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土壤菲多次叠加污染对蚯蚓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
6
1
作者
马静静
钱新春
+3 位作者
张伟
郑彬
葛高飞
郜红建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74-1382,共9页
采用多次叠加污染的方式模拟菲(Phenanthrene,Phe)在土壤中逐步累积的过程,分析在不同老化阶段(1、7、14、28和56d)土壤Phe的生物有效性特征,及其对蚯蚓体腔细胞酶活性、染色体和溶酶体膜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培养时...
采用多次叠加污染的方式模拟菲(Phenanthrene,Phe)在土壤中逐步累积的过程,分析在不同老化阶段(1、7、14、28和56d)土壤Phe的生物有效性特征,及其对蚯蚓体腔细胞酶活性、染色体和溶酶体膜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培养时间的延长,土壤中Phe有效含量、蚯蚓体内Phe富集量、蚯蚓体腔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vde,MDA)含量以及微核率均呈前期(1~28d)下降较快,后期(29。56d)下降速率逐渐减小的趋势,中性红保留时间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Phe对蚯蚓的毒性效应逐渐减小。土壤Phe有效含量与蚯蚓体内Phe富集量、SOD和POD酶活性、MDA含量、微核率和中性红保留时间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决定系数(尺。)分别为0.8879、0.8934、0.8709、0.9305、0.8933和0.8851。在1~56d老化时间内,多次叠加污染土壤中Phe有效含量和蚯蚓体内Phe富集量分别较一次污染低23.19%。50.15%和12.64%~57.89%;蚯蚓体腔细胞SOD和POD酶活性分别较一次污染低3.40%~47.24%和6.49%~38.02%;MDA含量比一次污染低1.30%~57.82%;微核率较一次污染低12.48%~22.99%;中性红保留时间较一次污染高1.35%~13.97%,这表明土壤Phe多次叠加污染对蚯蚓体腔细胞的毒性效应低于一次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
多次叠加污染
蚯蚓
酶活性
中性红保留时间
微核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土壤B[a]P多次叠加污染对蚯蚓体腔细胞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
3
2
作者
马静静
张伟
+3 位作者
郑彬
葛高飞
檀华蓉
郜红建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7-82,共6页
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是多环芳烃类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逐步累积,对土壤环境造成潜在的威胁。一次污染条件下,B[a]P进入土壤的过程与低剂量逐步累积的过程有一定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高估B[a]P的环境风险。本试验采用多次...
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是多环芳烃类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逐步累积,对土壤环境造成潜在的威胁。一次污染条件下,B[a]P进入土壤的过程与低剂量逐步累积的过程有一定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高估B[a]P的环境风险。本试验采用多次叠加污染的方法,模拟B[a]P在土壤中逐步累积的过程,研究土壤B[a]P叠加污染的有效性特征及其在蚯蚓(Eisenia foetida)体内的富集规律,分析蚯蚓体腔细胞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随着B[a]P在土壤中培养时间的增加,土壤B[a]P有效含量、蚯蚓体内B[a]P富集量和蚯蚓体腔细胞MDA含量均呈前期(1~28 d)下降速率较快,后期(29~56 d)下降速率逐渐减缓的趋势,且蚯蚓体内B[a]P富集量与土壤B[a]P有效含量(Tenax-TA提取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R2)为0.893 2。叠加污染条件下,0~20 cm和20~40 cm土壤中B[a]P平均有效含量比一次污染低23.38%(P〈0.05,14和28 d的20~40 cm叠加污染土壤除外);在1、7、14、28和56 d所取土样培养的蚯蚓,其体内B[a]P富集量是一次污染的22.42%~77.42%,蚯蚓体腔细胞MDA含量在14 d时分别比一次污染低13.76%和41.38%,这表明土壤B[a]P多次叠加污染对蚯蚓体腔细胞的毒性效应低于一次污染,叠加污染更能客观反映污染物的真实毒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B[a]P)
多次叠加污染
有效性
蚯蚓
丙二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土壤苯并[a]芘多次叠加污染对蚯蚓体腔细胞抗氧化酶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
1
3
作者
马静静
张伟
+3 位作者
郑彬
葛高飞
檀华蓉
郜红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3-200,共8页
苯并[a]芘(B[a]P)是具有典型"三致"效应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在土壤中逐步累积, 对土壤环境质量造成潜在的威胁。一次污染条件下, B[a]P进入土壤的过程与较低剂量逐步累积的污染过程存在一定差异, 在一定程度上会高估B[a]P的环境风...
苯并[a]芘(B[a]P)是具有典型"三致"效应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在土壤中逐步累积, 对土壤环境质量造成潜在的威胁。一次污染条件下, B[a]P进入土壤的过程与较低剂量逐步累积的污染过程存在一定差异, 在一定程度上会高估B[a]P的环境风险。本试验采用一次污染和多次累积污染2种方法, 模拟污染物在土壤中逐步累积的过程, 研究土壤B[a]P叠加污染的有效性特征及其在蚯蚓(Eisenia foetida)体内的富集规律, 分析蚯蚓体腔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 随着土壤中B[a]P培养时间的延长, B[a]P有效含量、蚯蚓富集量和蚯蚓体腔细胞SOD、POD活性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在多次叠加污染和一次污染条件下, 土壤B[a]P有效含量在培养前期(1~28 d)下降速率分别为2.37 μg·kg-1·d-1和3.35 μg·kg-1·d -1, 后期(28~56 d)下降速率逐步减缓为0.24 μg·kg-1·d-1和0.53 μg·kg -1·d-1; 蚯蚓体内B[a]P富集量在培养前期(1~28 d)下降速率分别为6.94 μg·kg-1·d-1和14.84 μg·kg-1·d-1, 后期(28~56 d)逐步减缓为0.73 μg·kg-1·d-1和1.64 μg·kg-1·d-1。蚯蚓体内B[a]P富集量与土壤B[a]P有效含量(Tenax吸附提取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关系数(R2)为0.914 7。蚯蚓体腔细胞SOD和POD活性与土壤B[a]P有效含量和蚯蚓体内B[a]P富集量之间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关系数(R2)分别为0.754 3(SOD)、0.829 6(POD)和0.704 0(SOD)、0.727 1(POD)。在叠加污染条件下, 土壤B[a]P有效含量比一次污染低17.1%~38.6%(P〈0.05), 蚯蚓富集量比一次污染低22.6%~46.8%(P〈0.05), 蚯蚓体腔细胞SOD和POD活性分别为一次污染酶活性的49.6%~82.7%和75.5%~109.6%, 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这表明土壤B[a]P多次叠加污染对蚯蚓体腔细胞的毒性效应低于一次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多次叠加污染
生物有效性
富集量
蚯蚓体腔细胞
抗氧化酶活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土壤菲多次叠加污染对蚯蚓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
6
1
作者
马静静
钱新春
张伟
郑彬
葛高飞
郜红建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安徽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中心
出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74-1382,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1158)资助
文摘
采用多次叠加污染的方式模拟菲(Phenanthrene,Phe)在土壤中逐步累积的过程,分析在不同老化阶段(1、7、14、28和56d)土壤Phe的生物有效性特征,及其对蚯蚓体腔细胞酶活性、染色体和溶酶体膜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培养时间的延长,土壤中Phe有效含量、蚯蚓体内Phe富集量、蚯蚓体腔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vde,MDA)含量以及微核率均呈前期(1~28d)下降较快,后期(29。56d)下降速率逐渐减小的趋势,中性红保留时间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Phe对蚯蚓的毒性效应逐渐减小。土壤Phe有效含量与蚯蚓体内Phe富集量、SOD和POD酶活性、MDA含量、微核率和中性红保留时间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决定系数(尺。)分别为0.8879、0.8934、0.8709、0.9305、0.8933和0.8851。在1~56d老化时间内,多次叠加污染土壤中Phe有效含量和蚯蚓体内Phe富集量分别较一次污染低23.19%。50.15%和12.64%~57.89%;蚯蚓体腔细胞SOD和POD酶活性分别较一次污染低3.40%~47.24%和6.49%~38.02%;MDA含量比一次污染低1.30%~57.82%;微核率较一次污染低12.48%~22.99%;中性红保留时间较一次污染高1.35%~13.97%,这表明土壤Phe多次叠加污染对蚯蚓体腔细胞的毒性效应低于一次污染。
关键词
菲
多次叠加污染
蚯蚓
酶活性
中性红保留时间
微核率
Keywords
Phenanthrene
Multiple-time overlying pollution
Earthworms
Enzyme activities
Neutral red retention time
Micronueleus rate
分类号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土壤B[a]P多次叠加污染对蚯蚓体腔细胞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
3
2
作者
马静静
张伟
郑彬
葛高飞
檀华蓉
郜红建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安徽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中心
出处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7-82,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1158)
文摘
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是多环芳烃类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逐步累积,对土壤环境造成潜在的威胁。一次污染条件下,B[a]P进入土壤的过程与低剂量逐步累积的过程有一定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高估B[a]P的环境风险。本试验采用多次叠加污染的方法,模拟B[a]P在土壤中逐步累积的过程,研究土壤B[a]P叠加污染的有效性特征及其在蚯蚓(Eisenia foetida)体内的富集规律,分析蚯蚓体腔细胞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随着B[a]P在土壤中培养时间的增加,土壤B[a]P有效含量、蚯蚓体内B[a]P富集量和蚯蚓体腔细胞MDA含量均呈前期(1~28 d)下降速率较快,后期(29~56 d)下降速率逐渐减缓的趋势,且蚯蚓体内B[a]P富集量与土壤B[a]P有效含量(Tenax-TA提取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R2)为0.893 2。叠加污染条件下,0~20 cm和20~40 cm土壤中B[a]P平均有效含量比一次污染低23.38%(P〈0.05,14和28 d的20~40 cm叠加污染土壤除外);在1、7、14、28和56 d所取土样培养的蚯蚓,其体内B[a]P富集量是一次污染的22.42%~77.42%,蚯蚓体腔细胞MDA含量在14 d时分别比一次污染低13.76%和41.38%,这表明土壤B[a]P多次叠加污染对蚯蚓体腔细胞的毒性效应低于一次污染,叠加污染更能客观反映污染物的真实毒性效应。
关键词
苯并[a]芘(B[a]P)
多次叠加污染
有效性
蚯蚓
丙二醛
Keywords
benzo[a]pyrene(B[a]P)
multiple-time addition pollution
availability
earthworm
malon dialdehyde
分类号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土壤苯并[a]芘多次叠加污染对蚯蚓体腔细胞抗氧化酶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
1
3
作者
马静静
张伟
郑彬
葛高飞
檀华蓉
郜红建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安徽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中心
出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3-200,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1158)资助
文摘
苯并[a]芘(B[a]P)是具有典型"三致"效应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在土壤中逐步累积, 对土壤环境质量造成潜在的威胁。一次污染条件下, B[a]P进入土壤的过程与较低剂量逐步累积的污染过程存在一定差异, 在一定程度上会高估B[a]P的环境风险。本试验采用一次污染和多次累积污染2种方法, 模拟污染物在土壤中逐步累积的过程, 研究土壤B[a]P叠加污染的有效性特征及其在蚯蚓(Eisenia foetida)体内的富集规律, 分析蚯蚓体腔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 随着土壤中B[a]P培养时间的延长, B[a]P有效含量、蚯蚓富集量和蚯蚓体腔细胞SOD、POD活性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在多次叠加污染和一次污染条件下, 土壤B[a]P有效含量在培养前期(1~28 d)下降速率分别为2.37 μg·kg-1·d-1和3.35 μg·kg-1·d -1, 后期(28~56 d)下降速率逐步减缓为0.24 μg·kg-1·d-1和0.53 μg·kg -1·d-1; 蚯蚓体内B[a]P富集量在培养前期(1~28 d)下降速率分别为6.94 μg·kg-1·d-1和14.84 μg·kg-1·d-1, 后期(28~56 d)逐步减缓为0.73 μg·kg-1·d-1和1.64 μg·kg-1·d-1。蚯蚓体内B[a]P富集量与土壤B[a]P有效含量(Tenax吸附提取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关系数(R2)为0.914 7。蚯蚓体腔细胞SOD和POD活性与土壤B[a]P有效含量和蚯蚓体内B[a]P富集量之间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关系数(R2)分别为0.754 3(SOD)、0.829 6(POD)和0.704 0(SOD)、0.727 1(POD)。在叠加污染条件下, 土壤B[a]P有效含量比一次污染低17.1%~38.6%(P〈0.05), 蚯蚓富集量比一次污染低22.6%~46.8%(P〈0.05), 蚯蚓体腔细胞SOD和POD活性分别为一次污染酶活性的49.6%~82.7%和75.5%~109.6%, 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这表明土壤B[a]P多次叠加污染对蚯蚓体腔细胞的毒性效应低于一次污染。
关键词
苯并[A]芘
多次叠加污染
生物有效性
富集量
蚯蚓体腔细胞
抗氧化酶活性
Keywords
Soil B[a]P Superimposed multi-time pollution Bioavailability Accumulated amount Earthworm coelomocyte 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y
分类号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土壤菲多次叠加污染对蚯蚓的毒性效应
马静静
钱新春
张伟
郑彬
葛高飞
郜红建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土壤B[a]P多次叠加污染对蚯蚓体腔细胞的毒性效应
马静静
张伟
郑彬
葛高飞
檀华蓉
郜红建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土壤苯并[a]芘多次叠加污染对蚯蚓体腔细胞抗氧化酶的毒性效应
马静静
张伟
郑彬
葛高飞
檀华蓉
郜红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