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通识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坤 任正炜 +1 位作者 袁建立 冯虎元 《大学教育》 2022年第1期43-45,共3页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高等院校开展面向本科生的生物多样性与保护通识教育,有助于培养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和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大学毕业生,可以为加快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提供很好的公民教育基础和素质保障。为此,文章通过构建...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高等院校开展面向本科生的生物多样性与保护通识教育,有助于培养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和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大学毕业生,可以为加快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提供很好的公民教育基础和素质保障。为此,文章通过构建生物多样性与保护通识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体系,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综合探讨该课程在教学实践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 通识教育 生态文明建设 案例教学
下载PDF
“水生生物多样性与保护”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周磊 黄世慧 《科技视界》 2021年第14期146-148,共3页
文章基于“水生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的学科特点,从水生生物多样性与保护教学现状与当前混合式教学在众多学科中应用的良好效果出发,分析在水生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的学科课程中进行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探讨水生生物多样性与保护混合式教学... 文章基于“水生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的学科特点,从水生生物多样性与保护教学现状与当前混合式教学在众多学科中应用的良好效果出发,分析在水生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的学科课程中进行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探讨水生生物多样性与保护混合式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为更好地服务于水生生物多样性与保护课程的教学改革,以此来全面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与大学生的学科科学素养和综合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生物多样性与保护 混合式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试论西双版纳国家级保护区曼稿子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与保护
3
作者 方国 马云飞 +2 位作者 张旭 优邵华 朱丛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3年第2期68-71,共4页
我国历史文化久远,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丰富的植物资源,绝大多数的植物生长都与地理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其中兰科植物也不例外,生活中常见的兰科植物有:墨兰、寒兰、蝴蝶兰、四季兰等,兰科植物多分布在热带地区,地区不同兰科植物的种... 我国历史文化久远,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丰富的植物资源,绝大多数的植物生长都与地理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其中兰科植物也不例外,生活中常见的兰科植物有:墨兰、寒兰、蝴蝶兰、四季兰等,兰科植物多分布在热带地区,地区不同兰科植物的种类与保护措施也不相同,因此下面主要是对西双版纳国家级保护区曼稿子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与保护进行相关的分析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稿子保护 兰科植物 多样性与保护
下载PDF
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与效果分析——以“生物多样性与保护”为例
4
作者 孔燕 《高考》 2024年第14期124-126,共3页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备受关注。本研究旨在探究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与效果,以“生物多样性与保护”为研究案例。通过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和教学实践等方法,我们系统分析了翻转课堂在生物...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备受关注。本研究旨在探究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与效果,以“生物多样性与保护”为研究案例。通过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和教学实践等方法,我们系统分析了翻转课堂在生物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翻转课堂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在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教育效果。本研究的结果为高中生物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为更好地推动翻转课堂在教育领域的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高中生物教学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 学习效果 教育创新
原文传递
Impacts of Human Activity on Biodiversity——An Approach to Driving Force Indicators 被引量:1
5
作者 Richard Dawson 《Ecological Economy》 2005年第1期1-6,共6页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y on biodiversity is very complicated, making it difficult to design practical indicators for assessment.Currently,state and response indicators are listed within Chapter15 of Agenda21,but n...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y on biodiversity is very complicated, making it difficult to design practical indicators for assessment.Currently,state and response indicators are listed within Chapter15 of Agenda21,but no mention is made of driving force indicators and how they relate to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This paper repre- sents an effort to identify and then operationalize the idea of driving force indicators at national level.Five human induced factors affecting biodiversity were discussed: (a) habitat loss and fragmentation; (b) overexploitation of resources;(c)species introduction;(d)pollution;and (e) climate change. From these five factors, a subsetwas selected to serve as possible driving force indicators:(1)habitat loss, (2)the ratio of exotic species to indigenous ones, and (3)the change in pollution status. Although the three indicators are relatively simple,they coverthe most important human impacts on biodiversity and offer the potential for further redefinition and ultimate use within the spirit of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diversity human activities driving forceindicators SUSTAINABILI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