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式介入治疗伴失代偿性肝硬化肝癌
1
作者 倪鎏达 周峰 +2 位作者 傅青春 陈成伟 王晓今 《肝脏》 2008年第3期195-198,共4页
目的探讨伴失代偿性肝硬化肝细胞癌(HCC)多模式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在内科治疗稳定后,147例伴肝硬化失代偿HCC患者接受不同介入模式的治疗,其中36例采用肝动脉化学栓塞(TACE,A组),54例采用肝动脉节段性化学栓塞治疗(S-TAC... 目的探讨伴失代偿性肝硬化肝细胞癌(HCC)多模式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在内科治疗稳定后,147例伴肝硬化失代偿HCC患者接受不同介入模式的治疗,其中36例采用肝动脉化学栓塞(TACE,A组),54例采用肝动脉节段性化学栓塞治疗(S-TACE,B组),57例采用S-TACE后序贯射频消融(RFA)或(加)无水乙醇局部注射(PEI)的多模式介入治疗(C组)。结果随访6~72月,A组、B组和C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1月、9.4月(P〈0.05)和13.7月(P〈0.01和P〈0.05);累计生存率6个月分别为22.2%、51.8%(P〈0.05)和75.44%(P〈0.01),12个月分别为5.6%、31.5%(P〈0.05)和40.35%(P〈0.05),24个月分别为0、9.3%和19.30%(P〈0.05);AFP复常率分别为23.3%、60.5%(P〈0.05)和71.1%(P〈0.01);瘤体缩小(〉50%)分别占8.3%、31.5%(P〈0.05)和50.9%(P〈0.01)。单变量分析显示包括HBVDNA在内的14项因素与预后显著相关,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吲哚氰绿15min储留率(ICGR,s)、门静脉癌栓、介入模式及甲胎蛋白术前升高者介入后变化与预后显著相关。结论多模式介入治疗是伴肝功能失代偿HCC的有效治疗方法,对HBVDNA阳性患者应该考虑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代偿性肝硬化 肝细胞癌 多模式介入治疗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