prediction
下载PDF
无缆智能分注技术现场试验与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乔志学 赵留阳 +1 位作者 孔宪永 杜泳林 《石油石化节能》 2021年第7期11-13,I0003,共4页
大港南部油田井下分注的主体工艺技术,随着其规模的逐步扩大,腐蚀结垢井、稠油井的测调难题日益凸显。为了提高大港油田非均质砂岩油藏的分注效果及注水合格率,减少验封测调工作量,开发并应用了无缆智能分注技术。该技术可远程实时读取... 大港南部油田井下分注的主体工艺技术,随着其规模的逐步扩大,腐蚀结垢井、稠油井的测调难题日益凸显。为了提高大港油田非均质砂岩油藏的分注效果及注水合格率,减少验封测调工作量,开发并应用了无缆智能分注技术。该技术可远程实时读取井下智能配水器采集的各层注水流量、温度和压力等数据,并可实时调整各分层配水器水嘴开度大小,轻松完成验封测调工作;在保障分注井注水合格率,减少验封测调工作量的同时,也能够为油藏的分析评价提供大量的数据支撑。文中介绍了有缆智能分注技术的特点、关键工具和施工辅助装置等,并分析评价了无缆智能分注井的应用效果。受益井组见效率达100%,累计节支创效665万元,降本增效显著。无缆智能分注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水驱采收率,助力油藏精细注水,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港南部油田 多层非均质油藏 无缆智能分注 数字智能化
下载PDF
预测水驱动态的分析方法
16
作者 津强 《中外科技情报》 2004年第27期418-428,共11页
预测非均质多层储层的水驱动态是困难的。分流量分析方法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方法。首先可以对每一个层进行分析,然后综合每一个层的分析结果模拟储层动态。
关键词 水驱动态 多层 分流量分析方法 含油饱和度 分流量方程
下载PDF
根据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确定尕斯库勒油田E_3 1油藏合理注采井距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杰 李吉军 严嘉年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56-959,共4页
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属于低渗透油田,非均质性强,开采难度大。由于油藏各小层物性差别大,注水开发各小层的启动压力梯度不一。根据各小层的物性、实际开发状况确定合理注采井距对油田的经济有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在充分考虑E31油藏的... 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属于低渗透油田,非均质性强,开采难度大。由于油藏各小层物性差别大,注水开发各小层的启动压力梯度不一。根据各小层的物性、实际开发状况确定合理注采井距对油田的经济有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在充分考虑E31油藏的纵向非均质性的基础上,建立了水驱储量动用程度与注采井距的关系,分析了影响E31油藏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的因素,提出了根据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确定合理注采井距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低渗油藏 启动压力 注采井距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