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形核中性粒细胞对大环内酯抗生素内在化的特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周向东 童瑾 梅同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1101-1103,共3页
目的 了解多形核中性粒细胞 (PMN)对大环内酯抗生素内在化浓聚的规律及其继发意义。方法 采用体外PMN与红霉素共孵育的方法 ,检测共孵育过程及剌激活化后细胞内外红霉素浓度比的时相动力学改变 ;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MN对红霉素浓聚... 目的 了解多形核中性粒细胞 (PMN)对大环内酯抗生素内在化浓聚的规律及其继发意义。方法 采用体外PMN与红霉素共孵育的方法 ,检测共孵育过程及剌激活化后细胞内外红霉素浓度比的时相动力学改变 ;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MN对红霉素浓聚后细胞膜表面炎性表征膜结合弹力酶的基础水平以及经刺激活化后的改变 ;检测下呼吸道感染大鼠循环注入红霉素浓聚的PMN后 ,支气管肺胞灌洗液中红霉素浓度与正常大鼠的差异。结果 PMN可迅速浓聚红霉素 ,6 0min细胞内 /外浓度比达高峰 16 / 1,而此时膜表面弹力酶水平则明显下降 ;剌激活化浓聚红霉素的PMN ,可导致细胞内 /外浓度比下降 ,而此时膜表面弹力酶表达上升 ,但上升幅度低于正常PMN ;接受浓聚红霉素PMN注射的下呼吸道感染大鼠 ,其气道中红霉素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大鼠。结论 红霉素可在PMN中迅速浓聚并导致PMN基础活化水平的降低以及刺激活化反应的抑制 ,刺激活化可导致浓聚红霉素的部分释放 ,此特性有助于浓聚于PMN的红霉素向感染部位的定向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核中性粒细胞 大环内酯 内在化
下载PDF
多形核中性粒细胞在脑出血继发性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从凯 张鑫(综述) 李爱民(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77-881,共5页
脑出血是脑卒中第二大类型,有着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研究表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率升高可预示脑出血患者的不良预后。而活体显微镜检查和免疫组化明确地揭示了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s)在出血性脑实质中的积累,可推测在脑... 脑出血是脑卒中第二大类型,有着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研究表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率升高可预示脑出血患者的不良预后。而活体显微镜检查和免疫组化明确地揭示了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s)在出血性脑实质中的积累,可推测在脑出血继发性损伤过程中,PMNs引起的炎症反应影响甚大。PMNs亦存在类似小胶质细胞表型的概念,分为促炎型N1和抗炎型N2 PMNs。文章结合近年相关研究对PMNs及其相关分子在脑出血继发性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核中性粒细胞 脑出血 神经炎症
下载PDF
羟基脲可纠正镰状细胞贫血患者多形核中性粒细胞的L-选择素表达异常及H_2O_2产物增多
3
作者 彭高农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2003年第9期412-412,共1页
镰状细胞贫血(SCA)由于β-珠蛋白链上第6位的缬氨酸被谷氨酸取代,导致血红蛋白S(HbS)产生,红细胞畸形、僵硬及脆性增加,从而发生溶血性贫血、血管阻塞性疾病及进行性功能性无脾。最近认为,镰状红细胞粘附于内皮、以及粘附于多形核中性... 镰状细胞贫血(SCA)由于β-珠蛋白链上第6位的缬氨酸被谷氨酸取代,导致血红蛋白S(HbS)产生,红细胞畸形、僵硬及脆性增加,从而发生溶血性贫血、血管阻塞性疾病及进行性功能性无脾。最近认为,镰状红细胞粘附于内皮、以及粘附于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状细胞贫血 多形核中性粒细胞 羟基脲 L-选择素 过氧化氢
下载PDF
α_1酸性糖蛋白对中性多形核粒细胞吞噬和杀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夏照帆 董元林 +3 位作者 王光毅 陈玉林 葛绳德 方之扬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期反应质α1酸性糖蛋白(AGP)对中性多形核粒细胞(PMNs)吞噬和杀菌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静脉注射AGP,以大鼠游移型和非游移型PMNs在吞噬过程中的化学发光为检测指标,并将经AGP调理后的PMNs... 目的:探讨急性期反应质α1酸性糖蛋白(AGP)对中性多形核粒细胞(PMNs)吞噬和杀菌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静脉注射AGP,以大鼠游移型和非游移型PMNs在吞噬过程中的化学发光为检测指标,并将经AGP调理后的PMNs与酵母聚糖混和进行体外实验检测。结果:AGP组PMNs的化学发光值大大强于对照组,AGP对PMNs氧化发光的增强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用AGP调理的酵母聚糖组,其PMNs化学发光值明显低于用正常大鼠血清调理的酵母聚糖组。结论:应用AGP可以明显增加游移型和非游移型PMN的吞噬和杀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酸性糖蛋白 急性期反应物 中性多形粒细胞
下载PDF
多形核中性粒细胞在铜绿假单胞菌气溶胶肺递送感染小鼠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肖楠 张志鹏 +6 位作者 李莎 邓梦芸 王一风 宗福良 苏铎 周冬生 杨慧盈 《军事医学》 CAS 2022年第10期749-757,共9页
目的 探究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在铜绿假单胞菌(PA)气溶胶肺递送感染小鼠急性肺损伤(ALI)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腹腔注射Gr-1抗体构建PMN耗竭小鼠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检测PMN的耗竭效果。感染后观察小鼠存活状况,评价肺病理程... 目的 探究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在铜绿假单胞菌(PA)气溶胶肺递送感染小鼠急性肺损伤(ALI)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腹腔注射Gr-1抗体构建PMN耗竭小鼠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检测PMN的耗竭效果。感染后观察小鼠存活状况,评价肺病理程度,检测肺细菌载量和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浓度变化,探究PMN在ALI过程中的作用。结果 流式及免疫荧光结果显示,PMN耗竭小鼠模型构建成功。与对照组小鼠相比,PMN耗竭组小鼠感染后死亡率显著增加,肺部细菌载量增多;肺中仅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腔中可见大量细菌;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IL-1β、IL-18、IL-17A、IL-2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促炎因子表达上调,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等趋化因子表达上调,IL-4、IL-10、IL-13等抑炎因子表达上调。结论 在感染过程中,PMN的募集有效抑制了细菌繁殖,PMN耗竭后小鼠多种细胞因子代偿性升高,PMN在ALI过程中可能抑制炎症过度发展,是炎症和免疫反应的重要调节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多形核中性粒细胞 气溶胶肺递送 急性肺损伤
原文传递
嗜中性多形核粒细胞(PMN)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6
作者 王敏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0-152,共3页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复杂多样 ,其中嗜中性多形核粒细胞 (PMN)起着核心作用。本文参考国外文献 ,着重综述了如下三个问题 :( 1)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PMN表面的粘附分子及其配体 ;( 2 )活性物质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中PMN粘附和趋化的调节 ;...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复杂多样 ,其中嗜中性多形核粒细胞 (PMN)起着核心作用。本文参考国外文献 ,着重综述了如下三个问题 :( 1)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PMN表面的粘附分子及其配体 ;( 2 )活性物质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中PMN粘附和趋化的调节 ;( 3)PMN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许多学者认为 ,缺血再灌注时 ,在多种活性物质的调节下PMN由粘附分子介导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并跨内皮细胞迁移 ,PMN与内皮细胞粘附时被激活 ,通过释放氧源性的代谢物和蛋白水解酶以及导致“无复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多形粒细胞 缺血再灌注损伤 内皮细胞 粘附分子
下载PDF
大鼠力竭运动后中性粒细胞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秦廷武 杨瑞芳 +2 位作者 蒋稼欢 吴云鹏 蔡绍皙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64-68,81,共6页
研究了Wistar大鼠一次性力竭游泳运动前后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s,PMNs)组织学和组织化学变化。光镜和电镜研究均表明大鼠PMN与人PMN有相似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在被动状态下,PMN呈球形,膜表明有许多皱褶。运动... 研究了Wistar大鼠一次性力竭游泳运动前后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s,PMNs)组织学和组织化学变化。光镜和电镜研究均表明大鼠PMN与人PMN有相似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在被动状态下,PMN呈球形,膜表明有许多皱褶。运动前大鼠PMN从被动态到激活态的平均时间为3.5h,而运动力竭后大鼠PMN从被动态到激活态的平均时间则为2h,明显减少。免疫细胞化学研究表明大鼠运动力竭后细胞骨架(微丝和微管)发生明显改变,结合对大鼠PMN组织学的观察,提出大鼠运动力竭后PMN处于“预激活态”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竭性运动 多形核中性粒细胞 态学 组织化学 大鼠
下载PDF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在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介导气道黏液高分泌中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徐晓艳 周向东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468-468,428,共2页
关键词 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 中性粒细胞弹力酶 黏液高分泌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弹性蛋白 信号通路 酶介导 多形核中性粒细胞 病理特征 效应因子
下载PDF
呼吸重叠综合征患者中性粒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鑫 曹洁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11期2216-2221,共6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临床最常见的两种呼吸系统疾病,当COPD与OSA并存时称为呼吸重叠综合征(OS)。与单纯患有COPD或OSA的患者相比,OS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更高,损害也更严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与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临床最常见的两种呼吸系统疾病,当COPD与OSA并存时称为呼吸重叠综合征(OS)。与单纯患有COPD或OSA的患者相比,OS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更高,损害也更严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而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凋亡延迟是内皮细胞损伤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低氧情况下,PMN凋亡延迟可导致炎症因子和活性氧类释放增加,引起内皮细胞损伤和严重的心血管功能障碍。因此,了解OS患者低氧情况下PMN凋亡机制对减少心血管损害至关重要。未来可通过干预PMN的异常凋亡,为OS患者心血管损害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重叠综合征 多形核中性粒细胞 凋亡 低氧
下载PDF
兔急性肾衰竭致心肌、胰腺损伤与中性粒细胞扣押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玉平 杜舒婷 +3 位作者 李宝亮 韩瑞 牛春雨 赵自刚 《中国微循环》 2009年第4期268-271,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家兔肾、心肌、胰腺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变化,探讨中性粒细胞(PMN)扣押在兔ARF致心肌、胰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42只家兔均分为对照组、HgCl2组、甘油组。其中HgCl2组以皮下注射1%HgCl2(1.3ml/kg.bw)... 目的观察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家兔肾、心肌、胰腺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变化,探讨中性粒细胞(PMN)扣押在兔ARF致心肌、胰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42只家兔均分为对照组、HgCl2组、甘油组。其中HgCl2组以皮下注射1%HgCl2(1.3ml/kg.bw)、甘油组以肌肉注射50%甘油(10ml/kg.bw)分别复制ARF模型,均分为12、24、48h三个亚组。在不同时间点,所有动物颈总动脉插管放血,测定反映肾功能的生化指标;并制备肾、心肌、胰腺组织匀浆,检测MPO的活性。结果两个ARF模型组的血清BUN、Cr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个ARF模型组的肾、心肌、胰腺组织匀浆的MPO活性在多个时间点显著高于对照组。HgCl2组BUN、Cre分别与肾、心肌、胰腺组织匀浆的MPO活性正相关;甘油组BUN、Cre分别与肾、胰腺组织匀浆的MPO活性正相关。结论PMN扣押在ARF发病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且是ARF致心肌、胰腺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衰竭 心肌 胰腺 髓过氧化物酶 多形核中性粒细胞
下载PDF
严重创伤患者外周中性粒细胞凋亡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冯刚 俞思伟 +4 位作者 邱丽红 曹凡凡 徐利敏 彭彬 姚峪岚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0年第6期428-430,共3页
目的:研究严重创伤病人外周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s)凋亡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6例损伤严重度评分(ISS)≥20分的创伤病人分为A组(ISS<30分,n=16)和B组(ISS≥30分,n=10),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动态观察、比较病人入院时、入院后24 h、4... 目的:研究严重创伤病人外周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s)凋亡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6例损伤严重度评分(ISS)≥20分的创伤病人分为A组(ISS<30分,n=16)和B组(ISS≥30分,n=10),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动态观察、比较病人入院时、入院后24 h、48 h、72 h、1周PMNs凋亡率的变化及1周内病死率,并与C组(健康者,n=10)比较。结果:创伤病人入院时、24 h及48 h外周PMNs凋亡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B组各时点PMNs凋亡率均明显低于A组(P<0.05),B组1周病死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严重创伤病人外周PMNs凋亡显著抑制,PMNs凋亡率可作为预测严重创伤病人病情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多形核中性粒细胞 凋亡
下载PDF
心肺转流及谷胱甘肽对中性粒细胞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12
作者 倪海峰 刘广洛 马春生 《实用医药杂志》 2008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观察心肺转流术对中性粒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及谷胱甘肽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年龄5~12岁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者20例,配对分组为对照组10例、干预组10例。干预组心肺转流预充液中加入谷胱甘肽30mg/kg,对照组... 目的观察心肺转流术对中性粒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及谷胱甘肽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年龄5~12岁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者20例,配对分组为对照组10例、干预组10例。干预组心肺转流预充液中加入谷胱甘肽30mg/kg,对照组于术前24h、心肺转流开始20min、复温前、体外循环结束前、术后4h、术后24h,干预组于术前24h、术后4h采血,分离中性粒细胞,免疫组化检测ICAM-1表达。结果二组心肺转流过程中中性粒细胞ICAM-1表达均增高,而干预组术后4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即:干预组(2.52±0.96)×106,对照组(4.20±0.82)×106。结论心肺转流可引起中性粒细胞ICAM-1表达增强,谷胱甘肽可抑制中性粒细胞ICAM-1表达,有助于减轻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 心肺转流 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 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
下载PDF
LPS诱导肺微血管内皮细胞与PMN的粘附作用及核调控机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祥元 顾大勇 +5 位作者 马布仁 陈莉 杨季云 王天然 唐旭东 石力 《中国微循环》 2002年第5期310-311,共2页
目的研究LPS诱导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与(PMN)的粘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100ng/mlLPS刺激PMVEC0、2、4、6、8h或10ng/ml、50ng/ml、100ng/mlLPS刺激6h ,检测PMVEC -PMN粘附率、PMVECICAM -1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EMSA方法检测NF ... 目的研究LPS诱导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与(PMN)的粘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100ng/mlLPS刺激PMVEC0、2、4、6、8h或10ng/ml、50ng/ml、100ng/mlLPS刺激6h ,检测PMVEC -PMN粘附率、PMVECICAM -1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EMSA方法检测NF -κB的活化。并通过加入An ti_ICAM -1抗体或活化阻断剂观察对PMVEC -PMN粘附率的影响。结果PMVECICAM -1的表达及与PMN的粘附与LPS的刺激呈时相 -剂量依赖方式。LPS的刺激迅速活化NF -κB ,60min达到高峰 ,后逐渐下降。Anti-ICAM -1抗体、PDTC能显著降低PMVEC -PMN粘附(P<0.001)。结论LPS刺激诱导NF -κB的活化 ,启动ICAM -1的合成表达 ,从而导致PMV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S诱导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PMN 粘附作用 调控机理 实验研究 多形核中性粒细胞 ICAM-1 NF-κB
下载PDF
LPS直接诱导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与PMN的粘附作用及核因子κB调控机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小丽 顾大勇 +4 位作者 马布仁 陈莉 曾祥元 唐旭东 许玮 《青海医药杂志》 2003年第1期2-6,共5页
目的 :研究细菌脂多糖 (LPS)诱导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PMVEC)与多形核中性粒细胞 (PMN)的粘附作用及调控机制 ;方法 :1 0 0ng/mlLPS刺激PMVEC 0h、2h、4h、6h、8h或 1 0ng/ml、50ng/ml、1 0 0ng/mlLPS刺激 6h ,检测PMVEC -PMN粘附率、PM... 目的 :研究细菌脂多糖 (LPS)诱导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PMVEC)与多形核中性粒细胞 (PMN)的粘附作用及调控机制 ;方法 :1 0 0ng/mlLPS刺激PMVEC 0h、2h、4h、6h、8h或 1 0ng/ml、50ng/ml、1 0 0ng/mlLPS刺激 6h ,检测PMVEC -PMN粘附率、PMVEC细胞间粘附分子 -1 (ICAM -1 )的表达 ;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化分析 (EMSA)方法检测核因子κB(NF -κB)的活化 ,并通过加入Anti ICAM 1抗体或活化阻断剂观察对PMVEC -PMN粘附率的影响 ;结果 :PMVECICAM -1的表达及与PMN的粘附与LPS的刺激呈时相 -剂量依赖方式 ,LPS的刺激迅速活化NF -κB ,60min达到高峰 ,后逐渐下降 ,Anti-ICAM -1抗体、PDTC能显著降低PMVEC -PMN粘附 (P <0 .0 0 1 ) ;结论 :LPS刺激诱导NF -κB的活化 ,启动ICAM -1的合成表达 ,从而导致PMVEC -PMN的粘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S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多形核中性粒细胞 ICAM-1 NF-KB 肺积分
下载PDF
人α-防御素-1(α-HNP-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转染表达
15
作者 陈华华 欧阳静萍 +2 位作者 王保华 杨悦 郑汉巧 《微循环学杂志》 2005年第4期6-8,11,F0002,共5页
目的构建人α-防御素-1(α-HNP-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且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法提取人外周血粒细胞中的总RNA,反转录为cDNA作为模板,采用PCR的方法扩增得到人α-防御素-1(α-HNP-1)的基因片断。将扩增产物连接入pGEM-T载体,... 目的构建人α-防御素-1(α-HNP-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且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法提取人外周血粒细胞中的总RNA,反转录为cDNA作为模板,采用PCR的方法扩增得到人α-防御素-1(α-HNP-1)的基因片断。将扩增产物连接入pGEM-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蓝白筛选,对PCR及酶切鉴定含有目的片断的克隆进行测序。经测序证实无误后,将获得的pGEM-T-HNP-1重组质粒上的α-HNP-1基因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上,构建HNP-1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NP-1。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NP-1用脂质体法转染原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免疫组化法检测α-HNP-1的表达。结果获得预期大小为303bp的RT-PCR产物;经PCR、酶切鉴定和DNA测序分析证实重组质粒载体pcDNA3.1-HNP-1构建正确;免疫组化法显示转染细胞呈阳性反应。结论成功构建HNP-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且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能成功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α-防御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基因真表达载体 广谱抗菌活性 多形核中性粒细胞 氨基酸组成 转染 大鼠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阴性菌
下载PDF
转染重组Elafin对炎症状态下巨噬细胞表面受体CD14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晓龙 周向东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3-396,共4页
目的:研究转染重组Elafin对炎症状态下巨噬细胞表面受体CD14的保护作用。方法:重组质粒pEG-FP-C1-Elafin转染入离体培养巨噬细胞株,与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granulocyte,PMN)、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共作用4 h... 目的:研究转染重组Elafin对炎症状态下巨噬细胞表面受体CD14的保护作用。方法:重组质粒pEG-FP-C1-Elafin转染入离体培养巨噬细胞株,与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granulocyte,PMN)、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共作用4 h后,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重组Elafin胞内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巨噬细胞表面受体CD14表达情况。同时,转染重组质粒的巨噬细胞与凋亡PMN共孵育1 h后,观测结合凋亡PMN的巨噬细胞百分比。结果:pEGFP-C1-Elafin转染入巨噬细胞后被成功表达,其表面受体CD14数量明显升高,结合凋亡PMN的巨噬细胞的数量的增加。结论:通过转染重组人Elafin,可保护炎症状态下巨噬细胞表面凋亡相关受体CD14,促进PMN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多形核中性粒细胞 凋亡 细胞受体CD14 ELAFIN
下载PDF
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对间歇低氧PMN导致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姜君男 陈宝元 +3 位作者 李津娜 呙恒娟 杨晓燕 陈云霞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37期27-28,42,共3页
目的探讨间歇低氧(IH)模式下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氧化应激损伤的机制,以及抗氧化剂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Tempol)对减轻该损伤的作用。方法通过向低氧仓中循环充入氮气和压缩空气模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 目的探讨间歇低氧(IH)模式下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氧化应激损伤的机制,以及抗氧化剂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Tempol)对减轻该损伤的作用。方法通过向低氧仓中循环充入氮气和压缩空气模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IH病理生理过程,制造IH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IH组、常氧组、IH+Tempol组、IH+生理盐水(NS)组。IH组最低氧浓度为5%,低氧频率均为30次/h,8 h/d,IH+Tempol组及IH+NS组每天低氧开启前腹腔分别注射Tempol 1 mg/10 g及与Tempol同等体积的NS(已经大鼠体质量校正),常氧组内皮细胞不经过IH处理。大鼠低氧暴露6周后取血分离PMN,将PMN和大鼠动脉内皮细胞共培养后,收集上清液,用ELISA法测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浓度。结果与常氧组比较,IH、IH+NS及IH+Tempol组CAT和SOD低,MDA高(P均<0.05);与IH及IH+NS组比较,IH+Tempol组CAT和SOD高(P<0.05),MDA低(P均<0.05)。结论 IH环境来源的PMN会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氧化应激损伤,抗氧化剂Tempol能缓解PMN的氧化应激攻击作用而保护OSA患者血管内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低氧 氧化应激 多形核中性粒细胞 4-羟基-2 2 6 6-四甲基哌啶
下载PDF
尿酸钠结晶对痛风性关节炎相关细胞活性和趋化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伟 孙维峰 李静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尿酸钠(monosodium urate,MSU)结晶体外刺激对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s,PMNs)、单核细胞细胞株THP-1、成纤维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s synoviocytes,FLSs)的活性及三种细胞趋化PMNs功能的影响。方法... 目的探讨尿酸钠(monosodium urate,MSU)结晶体外刺激对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s,PMNs)、单核细胞细胞株THP-1、成纤维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s synoviocytes,FLSs)的活性及三种细胞趋化PMNs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PMNs、THP-1、FLSs,每种细胞各分为对照组和MSU组,并设无细胞的对照组和MSU组,对照组均为不含MSU结晶的培养液,MSU组为含终浓度为500 mg/L的MSU结晶培养液,所有细胞组于培养0、12、24、48 h后MTS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所有组别采用Transwell法观察培养24 h后对PMNs的趋化作用。结果培养12、24、48 h后,PMNs、THP-1的MSU组和对照组活性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各时间点MSU组细胞活性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FLSs的MSU组在12、48 h细胞活性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5),24 h时降低无明显差异(P>0.05)。培养24 h后,与对照组比较,PMNs和THP-1的MSU组对PMNs的趋化作用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Ss的MSU组对PMNs的趋化作用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U结晶在一定时间内,能明显促进PMNs、THP-1细胞活性增加,而对FLSs的活性则有抑制作用。MSU结晶刺激后PMNs、THP-1对PMNs的趋化下降,而FLSs对PMNs的趋化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钠结晶 多形核中性粒细胞 THP-1细胞 成纤维滑膜细胞
原文传递
芹黄素通过抗氧化作用减轻阿霉素对正常血细胞的损伤
19
作者 周国华 王新宁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1期192-195,共4页
本研究探讨芹黄素(apigenin,Api)对化疗药阿霉素损伤正常血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用MTT法测定芹黄素、阿霉素以及芹黄素联合应用阿霉素对K562细胞和正常人外周血多形核白细胞(PMN)的增殖抑制作用,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正常人外周血PMN和K... 本研究探讨芹黄素(apigenin,Api)对化疗药阿霉素损伤正常血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用MTT法测定芹黄素、阿霉素以及芹黄素联合应用阿霉素对K562细胞和正常人外周血多形核白细胞(PMN)的增殖抑制作用,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正常人外周血PMN和K562细胞裂解上清液中的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的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显示,阿霉素培养1h后添加芹黄素继续培养至48h,未能明显影响阿霉素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但阿霉素对PMN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下降。两药联合实验组与阿霉素组相比,PMN和K562细胞裂解上清液中的ROS和MDA水平均明显降低,SOD和GSH-Px活性均明显升高;而细胞裂解上清液中的氧化应激指标变化趋势于。上述实验结果表明芹黄素在不影响阿霉素抗白血病细胞增值的同时对正常血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可能机制是芹黄素提高了正常细胞内抗氧化物酶活性,同时降低氧化产物含量,减轻了阿霉素的氧化应激损伤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黄素 阿霉素 K562细胞 中性多形粒细胞 抗氧化作用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与痛风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满达夫 李鸿斌 王勇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39-642,共4页
1996年,Takei等描述了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olyreor-phonuclear neutrophil,PMN)在经佛波醇(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PMA)激活后,会出现一种不同于典型细胞凋亡或细胞坏死的死亡方式。2004年,Brinkmann等进一步发现,PM... 1996年,Takei等描述了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olyreor-phonuclear neutrophil,PMN)在经佛波醇(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PMA)激活后,会出现一种不同于典型细胞凋亡或细胞坏死的死亡方式。2004年,Brinkmann等进一步发现,PMN在杀伤细菌的过程中会出现相似的死亡方式。活化的PMN通过释放颗粒蛋白和染色质共同形成胞外纤维结构,与细菌结合后降解毒力因子及杀伤细菌,这种胞外纤维结构就称之为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核中性粒细胞 细胞 诱捕 风疾病 死亡方式 纤维结构 细胞坏死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