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超声多平面测量的胸腔积液定量分析
1
作者 唐大川 张伟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296-300,共5页
目的探讨2个超声多平面测量公式用于定量坐位患者胸腔积液的准确性。方法前瞻性收集我院2023年2~7月因临床需要行穿刺引流的胸腔积液患者87例(共引流96处胸腔积液),分为训练组56例,验证组31例。均取坐位进行超声检查,采用1个线性模型和... 目的探讨2个超声多平面测量公式用于定量坐位患者胸腔积液的准确性。方法前瞻性收集我院2023年2~7月因临床需要行穿刺引流的胸腔积液患者87例(共引流96处胸腔积液),分为训练组56例,验证组31例。均取坐位进行超声检查,采用1个线性模型和2个超声多平面测量公式(柱体模型、可变柱体模型)分别计算胸腔积液量(V_(预1)、V_(预2)、V_(预3)),随后立即于超声引导下行胸腔穿刺术,记录实际胸腔积液量(V_(实))。采用线性回归分析V_(预1)、V_(预2)、V_(预3)与V_(实)的关系;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和Bland-Altman图分析V_(预1)、V_(预2)、V_(预3)与V_(实)的一致性。结果训练组中V_(预1)、V_(预2)、V_(预3)分别为(507.6±158.2)ml、(515.2±170.7)ml、(508.3±166.9)ml;验证组中V_(预1)、V_(预2)、V_(预3)、V_(实)分别为(551.0±172.7)ml、(568.1±198.4)ml、(563.2±200.6)ml、(563.2±208.6)ml。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训练组中V_(预1)、V_(预2)、V_(预3)与V_(实)均呈线性相关(R^(2)分别为0.697、0.912、0.945,均P<0.05)。训练组和验证组中V_(预1)、V_(预2)、V_(预3)与V_(实)的一致性均好(ICC分别为0.833、0.955、0.972和0.828、0.957、0.984,均P<0.05);Bland-Altman图分析显示,验证组中V_(预2)、V_(预3)与V_(实)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通过超声多平面测量能准确定量坐位患者胸腔积液,其中可变柱体模型的准确率最高,柱体模型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定量分析 胸腔积液 多平面测量
下载PDF
采用光平面交汇的大尺寸坐标测量方法 被引量:34
2
作者 杨凌辉 杨学友 +2 位作者 劳达宝 邾继贵 叶声华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05-1109,共5页
工业大尺寸测量中常用的经纬仪、跟踪仪等多站式测量系统大多使用基于空间球坐标系的角度交汇测量方式。由于这种测量方法对测站轴系结构有严格的要求,导致现有的测量设备制造成本高、组装困难,并使最终测量结果受轴系误差影响较大。介... 工业大尺寸测量中常用的经纬仪、跟踪仪等多站式测量系统大多使用基于空间球坐标系的角度交汇测量方式。由于这种测量方法对测站轴系结构有严格的要求,导致现有的测量设备制造成本高、组装困难,并使最终测量结果受轴系误差影响较大。介绍了一种基于光平面交汇的多站式大尺寸测量方法。采用分布于工作空间内的多台激光发射站及接收器测量待测点坐标。建立了基于双旋转激光平面的单发射站数学模型,推导了接收器三维坐标计算公式并对基于光束平差原理的测站定向方法进行了讨论。新方法降低了对测站轴系精度的要求,提高了可靠性。实验结果证明:新方法的测量精度优于0.2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寸坐标测量 多平面交汇测量 光束平差
下载PDF
激光扫描多平面动态测量下颈椎椎间高度退变后椎间孔的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杨睿 黄霖 +6 位作者 李卫平 唐勇 王鹏 宋斌 陈铿 殷德振 沈慧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7-531,535,共6页
目的激光扫描三维重建后动态测量下颈椎椎间高度退变时相应节段椎间孔的变化,为临床诊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方法选用6具新鲜成人尸体颈椎标本,以C5/6单节段脊柱功能单位(FSU)作为研究对象。椎间盘切除后将C5/6椎间高度... 目的激光扫描三维重建后动态测量下颈椎椎间高度退变时相应节段椎间孔的变化,为临床诊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方法选用6具新鲜成人尸体颈椎标本,以C5/6单节段脊柱功能单位(FSU)作为研究对象。椎间盘切除后将C5/6椎间高度置于基准高度状态,激光扫描仪扫描收集该状态下C5/6 FSU的空间关系信息,再对骨性单椎体进行全面扫描,在Geomagic Studio8.0软件中再现C5/6基准状态,并模拟6种椎间高度退变模型,即C5椎向C6椎椎体面趋于平行移动基准高度的10%、20%、30%、40%、50%和60%。多平面动态测量方法(MPDM)分别测量椎间孔容积、中间面积、内口以及外口面积。结果测量数据显示随着椎间高度持续的下降,椎间孔的容积和面积逐渐减小,当椎间高度丢失基准高度30%时,椎间孔中间面积首先开始与基准状态有显著性差异(P=0.003)。结论激光扫描三维重建原貌再现骨性表面,是获得精确测量数据的前提;动态测量的方法较为客观准确,是测量椎间孔的理想方法;测量发现在下颈椎骨性椎间孔随着椎间高度在下降而缩小,其中间面积首先发生显著缩小,提示此处容易发生狭窄而引起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扫描三维重建 多平面动态测量 下颈椎 椎间孔
下载PDF
精准测量指导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重度主动脉瓣反流的单中心中短期效果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陈阳 赵杰 +16 位作者 张洪亮 牛冠男 王墨扬 刘庆荣 周政 赵振燕 张倩 丰德京 张斌 李子昂 罗彤 滕思勇 安云强 吕滨 许海燕 宋光远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34-641,共8页
目的:初步总结精准测量指导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重度主动脉瓣反流的中短期疗效。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诊断重度主动脉瓣反流并行TAVR治疗的37例患者,采用两款国产自展式瓣膜Venu... 目的:初步总结精准测量指导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重度主动脉瓣反流的中短期疗效。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诊断重度主动脉瓣反流并行TAVR治疗的37例患者,采用两款国产自展式瓣膜Venus A瓣膜(杭州启明)和VitaFlow瓣膜(上海微创)完成TAVR。收集并分析患者的基线信息、CT测量和解剖分型、围术期情况和1年内随访指标。结果:37例重度主动脉瓣反流患者的年龄为(73.1±8.7)岁,男性23例(62.2%)。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TS)评分为(8.6±2.1)%。37例患者的CT解剖分型分为4型:1型17例(45.9%)、2型3例(8.1%)、3型13例(35.1%)和4型4例(10.8%)。19例(51.3%)置入VitaFlow瓣膜,18例(48.6%)置入Venus A瓣膜。TAVR即刻器械成功率为67.6%(25/37),手术成功率为86.5%(32/37),“瓣中瓣”置入8例(21.6%),永久性起搏器植入9例(24.3%)。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窦管交界直径、人工瓣膜类型和CT解剖分型是器械失败的影响因素(P均<0.05)。1年随访死亡2例,1例3型患者单瓣置入成功后3个月瓣膜下移实施“瓣中瓣”置入。与基线相比,患者术后1年内左心室射血分数逐渐增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持续缩小,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显著降低。结论:应用自展式瓣膜行TAVR治疗解剖分型合适的重度主动脉瓣反流安全、可行且1年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反流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多平面测量 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采用标准尺的工作空间测量定位系统定向方法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凌辉 邾继贵 +1 位作者 张广军 叶声华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14-819,共6页
现有工作空间测量定位系统发射站定向方法依赖辅助测量设备,容易产生操作失误,效率较低.利用发射站工作时水平安置的特点,通过引入距离约束结合空间角度测量模型,提出一种采用标准尺的发射站快速定向方法.建立了基于光平面方程描述的发... 现有工作空间测量定位系统发射站定向方法依赖辅助测量设备,容易产生操作失误,效率较低.利用发射站工作时水平安置的特点,通过引入距离约束结合空间角度测量模型,提出一种采用标准尺的发射站快速定向方法.建立了基于光平面方程描述的发射站数学模型,推导了角度测量公式及坐标测量方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几何约束的平差模型,给出了优化解算方法.实验表明,采用该方法完成双站系统定向后,标准尺长度的解算误差小于0.25mm,在保证定向精度的前提下使测量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尺 大尺寸坐标测量 多平面交汇测量 平差
下载PDF
采用互扫描法自动标定工作空间定位系统 被引量:11
6
作者 任永杰 邾继贵 +2 位作者 吴军 薛彬 杨凌辉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09-616,共8页
针对工作空间定位系统(wMPS)现有标定技术效率低,标定程序复杂且须依赖外部测量设备等问题,本文在在研究wMPS测量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采用互扫描技术的自动标定方法。该方法结合该系统的扫描激光平面测量原理及使用特点,通过在基站... 针对工作空间定位系统(wMPS)现有标定技术效率低,标定程序复杂且须依赖外部测量设备等问题,本文在在研究wMPS测量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采用互扫描技术的自动标定方法。该方法结合该系统的扫描激光平面测量原理及使用特点,通过在基站上安装已知坐标的接收传感器,采用互扫描技术完成自动标定。文中以两台基站为基础,详细阐述了该方法的数学原理,并给出了基于几何约束的平差模型及其迭代解法。依托天津大学研发的wMPS实验平台对本方法进行了验证,并与基准尺标定法进行了比对。实验结果显示,采用本方法可以实现系统的自动标定,在距离基站5m内的测量空间内可获得0.6mm的坐标测量精度。该方法在保证系统测量精度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测量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寸空间测量 多平面交汇测量 自动标定 迭代优化 互扫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