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非均质储层聚合物驱剖面返转特征实验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昀龙 牛瑞 +3 位作者 游仁宗 尹晓珺 丛蕾旭 李智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94-798,共5页
多层非均质储层聚合物驱剖面存在吸液剖面返转现象,影响最终采收率。文中基于三层非均质并联岩心聚合物驱实验,总结了双层并联模型剖面返转特征,研究了非均质程度对剖面返转的影响,对比了层内和层间非均质剖面返转及聚合物驱效果的差异... 多层非均质储层聚合物驱剖面存在吸液剖面返转现象,影响最终采收率。文中基于三层非均质并联岩心聚合物驱实验,总结了双层并联模型剖面返转特征,研究了非均质程度对剖面返转的影响,对比了层内和层间非均质剖面返转及聚合物驱效果的差异性,并给出了多层非均质储层聚合物驱开发建议。实验表明:多层非均质储层中的剖面返转呈现逐级启动的规律,低渗层可延缓中渗层返转时机,聚合物驱采收率提高1.78百分点;储层非均质性越强,中渗层返转时机越早,返转幅度越低,渗透率变异系数大于界限值(1.34~1.75),低渗层延缓返转作用失效;相比层间非均质储层,层内非均质储层返转时机更早,聚合物驱效果更差。研究成果为多层非均质储层聚合物驱剖面返转的预测及开发对策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非均质储层 剖面返转 逐级启动 返转时机
下载PDF
特高含水期储层水驱规律及措施调整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兴德 吴丽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CAS 2014年第6期92-94,共3页
基于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及矿场资料分析,对特高含水阶段多层非均质砂岩储层和曲流河砂体水驱规律进行研究。根据对特高含水期水驱规律的认识,在LMD油田示范区采取了不同的调整措施,如纵向上进一步细分注水层段、层内实施精细挖潜措施、... 基于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及矿场资料分析,对特高含水阶段多层非均质砂岩储层和曲流河砂体水驱规律进行研究。根据对特高含水期水驱规律的认识,在LMD油田示范区采取了不同的调整措施,如纵向上进一步细分注水层段、层内实施精细挖潜措施、利用常规措施挖掘曲流河侧积夹层顶部剩余油等,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水驱规律 多层砂岩储层 曲流河砂体
下载PDF
非均质多层储层中CO2驱替方式对驱油效果及储层伤害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千 杨胜来 +2 位作者 拜杰 钱坤 李佳峻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75-884,902,共11页
低渗透油藏注CO2开发过程中沥青质沉淀和CO2—地层水—岩石相互作用引起的储层堵塞加剧了非均质多层砂岩储层中驱替特征的复杂性,影响CO2和CO2-水交替驱(CO2-WAG)驱油过程中流体在储层中的渗流和最终的原油采收率。研究中的CO2和CO2-WA... 低渗透油藏注CO2开发过程中沥青质沉淀和CO2—地层水—岩石相互作用引起的储层堵塞加剧了非均质多层砂岩储层中驱替特征的复杂性,影响CO2和CO2-水交替驱(CO2-WAG)驱油过程中流体在储层中的渗流和最终的原油采收率。研究中的CO2和CO2-WAG驱油实验是在混相条件下(70℃、18 MPa)模拟的具有相似物性的多层储层系统中进行的,从油气产量、剩余油分布和渗透率损害3方面评价了两种驱替方式。实验结果表明,CO2驱后整个系统的采收率较低,产油主要来自高渗透层,剩余油分布在中、低渗透层。CO2-WAG驱过程中CO2突破时间较晚,整个系统的原油采收率显著改善。此外,CO2驱后高渗透层的渗透率下降了16.1%,95.1%的下降幅度是由沥青质沉淀引起。在CO2-WAG驱后,各层的渗透率下降幅度分别为29.4%、16.8%和6.9%,沥青质沉淀仍是主要因素,且引起的储层堵塞更严重,但高渗透层中CO2-地层水-岩石相互作用引起的渗透率下降不容忽视,占20.7%的因素。因此,对于具有强非均质性的多层储层,CO2-WAG具有更好的驱油效果,但是对沥青质沉淀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驱 CO2-WAG驱 剩余油分布 渗透率下降 沥青沉淀 CO2—地水—岩石相互作用 多层非均质储层
原文传递
预测水驱动态的分析方法
4
作者 津强 《中外科技情报》 2004年第27期418-428,共11页
预测非均质多层储层的水驱动态是困难的。分流量分析方法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方法。首先可以对每一个层进行分析,然后综合每一个层的分析结果模拟储层动态。
关键词 水驱动态 多层储层 分流量分析方法 含油饱和度 分流量方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