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多次小睡睡眠潜伏期试验和清醒维持测验推荐规范:来自美国睡眠医学学会的指南》变化解读
1
作者 方瑞琛 程壹虹 +2 位作者 吕志红 张斌 许艳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2-6,共5页
多次小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及清醒维持测验(MWT)是日间过度思睡(EDS)的客观测量方法。美国睡眠医学会(AASM)在2021年对2005年《多次小睡睡眠潜伏期试验和清醒维持测验的临床实践参数》进行了修订,发表了《成人多次小睡睡眠潜伏期试... 多次小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及清醒维持测验(MWT)是日间过度思睡(EDS)的客观测量方法。美国睡眠医学会(AASM)在2021年对2005年《多次小睡睡眠潜伏期试验和清醒维持测验的临床实践参数》进行了修订,发表了《成人多次小睡睡眠潜伏期试验和清醒维持测验推荐规范:来自美国睡眠医学学会的指南》,在患者准备、常规测试程序、数据采集和报告生成方面均有变化,更加贴近临床应用。本文旨在介绍2021年指南的变更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过度思 多次小潜伏试验 清醒维持测验 实践参数 指南
下载PDF
Epworth嗜睡评价量表与多次小睡潜伏时间试验在评价白天嗜睡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章志丹 黄席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4-324,共1页
通过不同方法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嗜睡程度,证实Epworth嗜睡评价量表与多次小睡潜伏时间试验有良好的相关性。
关键词 Epworth嗜评价量表 多次小潜伏时间试验 阻塞性眠呼吸暂停 白天嗜
下载PDF
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点及多导睡眠监测、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在其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秀娥 郭晓红 李月春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72-374,共3页
目的探讨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点,标准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及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MSLT)在发作性睡病诊断中的应用,提高临床医生对具有不典型表现的发作性睡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 目的探讨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点,标准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及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MSLT)在发作性睡病诊断中的应用,提高临床医生对具有不典型表现的发作性睡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3月我科门诊诊断的20例发作性睡病患者资料,并同时进行PSG及MSLT检查。监测指标:睡眠结构及睡眠潜伏期,5次小睡的平均睡眠潜伏期及快速眼动睡眠(rapideyes movement,REM)出现的次数,始发的REM及出现次数。结果白天过度嗜睡或发作性的日睡眠占100%,猝倒占65.0%,入睡前幻觉占35.0%,睡眠瘫痪占45.0%。20例患者PSG睡眠潜伏期及REM睡眠潜伏期缩短,有2例睡眠潜伏期小于5 min。有始发的REM睡眠8例。非快速期眼动睡眠III+IV期睡眠比例减少,I期睡眠比例增多。20例MSLT平均睡眠潜伏期均小于5 min。16例出现2次(包括2次)以上始发的REM睡眠。结论发作性睡病有明确家族史及具有典型四联征表现者少见,PSG有异常改变,但MSLT更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 标准多导眠监测 多次小潜伏试验
下载PDF
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征及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黄颜 刘秀琴 孙鹤阳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4年第3期150-151,155,共3页
目的 :探讨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征及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 (MSLT)在诊断发作性睡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 6例发作性睡病的诊断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均有白天过度嗜睡 ,其中4例伴猝倒。首发症状为白天过度嗜睡 5例 ,猝倒 1例。... 目的 :探讨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征及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 (MSLT)在诊断发作性睡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 6例发作性睡病的诊断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均有白天过度嗜睡 ,其中4例伴猝倒。首发症状为白天过度嗜睡 5例 ,猝倒 1例。以白天过度嗜睡就诊者 3例 ,以猝倒就诊者 3例。 6例患者进行MSLT检查 ,所有患者平均睡眠潜伏期都小于 5min ,其中 5例出现≥ 2次的睡眠始发REM睡眠 (SOREMS)。结论 :充分认识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征是诊断的关键。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病例 ,MSLT将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 多次小潜伏试验 潜伏 猝倒
下载PDF
简化多次小睡潜伏时间试验诊断嗜睡症可行性的探讨
5
作者 黄席珍 王惠阁 +1 位作者 黄蓉 吴全有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2年第4期380-382,共3页
目的:探讨简化多次小睡潜伏时间试验(MSLT)的可行性。方法:对20例正常人、25例发作性睡病及2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病人,进行夜间多导睡眠图(PSG)及MSLT检查,并对各组的睡眠潜伏期及REM睡眠次数进行比较。结果:2次、... 目的:探讨简化多次小睡潜伏时间试验(MSLT)的可行性。方法:对20例正常人、25例发作性睡病及2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病人,进行夜间多导睡眠图(PSG)及MSLT检查,并对各组的睡眠潜伏期及REM睡眠次数进行比较。结果:2次、3次平均睡眠潜伏期与5次平均睡眠潜伏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Kappa一致性检验均有显著意义(P<0.01)。以睡眠潜伏期≤5min诊断发作性睡病,其两次小睡的灵敏性91.67%~100%,特异性85.71%~95.24%;3次小睡的灵敏性92%~100%,特异性90.91%~100%。以REM睡眠出现2次以上诊断发作性睡病,其两次小睡的灵敏性100%,特异性67.3%~75.5%;3次小睡的灵敏性100%,特异性78.7%~88.1%。结论:简化MSLT诊断及鉴别诊断嗜睡症是可行的。用2次或3次小睡潜伏时间试验可替代5次小睡潜伏时间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小潜伏时间试验 发作性 阻塞性眠呼吸暂停 低通气综合征
下载PDF
貌似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作性睡病一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卢剑峰 李颖 +2 位作者 马毳 刘喷飓 刘广志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28-429,共2页
1病例报告患者男,47岁,工人。因“发作性头部不自主抖动10 d”入院。1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点头样动作,持续约1 min后缓解,自述发作过程中意识清楚,能理解别人言语,伴持续性耳鸣,呈高调,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咬舌、二便失禁等症状,... 1病例报告患者男,47岁,工人。因“发作性头部不自主抖动10 d”入院。1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点头样动作,持续约1 min后缓解,自述发作过程中意识清楚,能理解别人言语,伴持续性耳鸣,呈高调,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咬舌、二便失禁等症状,否认与情绪变化有关,发作后未感不适。发病当天出现类似发作5~6次,第2天曾就诊于当地医院,按脑血管病给予输液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无明显改善,发作频率逐渐增至8~9次/d,持续时间同前,多于讲话、行走、活动时发作,入睡后缓解。平素夜间睡眠差,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醒后再入睡困难,每天睡眠4~5 h。既往自发性白天睡眠增多20余年,每次睡眠5~10 min后觉醒;高血压病史20年,最高达180/100 mmHg(1 mmHg=0.133 kPa),口服奥美沙坦(20 mg,1次/d)、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1次/d);冠心病5年,曾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2次;脑梗死病史2年,未遗留后遗症,口服阿司匹林(100 mg,1次/d);3个月前因焦虑抑郁状态口服奥氮平(2.5 mg,1次/d)、度洛西汀(20 mg,2次/d),自觉效果不佳,1个月前自行停药;吸烟25年,20支/d;少量饮酒,否认头部外伤史、家族性遗传病、传染病史及自身免疫疾病史。入院查体:内科系统查体未见异常;意识清楚,语言流利;高级皮层功能正常,脑神经未见异常;四肢肌容积、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共济运动稳准;深浅感觉及复合感觉正常;双侧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掌颏反射(+),双侧霍夫曼征、罗索里莫征、巴宾斯基征、查多克征阴性;脑膜刺激征阴性,自主神经功能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发作性 多次小睡潜伏试验
下载PDF
发作性睡病快眼动睡眠期肌张力失弛缓特征与临床表征 被引量:2
7
作者 翟怡 詹淑琴 +5 位作者 王玉平 张益萌 丁岩 赵昕 刘江红 李宁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529-533,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发作性睡病(NT)患者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中快眼动睡眠期(REM)肌张力失弛缓(RWA)现象,研究其与NT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纳入自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睡眠门诊就诊并确诊为NT的患... 目的通过分析发作性睡病(NT)患者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中快眼动睡眠期(REM)肌张力失弛缓(RWA)现象,研究其与NT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纳入自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睡眠门诊就诊并确诊为NT的患者82例。对其进行睡眠问卷调查、多导睡眠监测(PSG)及多次小睡潜伏期实验(MSLT)检查,并计算REM期肌张力失弛缓(RWA)指数。结果发作性睡病1型(NT1):41例50%;发作性睡病2型(NT2):41例50%。病程:≤1年者NT1(25/41)60.98%,NT2(16/41)39.02%。全部患者中RWA指数增高者[RWA(+)](37/82)45.12%,其中NT1 RWA(+)(25/41)60.98%,NT2 RWA(+)(12/41)29.27%。全部患者中伴有快眼动睡眠期行为异常(RBD)者[RBD(+)]为(37/82)45.12%,其中NT1 RBD(+)(24/41)58.53%,NT2 RBD(+)(13/41)31.71%。全部患者中睡眠中生动梦境或噩梦者(+)(51/82)62.20%,其中NT1(36/41)87.80%,NT2(15/41)36.59%。结论NT中NT1患者就诊时病程更短,伴有RWA指数增高的比例、伴有RBD的比例均高于NT2,更易伴有生动梦境或噩梦。RWA指数增高者更易伴猝倒及生动梦境或噩梦,提示产生RWA的病理生理机制与NT猝倒及生动梦境或噩梦的产生具有相关性,RWA可作为NT患者病情监测及评估的一个客观有效指标。RWA可作为NT临床分型的参考,对发NT电生理诊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 REM期肌张力失弛缓 多导眠监测 多次小潜伏试验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日间嗜睡主客观评价方法的对比 被引量:1
8
作者 黄鸿波 庄锡彬 +2 位作者 陈伟文 黄弘 蔡志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7期12-14,共3页
目的对Epworth嗜睡量表(ESS)和多次小睡潜伏时间(MSLT)在OSAHS患者白天嗜睡中的地位进行初步探讨。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本科因鼾症就诊的患者120例,根据多导睡眠监测结果进行分组:单纯性鼾症组30例,其中男24例,女6例;OSAHS组9... 目的对Epworth嗜睡量表(ESS)和多次小睡潜伏时间(MSLT)在OSAHS患者白天嗜睡中的地位进行初步探讨。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本科因鼾症就诊的患者120例,根据多导睡眠监测结果进行分组:单纯性鼾症组30例,其中男24例,女6例;OSAHS组90例,其中男78例,女12例。采用ESS简体中文版进行嗜睡程度主观评估,MSLT试验进行嗜睡程度客观评估。结果各试验组患者在男女比例、年龄、体重指数等方面无差别。随着OSAHS病情的加重,ESS评分呈上升趋势,多次小睡潜伏时间呈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ESS评分、多次小睡潜伏时间均与OSAHS病情相关。可信性分析表明ESS简体中文版总Cronbachα系数为0.70,其中部分条目与总体的相关性差。结论 ESS简体中文版及MSLT均可用于OSAHS患者日间嗜睡的评价。为方便计算,在临床上可优先采用ESS,但需要适当改良以适应中国人的实际情况。对于对嗜睡程度评价要求较高的情况,则应采用MS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眠呼吸暂停 低通气综合征 日间嗜 EPWORTH嗜量表 多次小潜伏时间试验
下载PDF
不同病程阶段发作性睡病患者PSG检查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丁岩 黄朝阳 +2 位作者 李宁 詹淑琴 王玉平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病程阶段发作性睡病患者电生理指标的差异。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在北京宣武医院睡眠中心确诊的发作性睡病患者45例。根据患者检查时的病程长短,分成三组。每位患者均进行多导生理记录仪睡眠监测(PSG)及多次小睡潜... 目的分析不同病程阶段发作性睡病患者电生理指标的差异。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在北京宣武医院睡眠中心确诊的发作性睡病患者45例。根据患者检查时的病程长短,分成三组。每位患者均进行多导生理记录仪睡眠监测(PSG)及多次小睡潜伏时间试验记录其指标。结果病程≥10年的发作性睡病患者的深睡眠比例显著低于病程<10年的患者;病程≥20年的发作性睡病患者的睡眠中清醒时间显著高于病程<10年的患者;病程≥20年的发作性睡病患者的腿动指数和MLST平均REM睡眠潜伏期显著高于病程<20岁的患者。其他指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随着病程的延长,发作性睡病患者的基本特征并没有改变,但是会掺杂一些年龄因素造成的睡眠障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 多导生理记录仪眠监测 多次小潜伏时间试验
下载PDF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多导睡眠图特征及日间嗜睡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任蓉 唐向东 +3 位作者 雷飞 杜丽娜 黄国平 吴俊林 《四川精神卫生》 2013年第4期268-271,共4页
目的 通过对男女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患者多导睡眠图特征及日间嗜睡程度的对比,探究OSA患者的多导睡眠图特征及日间嗜睡程度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3年2月在华西医院睡眠中心就诊,年龄在18~65岁之间,经... 目的 通过对男女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患者多导睡眠图特征及日间嗜睡程度的对比,探究OSA患者的多导睡眠图特征及日间嗜睡程度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3年2月在华西医院睡眠中心就诊,年龄在18~65岁之间,经整夜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确诊为OSA(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5次/h)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性别分为男性OSA患者及女性OSA患者两组,并对两组的年龄及AHI进行配对.比较两组患者多导睡眠图所示睡眠结构、缺氧状况、多次小睡潜伏时间试验(MSLT)及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的差异.结果 共258名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29名,平均年龄(49.4±11.3)岁,平均AHI指数(35.3±26.7)次/h;女性129名,平均年龄(49.7±11.8)岁,平均AHI指数(34.1±26.7)次/h.男女OSA患者相比,女性患者睡眠潜伏期更长[(19.2± 28.1)vs.(12.9±12.9)min],睡眠效率更低[(78.5±14.1)% vs.(84.5±9.7)%],睡后觉醒时间更长[(89.8±63.8)vs.(66.1±48.4)min],总睡眠时间更短[(396.9±78.8)vs.( 427.6± 56.1)min],多次小睡平均潜伏期更长[(9.9±3.39)vs.(9.3±3.7)min],(P均<0.05).男女患者呼吸事件中低通气所占比例[(39.9±26.3)% vs.(53.4±27.7)%],阻塞性呼吸暂停所占比例为[(50.81±25.88)% vs.(41.03±26.72)%],(P均<0.05).结论 在AHI严重程度相一致的情况下,女性患者睡眠质量更差,但男性患者日间客观嗜睡程度更重.呼吸事件中女性患者多以低通气为主,而男性患者多以阻塞性呼吸暂停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性别差异 日间嗜 多次小潜伏时间试验
下载PDF
不同病因白天过度嗜睡患者嗜睡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杜好瑞 赵洪祖 +2 位作者 严宏力 崔二龙 李冲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05-50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的白天过度嗜睡患者嗜睡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断治疗及行为指导提供帮助。方法病例按诊断分为特发性过度睡眠组(A组,n=2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组(B组,n=13)、发作性睡病组(C组,n=15),均采用匹兹堡睡眠...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的白天过度嗜睡患者嗜睡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断治疗及行为指导提供帮助。方法病例按诊断分为特发性过度睡眠组(A组,n=2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组(B组,n=13)、发作性睡病组(C组,n=15),均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Epworth嗜睡程度量表(ESS)进行睡眠质量和嗜睡程度评定,采用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MSLT)进行实验室检查。结果3组患者PSQI总分、睡眠质量、睡眠障碍两因子分B组[(7.85±1.72)分,(1.77±1.01)分,(2.38±0.65)分]均高于A组与C组,差异有极显著性(F=18.3711.2125.67,P〈0.01),而C组显著高于A组(P〈0.05)。ESS评分3组间比较B组[(14.31±3.98)分]显著高于A组与c组,均差异有极显著性旷=5.67,P〈0.01);且A组与C组ESS总分均〉6分,而B组〉11分,MSLT测试各因子均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两两比较睡眠发作次数C组高于A、B组(P〈0.05或0.01),B组高于A组(P〈0.01);睡眠潜伏期C组短于A、B组(P〈0.05或0.01),且B组短于A组(P〈0.01);快眼动睡眠次数C组高于A、B组(P〈0.01),快眼动睡眠潜伏期较A、B组显著缩短(P〈0.01)。结论不同原因的EDS患者其睡眠质量、嗜睡程度、MLST各有特征,对患者采用PSQI、ESS评定和MSLT测试综合评价,有助于临床诊断滞疗及行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嗜 眠质量 程度 多次小潜伏试验
原文传递
32例儿童发作性睡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鞠俊 赵建波 +3 位作者 李晓燕 石秀玉 张玮娜 邹丽萍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93-496,共4页
目的加强对儿童发作性睡病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北京市儿童医院神经科和解放军总医院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32例发作性睡病患儿资料,同时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2例发作性睡病患儿均有... 目的加强对儿童发作性睡病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北京市儿童医院神经科和解放军总医院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32例发作性睡病患儿资料,同时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2例发作性睡病患儿均有日间不可抗拒的入睡发作,26例(8l.3%)存在猝倒发作,11例(34.4%)存在睡眠幻觉,仅2例(6.25%)存在睡眠瘫痪表现。患儿多以日间睡眠增多为起病症状,大多数患儿有夜间睡眠紊乱、易激惹的临床表现,性格改变、食欲及体重增加、青春期提前也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多次小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检查在患儿中阳性率较低,可能与患儿年龄小、病程短等因素有关。结论不可抗拒的入睡发作、猝倒发作是中国儿童发作性睡病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多导睡眠图和MSLT可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 多导眠图 多次小潜伏试验
原文传递
Epworth嗜睡量表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断中的作用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虎迎春 张锦 《国际呼吸杂志》 2010年第15期936-938,共3页
日间嗜睡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重要主诉之一,Epworth嗜睡量表是目前国际公认的一种较简易的患者自我评估表。
关键词 EPWORTH嗜量表 阻塞性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多次小潜伏时间试验 相关性
原文传递
白天过度嗜睡患儿的生理学检查方法评估
14
作者 杜好瑞 李栓荣 +3 位作者 穆俊林 张朝辉 崔二龙 李冲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29-530,共2页
目的探讨多导睡眠图(PSG)和白天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MSLT)2种生理学方法对白天过度嗜睡(EDS)患儿的评估。方法对睡眠相关呼吸障碍组、发作性睡病组及特发性嗜睡组共61例不同病因的EDS患儿行整夜PSG和白天MSLT检查。MSLT在PSG结束2~3 h... 目的探讨多导睡眠图(PSG)和白天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MSLT)2种生理学方法对白天过度嗜睡(EDS)患儿的评估。方法对睡眠相关呼吸障碍组、发作性睡病组及特发性嗜睡组共61例不同病因的EDS患儿行整夜PSG和白天MSLT检查。MSLT在PSG结束2~3 h开始第1次MSLT,以后以每2 h行1次检查的间隔依次进行第2-5次试验,检查前1周禁用对睡眠有影响的药物。结果 44例发作性睡病中36例(81.8%)符合MSLT诊断标准;MSLT 2指标中,3组平均睡眠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48,P>0.05);发作性睡病组入睡期快速眼动睡眠显著高于特发性嗜睡组和睡眠相关呼吸障碍组(F=21.81,P<0.01);PSG指标中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潜伏期、睡眠效率、非快速动眼动睡眠(NREM)2期和3+4期比例、REM比例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特发性嗜睡组NREM 1期比例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1),发作性睡病组REM潜伏期显著短于其他2组(Pa<0.01),睡眠相关呼吸障碍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和最低血氧饱和度与其余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0.01)。结论MSLT/PSG任何单一的方法评价儿童EDS都是片面和不完整的,二者联合可对儿童EDS做出更全面客观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天过度嗜 多导眠图 多次小潜伏试验 平均潜伏 期快速眼动 儿童
原文传递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日间嗜睡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盘慧 任蓉 +5 位作者 李韵 杨丽萍 黄国平 雷飞 杜丽娜 唐向东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12-415,共4页
目的 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日间嗜睡程度的影响.方法 对2013年5至10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睡眠中心就诊、经整夜多导睡眠图(PSG)监测确诊为重度OSAS且接受CPAP治疗的70例男性患者... 目的 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日间嗜睡程度的影响.方法 对2013年5至10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睡眠中心就诊、经整夜多导睡眠图(PSG)监测确诊为重度OSAS且接受CPAP治疗的70例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平均年龄(42.7±8.4)岁,平均体质指数(BMI)(29.2±4.2)kg/m2.分析其CPAP治疗前、治疗时睡眠结构、缺氧状况及多次小睡潜伏时间试验(MSLT)结果的变化.对MSLT结果与各期睡眠百分比、微觉醒指数、呼吸相关睡眠参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CPAP治疗时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明显降低[(4.4±2.7)比(67.7±18.9)次/h],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显著缩短[24.0(16.5,29.6)比61.3(51.0,74.8)s],最低血氧饱和度明显改善[(84.8±8.8)%比(54.4±18.7)%],患者睡眠结构改善明显,N3期睡眠比例增加[18.2(12.5,25.6)%比2.4(0.1,8.2)%],快速眼动(REM)睡眠期比例增多[(22.3±7.7)%比(12.7±5.8)%],睡眠知觉显著改善[89.1(88.3,91.2)%比82.7(82.7,87.0)%],多次小睡平均潜伏期延长[(8.5±3.8)比(4.8±2.3)min](均P<0.05).MSLT与AHI、N1期睡眠比例、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及微觉醒指数呈负相关(r=-0.501、-0.308、-0.309、-0.501,均P〈0.01),与REM期及N3期睡眠比例、最低血氧饱和度及平均血氧饱和度呈正相关(r=0.235、0.394、0.398、0.440,均P〈0.05).结论 CPAP治疗能明显改变OSAS患者夜间缺氧状况,改善睡眠结构,减轻患者日间嗜睡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日间嗜 多次小潜伏时间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