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对美国文学”——多斯·帕索斯的小说与苏联电影
1
作者 谷恒恒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23年第1期70-76,共7页
多斯·帕索斯是最早自觉将电影叙事手法运用于小说创作的现代主义作家之一,这与其初入文坛时所发表的“反对美国文学”的宣言不无关系。帕索斯不满于美国文学在清教主义文化统治下所形成的“温和的讽刺”,意图冲破其高雅外表下所遮... 多斯·帕索斯是最早自觉将电影叙事手法运用于小说创作的现代主义作家之一,这与其初入文坛时所发表的“反对美国文学”的宣言不无关系。帕索斯不满于美国文学在清教主义文化统治下所形成的“温和的讽刺”,意图冲破其高雅外表下所遮蔽的凝滞与狭隘。在《曼哈顿中转站》中,帕索斯初步尝试了碎片化的平行蒙太奇叙事。在接触苏联蒙太奇学派的电影理论和实践之后,帕索斯可以更为成熟、辩证地处理异质元素之间的关系,为部分与整体、私事与历史寻找到一种具有内在逻辑的融合方式,通过“《美国》三部曲”书写出一部动态的工业时代的民族史诗,回应并且践行了早期“反对美国文学”的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斯·帕索斯 《美国》 《曼哈顿中转站》 苏联电影 蒙太奇
原文传递
宏大叙事中的多重代码——重访多斯·帕索斯《美国》三部曲的全景式描写 被引量:2
2
作者 庄美芝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1-244,共4页
本文从文学体裁构成的全方位性、虚构人物与传记人物的群像性、语言及文体的多样性、叙述的多角度性、文本的亦真亦幻及未完成性等方面 ,对美国现代小说家多斯·帕索斯小说的全景性描写特点作了重新解读 ,通过比照当代的美国多元文... 本文从文学体裁构成的全方位性、虚构人物与传记人物的群像性、语言及文体的多样性、叙述的多角度性、文本的亦真亦幻及未完成性等方面 ,对美国现代小说家多斯·帕索斯小说的全景性描写特点作了重新解读 ,通过比照当代的美国多元文化的社会现实 ,作者试图说明 ,在当今这个商业大潮充斥文坛的浮躁时代 ,文学仍然没有失去它应有的魅力 ,只是作家应首先思考如何推出文学精品。多斯·帕索斯的小说对当代文学的意义正在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多斯·帕索斯 小说 叙述方式 艺术风格
原文传递
《美国》三部曲与文学上的蒙太奇 被引量:1
3
作者 庄美芝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5年第2期130-140,共11页
多斯·帕索斯是少数较早意识到文学与视觉形式之间的交互作用的作家之一,其《美国》三部曲展现了强烈的视觉自觉性,呈现出语像叙事的特点。多斯·帕索斯越过文字与新媒体之界,通过文学上的蒙太奇用文字建立了一个视觉场域,这种... 多斯·帕索斯是少数较早意识到文学与视觉形式之间的交互作用的作家之一,其《美国》三部曲展现了强烈的视觉自觉性,呈现出语像叙事的特点。多斯·帕索斯越过文字与新媒体之界,通过文学上的蒙太奇用文字建立了一个视觉场域,这种蒙太奇技巧被内化于本文并且服务于作品主题。在视觉符号对文字符号构成挑战的时代,多斯·帕索斯突破传统观念所形成的定势,以加入影像及其他新鲜元素的方式完成对文学书写的重新确认。《美国》三部曲的先锋形式使线性的写作转变成空间的呈现,从而使作品在文字中心主义衰落之后,又在当下的视觉图像大潮中焕发了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斯·帕索斯 《美国》三部曲 文学蒙太奇 语像叙事
下载PDF
雪莉·班婷 向安妮塔·奥黛致敬
4
作者 王土昭 《视听技术》 2005年第11期77-79,共3页
从小说到合唱团 美国作家多斯·帕索斯在1925年写过一部有名的小说,叫做<曼哈顿津渡>(MANHATTAN TRANSFER).他似乎是想把整个纽约都"塞"进一本书里,这种手法也为后来写<美国>开了先河.
关键词 鸳鸯茶 安妮 拟声 乐团 蓝调 女歌手 唱片 多斯·帕索斯 曼哈顿 合唱团 爵士 津渡 人声
下载PDF
多元叙事特质下帕索斯的《美国》三部曲
5
作者 吴蕾 《作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7X期68-69,共2页
《美国》三部曲是美国作家多斯·帕索斯所创作的小说作品。这部小说的叙事风格呈现出多种维度的特征。本文首先分析了《美国》三部曲当中时间与空间互相渗透感知以及交叠的叙事艺术,随后分析了这部作品中心理情感层面的叙事刻画艺术... 《美国》三部曲是美国作家多斯·帕索斯所创作的小说作品。这部小说的叙事风格呈现出多种维度的特征。本文首先分析了《美国》三部曲当中时间与空间互相渗透感知以及交叠的叙事艺术,随后分析了这部作品中心理情感层面的叙事刻画艺术,最后分析了《美国》三部曲针对意识形态层面的记叙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多斯·帕索斯 叙事 意识形态 时空
原文传递
《曼哈顿中转站》中的摩天大楼书写与现代城市生活批判
6
作者 许志强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8-138,共11页
在多斯·帕索斯的小说《曼哈顿中转站》中,商业性的摩天大楼不仅锻造了纽约城市的天际线,它所彰显的物质上的非凡成就及其所暗含的攀升理念,也建构了一整套“成功”话语,吸引野心家们不顾一切地向上爬。但对于普通人来说,高耸的摩... 在多斯·帕索斯的小说《曼哈顿中转站》中,商业性的摩天大楼不仅锻造了纽约城市的天际线,它所彰显的物质上的非凡成就及其所暗含的攀升理念,也建构了一整套“成功”话语,吸引野心家们不顾一切地向上爬。但对于普通人来说,高耸的摩天大楼无休止地注视着他们的生活,使其不得不调整身心以适应,在这一过程中,摩天大楼所隐含的拜物主义和消费文化也渗透到他们的意识之中,由此参与了人的异化。此外,还有一些既蔑视物质成功、又抵制平庸生活的年轻人,他们试图变革或摧毁摩天大楼,他们的失败显示出人在城市空间内所遭受的矮化。多斯·帕索斯通过揭示摩天大楼对不同群体的影响,将巴别塔化的纽约描绘为一个欲望之都、规训之所和毁灭之城,对现代城市生活方式提出了质疑,并表达出逃离城市的愿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哈顿中转站》 多斯·帕索斯 摩天大楼 城市
原文传递
《美国》中的“李普曼—杜威之争”
7
作者 谷恒恒 《外国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5-85,共11页
在《美国》中,多斯·帕索斯对时代重要对话、日后成为传播学经典公案的“李普曼—杜威之争”进行了精准而巧妙的记录。多斯·帕索斯还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新闻业和民主政治中的混乱,对公众危机的产生追根溯源,直指李普... 在《美国》中,多斯·帕索斯对时代重要对话、日后成为传播学经典公案的“李普曼—杜威之争”进行了精准而巧妙的记录。多斯·帕索斯还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新闻业和民主政治中的混乱,对公众危机的产生追根溯源,直指李普曼和杜威论争的核心;同时将他们的抽象思考置入以历史真实为背景的虚构情节之中,通过人物的具体行动加以表征和检验。此外,多斯·帕索斯还描绘了社会大变动时期出现的道德和情感的困境,试图将公众问题细化至个人层面,从伦理角度反思并补充“李普曼—杜威之争”,体现出一位有道德目的的“编年史家”的时代书写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斯·帕索斯 《美国》 李普曼—杜威之争 新闻 公众
原文传递
城市中的欲望:物质、梦想与符号 被引量:1
8
作者 尹星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5-144,共10页
本文研究20世纪初到20世纪20年代三位美国作家笔下的城市以及城市人的欲望,认为德莱塞的《嘉莉妹妹》展现了美国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转型时期以物欲为驱动力的城市生活;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聚焦工业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物质... 本文研究20世纪初到20世纪20年代三位美国作家笔下的城市以及城市人的欲望,认为德莱塞的《嘉莉妹妹》展现了美国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转型时期以物欲为驱动力的城市生活;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聚焦工业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物质极大丰富的20世纪20年代,小说中主人公的欲望连同其承载的梦想终究不过是破灭的幻觉;而在多斯·帕索斯的小说《曼哈顿中转站》中,各种符号和话语碎片作为能指占据了城市的主导位置,人们的欲望也如作为中转站的城市一样,始终指向下一站、指向缺席的所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莱塞 菲茨杰拉德 多斯·帕索斯 欲望 城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