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伤非体外循环下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应用——20例报道 被引量:1
1
作者 辛凌澎 屈根学 +4 位作者 万峰 张鲁平 马健青 孙建平 马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1999年第1期11-13,共3页
我院自1997年10月至1998年10月非体外循环下经胸或胸骨进行了20例微创伤冠状动脉搭桥术(Minimal Invasive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MI-OPCAB)。其中14例经胸骨正中切口,5例左前外侧小切口开胸,1例胸骨正中切口双侧乳内动脉搭桥... 我院自1997年10月至1998年10月非体外循环下经胸或胸骨进行了20例微创伤冠状动脉搭桥术(Minimal Invasive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MI-OPCAB)。其中14例经胸骨正中切口,5例左前外侧小切口开胸,1例胸骨正中切口双侧乳内动脉搭桥术(IMA)。所有病例恢复良好,平均随访6个月,全部存活。平均住ICU时间仅为1天。平均住院日为12天。平均住院费用低于传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0%。由于随访时间短,微创伤冠状动脉搭桥术的远期效果尚需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伤 冠状动脉搭桥 非体外循环 多支搭桥
下载PDF
微创伤非体外多支冠脉搭桥术的ICU监护(附25例病例报告)
2
作者 于玲华 秦梅 罗霞 《齐鲁护理杂志》 1999年第6期5-6,共2页
施行微创伤冠状动脉搭桥术(MI- OPCAB)25 例,其中,左前外侧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5 例;胸骨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19 例;胸骨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双侧乳内动脉搭桥术1 例。因MI- ... 施行微创伤冠状动脉搭桥术(MI- OPCAB)25 例,其中,左前外侧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5 例;胸骨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19 例;胸骨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双侧乳内动脉搭桥术1 例。因MI- OPCAB不转机,患者创伤小。患者呼吸系统的管理,心功能的监护,引流管的护理等与体外循环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不同,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伤 冠状动脉搭桥 非体外循环 多支搭桥 护理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分析
3
作者 钟巍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1期47-48,共2页
目的通过非体外循环下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分析,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的成功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非体外循环下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术前用药的选择、术中管理的方法、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为非体外循... 目的通过非体外循环下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分析,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的成功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非体外循环下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术前用药的选择、术中管理的方法、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为非体外循环下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提供成功的经验。结果本组66例顺利完成手术。3例在手术中发生室颤,1例经抢救顺利完成手术,另2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改在体外循环下完成。本组无麻醉死亡。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管理难度大,术中要及时正确处理好各种血流动力学变化,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 多支冠状动脉搭桥 麻醉管理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室壁瘤修补同时行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1例报告
4
作者 赵鲁宁 李继良 刘长英 《辽宁医学杂志》 2005年第6期323-324,共2页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 多支冠状动脉搭桥 室壁瘤 修补术 其安全性 外科医生 可靠性
下载PDF
7例微创小切口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护理 被引量:1
5
作者 齐英男 孙玉荣 崔颖颖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1年第5期67-69,共3页
总结了7例微创小切口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的治疗护理,从而可见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具有的优势可以帮助患者减少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 微创小切口 多支冠脉搭桥 护理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小切口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配合
6
作者 于红 段立静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49-449,共1页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 小切口 多支冠状动脉搭桥 手术配合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
7
作者 刘桢干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08年第10期945-945,共1页
关键词 多支冠状动脉搭桥 非体外循环 麻醉 心脏不停跳 心排血量 手术难度 身体恢复 住院时间
下载PDF
选择性桥灌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吕锋 吉冰洋 胡盛寿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3年第4期210-212,共3页
目的 探讨在非体外循环(CPB)下的多支冠脉搭桥手术中应用选择性桥灌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16例三支病变、稳定心绞痛、首次进行冠脉搭桥(CABG)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选择性桥灌组(G组):在吻合第一支非乳内动脉桥后,应用美敦力DLP多功能... 目的 探讨在非体外循环(CPB)下的多支冠脉搭桥手术中应用选择性桥灌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16例三支病变、稳定心绞痛、首次进行冠脉搭桥(CABG)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选择性桥灌组(G组):在吻合第一支非乳内动脉桥后,应用美敦力DLP多功能灌注管在静脉桥与主动脉根部做一临时性连接,在远端吻合完后通过DLP管与主动脉根部的连接对静脉桥远端进行灌注。对照组(C组)应用常规的非CPB搭桥方法。对所有患者临床效果以及心肌酶进行观察,并于转流前、术毕、术后8~12h、24h、72h和7天分别抽血测定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肌钙蛋白I(cTnI)。结果两组的cTnI和CK—MB的水平从术后6h均开始升高(P<0.05),在24—72h达到峰值,在术后6天恢复。与对照组比较桥灌组在术后6h、24h和72h的血浆cTnI和CK—MB的水平,明显降低(P<0.01),并且桥灌组术后的血压和心排量也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非CPB下的冠脉搭桥手术中应用选择性桥灌增加了术中的心肌冠脉的血流量,缩短了心肌的缺血时间,有利于对缺血心肌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支冠脉搭桥手术 选择性桥灌 心肌保护 体外循环
下载PDF
冠状动脉手术中应用葡萄糖-胰岛素-钾可改善心肌保护: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9
作者 Quinn D.W Pagano D +1 位作者 Bonser R.S. 程敏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 2006年第5期55-56,共2页
Objective: We sought to assess the role of glucose-insulin-potassium in providing myocardial protection in nondiabetic patients undergoing coronary artery surgery with cardiopulmonary bypass. Methods: A prospective, r... Objective: We sought to assess the role of glucose-insulin-potassium in providing myocardial protection in nondiabetic patients undergoing coronary artery surgery with cardiopulmonary bypass. Methods: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was conducted at a single-center university hospital performing adult cardiac surgery. Two hundred eighty nondiabetic adult patients undergoing first-time elective or urgent isolated multivessel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were prospectively randomized to receive glucose-insulin-potas- sium infusion or placebo(dextrose 5% )before, during, and for 6 hours after surgical intervention. Anesthetic, cardiopulmonary bypass, myocardial protection, and surgical techniques were standardized. The primary end point was postreperfusion cardiac index. Secondary end points were 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 the incidence of low cardiac output episodes, inotrope and vasoconstrictor use, and biochemical-electrocardiographic evidence of myocardial injury. The incidence of dysrhythmias and infections requiring treatment was recorded prospectively. Results: The glucose-insulin-potassium group experienced higher cardiac indices(P< .001) throughout infusion and reduced vascular res istance(P< .001). The incidence of low cardiac output episodes was 15.9% (22/138) in the glucose-insulin-potassium group and 27.5% (39/142) in the placebo group(P=.021). Inotropes were required in 18.8% (26/138) of the glucose-insulin-potassium group and 40.8% (58/142) of the placebo group(P< .001). Fewer patients in the glucose-insulin-potassium group(12.3% [16/133]) versus those in the placebo group(23.4% [32/137]) had significant myocardial injury(P=.017). Noncardiac morbidity was not different. Conclusion: Glucose-insulin-potassium therapy improves early postoperative cardiovascular performance, reduces inotrope requirement, and might reduce myocardial injury. These potential benefits are not at the expense of increased noncardiac morbid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对照试验 5%葡萄糖 冠状动脉手术 手术中应用 心肌保护 胰岛素 多支冠状动脉搭桥 血管阻力指数 体外循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