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期构造变形事件对吉林南部大横路Cu-Co矿床富集成矿的制约
1
作者 田忠华 刘福来 +2 位作者 刘超辉 朱志勇 王慧宁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673-3695,共23页
钴矿是重要的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之一,对其成矿作用(如构造与成矿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能为前期指导找矿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对中国东部吉林白山市三道沟镇三岔河村大横路Cu-Co矿开展了相关工作,包括野外构造解析、钻孔-岩芯资料分析、... 钴矿是重要的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之一,对其成矿作用(如构造与成矿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能为前期指导找矿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对中国东部吉林白山市三道沟镇三岔河村大横路Cu-Co矿开展了相关工作,包括野外构造解析、钻孔-岩芯资料分析、钻孔薄片综合矿物分析系统(TIMA)实验和区域相关岩石年代学等。构造解析显示大横路Cu-Co矿围岩变形包括层片交切、S_(1)面理和褶劈理等构造要素。钻孔-岩芯资料分析矿区发育大量F_(2)紧闭褶皱、逆冲断层及断层相关褶皱、倒转褶皱F_(2)等。钻孔、探槽薄片样品TIMA实验显示含Co流体大量富集于低角度逆冲断裂、倒转褶皱韧性剪切域和断层相关褶皱转折端处。这些工作显示走向为NE的低角度逆冲断裂及断层相关褶皱对大横路Cu-Co矿的富集起到关键的控制作用。相关年代学工作,结合前人研究及大量区域地质资料表明:(1)矿区内逆冲断层及褶皱等控矿构造要素为古元古代构造事件的产物;(2)中生代构造事件对成矿作用的制约(Cu-Co矿的再富集)可能来自于白垩纪大规模的伸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性金属矿产Co 构造与成矿 多期构造事件 大横路Cu-Co矿 胶-辽-吉造山带
下载PDF
黔中地区多期构造演化、差异变形与油气保存条件 被引量:40
2
作者 汤良杰 郭彤楼 +5 位作者 田海芹 金文正 李儒峰 万桂梅 董立 王鹏万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8-307,共10页
黔中地区构造演化经历了基底、原特提斯、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等四大旋回,进一步划分为早期裂谷(前南华纪)、台地-被动大陆边缘(南华纪—志留纪)、台地-陆内裂谷(泥盆纪—二叠纪)、稳定台地(早、中三叠世)、陆相断陷(晚三叠世—古近纪)... 黔中地区构造演化经历了基底、原特提斯、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等四大旋回,进一步划分为早期裂谷(前南华纪)、台地-被动大陆边缘(南华纪—志留纪)、台地-陆内裂谷(泥盆纪—二叠纪)、稳定台地(早、中三叠世)、陆相断陷(晚三叠世—古近纪)和断褶隆升(新近纪—第四纪)等6个阶段。控制黔中地区构造—沉积格局的关键构造变革期为:都匀运动、广西运动、印支中期运动、燕山晚期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黔中地区差异构造变形特征十分明显,自东往西可以划分为4个构造带,即雪峰构造带、麻江-凯里构造带、黔中构造带和黔西北构造带等。受NW—WNW向展布的构造转换带控制,黔中地区在南北方向上具有构造分段性特征。黔中地区具有盖层多样性特征,主要发育3类盖层,即盐岩、泥页岩和致密碳酸盐岩。盐岩类盖层分布局限。构成区域性封盖条件的泥页岩主要分布在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和金顶山组)和中下志留统(翁项群),分布较稳定。致密碳酸盐岩盖层可能以下寒武统清虚洞组灰岩和泥灰岩最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期构造演化 关键构造变革期 差异构造变形 油气保存 黔中地区
下载PDF
皖浙赣相邻区晚中生代多期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23
3
作者 江来利 胡召齐 +2 位作者 朱强 黄德志 王德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7-147,共11页
通过详细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和构造解析,文中在皖浙赣相邻区识别出晚中生代的五期构造变形。第一期为中侏罗世末到早白垩世初的北东东向逆冲-推覆构造,形成时间大约为160~150 Ma;第二期为早白垩世初的高角度正断层和北东东向左行平移断... 通过详细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和构造解析,文中在皖浙赣相邻区识别出晚中生代的五期构造变形。第一期为中侏罗世末到早白垩世初的北东东向逆冲-推覆构造,形成时间大约为160~150 Ma;第二期为早白垩世初的高角度正断层和北东东向左行平移断层,形成于150~135 Ma;第三期为早白垩世晚期的北北东向左行平移断层,形成于125~120 Ma;第四期为北东—北东东向右行平移断层,形成于早白垩世末期的100 Ma左右;最后一期为形成于晚白垩世早期(约75 Ma)的北北东向逆冲断层构造。区内晚中生代的多期构造变形与华南和华北板块的最后阶段的碰撞,晚中生代以来太平洋板块在不同阶段向欧亚大陆不同方向的俯冲,甚至与印度板块向北碰撞产生的向东远程挤压效应等诸多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浙赣相邻区 多期构造变形 晚中生代 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
下载PDF
刘桥矿区多期构造复合断层导水性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胡宝林 宋晓梅 +2 位作者 车遥 龚乃勤 李全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0-53,49,共5页
在分析刘桥矿区构造展布特点的基础上 ,利用统计方法、石英光轴组构分析及地应力测试数据对矿区应力场进行系统研究。揭示了该区地质构造展布规律 。
关键词 断层 导水性 刘桥矿区 多期构造复合 构造演化 构造控水 应力分析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锡铁山副片麻岩所记录的多期构造热事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建新 孟繁聪 董国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31-638,共8页
在柴达木盆地北缘中段的锡铁山地区,夹有榴辉岩或退变榴辉岩透镜体的2个副片麻岩样品的锆石被用于SHRIMP U pb测定。2个片麻岩样品具有类似的特征,主要由石榴子石、夕线石、长石、黑云母和石英组成,这些矿物组合形成的变质条件, 0.6~0.... 在柴达木盆地北缘中段的锡铁山地区,夹有榴辉岩或退变榴辉岩透镜体的2个副片麻岩样品的锆石被用于SHRIMP U pb测定。2个片麻岩样品具有类似的特征,主要由石榴子石、夕线石、长石、黑云母和石英组成,这些矿物组合形成的变质条件, 0.6~0.9GPa和710~820℃,显示两处片麻岩经历了中压麻粒岩相条件的变质作用。锆石的SHRIMP U-Pb测定显示,2个样品获得近一致的早古生代变质年龄(分别为437Ma±6Ma和441Ma±15Ma),代表早古生代的高温变质作用时代。样品XTS-1还得890Ma±14Ma的年龄,所测定的锆石具有明显的变质作用成因特征,代表了新元古代早期的变质事件,反映了这些副片麻在早古生代造山旋回之前可能还经历了晋宁期的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北缘 锡铁山 副片麻岩 锆石SHRIMP U-PB定年 多期构造热事件
下载PDF
从西南天山超高压变质带多期构造变形看天山古生代构造演化 被引量:4
6
作者 林伟 黎乐 +5 位作者 张仲培 石永红 李秋立 薛振华 王非 吴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115-2128,共14页
通过对西南天山阿克雅孜和木扎尔特地区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构造几何学和岩石变形相关运动学的详细剖析,厘定出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及其相关围岩的构造单元。详细研究表明,研究区可划分为三个构造单元:北部单元、中部单元和南部单元。确... 通过对西南天山阿克雅孜和木扎尔特地区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构造几何学和岩石变形相关运动学的详细剖析,厘定出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及其相关围岩的构造单元。详细研究表明,研究区可划分为三个构造单元:北部单元、中部单元和南部单元。确定了每个构造单元的构造几何学特征及各个构造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分析岩石变形特征和叠加关系,确定了岩石所记录多期变形的运动学特征。根据研究区的多期构造变形特点,建立了阿克雅孜和木扎尔特河地区构造演化序列。共划分出四期构造可识别的事件(E1-E4),分别代表了E1:高压-超高压岩石折返过程;E2:高压-超高压岩石造山带的早期改造过程;E3:北部构造事件对高压-超高压造山带影响;E4:走滑构造对高压-超高压造山带的叠加。沿造山带系列构造分析表明,西南天山高压-超高压带中发育的四期构造事件沿中天山北缘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各期构造事件也有一定的横向可对比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多期变形事件的构造背景的探讨,建立了整个天山在古生代的构造拼合过程,揭示我国西部洋壳相关的深俯冲造山带形成过程和参与深俯冲作用(超)高压变质岩的变形变质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天山 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构造分析 多期构造变形 构造演化
下载PDF
扬子地块东南缘多期构造变形及其油气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陈科 林伟 王清晨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8-315,共8页
扬子地块的构造演化及其动力学机制约束着古生代海相油气成藏,而扬子地块东南缘的构造变形特征是理解整个扬子地块构造变形的关键所在。通过对武夷、云开和肇庆地区的构造特征研究,初步划分出扬子地块东南缘的三期重要变形:①早古生代... 扬子地块的构造演化及其动力学机制约束着古生代海相油气成藏,而扬子地块东南缘的构造变形特征是理解整个扬子地块构造变形的关键所在。通过对武夷、云开和肇庆地区的构造特征研究,初步划分出扬子地块东南缘的三期重要变形:①早古生代末期云开地区NW向剪切变形,武夷山地区ESE向剪切变形;②中生代早期云开、肇庆地区NE向逆冲推覆作用;③中生代晚期武夷山地区的脆性构造变形。在重新认识区内构造演化的基础上,对其动力学作了初步探讨。这些认识有助于今后中国南方碳酸盐岩含油气远景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块东南缘 武夷山 云开大山 多期构造变形 油气成藏
下载PDF
东非凯瑞巴斯盆地多期构造变形及对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宇航 姚根顺 +2 位作者 唐鹏程 吕福亮 鲁银涛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91-502,共12页
利用最新的钻井、地震资料,对东非凯瑞巴斯盆地(Kerimbas Basin)进行构造–地层解释和构造演化过程恢复。结果显示,凯瑞巴斯盆地共发育了4期构造变形:(1)二叠纪–早侏罗世晚期的冈瓦纳陆内裂谷活动,全区发生伸展构造变形;(2)早侏罗世晚... 利用最新的钻井、地震资料,对东非凯瑞巴斯盆地(Kerimbas Basin)进行构造–地层解释和构造演化过程恢复。结果显示,凯瑞巴斯盆地共发育了4期构造变形:(1)二叠纪–早侏罗世晚期的冈瓦纳陆内裂谷活动,全区发生伸展构造变形;(2)早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晚期马达加斯加向南漂移,全区发生右行走滑变形;(3)新发现晚白垩世局部伸展构造变形;(4)中新世–第四纪的东非裂谷海域分支活动,导致研究区发生第三期伸展构造变形,形成凯瑞巴斯盆地现今地堑形态。三期伸展构造变形的应力方向均为近E-W向,断层展布方向均为近S-N向。每一期构造变形的范围,强度及对沉积地层的控制作用差异显著。凯瑞巴斯盆地控坳断层活动具有继承性。基于研究结果,建立凯瑞巴斯盆地构造成因模式。冈瓦纳陆内裂谷活动有利于二叠系–下侏罗统构造圈闭的形成,并沟通了烃源岩和储层,有利深层油气的聚集;东非裂谷海域分支裂谷活动沟通了前新生界烃源岩和西部陆坡古近系储层,但同时也破坏了盆地内及东部的圈闭。断层不发育的西部陆坡为主要油气聚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瑞巴斯盆地 多期构造变形 断层继承性 油气聚集
下载PDF
叠合盆地油气成藏后多期构造变动与有利区预测——以塔里木台盆区奥陶系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余秋华 庞雄奇 王怀杰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16,164,共6页
中国西部叠合盆地经历了多旋回的油气成藏作用和多期构造变动破坏作用,目前发现此类盆地存在着很多复杂油气藏。多期的构造变动是叠合盆地形成复杂油气藏的主要原因。通过塔里木盆地研究表明:可以用成藏期内剥蚀量和剥蚀前地层厚度比来... 中国西部叠合盆地经历了多旋回的油气成藏作用和多期构造变动破坏作用,目前发现此类盆地存在着很多复杂油气藏。多期的构造变动是叠合盆地形成复杂油气藏的主要原因。通过塔里木盆地研究表明:可以用成藏期内剥蚀量和剥蚀前地层厚度比来定量表征构造变动强度,并利用地质统计的方法建立构造变动强度与油气藏保存概率之间的数学模型,根据该模型预测各期次油藏保存概率,通过地质过程叠加成藏模式理论最终预测塔里木台盆区奥陶系目的层有利勘探区带。该方法为有利勘探区带预测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盆地 构造变动强度 剥地比 地质过程叠加模式 多期构造变动
下载PDF
喜马拉雅造山带亚东地区多期构造热事件——锆石和独居石U-Th-Pb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昕 田作林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31-452,共22页
喜马拉雅造山带是研究板块构造的天然实验室,位于造山带核心部位的大喜马拉雅岩系是揭示碰撞造山过程和造山带演化的关键。本文主要对亚东地区大喜马拉雅岩系中的花岗质片麻岩进行了岩相学、锆石和独居石UTh-Pb年代学以及全岩主微量地... 喜马拉雅造山带是研究板块构造的天然实验室,位于造山带核心部位的大喜马拉雅岩系是揭示碰撞造山过程和造山带演化的关键。本文主要对亚东地区大喜马拉雅岩系中的花岗质片麻岩进行了岩相学、锆石和独居石UTh-Pb年代学以及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研究。野外和显微结构特征观察表明,花岗质片麻岩的矿物组合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黑云母+石榴石,岩石发生了部分熔融,经历了高角闪岩相至麻粒岩相的变质作用。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花岗质片麻岩的原岩包括新元古代(~800 Ma)的花岗闪长岩和志留纪(~440 Ma)的花岗岩,二者均在中新世(~16 Ma)发生了变质作用。新元古代花岗闪长岩具有负的εHf(t)值(-16. 4^-12. 2),地壳Hf模式年龄为3. 11~2. 79 Ga,说明其起源于古老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新元古代花岗闪长岩和志留纪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弧花岗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即具有高场强元素Nb、Ta、P和Ti的负异常。本次研究表明大喜马拉雅岩系经历了多期构造热事件,其不仅记录了新生代的碰撞造山作用,还记录了与新元古代与罗迪尼亚超大陆演化相关的岩浆热事件以及古生代冈瓦纳大陆拼合后的周缘安第斯型造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和独居石 U-Th-Pb定年 多期构造热事件 亚东 喜马拉雅造山带
下载PDF
柴北缘HP-UHP变质带多期构造热事件的再厘定:鱼卡地区高压变泥质岩锆石和独居石U-Pb定年 被引量:8
11
作者 周桂生 张建新 +4 位作者 李云帅 于胜尧 喻星星 毛小红 路增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801-3814,共14页
柴北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带西段鱼卡地区变泥质岩中夹有榴辉岩透镜体,已有的研究显示变泥质岩的变质程度也达到了榴辉岩相,并与榴辉岩一起经历了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是柴北缘曾经历早古生代大陆深俯冲作用的直接证据,也是研究柴北缘大陆... 柴北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带西段鱼卡地区变泥质岩中夹有榴辉岩透镜体,已有的研究显示变泥质岩的变质程度也达到了榴辉岩相,并与榴辉岩一起经历了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是柴北缘曾经历早古生代大陆深俯冲作用的直接证据,也是研究柴北缘大陆深俯冲过程重要的岩石"探针"。本文选择柴北缘西段鱼卡超高压变质单元中的3件蓝晶石榴白云母石英片岩HP变泥质岩样品分别进行了SHRIMP、LA-ICP-MS锆石和原位独居石U-Pb定年。样品Q06-1-2的锆石给出了920±18Ma(MSWD=1.3)的加权平均年龄,其CL图像特征和极低的Th/U比显示其为变质年龄,代表了与罗迪尼亚超大陆碰撞拼合相关的变质事件。样品A03-11-2.2的锆石给出了450±7Ma(MSWD=0.2)的年龄,认为其代表变泥质岩的榴辉岩相变质年龄。样品A03-14-11的薄片原位独居石定年给出了439±8Ma(MSWD=0.072)的加权平均年龄,结合岩相学观察,认为其可能为榴辉岩相峰期之后的早期退变质年龄。这些资料显示柴北缘鱼卡地区早古生代大陆深俯冲的时限为440~450Ma。结合已有研究资料,鱼卡高压变泥质岩记录了新元古代早期和早古生代两期变质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期构造热事件 变泥质岩 独居石 U—Pb定年 格林威尔期 早古生代 柴北缘鱼卡
下载PDF
欧加登盆地多期构造运动控制下的传递式油气运移模式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军生 张晓磊 汤文芝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1-25,共5页
欧加登盆地为东非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勘探程度低,资源潜力巨大,但该盆地油气运移模式的研究尚属空白,影响盆地高效勘探开发。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应用大量地震资料解释结果,分析盆地多期次构造演化过程,明确盆地断裂特征;采用有机地球化... 欧加登盆地为东非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勘探程度低,资源潜力巨大,但该盆地油气运移模式的研究尚属空白,影响盆地高效勘探开发。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应用大量地震资料解释结果,分析盆地多期次构造演化过程,明确盆地断裂特征;采用有机地球化学资料分析了主要烃源岩及气源,首次建立欧加登盆地多期构造运动控制下的传递式油气运移模式:互不连通的3期断裂提供油气运移的垂向通道,渗透性好的地层提供油气横向运移通道,断裂与渗透性地层相互配置,为油气的运移创造条件,逐步从古生代运移至中生代,由深至浅在不同层系储层内聚集成藏,形成现今欧加登盆地纵向上多层系油气分布的格局。该项研究可有效指导盆地的油气勘探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期构造 烃源岩 传递式油气运移模式 埃塞俄比亚 欧加登盆地
下载PDF
论下扬子地区多期构造格局叠加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31
13
作者 姚柏平 陆红 郭念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0-13,共4页
下扬子地区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多期构造格局叠加,决定了海相古生界、中生界及其烃源岩的复杂保存情况及成藏条件。该地区早期受秦岭洋和华南洋( 两大缝合带) 演化控制,构造格局表现为“一台两盆”和“南台北盆”;印支期至早燕... 下扬子地区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多期构造格局叠加,决定了海相古生界、中生界及其烃源岩的复杂保存情况及成藏条件。该地区早期受秦岭洋和华南洋( 两大缝合带) 演化控制,构造格局表现为“一台两盆”和“南台北盆”;印支期至早燕山期受华北、华南两大板块之间北西南东向挤压对冲作用控制, 大致以沿长江的中央台地为对冲向斜带,形成北东向成带分布的推覆构造带,伴随近东西向左旋走滑活动,发育火山沉积盆地;燕山晚期,构造应力场转换,北东向、近东西向构造控制了晚白垩世—早第三纪的断陷沉积,形成高、中、低台阶古地貌,区内北西分带、南北成块的构造格局定型。综合分析不同时期构造格局的特点,对下扬子地区构造区划、区带评价和勘探部署有重要指导意义。认为:中、低断块油气地质条件较好,其中推覆前缘山带、后缘凹陷可寻找多种类型油气藏,而对冲向斜带(无为、句容等地) 是海相中生界、古生界油气勘探的优选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地质 下扬子地区 多期构造格局 叠加
下载PDF
东辛永3断块区多期构造演化物理模拟
14
作者 文璐 杨少春 +3 位作者 路智勇 张艳增 辛杰 吴昊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0-297,共8页
东辛永3地区为一多油层、中高渗透复杂断块,内部被多级断层切割复杂化,沙河街组为其主要含油层位。在三维地震解释基础上,针对构造形态、成因机制不明确等问题,根据相似理论支撑,经过材料选取、边界设定、时间确立、受力加载,对研究区... 东辛永3地区为一多油层、中高渗透复杂断块,内部被多级断层切割复杂化,沙河街组为其主要含油层位。在三维地震解释基础上,针对构造形态、成因机制不明确等问题,根据相似理论支撑,经过材料选取、边界设定、时间确立、受力加载,对研究区古近纪沙河街组构造演化进行构造物理模拟。模拟结果实现了研究区基本断裂特征的恢复,验证了地震解释结果;初期北北东、北西向伸展、后期右旋剪切及底辟上拱多期构造能够成功模拟,明确了其成因机制,与整体东营凹陷伸展区域应力场及郯庐断裂带转型机制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物理模拟 成因机制 相似理论 多期构造演化 永3断块区
下载PDF
小秦岭西段“太华群”多期构造解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阎军 《西北地质科学》 1992年第2期75-82,共8页
以宏观和显微构造特征为依据,论述了太华群自形成以来的构造演化过程,初步建立了太华群的构造演化序列,揭示了太华群内部的面理置换、褶皱叠加、断裂复合等规律,探讨了各变形幕的构造式样以及构造变形环境。在其构造层次的综合分析基础... 以宏观和显微构造特征为依据,论述了太华群自形成以来的构造演化过程,初步建立了太华群的构造演化序列,揭示了太华群内部的面理置换、褶皱叠加、断裂复合等规律,探讨了各变形幕的构造式样以及构造变形环境。在其构造层次的综合分析基础上,将太华群的构造演化历史,划分为4个主要构造变形阶段:Ⅰ.粘-塑性构造变形阶段;Ⅱ.塑性构造变形阶段;Ⅲ.脆-韧性构造变形阶段;Ⅳ.脆性构造变形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华群 断裂复合 多期构造 小秦岭
下载PDF
甘肃老虎山地区震旦系多期构造解析
16
作者 刘明强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2000年第4期350-354,共5页
运用构造解析的原理和方法 ,对在老虎山地区新发现的震旦纪地层的构造叠加、构造置换进行研究 ,划分出 5个构造变形世代。震旦系是一套经历了多期次、多体制、多层次构造变形的古老基底 ,从而为研究北祁连造山带的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的... 运用构造解析的原理和方法 ,对在老虎山地区新发现的震旦纪地层的构造叠加、构造置换进行研究 ,划分出 5个构造变形世代。震旦系是一套经历了多期次、多体制、多层次构造变形的古老基底 ,从而为研究北祁连造山带的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旦系 多期构造 构造置换 构造叠加 韧性断裂
下载PDF
阿克库勒凸起上奥陶统地层多期剥蚀的剖分与古构造复原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建军 李琼 +1 位作者 赵锡奎 李宗杰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11年第5期536-543,464,共8页
阿克库勒凸起下古生界地层遭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剥蚀,其中对油气有重大作用的主要有加里东中期和海西早期构造运动。运用地层厚度趋势法原理,首先计算出上奥陶统在海西早期的剥蚀量,反映出剥蚀发生在阿克库勒凸起中部塔河主体部位,向南北... 阿克库勒凸起下古生界地层遭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剥蚀,其中对油气有重大作用的主要有加里东中期和海西早期构造运动。运用地层厚度趋势法原理,首先计算出上奥陶统在海西早期的剥蚀量,反映出剥蚀发生在阿克库勒凸起中部塔河主体部位,向南北方向减薄。并恢复出海西早期前的构造特征为北西高南东低且在北西地区为剥蚀暴露区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按厚度趋势法进行二次剥蚀计算,获得加里东中期的剥蚀量,揭示出该期剥蚀发生在全区且具北强南弱特征,恢复出加里东中期前的古构造特征为北西高南东低特征,证实了阿克库勒凸起在此时期已经形成。方法对还原古地理环境,对储层的油气评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库勒凸起 多期构造运动 剥蚀恢复与剖分 构造复原 油气评价
下载PDF
中国西部叠合盆地多期构造过程叠加与深部古温压场重建
18
《中国科技成果》 2015年第21期17-18,共2页
盆地深部构造过程的叠加和复合制约着深部地应力场、流体动力场、地温场的形成与演化,决定着深部的油气地质条件。本课题重点研究深部构造过程叠加与复合的期次、形式、强度和历史,在此基础上恢复深部地层构造演化史并重建古温压场,... 盆地深部构造过程的叠加和复合制约着深部地应力场、流体动力场、地温场的形成与演化,决定着深部的油气地质条件。本课题重点研究深部构造过程叠加与复合的期次、形式、强度和历史,在此基础上恢复深部地层构造演化史并重建古温压场,为深部油气生成和运聚成藏研究创造条件。核心科学问题包括:①确定关键构造变革期。通过对盆山作用统一变形和沉积层序响应特征关系的深入研究,揭示盆地造山过程与构造变形样式的成因联系,分析和反演盆地内各地史时期主要的构造事件,确定出关键构造变革期;②恢复深部地层构造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构造 叠合盆地 多期构造 温压场 叠加 中国西部 构造演化史 油气地质条件
原文传递
辽河坳陷潜山内幕多期裂缝油藏成藏模式 被引量:111
19
作者 谢文彦 孟卫工 +2 位作者 张占文 李晓光 陈振岩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49-652,共4页
潜山表层风化壳可形成油藏的观点已被广泛接受,但潜山内幕深部能否形成大规模油藏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以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兴隆台地区潜山为研究对象,从潜山岩性、构造活动、生烃系统、输导方式等角度论述了潜山多期裂缝成藏模式的发育依... 潜山表层风化壳可形成油藏的观点已被广泛接受,但潜山内幕深部能否形成大规模油藏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以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兴隆台地区潜山为研究对象,从潜山岩性、构造活动、生烃系统、输导方式等角度论述了潜山多期裂缝成藏模式的发育依据,建立了潜山多期裂缝油藏成藏模式,认为兴隆台潜山带具有极好的油气源条件和运移输导条件:潜山内幕多期发育而不均匀分布的断层和裂缝可对油气运移起沟通作用,形成具有相互连通而又相对独立的多个含油气层段的油气藏体系。在该成藏模式指导下部署的兴古7井揭露了具有千余米整体含油幅度的特大型潜山内幕油藏,为在辽河坳陷乃至全国扩展潜山深层勘探领域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多期裂缝 潜山裂缝性储集层 多期构造活动 复合生烃系统 多种输导方式 辽河坳陷兴隆台潜山带
下载PDF
博格达山北缘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科 王镇远 +3 位作者 刘飞 姜琳 林伟 王清晨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41-1051,共11页
博格达山北麓褶皱逆冲带是现代地质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但是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于古生代和新生代的构造变形,对于中生代多期构造变形少有关注。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观测和卫星照片解析,结合前人地震剖面,识别出中生代以来博格达山北麓褶皱逆... 博格达山北麓褶皱逆冲带是现代地质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但是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于古生代和新生代的构造变形,对于中生代多期构造变形少有关注。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观测和卫星照片解析,结合前人地震剖面,识别出中生代以来博格达山北麓褶皱逆冲带内3期不同的构造变形:1)是由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远程效应所引起的新生代逆冲推覆构造,表现为一系列逆冲断层及相关的褶皱;2)是侏罗纪末—白垩纪初博格达山遭受挤压变形,在山前形成宽缓的褶皱;3)是博格达三叠纪末—侏罗纪初的构造变形,可能对应于博格达山的初始隆起,这期构造变形表现为博格达山北麓上二叠统的强烈褶皱变形。这些结果表明博格达山的隆升具有多期次的特点,主要受亚洲板块南缘不同时期小陆块碰撞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格达山北麓褶皱冲断带构造变形 多期构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