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附子煎煮过程中13种生物碱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33
1
作者 张意涵 杨昌林 +4 位作者 黄志芳 刘玉红 陈燕 刘云华 易进海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23,共8页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精确测定附子水煎液中酯型生物碱、原碱、去甲猪毛菜碱等成分的含量,探讨附子煎煮过程中13种生物碱的动态变化规律,为临床应用和炮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Agilent SB-C18色谱柱(2.1 mm×2...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精确测定附子水煎液中酯型生物碱、原碱、去甲猪毛菜碱等成分的含量,探讨附子煎煮过程中13种生物碱的动态变化规律,为临床应用和炮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Agilent SB-C18色谱柱(2.1 mm×20 mm,1.8μm),以2 mmol·L^-1醋酸铵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4 m L·min^-1,柱温35℃;质谱采用ESI+离子源,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13种生物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乌头原碱、新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附子灵、多根乌头碱、宋果灵、去甲猪毛菜碱)以及内标氢溴酸高乌甲素的定量离子和定性离子。结果:生附片煎煮过程中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迅速降低,4 h后趋于稳定且含量很低;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含量先升后降,于4-6 h达到高峰;原碱中乌头原碱、新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含量一直快速增加,而附子灵、宋果灵、多根乌头碱和去甲猪毛菜碱含量缓慢增加,约在4h达到最高峰,后趋于稳定或略有降低。黑顺片煎煮过程中生物碱成分的动态变化趋势与生附片相似,但变化幅度显著小于生附片。结论:生附片煎煮2-4 h,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已很低,能保证临床用药安全,且总生物碱等主要成分的含量显著高于黑顺片水煎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附片 黑顺片 煎煮影响 乌头 乌头 乌头 苯甲酰乌头 苯甲酰新乌头 苯甲酰次乌头 乌头 乌头 乌头 附子灵 多根乌头碱 宋果灵 去甲猪毛菜 生物动态变化 氢溴酸高乌甲素内标 液质联用技术
原文传递
附子水溶性生物碱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罗春梅 黄志芳 +6 位作者 汤依娜 刘云华 刘玉红 陈燕 夏燕莉 李东晓 易进海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15-2424,共10页
目的研究附子水溶性生物碱的提取纯化工艺。方法采用UPLC-MS/MS技术,以14种生物碱(多根乌头碱、宋果灵、附子灵、尼奥灵、塔拉萨敏、新乌头原碱、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 目的研究附子水溶性生物碱的提取纯化工艺。方法采用UPLC-MS/MS技术,以14种生物碱(多根乌头碱、宋果灵、附子灵、尼奥灵、塔拉萨敏、新乌头原碱、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总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方法筛选最佳提取工艺;以8种水溶性生物碱(乌头原碱、新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附子灵、尼奥灵、塔拉萨敏、宋果灵、多根乌头碱)的量为考察指标,对5种大孔树脂吸附和解吸附性能进行考察,优选最佳纯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纯化工艺为蒸附片加10倍量pH值3.5的酸水,煎煮3次(维持pH值约3.5),每次2 h,合并水煎液,用20%NaOH溶液调pH值10.0,加热回流水解2 h后,放冷,调pH值11.0,上大孔树脂HPD 300,上样量为生药2.5 g/mL树脂,6 BV水洗除杂,4 BV 80%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干燥,即得附子水溶性生物碱提取物。该提取物收率为1.69%,其中新乌头原碱、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附子灵、尼奥灵、塔拉萨敏、多根乌头碱、宋果灵的总量高达约15%。结论优选得到的提取纯化工艺稳定可行,为附子水溶性生物碱的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水溶性生物 大孔树脂 UPLC-MS/MS 乌头 多根乌头碱 乌头 宋果灵 附子灵 乌头 尼奥灵 塔拉萨敏 苯甲酰新乌头 苯甲酰乌头 苯甲酰次乌头 乌头 乌头 乌头 氢溴酸高乌甲素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薏苡附子散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慢性心力衰竭“异病同治”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玉玉 张芳芳 +2 位作者 李雪 王玉明 李遇伯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3年第2期321-329,共9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薏苡附子散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及慢性心力衰竭(CHF)“异病同治”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薏苡附子散的活性成分,并利用Pubchem数据库获得Smile号...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薏苡附子散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及慢性心力衰竭(CHF)“异病同治”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薏苡附子散的活性成分,并利用Pubchem数据库获得Smile号,进而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活性成分对应的靶点。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平台预测RA及CHF疾病作用靶点。对活性成分靶点与疾病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构建及核心靶点筛选,并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核心成分和核心靶点,利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从薏苡附子散中共筛选得到符合条件的活性成分10个,活性成分潜在作用靶点403个,RA疾病靶点1112个,CHF疾病靶点2983个,取交集,获得药物、疾病交集靶点69个。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主要与炎症反应的调节、MAPK级联调控、对氧化应激的反应、骨化的调节、平滑肌细胞增殖等相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236条通路,与RA及CHF相关且排序较靠前的通路有PI3K-Ak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薏苡附子散中的核心成分多根乌头碱、水黄皮素、豆甾醇具有与核心靶点TNF、SRC、ESR1和PTGS2良好的结合潜力。结论薏苡附子散治疗RA和CHF具有多靶点效应,涉及多条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可能通过调控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血管生成和发育、心脏收缩调节及MAPK级联调控等发挥“异病同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薏苡附子散 类风湿性关节炎 慢性心力衰竭 异病同治 多根乌头碱 水黄皮素 豆甾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