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2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MVD中的应用
1
作者 张婧 宋启民 +1 位作者 程彦昊 车峰远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9-21,24,共4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HFS)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3月MVD治疗的80例HFS的临床资料。术中应用异常肌电反应(AMR)、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FMEP)及自由肌电图(EMG)监测指导... 目的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HFS)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3月MVD治疗的80例HFS的临床资料。术中应用异常肌电反应(AMR)、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FMEP)及自由肌电图(EMG)监测指导手术。结果术后1周治愈55例,明显缓解15例,部分缓解7例,无效3例;术后半年治愈57例,明显缓解10例,部分缓解9例,无效4例。术后1周治疗有效率为96.3%,术后半年治疗有效率为95.0%。术中AMR消失70例,存在10例;术中AMR消失病人术后1周(74.3%)、术后半年(78.6%)治愈率明显高于术中AMR存在的病人(分别为30.0%、20.0%;P<0.05)。80例术中均稳定引出FMEP,其中72例FMEP无变化;6例出现一过性波幅降低和(或)潜伏期延长,暂停手术操作后恢复;2例出现波幅降低且暂停手术操作无改善,术后出现面瘫。80例在分离和探查面神经REZ时均出现EMG不同程度的反应,其中一过性反应71例;持续出现的面神经爆发肌电图反应9例,暂停手术操作后缓解。结论术中AMR+FMEP+EMG多模式电生理监测技术对MVD判断责任血管、提高治愈率、保护面神经功能及避免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神经生理监测 疗效
下载PDF
基于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多层次护理模式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预防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婷婷 邹倩 方梅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409-413,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多层次护理模式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安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2例急性CO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 目的探讨基于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多层次护理模式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安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2例急性CO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6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20年6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61例患者纳入观察组。两组患者均采用高压氧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基于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多层次护理模式,均持续护理两周。比较两组患者的DEACMP发生率和治疗期间的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两周后的神经功能、心理健康水平和疾病认知水平,以及出院时对护理的满意度和出院后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DEACMP发生率为3.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脑水肿、肺炎、皮肤损伤、泌尿感染和心肌损伤并发症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两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28.12±1.06)分vs(27.03±1.84)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27.35±1.54)分vs(25.12±1.26)分]、CO中毒[(12.14±1.57)分vs(10.65±1.85)分]、中毒后常见急救[(18.13±0.96)分vs(16.67±0.77)分]和DEACMP[(25.64±2.47)分vs(23.12±2.69)分]相关知识认知水平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35.48±4.89)分vs(39.32±5.11)分]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31.14±4.55)分vs(37.75±6.64)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环境护理[(90.23±5.14)分vs(85.47±6.61)分]、心理护理[(92.56±4.47)分vs(88.32±4.28)分]、健康教育[(91.55±4.71)分vs(88.37±6.69)分]和病情观察[(93.57±2.66)分vs(87.62±6.69)分]等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WHOQOL-100)评分[(335.67±30.56)分vs(300.74±30.98)分]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多层次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CO中毒后,可降低DEACMP的发生率,并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心理状态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性脑病 神经生理监测 多层次护理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儿童脊髓栓系松解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文海韬 王潜阳 +2 位作者 陈小燕 吴水华 赵斯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830-836,共7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儿童脊髓栓系松解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64例脊髓栓系患儿临床资料,男38例,女26例。年龄1个月至13岁,平均(23.5±28.9)个月。患儿在进... 目的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儿童脊髓栓系松解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64例脊髓栓系患儿临床资料,男38例,女26例。年龄1个月至13岁,平均(23.5±28.9)个月。患儿在进行脊髓栓系松解术的过程中均接受多模式[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和/或球海绵体括约肌反射(bulbocavernosus sphincter reflex,BCR)]神经电生理监测,术中根据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调整手术操作。结果64例中有62例完全松解脊髓栓系,2例脊髓栓系术后再栓系患儿由于脊髓脂肪瘤粘连紧密行部分松解,4例术前、术中无法诱发出运动诱发电位,60例(93.75%)术前、术中可诱发出运动诱发电位并记录到肌肉动作电位,术后监测所有患儿未出现运动诱发电位消失或显著下降。44例脂肪瘤型脊髓栓系患儿术前脊髓直径(CORD)/硬脊膜囊直径(SAC)的值为(0.81±0.22),术后CORD/SAC的值为(0.38±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085,P<0.001)。术后随访中发现14例大小便功能异常患儿中改善7例,无改善6例,1例术后小便障碍加重出现尿潴留,经导尿训练后恢复;8例腰背部疼痛或双下肢神经功能异常患儿中,改善7例,无改善1例,无一例加重或脊髓栓系复发。结论脊髓栓系松解术中应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multimodal intraoperative monitoring,MIOM)可帮助术者鉴别正常神经组织,在保护神经组织的同时最大范围切除脂肪瘤,降低CORD/SAC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管缺损/外科学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 儿童
下载PDF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功义 张龙 +3 位作者 孟庆勇 侯玉武 秦东旭 徐彩霞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检测下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6年6月显微手术切除的椎管内肿瘤57例,术中采用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及肌电图(EMG)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MIOM)。结果... 目的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检测下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6年6月显微手术切除的椎管内肿瘤57例,术中采用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及肌电图(EMG)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MIOM)。结果肿瘤全切49例(86.0%),次全切除6例(10.5%),部分切除2例(3.5%),失访4例,53例术后随访3个月~2年,神经功能改善45例(78.9%),无明显改善4例(12.3%),症状加重3例(7.0%),复发1例(1.8%)。结论多模式神经电生理检测辅助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能有效提高肿瘤全切率,并预测和保护脊髓神经功能,提高手术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肿瘤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脊柱手术中报警因素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张玉新 何帆 王珏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4年第4期199-203,共5页
目的:分析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脊柱手术中的各种报警因素,减少假阳性报警。方法:对243例不同类型脊柱手术病例进行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SEPs)、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s)、自由肌电图(f... 目的:分析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脊柱手术中的各种报警因素,减少假阳性报警。方法:对243例不同类型脊柱手术病例进行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SEPs)、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s)、自由肌电图(free-run,EMG)、四联刺激肌肉收缩试验(Train of four Twitch test,TOF)等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实时记录各种报警事件、血压、出血量、体温、麻醉药物及术后的感觉运动功能。结果:243例病例术中SSEPs预警率46.9%(114/243),MEPs预警率28.0%(68/243),EMG预警率72.8%(177/243)。经分析排除假阳性后总的真实报警率68.7%(167/243),其中SSEPs报警率23.9%(58/243),MEPs报警率12.8%(31/243),EMG报警率32%(78/243)。所有术后均无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在脊柱手术中常发生各种报警事件,其中大部分是由于外界各种干扰因素造成的"假阳性"事件,若不加以分析判断均予以报警会严重干扰手术进程。因此神经电生理监测医生要仔细分析各种因素排除干扰,以提高脊髓功能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 报警 脊柱手术
下载PDF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预警意义 被引量:16
6
作者 江华 刘云 +2 位作者 杨立井 詹新立 肖增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07-612,共6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预警意义。方法:2014年9月-2015年4月对53例行颈椎前路手术的颈椎病患者术中进行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A组),选取60例年龄、性别、病变节段和手术方式匹配但未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 目的: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预警意义。方法:2014年9月-2015年4月对53例行颈椎前路手术的颈椎病患者术中进行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A组),选取60例年龄、性别、病变节段和手术方式匹配但未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的颈椎前路手术患者作为对照(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手术前后颈痛及上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JOA评分改善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A组病例中术中预警的类型和原因,以及与术前诊断、手术方式和手术节段之间的关系。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3±0.5h(0.8-2.1h),术中出血量为390±236ml(120-600ml),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2±0.7h(0.6-2.4h),术中出血量为346±293ml(105-610ml),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术前、术后的颈部和上肢VA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6.5±1.6 vs.6.8±1.4,7.6±2.4 vs.7.4±2.7,3.8±1.2vs.3.6±1.6,3.3±1.4 vs.3.9±1.8,P〉0.05),A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术后NDI和脊髓型颈椎病患者JOA评分改善率明显优于B组[(19.2±7.1 vs 22.1±5.6,(84.1±10.3)%vs(73.3±9.2)%;P〈0.05]。在A组病例中,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椎间融合手术较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的术中监测"严重预警"发生率更高(P〈0.05),但两种手术方式的"次要预警"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脊髓型颈椎病与神经根型颈椎病之间、单节段手术与双节段手术之间的术中监测"严重预警"和"次要预警"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颈椎前路手术中能及时预警神经损伤,可有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神经生理监测 手术 脊髓神经功能
下载PDF
脊柱手术中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异常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被引量:32
7
作者 黄霖 赵敏 +6 位作者 王鹏 陈铿 蔡兆鹏 唐勇 叶记超 胡旭民 沈慧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94-601,共8页
目的:分析脊柱手术中影响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因素,总结提高术中神经监测成功率的技术要点。方法:回顾分析476例脊柱手术中使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 目的:分析脊柱手术中影响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因素,总结提高术中神经监测成功率的技术要点。方法:回顾分析476例脊柱手术中使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自由肌电图(free-run electromyography,Free-run EMG)多模式联合监测患者的资料,对术中神经监测出现异常改变的患者进行原因分析。结果:76例术中电生理监测发生异常,其中21例患者因术前存在神经功能障碍,8例因手术操作引起神经损伤,7例因肌松药使用不合理,8例因不合理使用吸入麻醉药,3例因患者发生肌颤导致下肢SEP监测异常,4例因电磁场干扰,7例因患者体位摆放不当,7例因电极线连接故障,11例原因不明。其中28例经采取合理干预措施使得神经监测异常得以纠正。结论:对诱发异常的病例应从操作技术、麻醉、电磁场环境、患者因素等多方面逐一分析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提高监测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神经生理监测 体感诱发 经颅刺激运动诱发 自由肌
下载PDF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体位摆放及颈椎手术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华德河 郝其全 +4 位作者 高孟亮 孙中政 王永才 谢震 孙海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874-1878,共5页
背景尽管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MIOM)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颈椎手术中,但国内外鲜有其在体位摆放及颈椎手术过程中对机械性损伤的监测作用的相关报道。目的评估MIOM在体位摆放及颈椎手术过程中监测脊髓及神经功能变化的作用,为手术的安全保... 背景尽管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MIOM)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颈椎手术中,但国内外鲜有其在体位摆放及颈椎手术过程中对机械性损伤的监测作用的相关报道。目的评估MIOM在体位摆放及颈椎手术过程中监测脊髓及神经功能变化的作用,为手术的安全保驾护航。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北大医疗鲁中医院脊柱外科接受颈椎手术的61例患者的资料。患者均行术前及术中MIOM,数据由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及肌电图(EMG)组成,从术前颈部体位摆放直至手术结束。记录患者MIOM结果及临床疗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评估患者术前、术后7 d脊髓及神经功能,并计算JOA评分改善率〕。计算SEP、MEP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61例患者中,6例患者在体位摆放或手术过程中出现MEP警报(MEP突然部分或完全消失),然而SEP未见明显变化。6例患者均在体位摆放过程中出现MEP警报,其中5例重新摆放体位后MEP恢复至基线水平且手术操作中均未出现诱发电位警报,1例植骨融合后MEP恢复至基线水平;6例患者术后MEP较基线电位明显升高,术后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或原有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然而,只有1例患者(行枕骨寰椎融合术)在体位摆放及颈椎手术过程中出现MEP警报,MEP部分消失,SEP正常,术后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或原有神经功能障碍加重。61例患者监测过程中无假阴性或假阳性记录,均未出现EMG异常。MEP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为100.0%;SEP的灵敏度为0,特异度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0,阴性预测值为90.2%。患者术后JOA评分高于术前(P<0.05)。患者JOA评分改善率为12.5%~75.0%,平均(42.9±17.6)%。结论 MIOM技术是预防体位摆放及颈椎手术过程中脊髓、神经根损伤的有效工具。其中MEP监测脊髓及神经根损伤的灵敏度最高;SEP、MEP和EMG联合监测具有互补作用,可降低手术风险,共同提高手术安全性,并为手术疗效评估以及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 手术中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 颈椎 体位摆放
下载PDF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杨兴华 李明 +2 位作者 王传峰 赵颖川 朱晓东 《脊柱外科杂志》 2011年第6期382-384,共3页
为避免手术中发生脊髓、神经根损伤,在19世纪70年代引进了体感诱发电位及脊髓诱发电位在脊柱脊髓手术中进行功能性神经电生理学评估。体感诱发电位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监测模式,但不能满足脊髓的完整功能监测。其在运动功能监测方面缺乏... 为避免手术中发生脊髓、神经根损伤,在19世纪70年代引进了体感诱发电位及脊髓诱发电位在脊柱脊髓手术中进行功能性神经电生理学评估。体感诱发电位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监测模式,但不能满足脊髓的完整功能监测。其在运动功能监测方面缺乏灵敏性及特异性,监测受限甚至可能导致瘫痪等可怕的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脊髓 生理 监测 手术中 神经外科手术 矫形外科手术 综述
下载PDF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经皮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的早期疗效
10
作者 姚莉 余利鹏 +2 位作者 朱莉莉 周小花 周燕 《西部医学》 2021年第12期1813-1816,1825,共5页
目的采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NM)经皮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PECD)及其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2例,根据患者是否接受NM监测将其分为监测组(n=46)与非监测组(n=46)。... 目的采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NM)经皮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PECD)及其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2例,根据患者是否接受NM监测将其分为监测组(n=46)与非监测组(n=46)。给予监测组患者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PECD治疗,给予非监测组患者单纯PECD治疗。对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前后颈部与上肢VAS评分、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患者住院时间较非监测组显著缩短(P<0.05);两组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其颈部VAS评分及上肢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两组间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非监测组(P<0.05)。结论对实施PECD的患者给予NM监测治疗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复,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疗效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 经皮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 颈椎病
下载PDF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儿童腰椎滑脱后路复位融合固定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磊 张学军 +6 位作者 高景淳 郭东 祁新禹 白云松 曹隽 李承鑫 孙保胜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6期582-587,共6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儿童腰椎滑脱后路复位融合固定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腰椎滑脱患者19例,其中男2例,女17例,平均年龄(9.1±2.7)岁,均行后路... 目的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儿童腰椎滑脱后路复位融合固定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腰椎滑脱患者19例,其中男2例,女17例,平均年龄(9.1±2.7)岁,均行后路复位融合固定手术。术中同时进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运动诱发电位(motion evoked potential,MEP)及自由肌电图(free-run electromyography,EMG)监测。阳性判定标准为:与基线相比,MEP波幅下降≥80%、SEP波幅下降≥50%和(或)潜伏期延长≥10%,或者出现任何形式的肌电反应。结果19例术中均成功获得具有监护价值且重复性较好的SEP及MEP波形,成功率100%。术中在触碰、推挤及牵拉神经根时,相应的自由肌电图监测均出现肌电反应,记录阳性率为100%。本组患者监测过程中SEP与MEP波幅或潜伏期改变均未达到预警标准,其中2例术中出现一侧连续爆发性肌电反应,及时暂停手术操作后,肌电反应明显减少,继续操作后再次出现肌电反应,术中唤醒并调整手术操作。术后出现该侧下肢神经灼性疼痛,肌力正常,症状均在术后3个月内消失。结论在腰椎滑脱复位手术中进行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有助于同时了解脊髓完整性及神经根功能状态,降低术中损伤脊髓、神经根的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前移/外科学 术中神经生理监测 治疗结果 儿童
下载PDF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高危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润栋 张爱丽 梅伟 《中医正骨》 2017年第5期40-41,44,共3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高危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4月至2016年10月收治20例重度胸椎管狭窄患者和18例重度脊柱侧凸患者。均采用全身静脉麻醉,胸椎管狭窄患者行后路椎管后壁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脊柱侧凸... 目的: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高危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4月至2016年10月收治20例重度胸椎管狭窄患者和18例重度脊柱侧凸患者。均采用全身静脉麻醉,胸椎管狭窄患者行后路椎管后壁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脊柱侧凸患者行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或后路截骨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术中选用Nicolet Endeavor CR 10导神经电生理监测仪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胸椎管狭窄患者进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与经头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otion evoked potential,MEP)监测,脊柱侧弯患者进行SEP、经头颅电刺激MEP及自发肌电图(electromyogram,EMG)监测。结果:术中2例SEP监测出现异常;其中1例为胸椎管减压术中放置明胶海绵过多,导致脊髓受压而出现监测异常,及时去除后恢复;1例为胸椎管减压术缝合切口过程中局部渗血压迫脊髓出现监测异常,及时清除血块及止血后恢复正常。6例经头颅电刺激MEP监测出现异常;其中3例发生在脊柱侧弯撑开矫形过程中,及时松开后恢复正常;1例因电极脱落引起;2例因肌松剂干扰引起。5例自发EMG监测出现异常;其中3例截骨及减压时出现单侧下肢肌电反应;2例因椎体旋转严重,放置椎弓根螺钉后出现肌电反应;及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后恢复正常。结论:在高危脊柱外科手术中进行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可实时了解神经功能状态,降低术中损伤脊髓、神经的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椎管狭窄 神经生理监测 诱发 躯体感觉 诱发 运动
下载PDF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珏 吕锦瑜 +3 位作者 张玉新 何帆 李志伟 胡妙芝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4年第5期263-266,共4页
目的:用多模式的神经电生理检测包括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肌电图(EMG),以及肌松剂四联刺激肌肉收缩试验(TOF)对脊柱手术监测进行研究,探究检查的方法和对报警的判断。方法: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方法对... 目的:用多模式的神经电生理检测包括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肌电图(EMG),以及肌松剂四联刺激肌肉收缩试验(TOF)对脊柱手术监测进行研究,探究检查的方法和对报警的判断。方法: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方法对120例不同类型脊柱手术进行监测。结果:术中报警67例(63.3%),其中SEP报警46.7%,MEP报警19.1%,EMG报警35.0%。术后均无严重的并发症,并且及时发现了1例术后的血肿压迫并及时予以将其清除。结论: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能最大程度地有效降低脊柱手术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神经生理检测 脊柱手术 肌松剂四联刺激肌肉收缩试验(TOF) 报警
下载PDF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椎管内占位手术中应用效果探讨
14
作者 魏小飞 贾其余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2年第5期440-444,共5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椎管内占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骨科收治的椎管内占位病变患者45例,根据患者术中接受神经电生理监测的意愿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 目的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椎管内占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骨科收治的椎管内占位病变患者45例,根据患者术中接受神经电生理监测的意愿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术中采用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和自发肌电图(f-EMG)多模式联合监测,对照组未接受神经电生理监测。比较两组术后椎管内占位切除率、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McCormick分级。分析观察组术中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情况及术后神经功能损伤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椎管内占位切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30%vs 54.55%;χ^(2)=7.770,P=0.001)。两组术后JOA评分均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上升幅度更大(P<0.05)。在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3天,两组McCormick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6个月,两组McCormick分级情况均得到改善,观察组McCormick分级情况较对照组更优(P<0.05)。观察组除1例出现监测报警未恢复的患者术后出现神经功能症状加重外,其余22例未出现监测报警或监测报警恢复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神经功能损伤的表现。结论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有助于提高椎管内占位手术的治疗效果和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 椎管内占位 手术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指导手术切除脊髓髓内肿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琮 张士忠 +4 位作者 何佳佳 刘通 李红 刘辉 朱涛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MIOM)在脊髓髓内病变手术中预测脊髓神经功能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脊髓髓内病变切除术,术中应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感觉诱发电位、肌源性运动诱发电位和肌电图)监测脊髓功能,记录... 目的:探讨多模式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MIOM)在脊髓髓内病变手术中预测脊髓神经功能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脊髓髓内病变切除术,术中应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感觉诱发电位、肌源性运动诱发电位和肌电图)监测脊髓功能,记录患者术前、术后脊髓神经功能状态及术中电生理监测数据。结果:34例脊髓髓内肿瘤手术全切28例,大部切除6例。术中有21例达到报警标准,一过性改变14例,永久性改变7例。术后6例患者出现脊髓功能加重,超过6个月的长期随访中,其中2例神经功能得到有效恢复;MIOM远期阴性预测值为100%,阳性预测值为57.1%。结论:MIOM在脊髓髓内肿瘤术中能及时发现神经损伤,有效地保护神经功能,其信号改变对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髓内肿瘤 术中神经生理监测 脊髓神经功能
下载PDF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颈前路手术摆体位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华德河 郝其全 +3 位作者 孙中政 高孟亮 王永才 孙海燕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5期281-285,共5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MIOM)技术在颈前路手术摆体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7月在MIOM辅助下颈前路手术治疗的5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疗效。观察颈椎体位摆放过程中,经颅运... 目的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MIOM)技术在颈前路手术摆体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7月在MIOM辅助下颈前路手术治疗的5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疗效。观察颈椎体位摆放过程中,经颅运动诱发电位(TcMEP)、体感诱发电位(SSEP)变化。结果在体位摆放过程中,6例TcMEP部分消失、SSEP未见明显变化,其中5例在颈部重新摆放体位后,TcMEP完全恢复、SSEP未见明显变化;1例在颈部复位后,TcMEP并没有立即完全恢复,而是在减压后完全恢复,SSEP未见明显变化。术毕TcMEP波幅较术前均有提高,而TcMEP潜伏期及SSEP均未见明显变化。所有病人术后均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55例术后7 d JOA评分[(13.53±1.93)分]较术前[(10.25±2.80)分]显著提高(P<0.05)。结论 MIOM技术是预防颈前路手术体位摆放过程中颈髓、神经根损伤的有效方法,其中TcMEP对颈部体位摆放相关颈髓及神经根损伤的敏感性较高,颈部复位可纠正不当体位,避免或加重颈髓或神经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疾病 神经生理监测 颈前路手术 体位摆放
下载PDF
术中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联合血压精准控制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影响
17
作者 张洪振 张树新 +2 位作者 史红卫 任春圃 刘玉光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联合血压精准控制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后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聊城市东阿县人民医院血管神经外科收治的305例因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入院并完成CEA的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术中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联合血压精准控制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后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聊城市东阿县人民医院血管神经外科收治的305例因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入院并完成CEA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53例患者应用术中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联合传统经验方式控制血压(对照组),自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152例患者应用术中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联合基于监测所示的感觉或运动波波幅变化的血压精准控制方式(试验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术后急性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术后总脑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6%vs.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无症状性脑梗死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3.3%vs 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症状性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联合血压精准控制能够降低患者CEA后急性脑梗死尤其是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发生,从而有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理监测 血压精准控制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急性脑梗死
原文传递
基于3D Slicer的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及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18
作者 刘文浩 叶敏 +2 位作者 张文波 梁明礼 范伟雄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8期1033-1036,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3D Slicer的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及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41例行血管减压术的面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通过3D Slicer软件对责任血管进行多模态影像融合分析,确... 目的探讨基于3D Slicer的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及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41例行血管减压术的面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通过3D Slicer软件对责任血管进行多模态影像融合分析,确定手术方案,术中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以判断减压。观察手术效果并追踪术后复发情况。结果术前建模图像发现40例存在微血管压迫,1例未见微血管压迫。未见微血管压迫的1例经术中证实为岩静脉压迫,1例小脑前下动脉经术中证实为小脑上动脉,其余责任血管判定均与术中所见一致。术前建模图像的责任血管判定正确39例,正确率为95%。41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症状均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为100%。术后住院期间1例发生面瘫,1例发生听力下降,经对症处理后很快缓解,术后随访3~36个月无复发。结论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联合应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可直观了解责任血管及周围重要结构解剖情况,配合神经电生理监测可避免术中减压过度或不充分的情况,两项技术的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术 多模态影像融合 神经生理监测 面肌痉挛 责任血管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下MVD术对面肌痉挛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
19
作者 孟恩平 马艳 +3 位作者 付旭东 马建 张恒威 李明贺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1期1311-1313,共3页
目的:探究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微血管减压(MVD)术对面肌痉挛(HFS)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21年6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HF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与监测组(39例)。... 目的:探究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微血管减压(MVD)术对面肌痉挛(HFS)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21年6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HF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与监测组(3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MVD术进行治疗,监测组患者在实施MVD术中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观察监测组患者面神经侧方扩散反应(LSR)情况以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中的V波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通过对监测组患者在MVD术中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发现,其中有5例患者LSR波形消失是在进行桥小脑角探测检查时,32例患者是在进行神经减压时消失,其余2例患者直至MVD手术结束LSR波形仍然可见。术后1 d,监测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75,P<0.05)。结论:HFS患者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实施MVD术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同时,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比临床治疗HFS患者时单独采用MVD术进行治疗的方式更具优势,值得临床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理监测 微血管减压 面肌痉挛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椎管占位手术中的应用
20
作者 胡静 叶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22-0125,共4页
分析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椎管占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于近一年时间内到本院治疗的椎管内占位病变患者中选择50例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未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观察组(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对比患者JOA评分、占位切除率及手术疗... 分析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椎管占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于近一年时间内到本院治疗的椎管内占位病变患者中选择50例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未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观察组(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对比患者JOA评分、占位切除率及手术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可达到95%以上的占位切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JOA评分及手术疗效对比上也更加占有优势,p<0.05。结论 对椎管占位手术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可实现帮助患者实现占位的有效切除,减少神经功能损伤,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理监测 椎管内占位 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