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F-BiLSTM神经网络的多时次土壤水分动态预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伟 匡昌武 胡欣欣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168-175,共8页
为探究土壤水分变化特征,提高土壤水分的预测准确率,提出基于随机森林与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结合的土壤水分预测方法(RF-BiLSTM),采用三亚国家气候观象台2016-2021年10 cm深度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小时数据和同期7个气象要素(气温、地面... 为探究土壤水分变化特征,提高土壤水分的预测准确率,提出基于随机森林与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结合的土壤水分预测方法(RF-BiLSTM),采用三亚国家气候观象台2016-2021年10 cm深度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小时数据和同期7个气象要素(气温、地面温度、10 cm地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降水量、蒸发量)资料,开展多时次土壤水分预测。结果表明,RF-BiLSTM模型对6、12、24、48 h后的土壤体积含水量预测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0.462%、0.702%、0.889%、1.282%,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83、0.967、0.951、0.913,准确率均高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BiLSTM) 随机森林 土壤墒情 多时次预测
下载PDF
多时次资料的EOF迭代在云南夏季气候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段旭 尤卫红 李跃清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20-224,共5页
多时次资料的EOF迭代预测方法能较好地应用历史资料中的信息 ,并能将经验法则、观测事实和气候规律等引入到实际的短期气候预测过程中 ,特别是随着我们对影响短期气候变化的物理过程和因子认识的深入 ,这种预测方法将会得到更加有效地... 多时次资料的EOF迭代预测方法能较好地应用历史资料中的信息 ,并能将经验法则、观测事实和气候规律等引入到实际的短期气候预测过程中 ,特别是随着我们对影响短期气候变化的物理过程和因子认识的深入 ,这种预测方法将会得到更加有效地改进和实际应用。本文考虑 4个区域月平均海表水温的多时次历史资料 ,基于EOF迭代方案 ,建立了云南夏季气候变化的一种多时次EOF迭代预测模型。在对云南分 5个区域 ,每个区域 16个气象观测站点的夏季降水和气温趋势的预测中 ,该模型对云南 1995— 1999年的夏季 6~ 8月总雨量和平均气温趋势预测检验的最新业务标准评分平均分别达到 79.6 %和 87.0 %。该评分成绩表明 ,这种容纳多时次资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时次资料 EOF迭代 夏季 云南 短期气候预测
下载PDF
利用多时次资料的EOF迭代温度长期预报 被引量:8
3
作者 李跃清 童文林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30-33,共4页
考虑多时次历史资料,基于EOF(经验正交函数)迭代方案,将观测事实与统计方法结合,建立预报因子与预报对象的联系,开展长期预报试验。对四川盆地夏季温度的预报表明:这种容纳多时次资料、基于EOF迭代的物理一统计预报方法是... 考虑多时次历史资料,基于EOF(经验正交函数)迭代方案,将观测事实与统计方法结合,建立预报因子与预报对象的联系,开展长期预报试验。对四川盆地夏季温度的预报表明:这种容纳多时次资料、基于EOF迭代的物理一统计预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长期预报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OF迭代 多时次历史资料 长期预报 温度预报
下载PDF
多时次EOF迭代方法在川渝伏旱预测中的应用
4
作者 李跃清 汪宝山 廖崇明 《四川气象》 2000年第4期54-57,共4页
应用北太平洋海温资料 ,分析了川渝地区盛夏雨量与海温的联系 ,在关键海区海温与川渝伏旱气候非同步联系的基础上 ,建立了多时次海温EOF迭代方法 ,进行了川渝地区盛夏伏旱的短期气候预测。实际应用表明 :以前期多时次海温为预报因子 ,... 应用北太平洋海温资料 ,分析了川渝地区盛夏雨量与海温的联系 ,在关键海区海温与川渝伏旱气候非同步联系的基础上 ,建立了多时次海温EOF迭代方法 ,进行了川渝地区盛夏伏旱的短期气候预测。实际应用表明 :以前期多时次海温为预报因子 ,通过历史独立预报试验建立的多时次EOF迭代伏旱预测模型 ,预见期长 ,准确率高 ,并可实现滚动预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时次海温因子 EOF迭代方法 四川盆地 伏旱预测
下载PDF
多时次因子EOF迭代方法在降水预测中的初步应用
5
作者 李跃清 童文林 《四川气象》 1997年第3期5-10,共6页
作者建立的多时次因子EOF4代预报方法,进行了四川盆地夏半年降水异常的短期气候预测试验和业务应用。结果表明:考虑前期关键海区多时次海温因子,预测四川盆地降水异常,效果今人鼓舞。进一步证明了这种容纳多时次资料,基于EOF迭代... 作者建立的多时次因子EOF4代预报方法,进行了四川盆地夏半年降水异常的短期气候预测试验和业务应用。结果表明:考虑前期关键海区多时次海温因子,预测四川盆地降水异常,效果今人鼓舞。进一步证明了这种容纳多时次资料,基于EOF迭代的物理统计预报方法是一种具有较强预报能力、实用有效的预报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时次因子 EOF迭代 降水预测
下载PDF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在多时次土壤水分动态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范嘉智 谭诗琪 +3 位作者 罗宇 庄翔宇 周伟 罗曼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9-216,共8页
基于长沙站2016—2019年10 cm深度土壤水分自动观测小时数据集,利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模型结合随机采样学习方法,开展了土壤水分多时次预测,结果表明:LSTM模型对6、12、24、48 h后的土壤体积含水量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 基于长沙站2016—2019年10 cm深度土壤水分自动观测小时数据集,利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模型结合随机采样学习方法,开展了土壤水分多时次预测,结果表明:LSTM模型对6、12、24、48 h后的土壤体积含水量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22%、0.28%、0.38%、0.54%,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0.99、0.98、0.96,除6 h预测步长外,准确率均优于自回归整合滑动平均(ARIMA)模型,且误差稳定、无异常值出现,预测准确率远优于相关研究。该结果证实了基于LSTM模型精准预测土壤水分动态的可行性,为精准灌溉和干旱预警提供了计算机技术及手段支撑,为政府及科研部门水资源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 土壤体积含水量 气象因子 多时次预测 精准灌溉
下载PDF
协调多时次差分格式及其稳定性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立新 钱维宏 +1 位作者 高新全 丑纪范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465-3472,共8页
提出对求解常微分方程的各种数值算法,可以建立与之相协调的多时次差分格式.并从数学上给出了一个其计算稳定性的充分条件,同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最小二乘法来拟合自忆系数,以期在实际计算过程中既可以改善计算效果,同时也可使其稳定性... 提出对求解常微分方程的各种数值算法,可以建立与之相协调的多时次差分格式.并从数学上给出了一个其计算稳定性的充分条件,同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最小二乘法来拟合自忆系数,以期在实际计算过程中既可以改善计算效果,同时也可使其稳定性得以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格式 多时次 常微分方程 计算稳定性 最小二乘法 数值算法 充分条件 计算过程 求解
原文传递
协调多时次差分格式的数值试验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立新 高新全 李建平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099-2108,共10页
在一个简化气候模式的混沌态上,针对影响实际预报准确度的多种因素,将协调多时次差分格式与提为时间演变的变分同化进行了全面的比较.结果发现协调多时次差分格式可以有效地纠正模式误差,尤为独特之处在于其还可以有效地纠正微分方程本... 在一个简化气候模式的混沌态上,针对影响实际预报准确度的多种因素,将协调多时次差分格式与提为时间演变的变分同化进行了全面的比较.结果发现协调多时次差分格式可以有效地纠正模式误差,尤为独特之处在于其还可以有效地纠正微分方程本身不完善所造成的误差,而这一点正是变分同化所不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多时次差分格式 变分同化 全局数值试验 混沌
原文传递
多次取样的网格化暴雨预报“配料法”研究
9
作者 曹彦超 焦美玲 秦拓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3年第4期24-29,共6页
利用2008—2019年甘肃省陇东342个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和ECMWF_ERA5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不同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特征,建立了精细至模式预报每个格点、综合考虑暴雨日每个预报时次的多次取样网格化暴雨预报“配料法”方案,并通过2020年5次... 利用2008—2019年甘肃省陇东342个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和ECMWF_ERA5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不同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特征,建立了精细至模式预报每个格点、综合考虑暴雨日每个预报时次的多次取样网格化暴雨预报“配料法”方案,并通过2020年5次暴雨过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陇东暴雨可分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边缘中尺度扰动型、冷槽切变型和偏北气流对流型;由于不同类型暴雨的环流特征差异明显,降水范围及持续时间不同,具有代表意义的关键物理量及阈值也不相同;网格化配料法的过程预报准确率相比ECMWF_THIN提高20%,站点预报准确率提高7.8%,性能优于ECMWF_THIN模式的暴雨预报;配料法对小区域预报效果优秀,预报范围越大预报准确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配料法 网格化 多时次 检验
下载PDF
基于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的甘肃省农业干旱监测方法研究
10
作者 沙莎 王丽娟 +2 位作者 王小平 胡蝶 张良 《干旱气象》 2024年第1期27-38,共12页
改进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yness Index,TVDI)并明确TVDI的农业干旱等级阈值,对提高TVDI指数监测农业干旱能力有重要意义。利用近19 a的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遥感数据,... 改进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yness Index,TVDI)并明确TVDI的农业干旱等级阈值,对提高TVDI指数监测农业干旱能力有重要意义。利用近19 a的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遥感数据,基于单时次和多时次方法构建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LST(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EVI(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LST、RVI(Ratio Vegetation Index,RVI)-LST、SAVI(Soil-Adjusted Vegetation Index,SAVI)-LST等几种特征空间,讨论TVDI计算方法,分析TVDI在甘肃省农业干旱监测中的适用性,并明确甘肃省夏季TVDI农业干旱分级标准。结果表明:(1)基于多时次方法构建的SAVI-LST特征空间TVDI更适合甘肃省农业干旱监测,其对土壤相对湿度(Relative Soil Moisture,RSM)拟合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比NDVI-LST特征空间TVDI对RSM拟合的RMSE和MAE下降1%~5%;(2)TVDI适用于夏季甘肃省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等非干旱区浅层10、20 cm土壤深度的农业干旱监测,RMSE和MAE约15.6%和12.6%,拟合误差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3)利用TVDI与RSM线性关系确定的TVDI农业干旱等级更有利于提高TVDI监测农业干旱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 干旱监测 多时次方法 土壤相对湿度
下载PDF
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多要素用电量动态预测
11
作者 谭诗琪 范嘉智 +2 位作者 耿欢 廖春花 卞一飞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7期161-163,共3页
准确地预测用电量有助于电力气象服务工作的开展,并可保障电力系统经济、安全、可靠运行。基于东至县2014—2018年日用电量数据,结合气象要素和日期因素,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要素,并利用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开展多时次用电量预测。... 准确地预测用电量有助于电力气象服务工作的开展,并可保障电力系统经济、安全、可靠运行。基于东至县2014—2018年日用电量数据,结合气象要素和日期因素,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要素,并利用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开展多时次用电量预测。利用人体舒适度指数、平均地面温度、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水汽压、日期因素和用电量序列数据构建用电量预测LSTM模型,该模型利用过去24日数据,对未来1、3、6日日用电量进行预测,其标准化均方根误差(CVRMSE)分别为0.06、0.09和0.11,相对误差(RE)分别为0.27、0.26、0.27,决定系数(R^(2))分别为0.56、0.22、0.12。结果证实了基于LSTM神经网络预测短期用电量的可行性,可为电力部门开展需求侧管理、提高能源存储运营水平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气象服务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多时次预测 日用电量
下载PDF
一种提高时间差分精度的新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谷湘潜 康红文 +1 位作者 曹鸿兴 游性恬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8-210,共3页
对数值模式中使用的时间差分格式中的中央差和向前差进行了推广,得出的新格式可以利用过去多时次的历史资料来确定系数.实际计算表明,这种格式可以显著提高数值计算的精度.
关键词 时间差分 多时次 数值预报 气象学 精度
下载PDF
达州伏旱强度预测技术研究之二
13
《四川气象》 1999年第4期23-25,共3页
应用北太平洋海温资料,分析了达州盛夏雨量和伏旱强度与海温的联系,在北太平洋海温与达州伏旱气候非同步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多时次多因子EOF选代方法进行了达州盛夏雨量和伏旱的短期气候预测,独立预报试验和实际应用表明:以前期多时次海... 应用北太平洋海温资料,分析了达州盛夏雨量和伏旱强度与海温的联系,在北太平洋海温与达州伏旱气候非同步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多时次多因子EOF选代方法进行了达州盛夏雨量和伏旱的短期气候预测,独立预报试验和实际应用表明:以前期多时次海温因子,建立达州伏旱EOF迭代预测方法,具有一定预报技巧和明显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旱 降水 多时次海温因子 旱灾 强度预测
下载PDF
A shock wave overpressure test system based on multiple triggers
14
作者 张晋文 王文廉 张志杰 《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9-24,共6页
Because single trigger system is unreliable for shock wave overpressure test, this paper presents a multi-trigger overpressure test system. The large memory capacity is divided into parts to achieve data acquisition a... Because single trigger system is unreliable for shock wave overpressure test, this paper presents a multi-trigger overpressure test system. The large memory capacity is divided into parts to achieve data acquisition and storage with multiple triggers.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single-shot storage test system, this system can prevent false trigger and improve reliability of the test. By using explosion time to extract valid signal segments, it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data recovery. The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contribute to multi-point test. After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are calibrated, the valid data can be obtained in explosion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ulti-trigger test system has higher reliability than single trigger test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losion field overpressure test multiple triggers explosion time extraction
下载PDF
Passive multiple reverse time migration imaging based on wave decomposition and normalized imaging conditions 被引量:2
15
作者 Cai Zhong-Zheng Han Li-Guo Xu Zhuo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9年第3期338-348,396,共12页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eismic exploration,passive-source seismic data has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Ambient noise passive seismic sources exists widely in nature and industrial production.Passive seismic data i...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eismic exploration,passive-source seismic data has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Ambient noise passive seismic sources exists widely in nature and industrial production.Passive seismic data is important in logging while drilling(LWD),large-scale structural exploration,etc.In this paper,we proposed a passive multiple reverse time migration imaging(PMRTMI)method based on wavefield decomposition and normalized imaging conditions method.This method differs from seismic interferometry in that it can use raw passive seismic data directly in RTM imaging without reconstruction of virtual active gather,and we use the wavefield decomposition method to eliminate the low frequency noise in RTM.Further,the energy normalized imaging condition is used in full wavefield decomposition,which can not only enhance the image quality of both edge and deep information but also overcome the wrong energy problem caused by uneven distribution of passive sources;furthermore,this method exhibits high efficiency.Finally,numerical examples with the Marmousi model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ssive source multiple imaging reverse time migration energy normalization wavefield decomposition
下载PDF
自忆模式中差分格式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封国林 董文杰 +1 位作者 李建平 丑纪范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2389-2395,共7页
基于大气运动是一种不可逆过程的观点 ,引进了忆及过去时次资料的记忆函数 ,导出热传导的自忆性方程 ,研究了方程分别取Richardson和DuFort Frankel格式 ,回溯阶p取 1时的稳定性 .探讨了多时刻模式中数值积分有时发散的问题 ,揭示了由... 基于大气运动是一种不可逆过程的观点 ,引进了忆及过去时次资料的记忆函数 ,导出热传导的自忆性方程 ,研究了方程分别取Richardson和DuFort Frankel格式 ,回溯阶p取 1时的稳定性 .探讨了多时刻模式中数值积分有时发散的问题 ,揭示了由过去时次资料动态求取记忆函数 ,改变了原定设计的差分格式 ,且它是一个时间平滑因子的本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溯阶差分格式 多时次 稳定性 记忆性 天气预报
原文传递
The coexistence of quasi-periodic and blow-up solutions in a superlinear Duffing equation
17
作者 Yanmei Sun Xiong Li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SCIE CSCD 2018年第9期1589-1602,共14页
In this paper, we construct a continuous positive periodic function p(t) such that the corresponding superlinear Duffing equation x′′+ a(x)^(x2n+1)+p(t)x^(2m+1)= 0, n + 2≤2 m+1<2n+1 possesses a solution which es... In this paper, we construct a continuous positive periodic function p(t) such that the corresponding superlinear Duffing equation x′′+ a(x)^(x2n+1)+p(t)x^(2m+1)= 0, n + 2≤2 m+1<2n+1 possesses a solution which escapes to infinity in some finite time, and also has infinitely many subharmonic and quasi-periodic solutions, where the coefficient a(x) is an arbitrary positive smooth periodic function defined in the whole real ax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linear Duffing equations BLOW-UP quasi-periodic solutions
原文传递
The vegetation feature and palaeoenvironment significance in the mountainous interior of southern China from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被引量:1
18
作者 XIAO JiaYi SHANG ZhiYuan +2 位作者 SHU Qiang YIN JianJi WU XiaoShua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期71-81,共11页
Palynological records were selected from the profiles of three research sites in the mountainous interior of southern China(Dajiuhu at Shennongjia in the western part of Hubei Province, Dahu in the Nanling Mountains, ... Palynological records were selected from the profiles of three research sites in the mountainous interior of southern China(Dajiuhu at Shennongjia in the western part of Hubei Province, Dahu in the Nanling Mountains, and Gantang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Fujian Province). It can be inferred that the forest vegetation growing in the south of the Qinling Mountains-Huaihe River was luxuriant during the late glaciation. The species succession with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in palaeoflora(Abies sp., Fagus sp. and Alnus sp.) revealed that there was a certain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and effective humidity in the mountain lands between Qinling Mountains-Huaihe River and Nanling Mountains. Thi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avored the zonal distribution of mountainous forest vegetation. The late glacial maximum featured a cold, wet climate that completely differed from the cold-dry climate on the Loess Plateau, and on the steppe and desert steppe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Besides being influenced by the predominant factors driving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climate, the cold-wet climate feature of the mountainous interior of southern China wa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some geographical factors such as the latitudinal position, proximity to the ocean, and the topography and landfor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ern China Mountainous vegetation Last Glacial Period Pollen record Palaeoenvironmen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