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2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门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
1
作者 施红 许敏 +1 位作者 刘霞 王小军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1期116-118,122,共4页
目的研究门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ultimod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妇科门诊收治的88例疑似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 目的研究门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ultimod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妇科门诊收治的88例疑似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均接受CT、MRI检查,分析诊断结果。结果MRI检查的准确度(95.45%)高于CT检查(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的灵敏度(95.00%)、特异度(96.43%)、阳性预测值(98.28%)及阴性预测值(90.00%)高于CT检查(83.33%、71.43%、86.21%、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RI检查的诊断符合率(95.00%)高于CT检查(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7,P<0.05)。结论MRI诊断门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提高诊断准确性、明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为后续疾病诊疗可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诊断 疾病严重程度 诊断效能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诊断子宫内膜癌分期、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金鹏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期105-107,共3页
目的: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对子宫内膜癌分期、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睢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在术前进行多模态MRI检查,以术后病理组织学结果为金... 目的: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对子宫内膜癌分期、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睢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在术前进行多模态MRI检查,以术后病理组织学结果为金标准,评估多模态MRI对子宫内膜癌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根据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76例子宫内膜癌分期为:Ⅰa期32例(42.11%),Ⅰb期22例(28.95%),Ⅱ期13例(17.11%),Ⅲ~Ⅳ期9例(11.84%)。多模态MRI对各期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Kappa值分别为0.837、0.842、0.825、0.874,其结果与病理诊断高度一致。多模态MRI对肌层浸润深度的诊断特异度87.50%、灵敏度95.45%,Kappa值=0.837,与病理检查结果高度一致。多模态MRI对盆腹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特异度98.55%、灵敏度71.43%,Kappa值=0.748,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较高。结论:多模态MRI结合了常规MRI、DWI的优点,能提高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诊断的价值,对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诊断价值高,但诊断盆腹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多模态 子宫内膜癌
下载PDF
探讨针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实施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诊断及病理评估的价值
3
作者 滕婷 丁巍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6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诊断及分期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收治的疑似子宫内膜癌(EC)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常规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以手术病...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诊断及分期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收治的疑似子宫内膜癌(EC)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常规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多模态MRI在EC诊断及分期评估中的效能。结果:手术病理诊断显示,76例疑似患者中确诊为子宫内膜癌45例,包括腺癌32例、腺鳞癌10例、浆液性乳头状癌2例及透明细胞癌1例。MRI诊断灵敏度为88.89%、特异度为87.10%、准确率为88.16%。EC组患者MRI-DWI参数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低于非EC组(P <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常规MRI检查结果、ADC值是EC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基于多模态MRI构建的模型诊断E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2(0.907~0.996),灵敏度为0.911,特异度为0.903,高于常规MRI及MRI-DWI。MRI-DWI参数ADC在评估EC分期的AUC为0.782(0.686~0.787),评估灵敏度为0.846,特异度为0.656。结论:多模态MRI检查提高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效能,还对疾病的分期有着显著的指导作用,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子宫内膜癌 临床诊断 分期诊断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其与病理诊断对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卢晓娟 林锦仕 +2 位作者 王晓野 杨萧琪 蒋玲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2期58-62,共5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效能及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9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多模态MRI和病理检测,其中多模态MRI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以及常...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效能及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9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多模态MRI和病理检测,其中多模态MRI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以及常规MRI扫描模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多模态MRI对病灶浸润深度、临床分期诊断正确率,并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常规MRI、DCE-MRI、DWI以及三项联合诊断的预测效能。结果:对病灶浸润深度的诊断中常规MRI准确率为65.62%(63/96),与病理结果比较一致性较低(Kappa=0.210);DCE-MRI诊断准确率为70.83%(68/96),与病理结果比较一致性一般(Kappa=0.323);DWI诊断准确率为83.78%(80/96),与病理结果比较一致性一般(Kappa=0.481);三项联合诊断准确率为93.75%,与病理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849,P<0.001)。经ROC曲线分析,常规MRI、DCE-MRI、DWI以及三项联合预测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3、0.837、0.901和0.976。结论:多模态MRI对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分期判断和浸润状态判断效能高,且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 磁共振成像(MRI) 子宫内膜癌 弥散加权成像(DWI)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 病理
下载PDF
乳腺癌的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诊断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勇 李宏鹏 +3 位作者 李彩英 王哲 张晖 张风华 《医学综述》 2020年第10期2004-2008,共5页
近年来乳腺癌发病人群有明显年轻化的趋势,早发现、早诊断可明显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因乳腺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无电离辐射损伤且具有极佳的软组织分辨力,目前已成为临床公认且常用的乳腺疾病检查方法。随着磁共振设备的更新换代和... 近年来乳腺癌发病人群有明显年轻化的趋势,早发现、早诊断可明显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因乳腺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无电离辐射损伤且具有极佳的软组织分辨力,目前已成为临床公认且常用的乳腺疾病检查方法。随着磁共振设备的更新换代和相关乳腺MRI检查新技术的逐步应用,综合多种功能磁共振序列的多模态MRI使早期乳腺癌的影像诊断水平及鉴别诊断能力显著提高。多模态MRI以其多参数成像且能够提供较多的解剖学和功能学信息而成为临床检查中应用较多的检查方法。综合运用多种序列并结合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类有助于对乳腺疾病更加深入的理解,从而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多模态 影像诊断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诊断乳腺环形强化病变 被引量:11
6
作者 许蕾 王椋 +1 位作者 许道洲 庞闽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61-1665,共5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MRI对动态增强扫描(DCE)表现为环形强化的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7例乳腺病变患者的DCE-MRI、DWI资料,病灶DCE-MRI均表现为环形强化。根据病理结果将67例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比较2组DCE-MR... 目的探讨多模态MRI对动态增强扫描(DCE)表现为环形强化的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7例乳腺病变患者的DCE-MRI、DWI资料,病灶DCE-MRI均表现为环形强化。根据病理结果将67例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比较2组DCE-MRI病灶整体形态学指标、"强化环"形态学指标、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DWI扩散受限分布位置指标、DCE-MRI半定量参数指标及"强化环"多点ADC值的差异。以病理结果为应变量,上述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为自变量,建立Logisitc回归模型构建新的联合参数并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良、恶性组间"环形强化"环壁形态(χ~2=14.19,P=0.001)、是否具有壁结节(χ~2=12.48,P=0.001)、DWI扩散受限分布位置指标(χ~2=19.60,P=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2组间早期强化率(t=2.35,P=0.02),峰值达峰时间(T_(max);t=-4.66,P=0.007),ADC_(环内)(t=1.35,P=0.001)、ADC_(环壁)值(t=-2.88,P=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新构建"强化环"形态学指标+DWI扩散受限分布位置+T_(max)+ADC_(环内)参数联合诊断乳腺病变性质的约登指数最高为0.83,ROC曲线下面积为0.87[95%CI(0.82,,0.91)],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1.96%和91.31%。结论乳腺MR多模态成像对乳腺环形强化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磁共振成像 环形强化 多模态
下载PDF
良性局灶性前列腺疾病的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
7
作者 张艺军 刘琳 +1 位作者 吕苇 刘立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1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良性局灶性前列腺疾病的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9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34例良性局灶性前列腺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MR常规序列、肝脏容积快速扫描(LAVA)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 目的探讨良性局灶性前列腺疾病的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9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34例良性局灶性前列腺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MR常规序列、肝脏容积快速扫描(LAVA)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检查特征,其中良性前列腺增生14例,囊肿7例,炎症4例,脓肿2例,结石7例,分析各类病变的信号特征。结果良性前列腺增生结节14例表现为前列腺不同程度增大并中央区多发信号不均结节,部分可见假包膜,D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呈不同程度强化;囊肿7例表现为类圆形长T_(1)或稍短T_(1)及长T_(2)信号,囊壁薄,DWI呈低信号,增强无对比强化;炎症4例,病灶呈弥漫或非结节样等T_(1)WI及稍短T_(2)WI信号,DWI呈略高信号,增强动脉晚期均匀强化;脓肿2例表现为前列腺增大伴稍长T_(1)长T_(2)异常信号区,DWI呈高信号,增强呈厚壁强化伴分隔;结石7例表现为长T_(1)或短T_(1)及短T_(2)信号,DWI呈低信号,无强化。结论多模态MR成像可以显著提高前列腺良性局灶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疾病 多模态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后颅窝脑肿瘤的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诊断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冬青 肖新广 +1 位作者 谷梅兰 张勇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15期2736-2740,共5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后颅窝脑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后颅窝脑肿瘤患者的MR平扫、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影像资料。结果:18例患者共有22个病灶,3例为多发病灶。所有病灶在T1WI呈低或稍低信号;...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后颅窝脑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后颅窝脑肿瘤患者的MR平扫、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影像资料。结果:18例患者共有22个病灶,3例为多发病灶。所有病灶在T1WI呈低或稍低信号;T2WI上16个病灶呈稍高信号,3个呈等信号,3个呈混杂稍高信号;DWI上3例扩散受限呈高信号,12例扩散稍受限呈稍高信号,3例扩散不受限呈等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上测得肿瘤实质与对照侧平均ADC值分别为(0.595±0.089)×10-3mm2/s和(0.695±0.051)×10-3mm2/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rADC为0.875±0.119。结论: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有助于后颅窝脑肿瘤的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颅窝 脑肿瘤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诊断高级别胶质细胞瘤一例影像表现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文静 敖锋 张自力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21期2580-2581,共2页
脑胶质细胞瘤是由神经外胚叶衍化而来的胶质细胞发生的肿瘤,是颅内肿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5%左右。世界卫生组织(WHO)依据肿瘤细胞的比例将脑胶质细胞瘤分为四级:Ⅰ级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 脑胶质细胞瘤是由神经外胚叶衍化而来的胶质细胞发生的肿瘤,是颅内肿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5%左右。世界卫生组织(WHO)依据肿瘤细胞的比例将脑胶质细胞瘤分为四级:Ⅰ级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Ⅱ级为星形细胞瘤或少突-星形胶质细胞瘤,Ⅲ级为间变型星形细胞瘤,Ⅳ级为胶质母细胞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诊断 星形细胞瘤 星形胶质细胞瘤 胶质瘤 胶质母细胞瘤 外胚叶 原发性颅内肿瘤 磁共振成像技术 中枢神经系统
下载PDF
基于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定量参数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静 马光辉 +2 位作者 刘彭华 王勇刚 田志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3期93-96,共4页
目的 分析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定量参数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并探究乳腺病变性质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5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120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磁共振多模态成像检查,包括弥散加权(DWI... 目的 分析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定量参数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并探究乳腺病变性质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5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120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磁共振多模态成像检查,包括弥散加权(D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与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该检查方式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依据乳腺占位性病变性质将患者分为恶性组与良性组,对比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乳腺病变性质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20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乳腺癌98例(81.67%),乳腺良性病变22例(18.33%);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DCE-MRI及联合诊断乳腺病变性质的灵敏度、准确度高于DWI(P<0.05);乳腺癌组表观扩散系数(ADC)、rADC值低于乳腺良性病变组,Ⅰ型TIC曲线占比低于乳腺良性病变组,Ⅲ型TIC曲线占比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ADC、rADC及TIC曲线类型诊断乳腺病变性质具有一定价值(AUC=0.815、0.850、0.911);乳腺癌组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不规则、强化不均匀占比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与乳腺占位性病变密切相关,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不规则、强化不均匀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定量参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一定鉴别诊断价值,乳腺癌的发生与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不规则、强化不均匀等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良占位性病变 磁共振多模态成像 鉴别诊断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多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海青 邓之亚 徐虹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204-1208,共5页
乳腺癌(breast cancer)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也是女性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不但能够延长患者生存率,同时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磁共振成像是乳腺疾病成像的重要工具,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鉴别、... 乳腺癌(breast cancer)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也是女性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不但能够延长患者生存率,同时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磁共振成像是乳腺疾病成像的重要工具,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以及评估乳腺癌化疗反应。多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不仅能够获得器官的血流动力学、水分子扩散及化合物代谢等信息,同时可反映肿瘤的进展和治疗相关的多种过程。本文论述了多模态、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及相关研究,以期在磁共振乳腺癌诊断中提供更多的诊疗信息,使更多患者在医疗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影像诊断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检查对诊断脑胶质瘤及病理分级的临床意义
12
作者 杜丽娟 黄海栋 +1 位作者 施颖 赵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9期94-96,100,共4页
目的:探讨在脑胶质瘤及病理分级诊断中采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3年1月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放射科收治的90例疑似脑胶质瘤患者,均需接受常规磁共振成像检查、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检查及局部活检,同... 目的:探讨在脑胶质瘤及病理分级诊断中采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3年1月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放射科收治的90例疑似脑胶质瘤患者,均需接受常规磁共振成像检查、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检查及局部活检,同时以局部活检的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对比常规及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检查在脑胶质瘤中的诊断效能及在不同病理分级中的准确率。结果:90例疑似脑胶质瘤患者经金标准检查后发现,80例为阳性,10例为阴性。经常规磁共振成像检查后发现,69例为真阳性,4例为真阴性。经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检查后发现,78例为真阳性,9例为真阴性。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诊断脑胶质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常规磁共振成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例阳性患者中,Ⅰ级有25例,Ⅱ级有22例,Ⅲ级有18例,Ⅳ级有15例,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诊断不同病理分级准确率为93.75%(75/80),高于常规磁共振成像的65.00%(5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检查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脑胶质瘤的诊断效能,还可以提升不同病理分级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病理分级 诊断效能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脑软化灶继发癫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3
作者 李韶铭 刘红霞 +4 位作者 潘炳灿 赵长安 毛春迎 牟文哲 赵永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5期38-42,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在诊断软化灶继发癫痫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探索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诊断脑软化灶继发癫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0月—2023年9月在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就诊... 目的:通过分析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在诊断软化灶继发癫痫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探索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诊断脑软化灶继发癫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0月—2023年9月在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就诊并通过常规磁共振扫描证实有脑软化灶患者140例,其中软化灶继发癫痫患者40例(软化灶癫痫组)、软化灶非癫痫患者100例(软化灶非癫痫组),均进行多模态磁共振扫描。结果:软化灶癫痫主要病因为胶质瘤手术、脑外伤手术,软化灶非癫痫主要病因为脑梗死、脑出血;两组分数各向异性(FA)、平均弥散率(MD)、N-乙酰天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NAA/Cr及NAA/Cho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A、MD、NAA/(Cho+Cr)、NAA/Cr及NAA/Cho值诊断脑软化灶继发癫痫相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7、0.868、1.000、0.997及0.993,诊断效能均较高(P<0.05)。结论: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诊断脑软化灶继发癫痫中具有应用价值,通过检测FA、MD、NAA/(Cho+Cr)、NAA/Cr及NAA/Cho值可为脑软化灶继发癫痫的早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波谱成像 脑软化灶 继发性癫痫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检查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效能
14
作者 王磊 王非洲 +1 位作者 熊为红 李金华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0期113-116,共4页
目的: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80例疑似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入院后均进行常规MRI、动态增强MRI(DCE-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统计常规MRI、DCE-MRI... 目的: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80例疑似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入院后均进行常规MRI、动态增强MRI(DCE-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统计常规MRI、DCE-MRI、DWI及多模态MRI检查对子宫肌瘤的诊断结果,并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其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效能及不同类型子宫肌瘤与非子宫肌瘤患者MRI参数水平。结果: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显示,80例疑似子宫肌瘤患者中,62例子宫肌瘤,18例非子宫肌瘤;常规MRI检出54例子宫肌瘤,DCE-MRI检出58例子宫肌瘤,DWI检出58例子宫肌瘤,多模态MRI检出62例子宫肌瘤;多模态MRI检查诊断子宫肌瘤的准确度均高于常规MRI、DCE-MRI、DWI检查,灵敏度均高于常规MRI、DCE-MRI检查,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常规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富细胞型患者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血浆容积分数(V_(p))均高于非子宫肌瘤、普通型及退变型患者,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_(e))高于退变型患者,ADC值低于普通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变型患者V_(e)均低于非子宫肌瘤、普通型患者,非子宫肌瘤、退变型患者ADC值均低于普通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子宫肌瘤、普通型、退变型患者K^(trans)、K_(ep)、V_(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态MRI检查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效能均高于常规MRI、DCE-MRI和DWI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检查 效能
下载PDF
3.0T磁共振多模态成像技术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15
作者 夏菁 花纯香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8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多模态成像技术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8月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前列腺癌患者为前列腺癌组,选取同期42例前列腺良性疾病者为良性疾病组。均应用3.0T磁共振多模态成像技术检查,进行...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多模态成像技术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8月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前列腺癌患者为前列腺癌组,选取同期42例前列腺良性疾病者为良性疾病组。均应用3.0T磁共振多模态成像技术检查,进行常规T1WI、T2WI序列,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与磁共振增强(DCE)扫描。比较DWI、DCE扫描参数,同时分析影像特征。结果:前列腺癌组b=50s/mm^(2)的信号强度值为(88.15±2.46)、b=800s/mm^(2)的信号强度值为(100.05±1.78),均低于良性疾病组的(137.75±5.68)、(116.52±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为(104.45±1.62)mm^(2)/s,低于良性疾病组的(147.78±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组的Ktrans、Kep、Ve均高于良性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前列腺癌的磁共振成像扫描T2WI序列影像,影像下表现低信号,其中25例影像表现斑片状、结节状;11例影像表现大片低信号;4例影像表现凸透镜低信号;其余2例呈现小斑片状低或者混杂信号。DWI扫描影像均呈现为高信号,34例患者的影像特征均属于斑片状、结节状,其余6例为斑片状稍高信号影。应用DCE检查,影像均呈现早期快速强化表现。结论: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3.0T磁共振多模态成像技术诊断价值显著,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 良性病变 恶性病变 3.0T磁共振多模态成像技术 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增强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评估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静 马光辉 刘彭华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5期64-68,共5页
目的: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评估效果以及可靠指标。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在邯郸市第一医院确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5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根据术后腋窝淋巴结病理结果将其分为ALNM组(45例)和非A... 目的: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评估效果以及可靠指标。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在邯郸市第一医院确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5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根据术后腋窝淋巴结病理结果将其分为ALNM组(45例)和非ALNM组(107例)。利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CE-MRI)、T2加权成像(T2W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对乳腺癌ALNM做出判定。结果:多模态MRI诊断灵敏度为82.22%,特异度为96.26%,阳性预测值为90.24%,阴性预测值为92.79%,诊断符合率为92.1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ADC值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肿瘤最大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7(95%CI:0.694~0.842,P<0.01),在最佳截断值为1.96 cm下诊断的灵敏度为77.4%,特异度为60.7%;ADC值AUC为0.844(95%CI:0.808~0.915,P<0.01),在最佳截断值1.122×10^(-3)mm^(2)/s下诊断灵敏度为82.1%,特异度为71.2%。肿瘤最大径和AUC值联合诊断AUC为0.952(95%CI:0.904~0.991,P<0.01),最佳截断值下灵敏度为88.6%,特异度为81.4%。联合指标的AUC要高于肿瘤最大径(Z=3.982,P<0.05)和ADC值(Z=3.014,P<0.05)。结论:多模态MRI对乳腺癌ALNM诊断效果良好,其中肿瘤最大径和AUC值是重要的参考指标,两者联合应用能提高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CE-MRI)
下载PDF
多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杨缘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007-0011,共5页
乳腺癌在全球范围内是影响女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能显著增加生存概率,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质。磁共振成像(MRI)作为评估乳腺病变的一个核心工具,已在乳腺癌的检测、确诊以及治疗效果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多参数... 乳腺癌在全球范围内是影响女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能显著增加生存概率,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质。磁共振成像(MRI)作为评估乳腺病变的一个核心工具,已在乳腺癌的检测、确诊以及治疗效果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多参数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能提供包含血流动力、水分子扩散能力和化学物质代谢过程的详细信息,揭示肿瘤的进展与治疗相关变化。本文综述了具有多模态特征的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诊治中应用的最新发展与研究动态,旨在提升磁共振在乳腺癌诊断领域中的信息价值,帮助患者从中获得实质性医疗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多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乳腺癌病变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18
作者 黄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75-0078,共4页
探究乳腺病变诊断中实施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效果。方法 纳入乳腺病变患者观察,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12月入院患者,共有90例患者,金标准为病理活检,均实施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超声检查,记录检查效能。结果 对比超声、多模态模拟成像... 探究乳腺病变诊断中实施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效果。方法 纳入乳腺病变患者观察,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12月入院患者,共有90例患者,金标准为病理活检,均实施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超声检查,记录检查效能。结果 对比超声、多模态模拟成像患者在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良性病变患者诊断例数、误诊情况、特异度、准确度、漏诊情况差异显著,不同类型患者经多模态超声模拟成像患者对比信号、病灶分布情况、强化方式、曲线类型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 多模态成像技术在乳腺疾病诊断中临床效果更理想,此种检测模式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更高,可及时展现不同病灶的血流状态、形态、毛刺征等特征,便于临床医师做好疾病评估以及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 超声扫描 乳腺疾病 活检穿刺病理学
下载PDF
基于多序列磁共振血管壁成像的下肢动脉病变诊断研究
19
作者 王丽 贺雪平 +1 位作者 邓炜 叶裕丰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0-136,共7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延迟进动定制激发(delay alternating with nutation for tailored excitation, DANTE)和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optimized contrasts by using different flip angle ev...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延迟进动定制激发(delay alternating with nutation for tailored excitation, DANTE)和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optimized contrasts by using different flip angle evolutions, SPACE)的多序列磁共振血管壁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 MR-VWI)对下肢动脉病变(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LEAD)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57例LEAD患者和26例无LEAD患者的病例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在3.0 T MRI设备上接受了T2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urbo spin echo, TSE)、T1w DANTE-SPACE、对比增强(contrast enhancement, CE)T1w DANTE-SPACE和CE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MR-VWI扫描。两名放射科医师在双盲条件下分别测量了T1w DANTE-SPACE和T2w TSE序列图像相应位置的管腔面积(lumen area, LA)、管壁面积(vessel wall area,VWA)、平均管壁厚度(average vessel wall, AVW)和最大管壁厚度(maximum vessel wall, MVW)等形态学指标。每位医师在3周间隔后对相同指标进行了重复测量。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ICC)和Bland-Altman方法评估了两种扫描技术以及不同组别之间的T1w DANTE-SPACE形态学测量指标的观察者一致性和可重复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了准确性。结果T1wDANTE-SPACE与T2wTSE成像技术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 SNR)和对比度比(contrast-to-noise ratio, 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名观察者对形态学测量指标的ICC值在0.85~0.99之间。在不同组别中,T1w DANTE-SPACE形态学测量指标的两次测量ICC值为0.90~0.99。Bland-Altman分析显示,观察者间和两次测量间的大部分形态学测量指标均在95%的一致性限度内。T1w DANTE-SPACE技术在LEAD组不同血管节段的形态学指标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别为0.904 [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0.825~0.983]和0.905 (95%CI:0.835~0.976)。当腘小腿动脉段的血管壁厚度为1.00 mm,LA为10.88 mm时,LEAD的敏感度分别为79.2%和85.4%,特异度分别为96.2%和92.3%,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4%和95.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4%和77.4%。结论 多序列MR-VWI在评估LEAD斑块形态学指标方面表现出良好的重复性和高准确性,支持其在LEAD的MRI检查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病变 磁共振成像 血管壁成像 诊断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联合estroke人工智能评估在晚时间窗急性脑梗死动脉取栓术的临床研究
20
作者 李绍发 黄晓 +5 位作者 李登星 黄志志 廖宝 杨再职 黄宇基 巫颖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7期14-17,共4页
目的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联合estroke人工智能评估在晚时间窗急性脑梗死(AIS)动脉取栓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104例晚时间窗AIS患者,所有患者经多模态MRI联合estroke人工智能评估后均可进行动脉... 目的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联合estroke人工智能评估在晚时间窗急性脑梗死(AIS)动脉取栓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104例晚时间窗AIS患者,所有患者经多模态MRI联合estroke人工智能评估后均可进行动脉取栓,根据eStroke人工智评估结果,将患者按照梗死体积分为低梗死组(梗死体积<21ml)、中等梗死组(21mL<梗死体积<31mL)及较大梗死组(31mL<梗死体积<51mL)。另同期选取于本院进行急诊取栓的时间窗内AIS患者30例,纳入对照组。术后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评估血管再通情况。统计患者取栓次数、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统计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出院后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统计患者90 d死亡情况及脑卒中再发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结果与低梗死组比,较大梗死组血管再通率降低(P<0.05),与较大梗死组比较,对照组血管再通率升高(P<0.05);与低梗死组比较,对照组血取栓次数增加(P<0.05);与低梗死组比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升高(P<0.05);与术前比较,4组患者术后3个月mRS评分、NIHSS评分均降低(P<0.05);与低梗死组比较,中等梗死组及较大梗死组mRS评分、NIHSS评分升高(P<0.05),与中等梗死组比较,较大梗死组mRS评分、NIHSS评分升高(P<0.05),与较大梗死组比较,对照组mRS评分、NIHSS评分降低(P<0.05),低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mRS评分、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态MRI联合estroke人工智能评估晚时间窗AIS动脉取栓术中具有良好的血管再通率,有利于减少取栓次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于神经功能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estroke人工智能 晚时间窗 动脉取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