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民事诉讼活动中多次鉴定机制的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3
1
作者 易旻 孙涓 邱炳辉 《中国司法鉴定》 2012年第6期107-111,122,共6页
诉讼活动中的多次鉴定问题一直深受诟病,对诉讼效率和诉讼资源影响较大。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实施10年来,这一局面虽已得到明显改观,但仍存在一些矛盾与冲突。以民事诉讼为观察点,力图梳理这些矛盾,并提出相... 诉讼活动中的多次鉴定问题一直深受诟病,对诉讼效率和诉讼资源影响较大。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实施10年来,这一局面虽已得到明显改观,但仍存在一些矛盾与冲突。以民事诉讼为观察点,力图梳理这些矛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鉴定 补充鉴定 重新鉴定 制度 民事诉讼
下载PDF
“多次鉴定”的认知逻辑与制度设计 被引量:3
2
作者 叶自强 《财经法学》 2016年第6期53-60,共8页
多次鉴定问题是我国司法实践中长期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认真考察了外国法律和我国司法实践,提出了如下观点:多次鉴定是指在司法实践中出现的三次(含三次)以上的损害当事人利益和拖延诉讼的不必... 多次鉴定问题是我国司法实践中长期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认真考察了外国法律和我国司法实践,提出了如下观点:多次鉴定是指在司法实践中出现的三次(含三次)以上的损害当事人利益和拖延诉讼的不必要的鉴定活动;在多次鉴定的两个相邻鉴定之间不存在纠错机制;鉴定方法除了产生鉴定书这种书面证据形式之外,还产生鉴定人的口头陈述这种新的证据形式。针对我国诉讼法和司法机关对"多次鉴定"缺乏有效的程序控制问题,本文提出了若干立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鉴定 不必要的鉴定 必要的鉴定 鉴定人的口头陈述
下载PDF
论多次鉴定的驱动机制与法律对策 被引量:3
3
作者 叶自强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18年第5期140-156,共17页
本文选择若干个案,剖析多次鉴定中三个主体(当事人、鉴定人和法律人)之间展开激烈博弈的过程,揭示多次鉴定中"当事人唯利启动,鉴定人积极跟进,法律人迁就退让"的严重扭曲的驱动机制。当事人的利益是驱动多次鉴定运转的决定性... 本文选择若干个案,剖析多次鉴定中三个主体(当事人、鉴定人和法律人)之间展开激烈博弈的过程,揭示多次鉴定中"当事人唯利启动,鉴定人积极跟进,法律人迁就退让"的严重扭曲的驱动机制。当事人的利益是驱动多次鉴定运转的决定性因素,从理论上否定了所谓"重新鉴定是鉴定意见的重要纠错机制"的观点,否定了多次鉴定的思想根据,同时也发现由法律规定最高鉴定次数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最后提出建立"两次鉴定"制度的构想,即无论原告还是被告,在诉讼中都只能各有一次鉴定的机会;禁止进行第三次鉴定;不允许二审阶段发生任何鉴定活动。如果一审阶段没有发生鉴定事宜,而二审法院认为有必要进行鉴定的,案件应当发回原审法院重审。再审阶段不允许启动任何鉴定事项。案件的事实问题原则上必须在一审阶段查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鉴定 重新鉴定 利益驱动 鉴定次数 两次鉴定
下载PDF
从一起医疗损害案件谈多次医疗过错鉴定的处理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颖 赵泰仪 《红河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101-103,128,共4页
文章以患者杨某某诉甲市妇幼保健院一案为例,分析了在一起历经一审、二审发回重审、重审后又上诉终审的医疗损害案例中,医疗损害鉴定意见对案件审理的影响和作用,探讨了在多份相互冲突的鉴定结果时,法官对鉴定意见的采信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 医疗损害 多次医疗过错鉴定 冲突性鉴定意见
下载PDF
81例多次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案例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方敏 《四川精神卫生》 2005年第1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多次司法精神医学鉴定 案例 特征分析 法律能力评定
下载PDF
我国司法鉴定三级(次)鉴定终结制度的构想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瑞恒 徐荣 《中国司法鉴定》 2007年第5期74-76,共3页
司法鉴定作为诉讼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着诉讼的进程。司法鉴定形成的鉴定结论,作为法定证据种类之一,直接影响甚至左右着审判的结果。鉴定次数是当前我国司法鉴定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但至今却无相关规定。本文提出我国司法鉴定三级(次)... 司法鉴定作为诉讼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着诉讼的进程。司法鉴定形成的鉴定结论,作为法定证据种类之一,直接影响甚至左右着审判的结果。鉴定次数是当前我国司法鉴定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但至今却无相关规定。本文提出我国司法鉴定三级(次)鉴定终结制度,在充分论述该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具体构建设想,以期对完善我国司法鉴定制度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鉴定 多次鉴定 三级(次) 鉴定终结制度
下载PDF
法医鉴定“多”、“重”、“错”的原因与对策——以伤害犯罪案件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李书芳 《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3期44-46,共3页
法医鉴定,特别是在伤害犯罪案件中,存在"多"、"重"、"错"的原因,既有鉴定体制问题,也有鉴定时机、鉴定标准、被害人的配合程度、鉴定委托的问题。规范鉴定程序,改革鉴定架构;完善鉴定标准,统一技术规范:... 法医鉴定,特别是在伤害犯罪案件中,存在"多"、"重"、"错"的原因,既有鉴定体制问题,也有鉴定时机、鉴定标准、被害人的配合程度、鉴定委托的问题。规范鉴定程序,改革鉴定架构;完善鉴定标准,统一技术规范:加强业务协作,严格责任追究:实行鉴定公开,减少双方误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鉴定 故意伤害 多次鉴定 重复鉴定
下载PDF
刑事诉讼中司法鉴定启动程序之规范化探讨
8
作者 刘道前 周莉 《中国司法鉴定》 2019年第1期59-61,共3页
鉴定意见作为证据的一种,对于刑事案件的定罪量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定程序的启动,即鉴定意见的首次生成,不仅影响着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及审判人员对案件的主观判断,而且决定着鉴定意见的公信力,影响着鉴定意见能否被当事人双方... 鉴定意见作为证据的一种,对于刑事案件的定罪量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定程序的启动,即鉴定意见的首次生成,不仅影响着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及审判人员对案件的主观判断,而且决定着鉴定意见的公信力,影响着鉴定意见能否被当事人双方所接受。通过法理分析与比较研究,总结鉴定意见的规范性程序。公正的刑事鉴定启动程序能避免重复鉴定,维护和增强鉴定意见的公信力;不当的刑事鉴定启动程序既浪费司法资源,又可能导致在此基础上生成的鉴定意见误导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甚至产生错案和冤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定启动 重复鉴定 多次鉴定
下载PDF
司法鉴定启动程序与鉴定意见的公信力之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刘道前 《中国检察官》 2016年第3期39-41,共3页
鉴定意见作为证据的一种,对于刑事案件的定罪量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定程序的启动,即鉴定意见的首次生成,不仅影响着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及审判人员对案件的主观判断,而且决定着鉴定意见的公正性、公信力,影响着鉴定意见能否被当... 鉴定意见作为证据的一种,对于刑事案件的定罪量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定程序的启动,即鉴定意见的首次生成,不仅影响着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及审判人员对案件的主观判断,而且决定着鉴定意见的公正性、公信力,影响着鉴定意见能否被当事人双方所接受。本文将通过法理分析与比较研究相结合,总结鉴定意见的规范性程序。公正的鉴定启动程序能避免重复鉴定,维护和增强鉴定意见的公信力;不当的刑事鉴定启动程序既浪费司法资源,又可能导致在其基础上生成的鉴定意见误导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甚至产生冤案和错案。确定启动鉴定程序的主体,还要确定启动鉴定程序的条件,以保证刑事司法鉴定的公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司法鉴定 启动程序 重复鉴定 多次鉴定 刑事诉讼程序的系统性
原文传递
法医临床学存在问题原因与对策初探
10
作者 邓戎 胡治国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z1期-,共2页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在司法活动中,法医临床学鉴定逐年增加,在鉴定中出现了一些“多次鉴定、重复鉴定和错误鉴定”问题,本文对相关问题的原因和对策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同行参考借鉴. 1 存在问题主要原因分析 1.1 鉴定效力不明确 目...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在司法活动中,法医临床学鉴定逐年增加,在鉴定中出现了一些“多次鉴定、重复鉴定和错误鉴定”问题,本文对相关问题的原因和对策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同行参考借鉴. 1 存在问题主要原因分析 1.1 鉴定效力不明确 目前全国法医鉴定机构主要有侦查机关内设的法医鉴定机构和司法行政部门登记管理的法医类社会鉴定机构两大类,各鉴定机构鉴定意见的效力等级不明确,鉴定机构通常各自为鉴.同时鉴定委托人的范围过于宽泛,加之目前对鉴定次数的规定尚无明确的鉴定程序,当事人在首次鉴定意见不利时往往会再次选择其他鉴定机构进行鉴定,以期取得满意的结论,导致重复鉴定、多次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临床学 多次鉴定 重复鉴定 错误鉴定
原文传递
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确认模式辨析
11
作者 刘志达 《中国社会保障》 2022年第8期68-69,共2页
在处理工伤职工劳动争议过程中,停工留薪期待遇是常见争议之一。其中核心是停工留薪期间的确定。停工留薪期间的确定主要依靠劳动能力鉴定,以鉴定结论为判定依据进行争议处理。但在实际争议处理过程中,有的案件依赖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完... 在处理工伤职工劳动争议过程中,停工留薪期待遇是常见争议之一。其中核心是停工留薪期间的确定。停工留薪期间的确定主要依靠劳动能力鉴定,以鉴定结论为判定依据进行争议处理。但在实际争议处理过程中,有的案件依赖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完成处理的结果不太理想,甚至引发多次鉴定确认、信访等更多行政程序,拉长争议处理时间,导致矛盾升级。需要研究明确停工留薪期确认模式,提高工伤职工劳动争议处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伤职工 争议处理 停工留薪期 劳动能力鉴定 劳动争议 确认模式 判定依据 多次鉴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