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程文在元代多族士人圈中的交游考略
1
作者
杨绍固
郝建华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2-68,共7页
程文是元代著名的理学家、诗人,在元末江南文坛相当活跃,积极参与多族士人圈的文化互动。与其交好的文人中,既有贡师泰、虞集、揭傒斯等江南汉民族文人,又有朵列图、余阙、月鲁不花等蒙古、色目文化菁英。程文的多族文化交游是以汉语为...
程文是元代著名的理学家、诗人,在元末江南文坛相当活跃,积极参与多族士人圈的文化互动。与其交好的文人中,既有贡师泰、虞集、揭傒斯等江南汉民族文人,又有朵列图、余阙、月鲁不花等蒙古、色目文化菁英。程文的多族文化交游是以汉语为媒介、以传统的汉诗文创作为中心的儒家文化交流活动,他的交游活动见证了元代多族士人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反映了蒙古、色目文人融入中原儒家文化的史实及其在中华多民族文化史上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文
多族士人
圈
元代
交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元代江南多族士人圈的地域特色
被引量:
2
2
作者
刘嘉伟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2016年第1期29-35,共7页
由蒙古族肇建的元王朝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多族士人圈"。论文探析了元代江南多族士人圈的地域特色:江南山清水秀、文风郁盛,遂多游宴、文艺雅集;与大都士人圈相比,江南多致仕、辞官、贬谪文人组成的士人圈,亦多以僧...
由蒙古族肇建的元王朝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多族士人圈"。论文探析了元代江南多族士人圈的地域特色:江南山清水秀、文风郁盛,遂多游宴、文艺雅集;与大都士人圈相比,江南多致仕、辞官、贬谪文人组成的士人圈,亦多以僧人为中心的多族士人圈;元末江南鼎沸,多族士子悼念、认同慷慨报国的非汉族士人,入明后,又结成了遗民圈。江南文化的濡染下,蒙古、色目士子纷纷向风趣雅;异族士子在与汉人的文化交往中,所呈现出的民族性格、民族心理、民族宗教也汇入了多元包容的江南文化之中,为其增添了新的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江南文化
多族士人
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僧来复在元末多族士人圈中的活动考论
被引量:
2
3
作者
刘嘉伟
《五台山研究》
CSSCI
2014年第3期28-31,共4页
释来复是元明之际著名诗僧,在元末多族士人圈中十分活跃,与各族文友相交甚善。通过《澹游集》、《蒲庵集》等罕见别集,考察了来复与异族交往的情况。这位佛门释子之所以能够与蒙古、色目人广结善缘,是因为彼此有着接近的思想基础、文化...
释来复是元明之际著名诗僧,在元末多族士人圈中十分活跃,与各族文友相交甚善。通过《澹游集》、《蒲庵集》等罕见别集,考察了来复与异族交往的情况。这位佛门释子之所以能够与蒙古、色目人广结善缘,是因为彼此有着接近的思想基础、文化背景,且对于"他者"文化相互欣赏认同。来复能成为多族士人圈的核心,说明了元代僧人地位的尊崇,也说明了元代宗教文化的兼容并蓄。而频繁的文化互动,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相互的诗歌风貌。这可以说是元代宗教史、文学史的新异之处,值得深入研究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僧
来复
多族士人
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孛术鲁翀诗友考——兼论孛术鲁翀与元代多族士人圈
4
作者
张建伟
《人文论丛》
2021年第2期164-170,共7页
孛术鲁翀为元代的古文大家与重要诗人,他与文坛名士多有交游、进行诗歌唱和,这些文坛名士包括虞集、邓文原、张养浩、袁桷、曹伯启、许有壬、柳贯、范梈、李孝光、胡助、朱晞颜、柯九思等人。作为女真人,孛术鲁翀既积极学习汉文化,同时...
孛术鲁翀为元代的古文大家与重要诗人,他与文坛名士多有交游、进行诗歌唱和,这些文坛名士包括虞集、邓文原、张养浩、袁桷、曹伯启、许有壬、柳贯、范梈、李孝光、胡助、朱晞颜、柯九思等人。作为女真人,孛术鲁翀既积极学习汉文化,同时也保持了本民族刚正耿直的特点,他的存在丰富了元代多民族士人圈,其诗作成为中华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孛术鲁翀
女真
族
多族士人
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泰不华在元大都多族士人圈中的文学活动考论
5
作者
李海叶
刘嘉伟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1-14,共4页
泰不华是元代文化成就最高的蒙古士子,在元大都多族士人圈中极为活跃,与科举师友、馆阁同僚等多族文人往还密切。在频繁的文学活动中,泰氏平朴自然的诗风得到了文友的肯定;而硕儒耆老的涵化,又使其诗歌肃穆雍容。泰不华的文学成就,为蒙...
泰不华是元代文化成就最高的蒙古士子,在元大都多族士人圈中极为活跃,与科举师友、馆阁同僚等多族文人往还密切。在频繁的文学活动中,泰氏平朴自然的诗风得到了文友的肯定;而硕儒耆老的涵化,又使其诗歌肃穆雍容。泰不华的文学成就,为蒙古文学史增光添彩。蒙、汉等多族文人的交流互动,改变着彼此的诗歌风貌,也影响着元代诗坛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不华
多族士人
圈
文学活动
元代诗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忽必烈藩府儒士对元代多族士人儒学认同的影响
6
作者
任红敏
《励耘学刊》
2020年第1期38-50,共13页
忽必烈藩府汉族儒士以及蒙古、色目、女真、契丹等民族的侍从文人,形成了尊孔崇儒和学习儒学的共识。他们对儒学的推崇和发展不仅使得这些来自不同部族和地域、信奉着不同宗教、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凝聚在一起,彼此结纳、往还密切,...
忽必烈藩府汉族儒士以及蒙古、色目、女真、契丹等民族的侍从文人,形成了尊孔崇儒和学习儒学的共识。他们对儒学的推崇和发展不仅使得这些来自不同部族和地域、信奉着不同宗教、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凝聚在一起,彼此结纳、往还密切,而且忽必烈藩府君臣崇儒兴学的策略和行为,使得多族文人在共同的中华文化基础上交游聚会,从而促使并引领了有元一代多族士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以及对传统儒学的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忽必烈藩府
儒士群体
多族士人
儒学认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玄教大宗师吴全节与元代多族士人的交往
7
作者
王亚伟
《宗教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8-62,共5页
吴全节在元代文坛是个特具意义的存在。他身为高道而有儒者风范,以忠孝立身,好善而不居功,为士林所敬重,于多族士人间颇有凝聚力。他乐于结交文人雅士,以诗文作为交流工具,有意识地引导不同文化群体进行良好沟通,在多族士人间具有重要...
吴全节在元代文坛是个特具意义的存在。他身为高道而有儒者风范,以忠孝立身,好善而不居功,为士林所敬重,于多族士人间颇有凝聚力。他乐于结交文人雅士,以诗文作为交流工具,有意识地引导不同文化群体进行良好沟通,在多族士人间具有重要联结作用,有力促进了元代多族士人的和谐交流和儒道二家的共同发展。以之为代表的正一教道士,是元代作家队伍中的重要一支。他们的创作成就和文化贡献突出,值得深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全节
元代
道教
多族士人
原文传递
元代多族士人赠序文刍议
8
作者
宋万鸣
《民族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6-156,共11页
元代疆域辽阔且族群众多,多族士人交往密切,构建起体系庞大、互动频繁的社交网络。随着交往日深,汉人文士为蒙古、色目士人举办饯别仪式,撰序赠别遂成为常态。一些少数民族士人在积淀了深厚的汉文化修养后,也写作赠序以表情达意。元代...
元代疆域辽阔且族群众多,多族士人交往密切,构建起体系庞大、互动频繁的社交网络。随着交往日深,汉人文士为蒙古、色目士人举办饯别仪式,撰序赠别遂成为常态。一些少数民族士人在积淀了深厚的汉文化修养后,也写作赠序以表情达意。元代多族士人之间赠序书写繁荣,赠序文真实呈现了多族士人的社会关系、交游形式、文化风尚和情感联系,反映了元代华夷一体、多元融合的文化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多族士人
赠序文
文化认同
原文传递
贯云石交游新考——兼论贯云石与元代多族士人圈的关系
被引量:
3
9
作者
张建伟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6-152,共7页
贯云石交游的文人包括色目人廉恒,汉民族文人刘敏中、尚野、薛公谅、蒲道源、陆厚、黄一清、夏椿、姚复、祝蕃,僧人释道惠、释宗具,道士王炼师、李道人,歌妓曹绣莲等。他们一同游赏赋诗、同题集咏、书画鉴赏、切磋诗艺,学习理学与文学,...
贯云石交游的文人包括色目人廉恒,汉民族文人刘敏中、尚野、薛公谅、蒲道源、陆厚、黄一清、夏椿、姚复、祝蕃,僧人释道惠、释宗具,道士王炼师、李道人,歌妓曹绣莲等。他们一同游赏赋诗、同题集咏、书画鉴赏、切磋诗艺,学习理学与文学,谈佛论道,构成元代特有的多族士人圈,成为中华文学的重要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贯云石
元代
多族士人
圈
元代文学
原文传递
元代多族士人圈中师生关系的新变
被引量:
2
10
作者
刘嘉伟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5-79,共5页
元代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多族士人圈。士人圈中的师生关系发生了新变:少数民族士人作为师长,进行汉文化传播。本文对此现象进行了考察,发现在元代中央科考、地方官学、私人办学、民间游学等教育形式中,有大量的非汉族士人参与汉...
元代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多族士人圈。士人圈中的师生关系发生了新变:少数民族士人作为师长,进行汉文化传播。本文对此现象进行了考察,发现在元代中央科考、地方官学、私人办学、民间游学等教育形式中,有大量的非汉族士人参与汉文化教育传承。少数民族士人以自身的民族性格,给予中华文化以有益补充,为元代文化的丰富与发展,精英教育的延续,大众教育的推广做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多族士人
圈
少数民
族
师生关系
原文传递
试析元代多族士人圈的文化认同
被引量:
2
11
作者
刘嘉伟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0-188,共9页
由蒙古族建立的元王朝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多族士人圈"。在元代多族士人圈的互动中,汉儒接受了服膺汉文化的异族士子,不再以"蛮夷"视之,而是以"吾党"、"吾徒"称之...
由蒙古族建立的元王朝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多族士人圈"。在元代多族士人圈的互动中,汉儒接受了服膺汉文化的异族士子,不再以"蛮夷"视之,而是以"吾党"、"吾徒"称之。蒙古、西域的饮食、服饰等物质文化,甚至八思巴蒙古字及异族音乐、医学等精神文化,都得到了汉儒的认同。可以说,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多族士子相交甚善的纽带。而文化包容,不同文化间的彼此认同是元代多族士人间友好往来的基础,这也是元代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特质。对此问题深入研究,亦可为今天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历史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文化
多族士人
圈
文化认同
原文传递
从刘仁本的交游窥探元代多族士人圈
被引量:
1
12
作者
刘嘉伟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107,共7页
元朝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多族士人圈”。本文从元末江南诗坛的东道主刘仁本入手,考察了他和金哈剌、廷贤、盛熙明、月鲁不花、吉雅谟丁、余阙等蒙古、色目文人的交游情况。他们以汉文化为思想基础,民族文士又以“他者”的活...
元朝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多族士人圈”。本文从元末江南诗坛的东道主刘仁本入手,考察了他和金哈剌、廷贤、盛熙明、月鲁不花、吉雅谟丁、余阙等蒙古、色目文人的交游情况。他们以汉文化为思想基础,民族文士又以“他者”的活力补充着中原文化,为文坛带来了生机。各族士人共同书写了中国多民族文学史,丰富了中华文化宝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仁本
交游
多族士人
圈
原文传递
契丹儒将述律杰在元代多族士人圈中的活动考论
被引量:
2
13
作者
刘嘉伟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8-81,共4页
述律杰是元代著名的契丹儒将,其人与多族文士有所交往,而且友人层次高、情谊笃,以他为中心,构成了较为庞大的多族士人圈。多族士人间的互动丰富了元诗的内容,影响着诗歌的美学风格。时人对述律杰"诗书名将"的定位,亦可窥见契...
述律杰是元代著名的契丹儒将,其人与多族文士有所交往,而且友人层次高、情谊笃,以他为中心,构成了较为庞大的多族士人圈。多族士人间的互动丰富了元诗的内容,影响着诗歌的美学风格。时人对述律杰"诗书名将"的定位,亦可窥见契丹这个行将融合消失的民族在元代之文化流衍与契丹人在中国多民族文化史上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述律杰
多族士人
圈
元代
契丹
原文传递
多民族交往交融与王逢诗境的开拓
14
作者
刘嘉伟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3期86-91,共6页
王逢是元末明初的知名诗人,他的交友,突破了族群、宗教的藩篱。其《梧溪集》诗作中,酬赠的非汉族友人有46位之多,还有4首诗是题赠日本友人的,且友人层次颇高、族群范围颇广,彼此文化活动多样,情感深笃,这在当时诗坛,罕有其匹。多民族的...
王逢是元末明初的知名诗人,他的交友,突破了族群、宗教的藩篱。其《梧溪集》诗作中,酬赠的非汉族友人有46位之多,还有4首诗是题赠日本友人的,且友人层次颇高、族群范围颇广,彼此文化活动多样,情感深笃,这在当时诗坛,罕有其匹。多民族的交往交融,使得王逢在诗中展现了新奇的草原风物;王诗中大量出现的动物物象,也应当与蒙古、西域文学的濡染有关,这为涵括多民族文学的“中华文学史”构建提供了鲜活的个案。王氏接受了“他者”文化,进而接受了少数民族政权,他包容多元的文化心态、甘作元遗民的政治追求,成为了中国多民族融合历史上一个典型的案例,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逢
元明诗歌
多族士人
圈
文化心态
中华文学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昌廉氏与元代的多民族士人雅集
被引量:
9
15
作者
张建伟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3-117,共5页
高昌廉氏之廉希宪、廉右丞与廉野云、廉惠山海牙等人主持了多次多民族士人雅集,贯穿了整个蒙元王朝。尤其是大都廉园雅集,延续了数十年,参加的人员包括南北各民族人士。廉氏之雅集促进了各民族士人的交流,成为元代多族士人圈的重要组成...
高昌廉氏之廉希宪、廉右丞与廉野云、廉惠山海牙等人主持了多次多民族士人雅集,贯穿了整个蒙元王朝。尤其是大都廉园雅集,延续了数十年,参加的人员包括南北各民族人士。廉氏之雅集促进了各民族士人的交流,成为元代多族士人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昌廉氏
廉希宪
多族士人
圈
原文传递
元代科举对元代文坛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
1
16
作者
任红敏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3-139,共7页
元代科举长期废而不行,统治者用人重世家重根脚,士子文人失去了传统的仕进之路。另外,元代重经济、义理而斥词章的学术取向和人才倾向,均对元代文人的思想和生活状况产生了深远影响,进而影响了整个元代文坛的格局:元代士人阶层重新分化...
元代科举长期废而不行,统治者用人重世家重根脚,士子文人失去了传统的仕进之路。另外,元代重经济、义理而斥词章的学术取向和人才倾向,均对元代文人的思想和生活状况产生了深远影响,进而影响了整个元代文坛的格局:元代士人阶层重新分化,文人群体雅俗分流以及多族士人圈的形成,成为元代所特有的一个文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科举
文人生存
多族士人
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元代唐兀后裔与高丽人交往探论
17
作者
余辉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58-63,共6页
西夏与高丽,同为当时中华帝国的藩属国,一位于华夏之西北,一位于华夏之东北,地理不相接壤,文化也鲜交流。蒙元席卷欧亚大陆,基本囊括中华故地本部及其藩属,东亚大归于一统,使得原西夏和高丽人员得以突破地理限制,彼此可以进行交流交往...
西夏与高丽,同为当时中华帝国的藩属国,一位于华夏之西北,一位于华夏之东北,地理不相接壤,文化也鲜交流。蒙元席卷欧亚大陆,基本囊括中华故地本部及其藩属,东亚大归于一统,使得原西夏和高丽人员得以突破地理限制,彼此可以进行交流交往甚至通婚,是东亚士人交游圈的一大奇观。值得注意的是,西夏被蒙古灭国甚早,后裔大多改从汉名或蒙古名,使得这段史实隐晦不彰,从元代唐兀后裔与高丽人的交游往来及婚姻方面的史料入手,钩沉并展现了这段东亚历史士人圈鲜为人知交往的史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兀后裔
高丽
士人
交游
元代
多族士人
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元代畏兀人偰百辽逊的送别诗
18
作者
刘嘉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6期88-95,共8页
"华夷一体"是元代文坛的重要特征。高昌偰氏家族在元代多族士人圈中活动频繁。偰百辽逊的别集孤本藏于韩国,待阐发处甚多。其送别诗投赠对象有汉儒、西域亲友、入华穆斯林、僧道等,这证实了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共有之精神财...
"华夷一体"是元代文坛的重要特征。高昌偰氏家族在元代多族士人圈中活动频繁。偰百辽逊的别集孤本藏于韩国,待阐发处甚多。其送别诗投赠对象有汉儒、西域亲友、入华穆斯林、僧道等,这证实了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共有之精神财富。其诗歌呈现出西域人善于理财的文化特征,乐观幽默、勇武任侠的民族性格,为诗坛增添了新的光彩。在体裁选择上,偰百辽逊将西域音乐特点融于汉语诗歌创作中,五句诗、六言诗等"杂体诗"别具一格。其诗感情真挚,证实了元代多族士人间关系之紧密。西域诗人对于科举的关注,畏兀家族连胜科场,当是元代文史不同往古的新异之处。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可以发现元代诗歌有别于唐宋的"异量之美",更好地构建涵括多民族文学的"中华文学史"。其中教益,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偰百辽逊
送别诗
多族士人
圈
元代诗歌
中华文学史
原文传递
题名
程文在元代多族士人圈中的交游考略
1
作者
杨绍固
郝建华
机构
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2-68,共7页
基金
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元代西域内迁少数民族族谱中的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项目编号:22BMZ115)
延安大学研究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程文在元代多族士人圈中的交游考略”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程文是元代著名的理学家、诗人,在元末江南文坛相当活跃,积极参与多族士人圈的文化互动。与其交好的文人中,既有贡师泰、虞集、揭傒斯等江南汉民族文人,又有朵列图、余阙、月鲁不花等蒙古、色目文化菁英。程文的多族文化交游是以汉语为媒介、以传统的汉诗文创作为中心的儒家文化交流活动,他的交游活动见证了元代多族士人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反映了蒙古、色目文人融入中原儒家文化的史实及其在中华多民族文化史上的贡献。
关键词
程文
多族士人
圈
元代
交游
Keywords
Cheng Wen
multiethnic scholars circle
Yuan Dynasty
communication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元代江南多族士人圈的地域特色
被引量:
2
2
作者
刘嘉伟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2016年第1期29-35,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元代多族士人圈的文学活动与元诗风貌"(13FZW066)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二期项目"中国语言文学"(PAPD)阶段性成果
文摘
由蒙古族肇建的元王朝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多族士人圈"。论文探析了元代江南多族士人圈的地域特色:江南山清水秀、文风郁盛,遂多游宴、文艺雅集;与大都士人圈相比,江南多致仕、辞官、贬谪文人组成的士人圈,亦多以僧人为中心的多族士人圈;元末江南鼎沸,多族士子悼念、认同慷慨报国的非汉族士人,入明后,又结成了遗民圈。江南文化的濡染下,蒙古、色目士子纷纷向风趣雅;异族士子在与汉人的文化交往中,所呈现出的民族性格、民族心理、民族宗教也汇入了多元包容的江南文化之中,为其增添了新的色彩。
关键词
元代
江南文化
多族士人
圈
Keywords
Yuan Dynasty
culture of regions south of Yangtze River area
the multi-ethnic circles of literati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僧来复在元末多族士人圈中的活动考论
被引量:
2
3
作者
刘嘉伟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五台山研究》
CSSCI
2014年第3期28-31,共4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元代多族士人圈的文学活动研究"(12YJC751053)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
文摘
释来复是元明之际著名诗僧,在元末多族士人圈中十分活跃,与各族文友相交甚善。通过《澹游集》、《蒲庵集》等罕见别集,考察了来复与异族交往的情况。这位佛门释子之所以能够与蒙古、色目人广结善缘,是因为彼此有着接近的思想基础、文化背景,且对于"他者"文化相互欣赏认同。来复能成为多族士人圈的核心,说明了元代僧人地位的尊崇,也说明了元代宗教文化的兼容并蓄。而频繁的文化互动,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相互的诗歌风貌。这可以说是元代宗教史、文学史的新异之处,值得深入研究思考。
关键词
诗僧
来复
多族士人
圈
分类号
B949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孛术鲁翀诗友考——兼论孛术鲁翀与元代多族士人圈
4
作者
张建伟
机构
山西大学文学院
出处
《人文论丛》
2021年第2期164-170,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历代北疆纪行文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19ZDA281)中期成果。
文摘
孛术鲁翀为元代的古文大家与重要诗人,他与文坛名士多有交游、进行诗歌唱和,这些文坛名士包括虞集、邓文原、张养浩、袁桷、曹伯启、许有壬、柳贯、范梈、李孝光、胡助、朱晞颜、柯九思等人。作为女真人,孛术鲁翀既积极学习汉文化,同时也保持了本民族刚正耿直的特点,他的存在丰富了元代多民族士人圈,其诗作成为中华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孛术鲁翀
女真
族
多族士人
圈
分类号
K247 [历史地理—中国史]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泰不华在元大都多族士人圈中的文学活动考论
5
作者
李海叶
刘嘉伟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1-14,共4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元代多族士人圈的文学活动研究"(项目批准号:12YJC751053)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徐州师范大学语言认知科学与文化艺术学科群"(项目批准号:苏政办发[2011]6号)
文摘
泰不华是元代文化成就最高的蒙古士子,在元大都多族士人圈中极为活跃,与科举师友、馆阁同僚等多族文人往还密切。在频繁的文学活动中,泰氏平朴自然的诗风得到了文友的肯定;而硕儒耆老的涵化,又使其诗歌肃穆雍容。泰不华的文学成就,为蒙古文学史增光添彩。蒙、汉等多族文人的交流互动,改变着彼此的诗歌风貌,也影响着元代诗坛的走向。
关键词
泰不华
多族士人
圈
文学活动
元代诗歌
Keywords
Tai Buhua
the multi-ethnic networks of the Yuan Dynasty literati
literature activities
the poetry of the Yuan Dynasty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忽必烈藩府儒士对元代多族士人儒学认同的影响
6
作者
任红敏
机构
河北大学文学院
出处
《励耘学刊》
2020年第1期38-50,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都城文化与古代文学及相关文献研究”,项目编号:18ZDA237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元代各民族文学交融背景下元诗的发展与流变”,项目编号:18ZDA340。
文摘
忽必烈藩府汉族儒士以及蒙古、色目、女真、契丹等民族的侍从文人,形成了尊孔崇儒和学习儒学的共识。他们对儒学的推崇和发展不仅使得这些来自不同部族和地域、信奉着不同宗教、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凝聚在一起,彼此结纳、往还密切,而且忽必烈藩府君臣崇儒兴学的策略和行为,使得多族文人在共同的中华文化基础上交游聚会,从而促使并引领了有元一代多族士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以及对传统儒学的接受。
关键词
忽必烈藩府
儒士群体
多族士人
儒学认同
分类号
K247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玄教大宗师吴全节与元代多族士人的交往
7
作者
王亚伟
机构
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宗教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8-62,共5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正一派道士诗人与元代诗坛”(21XZW034)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元代笔记文献资料类编与多民族文学一体性研究”(20AZD124)阶段性成果。
文摘
吴全节在元代文坛是个特具意义的存在。他身为高道而有儒者风范,以忠孝立身,好善而不居功,为士林所敬重,于多族士人间颇有凝聚力。他乐于结交文人雅士,以诗文作为交流工具,有意识地引导不同文化群体进行良好沟通,在多族士人间具有重要联结作用,有力促进了元代多族士人的和谐交流和儒道二家的共同发展。以之为代表的正一教道士,是元代作家队伍中的重要一支。他们的创作成就和文化贡献突出,值得深入关注。
关键词
吴全节
元代
道教
多族士人
分类号
B956.3 [哲学宗教—宗教学]
K247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元代多族士人赠序文刍议
8
作者
宋万鸣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民族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6-156,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辽金元笔记文献汇编及研究”(项目编号:21&ZD271)阶段性成果。
文摘
元代疆域辽阔且族群众多,多族士人交往密切,构建起体系庞大、互动频繁的社交网络。随着交往日深,汉人文士为蒙古、色目士人举办饯别仪式,撰序赠别遂成为常态。一些少数民族士人在积淀了深厚的汉文化修养后,也写作赠序以表情达意。元代多族士人之间赠序书写繁荣,赠序文真实呈现了多族士人的社会关系、交游形式、文化风尚和情感联系,反映了元代华夷一体、多元融合的文化特色。
关键词
元代
多族士人
赠序文
文化认同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K247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贯云石交游新考——兼论贯云石与元代多族士人圈的关系
被引量:
3
9
作者
张建伟
机构
山西大学文学院
出处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6-152,共7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元代北方文学家族研究"(项目编号:10YJC751116)阶段性成果
文摘
贯云石交游的文人包括色目人廉恒,汉民族文人刘敏中、尚野、薛公谅、蒲道源、陆厚、黄一清、夏椿、姚复、祝蕃,僧人释道惠、释宗具,道士王炼师、李道人,歌妓曹绣莲等。他们一同游赏赋诗、同题集咏、书画鉴赏、切磋诗艺,学习理学与文学,谈佛论道,构成元代特有的多族士人圈,成为中华文学的重要代表。
关键词
贯云石
元代
多族士人
圈
元代文学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元代多族士人圈中师生关系的新变
被引量:
2
10
作者
刘嘉伟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5-79,共5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元代多族士人圈的文学活动研究"(项目编号:12YJC751053)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徐州师范大学语言认知科学与文化艺术学科群"阶段性成果
文摘
元代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多族士人圈。士人圈中的师生关系发生了新变:少数民族士人作为师长,进行汉文化传播。本文对此现象进行了考察,发现在元代中央科考、地方官学、私人办学、民间游学等教育形式中,有大量的非汉族士人参与汉文化教育传承。少数民族士人以自身的民族性格,给予中华文化以有益补充,为元代文化的丰富与发展,精英教育的延续,大众教育的推广做出了重大贡献。
关键词
元代
多族士人
圈
少数民
族
师生关系
Keywords
the Yuan Dynasty
multi-ethnic networks
ethnic minority
relation between teachersand students
分类号
G75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试析元代多族士人圈的文化认同
被引量:
2
11
作者
刘嘉伟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0-188,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元代文化精神与多民族文学整体研究"(10AZW003)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二期项目"中国语言文学"(PAPD)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由蒙古族建立的元王朝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多族士人圈"。在元代多族士人圈的互动中,汉儒接受了服膺汉文化的异族士子,不再以"蛮夷"视之,而是以"吾党"、"吾徒"称之。蒙古、西域的饮食、服饰等物质文化,甚至八思巴蒙古字及异族音乐、医学等精神文化,都得到了汉儒的认同。可以说,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多族士子相交甚善的纽带。而文化包容,不同文化间的彼此认同是元代多族士人间友好往来的基础,这也是元代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特质。对此问题深入研究,亦可为今天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历史的借鉴。
关键词
元代文化
多族士人
圈
文化认同
Keywords
the Yuan Dynasty culture
multi-ethnic networks literati
cultural identification
分类号
K28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从刘仁本的交游窥探元代多族士人圈
被引量:
1
12
作者
刘嘉伟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107,共7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元代多族士人圈的文学活动研究”(项目批准号:12YJC751053)阶段性成果
文摘
元朝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多族士人圈”。本文从元末江南诗坛的东道主刘仁本入手,考察了他和金哈剌、廷贤、盛熙明、月鲁不花、吉雅谟丁、余阙等蒙古、色目文人的交游情况。他们以汉文化为思想基础,民族文士又以“他者”的活力补充着中原文化,为文坛带来了生机。各族士人共同书写了中国多民族文学史,丰富了中华文化宝库。
关键词
刘仁本
交游
多族士人
圈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契丹儒将述律杰在元代多族士人圈中的活动考论
被引量:
2
13
作者
刘嘉伟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8-81,共4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元代多族士人圈的文学活动研究"(12YJC751053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文摘
述律杰是元代著名的契丹儒将,其人与多族文士有所交往,而且友人层次高、情谊笃,以他为中心,构成了较为庞大的多族士人圈。多族士人间的互动丰富了元诗的内容,影响着诗歌的美学风格。时人对述律杰"诗书名将"的定位,亦可窥见契丹这个行将融合消失的民族在元代之文化流衍与契丹人在中国多民族文化史上的贡献。
关键词
述律杰
多族士人
圈
元代
契丹
分类号
K247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多民族交往交融与王逢诗境的开拓
14
作者
刘嘉伟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3期86-91,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元代各民族文学交融背景下元诗的发展与流变”(18ZDA34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元末明初蒙古色目士人的生存状态与文学创作研究”(17CZW028)
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
文摘
王逢是元末明初的知名诗人,他的交友,突破了族群、宗教的藩篱。其《梧溪集》诗作中,酬赠的非汉族友人有46位之多,还有4首诗是题赠日本友人的,且友人层次颇高、族群范围颇广,彼此文化活动多样,情感深笃,这在当时诗坛,罕有其匹。多民族的交往交融,使得王逢在诗中展现了新奇的草原风物;王诗中大量出现的动物物象,也应当与蒙古、西域文学的濡染有关,这为涵括多民族文学的“中华文学史”构建提供了鲜活的个案。王氏接受了“他者”文化,进而接受了少数民族政权,他包容多元的文化心态、甘作元遗民的政治追求,成为了中国多民族融合历史上一个典型的案例,值得关注。
关键词
王逢
元明诗歌
多族士人
圈
文化心态
中华文学史
Keywords
Wang Feng
Poetry of the Yuan and Ming Dynasties
Multi-Ethnic Scholarly Circles of the Yuan Dynasty
Cultural Mentality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昌廉氏与元代的多民族士人雅集
被引量:
9
15
作者
张建伟
机构
山西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3-117,共5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编号:10YJC751116)中期成果
文摘
高昌廉氏之廉希宪、廉右丞与廉野云、廉惠山海牙等人主持了多次多民族士人雅集,贯穿了整个蒙元王朝。尤其是大都廉园雅集,延续了数十年,参加的人员包括南北各民族人士。廉氏之雅集促进了各民族士人的交流,成为元代多族士人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高昌廉氏
廉希宪
多族士人
圈
Keywords
Lian gens of Gaochang
Lian Xixian
the circle of multiracial scholars
分类号
I207.9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元代科举对元代文坛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
1
16
作者
任红敏
机构
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3-139,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元代文学格局与走向研究"(12BZW036)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资助项目"元代文人的大分化--作家队伍的雅俗分流及元代文学之大格局的形成"(2014)
文摘
元代科举长期废而不行,统治者用人重世家重根脚,士子文人失去了传统的仕进之路。另外,元代重经济、义理而斥词章的学术取向和人才倾向,均对元代文人的思想和生活状况产生了深远影响,进而影响了整个元代文坛的格局:元代士人阶层重新分化,文人群体雅俗分流以及多族士人圈的形成,成为元代所特有的一个文化现象。
关键词
元代科举
文人生存
多族士人
圈
Keywords
Yuan dynasty imperial examination
literati survival
great scholars circle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元代唐兀后裔与高丽人交往探论
17
作者
余辉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58-63,共6页
文摘
西夏与高丽,同为当时中华帝国的藩属国,一位于华夏之西北,一位于华夏之东北,地理不相接壤,文化也鲜交流。蒙元席卷欧亚大陆,基本囊括中华故地本部及其藩属,东亚大归于一统,使得原西夏和高丽人员得以突破地理限制,彼此可以进行交流交往甚至通婚,是东亚士人交游圈的一大奇观。值得注意的是,西夏被蒙古灭国甚早,后裔大多改从汉名或蒙古名,使得这段史实隐晦不彰,从元代唐兀后裔与高丽人的交游往来及婚姻方面的史料入手,钩沉并展现了这段东亚历史士人圈鲜为人知交往的史实。
关键词
唐兀后裔
高丽
士人
交游
元代
多族士人
圈
Keywords
Tang Wu descendants
Korea
scholars’association
multi-ethnic scholar circle in Yuan Dynasty
分类号
K290.46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元代畏兀人偰百辽逊的送别诗
18
作者
刘嘉伟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6期88-95,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8ZDA34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AZD124)。
文摘
"华夷一体"是元代文坛的重要特征。高昌偰氏家族在元代多族士人圈中活动频繁。偰百辽逊的别集孤本藏于韩国,待阐发处甚多。其送别诗投赠对象有汉儒、西域亲友、入华穆斯林、僧道等,这证实了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共有之精神财富。其诗歌呈现出西域人善于理财的文化特征,乐观幽默、勇武任侠的民族性格,为诗坛增添了新的光彩。在体裁选择上,偰百辽逊将西域音乐特点融于汉语诗歌创作中,五句诗、六言诗等"杂体诗"别具一格。其诗感情真挚,证实了元代多族士人间关系之紧密。西域诗人对于科举的关注,畏兀家族连胜科场,当是元代文史不同往古的新异之处。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可以发现元代诗歌有别于唐宋的"异量之美",更好地构建涵括多民族文学的"中华文学史"。其中教益,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历史借鉴。
关键词
偰百辽逊
送别诗
多族士人
圈
元代诗歌
中华文学史
Keywords
Xie Bai-Liaoxun
farewell poems
multi-ethnicliterati circle
poetry of the Yuan Dynasty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程文在元代多族士人圈中的交游考略
杨绍固
郝建华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元代江南多族士人圈的地域特色
刘嘉伟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201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诗僧来复在元末多族士人圈中的活动考论
刘嘉伟
《五台山研究》
CSSCI
201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孛术鲁翀诗友考——兼论孛术鲁翀与元代多族士人圈
张建伟
《人文论丛》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泰不华在元大都多族士人圈中的文学活动考论
李海叶
刘嘉伟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忽必烈藩府儒士对元代多族士人儒学认同的影响
任红敏
《励耘学刊》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玄教大宗师吴全节与元代多族士人的交往
王亚伟
《宗教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8
元代多族士人赠序文刍议
宋万鸣
《民族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9
贯云石交游新考——兼论贯云石与元代多族士人圈的关系
张建伟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3
原文传递
10
元代多族士人圈中师生关系的新变
刘嘉伟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2
原文传递
11
试析元代多族士人圈的文化认同
刘嘉伟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2
原文传递
12
从刘仁本的交游窥探元代多族士人圈
刘嘉伟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1
原文传递
13
契丹儒将述律杰在元代多族士人圈中的活动考论
刘嘉伟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5
2
原文传递
14
多民族交往交融与王逢诗境的开拓
刘嘉伟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高昌廉氏与元代的多民族士人雅集
张建伟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9
原文传递
16
元代科举对元代文坛格局的影响
任红敏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元代唐兀后裔与高丽人交往探论
余辉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元代畏兀人偰百辽逊的送别诗
刘嘉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